中国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_反法西斯论文

中国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_反法西斯论文

中国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反法西斯战争论文,世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以中国为主要参战国的反法西斯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件之一,是20世纪世界历史的转折点。二战胜利已经60年了,但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至今仍以各种形式产生着巨大的作用,人类仍在享受着二战胜利的果实。

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四大国之一,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四大战场之一。中国战场是世界上开辟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的反法西斯战场,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进而为推动战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这场战争也为中国取得独立与解放、为新中国的诞生奠定了基石,成为中国走上世界政治舞台和战后新中国崛起的起点与开端。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起来反抗法西斯侵略的国家,开辟了世界上第一个反法西斯战场,在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站在世界历史最前列,代表着世界历史前进的方向。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法西斯国家挑动的。法西斯是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时代的产物。它对内实行残酷的专制统治,对外实行疯狂的侵略扩张,其矛头所向,无论是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无一幸免。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初,法西斯势力相继在意大利、日本和德国上台,随后便迫不及待地发动了侵略战争,企图建立法西斯独霸的一统天下。1931年9月18日,日本法西斯发动九一八事变,打响了侵华战争、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局部战争的第一枪。以九一八事变为起点,中国打响了抗日战争、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枪。

九一八事变表明:法西斯国家争霸进而称霸世界的战争开始了,法西斯已成为世界各国的最大威胁,反抗和制止法西斯侵略已成为世界各国的首要任务。但世界大多数国家,尤其是英法美等西方大国及国际联盟,没有认识到法西斯国家侵略的危险性,没有采取措施支持中国抗战、遏制日本侵略,反而对日本侵略实施了妥协退让乃至纵容的绥靖政策,从而极大助长了日本的侵略野心,使得日本敢于侵占中国东北,并以东北为基地向中国大肆扩张,进而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德意法西斯继日本之后也在非洲和欧洲发动了一系列的局部战争。

在以上国际大背景下,中国抗战处境艰难。中国国民党政府对外一味依赖西方大国及国联制止日本侵略,却因西方大国对日绥靖而遭受严重挫折,对内则全力进行“围剿”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的内战,对日则采取妥协退让政策,激起了中共和全国人民及国民党内抗战派的愤慨与不满,抗日浪潮风起云涌。于是,中国共产党联合各抗日武装在中国东北树起了抗日的大旗,也在世界上树起了反法西斯战争的大旗。

自九一八事变至七七事变前是中国抗日战争的局部战争时期,这一时期中国的武装抗日主要以两种形式进行。第一种形式是以中共在东北开展的武装抵抗为主体的抗日游击战争。九一八事变后,中共领导的东北抗日游击战争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不仅沉重打击了日本法西斯,而且更重要的是,在世界上最早创造了以游击战争抗击法西斯侵略的新型战争形式,后为许多国家所采用。第二种形式是国民党内抗战派的局部抵抗,如1932年的一二八淞沪抗战,1933年的长城抗战、察哈尔抗战,1936年的绥远抗战等,显示了中国广大爱国官兵高涨的抗日热情和高昂的斗志,为中国走向全面抗战起了推动作用。

1936年11月,德日签定了《关于反共产国际的协定》(1937年11月意大利也加入了该协定),在反共的旗号下,建立了国际法西斯政治同盟,标志着国际法西斯侵略集团的初步形成。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1937年7月7日,日本法西斯发动七七事变,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也就从局部抗战转变为全面抗战。同九一八事变时相比,中国最大的变化是:国共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团结全国人民共同抗战。在开战之初,日本法西斯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力量,过低地估计了中国的抵抗力量,狂妄宣称,只要出动3、4个师团的兵力,中国就会屈服(注:堀场一雄:《中国事变战争指导史》,东京时事通讯社1962年版,第85页。)。但战端一启,中国的顽强抵抗打破了日本速战速决的侵华战略,日本不得不渐次增兵,将陆军主力和海军部分兵力投入到中国战场。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中国采取持久战战略,并迅速形成了两个抗日战场:即国民党政府指挥的正面战场和中共开辟的敌后解放区战场。在正面战场,中国军队顽强抗击日军,如在上海作战中,中国军队先后投入70余师的兵力,同日军激战达3个月之久。据日军战史资料记载,上海中国守军的抵抗极其顽强,即使受到炮击和包围也不后退,上海居民同仇敌忾,斗志高昂,日军陷于苦战(注: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战史丛书86·中国事变陆军作战1》,东京朝云新闻社1975年版,第297页。)。在台儿庄战役中,中国守军顽强抵抗,战壕中尸山血河,“决死奋战之状历历在目”(注: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战史丛书89·中国事变陆军作战2》,东京朝云新闻社1976年版,第36页。)。在武汉会战中,中国军队歼灭日军4万余人,击伤日军第101师团长伊东政喜中将。武汉失陷后,中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正面战场数百万大军继续牵制和打击着日军。

敌后解放区战场是中国共产党开辟的。1937年底开始,中共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抗日武装,相继挺进华北、华中、华南敌后,开辟根据地,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在战斗中不断发展壮大。1939年11月7日,八路军在河北黄土岭一带击毙日军独立混成第2旅团长阿部规秀中将。1940年8月20日,八路军在华北发动百团大战,歼灭日伪军2.5万余人,使日军华北主要交通线全部陷于瘫痪,显示了敌后战场的威力。此时,敌后战场中共领导下的人民武装已拥有正规军50万人,以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术神出鬼没地打击日军。日军恼羞成怒,便将对华作战重点转向敌后战场。1941年1月16日,日本大本营陆军部在《对华长期作战指导计划》中明确规定,“(对华)作战以维持治安、肃正占领地区为主要目的”(注: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战史丛书90·中国事变陆军作战3》,东京朝云新闻社1975年版,第328页。)。按照大本营布署,侵华日军集中兵力,对敌后解放区战场进行以“扫荡”、“清乡”为主要形式的“治安战”。据日军作战记录记载,日本华北方面军在为期仅1个月的“扫荡”中作战就高达1682次,平均每天达50—60次之多(注: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战史丛书50·华北的治安战2》,东京朝云新闻社1971年版,第37页。)。日军的“治安战”给敌后抗日根据地造成极大的损害,但中共抗日武装在反“扫荡”、反“清乡”战斗中,不断打击日军,壮大自己。至1945年春,中共抗日武装中正规军已发展到91万人、民兵220万人,成为中国战场反攻的主要力量。

上述可见,以七七事变为起点,中国开辟了世界上第一个反法西斯战场。中国正面战场与敌后解放区战场互相呼应,里外夹击,使日军被迫进行两线作战,深陷于中国战场的泥潭而不能自拔。这也造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也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观:积贫积弱的中国在世界上开辟了最早的、也是持续时间最长的反法西斯战场。美国总统罗斯福曾高度赞扬说:“中国人民在这次战争中是首先站起来同侵略者战斗的。”(注:《罗斯福选集》,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361页。)在这场人类历史上空前规模的世界大战中,中国抓住了机遇,高举反法西斯大旗,站在历史最前列,代表着世界历史的发展方向,也为中华民族带来了复兴与崛起的希望。

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四大国之一,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四大主战场之一,中国不仅是打败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之一,而且还有力地支援了盟国在各战场的作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

毛泽东指出:“伟大的中国抗战,不但是中国的事,东方的事,也是世界的事。”“我们的敌人是世界性的敌人,中国的抗战是世界性的抗战。”(注:《毛泽东同志国际问题言论选录》,世界知识出版社1959年版,第59—60页。)的确,当法西斯已成为全世界共同的威胁时,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所进行的反法西斯战争都具有世界性,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组成部分,都是在为夺取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贡献。中国抗日战争更是如此。

中国抗日战场与苏德战场、西欧战场和太平洋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四大主战场,中国也就成为与美英苏并列的反法西斯四大国之一。1941年1月1日,反法西斯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成立。中国进入与美英苏共同领衔签字的四大国之列,其他国家则按英文字母顺序签字,足见中国在那时就被公认为世界反法西斯四大国之一。在战时,美英苏三大国为协调战略配合,相继召开了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中国虽因种种原因未被邀请与会,但围绕三大会议的相关会议及会议公告发表,大多有中国参加。如1943年10月,在莫斯科召开了美英苏三国外长会议,会议发表的《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以美英苏中四国名义发表。又如德黑兰会议前,美英中三国首脑在开罗召开会议,发表的《开罗宣言》得到苏联同意与认可。宣言宣布的三国决心把战争进行到日本无条件投降为止,决定在打败日本后,将被日本霸占的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等,至今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1945年7月,美英苏三国首脑在波茨坦会晤,26日发表了由美英中三国签署的《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后来,苏联对日作战时也在宣言上签了字,成为四国宣言。在联合国创建问题上,中国参加了筹划、筹备到成立的全过程。1944年8至10月,在美国华盛顿郊区敦巴顿橡胶园召开了由美英苏中四国共同邀请的联合国筹备会议,勾画出未来联合国的蓝图。在美英苏中四大国共同邀请下,1945年4月25日,在美国旧金山举行联合国成立大会,美英苏中四国代表团团长轮流担任会议主席,6月26日宣布成立联合国,中国自然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上述表明,盟国在战时及战后一系列的重大决定,都是由美英苏中四大国共同完成的。由于中国是一个弱国,不可能同美英苏三大强国平起平坐,但盟国的所有重大决定都请中国参加或征询中国的意见,表明中国在战时就受到美英苏等世界大国的重视。即是说,中国在二战中就开始走向世界,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成为世界公认的反法西斯大国不是出于别人的恩赐,而是中华民族浴血奋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巨大贡献的报偿。

中国是亚洲大陆抗击和打败日本法西斯的主要战场。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始至1941年12月8日珍珠港事件爆发前,中国是东方惟一抗击日本法西斯的国家。自1937年七七事变始,中国开辟了东方、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反法西斯战场,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前,中国孤军奋战,以血肉之躯抗击着日本陆军主力,独自同日本法西斯抗争达4年多之久。据统计,1938年10月,日本陆军总兵力为34个师团,其中,朝鲜1个、中国东北8个、中国本部24个,日本本土仅1个,即是说,日本陆军总兵力的94%投入了中国战场(注:日本历史学研究会:《太平洋战争史3·日中战争2》,东京青木书店1972年版,第120页。)。太平洋战争爆发时,日本陆军总兵力为51个师团,其中,日本本土4个、朝鲜2个、中国东北13个、中国本部22个、东南亚10个,即是说,日本陆军近70%的兵力在中国战场作战,而用于太平洋战场的兵力不足20%(注:服部卓四郎:《大东亚战争全史》,东京原书房1982年版,第194—195页。)。太平洋战争后期,日本为阻止美军的反攻,向太平洋战场急剧增加兵力,即便如此,日本陆军在中国战场的兵力仍超过太平洋战场。

在整个对日作战中,中国战场抗击的是日本陆军主力和部分海军兵力,而美国在太平洋战场抗击的是日本海军主力和部分陆军兵力。这两大主战场互相配合、两面夹击,使日本腹背受敌,从而加快了日本法西斯失败的步伐。

不仅如此,中国战场还有力地支援了反法西斯盟国在东西方战场的作战。盟国的世界战略是先欧后亚,而要实施先欧后亚的战略,前提是要将日军牵制在东方战场,切断日德之间的配合,以便分而歼之。中国抗战有力地支持了盟国先欧后亚战略的实施。

苏德战场是欧洲反法西斯的主战场之一,苏德战场开辟前后,都希望能有一个安定的远东。如果日本进攻苏联远东地区,苏联面临日德两国东西夹击,就难以集中力量对付德国。正如斯大林对苏联驻华军事总顾问崔可夫将军所言:“我们驻华全体人员的任务就是要紧紧束缚住日本侵略者的手脚。只有当日本侵略者的手脚被捆住的时候,我们才能在德国侵略者一旦进攻我国的时候避免两线作战。”(注:崔可夫:《在华使命》,新华出版社1980年版,第36页。)斯大林的判断很准确,日本确有北进政策和南进政策,即以中国为基地,北攻苏联,南攻美英,夺取亚太地区霸权。日本要进攻苏联必须先打中国。日本若对苏开战,其主力必须是陆军。但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日本将陆军主力投入到中国战场,武汉会战时,日本陆军在国内仅剩下1个师团。1939年二战全面爆发前后,苏联面临德国威胁,为日本北进提供了机会,但日本陆军主力深陷于中国战场,无力攻苏。日本参谋本部在给关东军的命令中指出:“在处理中国事变期间,以帝国军队的一部在满洲戒备苏联,维持北方的平静。”(注:《现代史资料10·日中战争3》,东京美铃书房1973年版,第141页。)1941年6月22日,德国闪击苏联,为日本北进攻苏提供了最佳时机,日本外相松冈洋佑力主北进,但参谋总长杉山元反驳说,“现在,日本将重兵用于中国,(北进攻苏)实际上不可能。”(注:服部卓四郎:《大东亚战争全史》,第82页。)可见,正是中国的抗战阻止了日本的北进,才使苏联免遭日本从背后的袭击,得以全力对付德国。

中国战场阻止了日德在中东会师的计划,有力地支援了美英盟国先欧后亚的世界战略。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美英盟国面临东西方两线作战。太平洋战争之初,日本陆海军势如破竹,横扫东南亚和西南太平洋地区。1942年初,英国首相丘吉尔最为忧虑的事是担心日德两国在中东会师,丘吉尔希望美国能出兵印度洋,防止日德在中东会师。但美国认为,日本陆军深陷于中国,无力西进,因而主张通过与中国的密切合作,阻止日本西进。1942年3月,日本海军击溃英国东方舰队,进入印度洋,大有与德国在中东会师之势。丘吉尔感到印度洋出现了“灾难局势”,他认为,如果日本控制了印度洋,攻下锡兰和加尔各答,切断印度洋与中东的航线,中断中东的石油供应,“结局将是我们在中东全部地位的崩溃”(注:F.C.琼斯、休·博顿、B.R.皮尔恩:《1942—1946年的远东》(上),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版,第150—151页。)。日本海军确实进入了印度洋,但正如美国所分析的那样,日本陆军牵制在中国,无法与海军同步,致使日本海军无功而返,美英盟军才能从容进行北非地中海作战,使日德各自孤立作战。

中国战场给太平洋战场以巨大支持。如前所述,日本陆军主力投入到中国战场,在太平洋战场只能以海军为主,而海军实力远不及美国,因而,开战仅1年,美军接连在中途岛、瓜达尔康纳岛战役中取胜,完成了太平洋战场的战略转折,从防御转入反攻。日本当局在检讨太平洋战场的危局时,一致认为是中国战场拖累了日本。参谋本部认为,维持太平洋战场作战急需增加陆军,但难以从中国调出陆军增援太平洋战场(注: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战史丛书67·大本营陆军部7》,东京朝云新闻社1973年版,第198页。)。日本外相重光葵认为,“在目前战局下,要使战争形势向着日本方面转化,解决中国问题很重要。……假若中国问题趋向解决,帝国的处境将会大大改善。”(注: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战史丛书67·大本营陆军部7》,第189页。)日本在中国的派遣军总司令官畑俊六说得更干脆,“中国问题不解决,大东亚战争就不能解决。”(注: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战史丛书66·大本营陆军部6》,东京朝云新闻社1973年版,第404页。)可见,由于中国战场牵制和打击着日本陆军主力,使日本顾此失彼,美军才得以顺利完成太平洋战场的战略转折,实施反攻作战。对中国战场的重要性,美国总统罗斯福在1945年1月颇为感慨地说:“我们也忘不了中国人民在七年多的长时间里怎样顶住了日本人野蛮进攻和在亚洲大陆广大地区牵制住大量敌军。”(注:《罗斯福选集》,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480页。)罗斯福不仅高度评价中国的抗战,而且还积极支持中国成为世界反法西斯大国。

事实表明,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四大战场之一,中国也就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反法西斯四大国之一,世界支援了中国,中国也有力地支援了盟国在其他战场的作战。

以中国为主要参战国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为战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开辟了道路。

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光明与黑暗的生死搏斗,是将人类从法西斯侵略与暴政下解放出来的正义战争。这场历史上空前伟大的解放战争,既决定着人类的命运,也决定着战后世界历史的发展方向。在中国和盟国的共同努力下,反法西斯战争最终取得了胜利。中国和盟国共同进行的这场战争,其意义之重大,其影响之深远,是过去任何一个事件都无法比拟的,如果用一句话来表达就是,它改变了世界。具体而言:

第一,二战是20世纪世界历史从前半期的战争与动荡时期,向战后和平与发展时期转变的转折点。20世纪前半期,人类接连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而战后世界却保持了60年的世界和平局面,这是值得深思的。这其中的原因,一是二战摧毁了法西斯军国主义势力。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对发动战争的军国主义国家采取制裁与剥夺的办法,未能从根本上铲除战争之源,一有机会,军国主义势力便迅速膨胀,成为新的战争策源地。二战不仅彻底打败了法西斯国家,而且更重要的是战后对德日等主要法西斯国家,采取了占领与改造的方针,进行了民主化与非军事化改革,清除法西斯残余势力,铲除法西斯军国主义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使德日等国走上了和平发展之路。二是二战改变了以欧洲为中心的多极世界格局,形成了美苏两极世界格局。战后两极世界格局是由两个最强大的反法西斯国家构成的。美苏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既对抗又协调,既竞争又合作,始终控制在不引发世界大战的范围之内。其他国家实力有限,它们间的矛盾与冲突当然不会引发世界大战。三是二战的胜利导致了国际和平力量急剧增长,世界人民、社会主义国家、发展中国家是反对世界战争的,即使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大多也是反对世界战争的。这些因素共同构建了战后和平的基石,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和平的国际环境。

第二,二战的胜利结束了近代以来资本主义以征服与掠夺求发展的旧时期,开创了战后以平等与依存求发展的新时期。近代以来,资本主义的发展是建立在对大多数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统治与剥削基础之上的,财富集中在少数国家手中,其结果是穷国愈穷,富国愈富。历史表明,当世界大多数国家和民族处于殖民主义统治与剥削之下时,整个人类的发展就走进了死胡同。尤其是进入帝国主义时期以后,帝国主义国家间为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发动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无穷的灾难,表明近代以来资本主义征服与掠夺的手法已继续不下去了。二战不仅将各国从法西斯暴政下解放出来,而且促进了民族觉醒和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猛烈冲击了殖民统治。战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纷纷独立,存在了数百年的殖民体系分崩离析,以征服与掠夺求发展的模式被摒弃。一个国家没有主权就没有生存权,更谈不上发展权。战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纷纷独立,获得了生存权和发展权,为各国间建立相对平等的依存关系提供了前提,人类社会的发展才进入了战后高速发展的新时期。

第三,二战的胜利开启了战后世界范围的革命与变革,极大地推动了世界社会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二战促使人们反思:战前殖民主义统治方式和世界秩序不能再继续下去了,革命与改革的潮流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战后初期的革命与改革大致有四种类型:一是一些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进入了全新的发展之路;二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纷纷独立,走上了独立发展之路;三是资本主义战胜国战后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殖民地,被迫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了各种改革,走上了自我发展之路;四是德日等战败国在盟国占领下进行了民主化和非军事化改革,走上了和平发展之路。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战后世界范围内的革命与改革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伟大变革,其结果是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为战后世界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开辟了道路。

第四,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推动了战后国际新秩序的建立。其标志之一是建立了雅尔塔体系。二战末期召开的雅尔塔会议,确立了以美苏两个大国为支柱的国际新秩序,破天荒地将社会主义苏联推上世界两强之一的地位,打破了资本主义的一统天下,有利于各种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和平共处与共同发展。同一战后建立的国际秩序相比,二战后国际新秩序的最大不同在于,前者是建立在几个战胜国一己私利的基础上的,后者是建立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基础上的,是为了维护世界整体和平;前者是建立在清一色的资本主义制度国家的基础上的,维护的是资本主义统治的世界秩序,后者是建立在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基础上的,维护的是世界各国利益的世界新秩序。标志之二是建立了世界经济新秩序。二战爆发的原因之一是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为避免因经济危机引发世界大战,早在战时盟国就积极筹划建立战后世界经济新秩序。1944年7月,包括中国在内的共44国代表,通过了《布雷顿森林协定》,决定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即世界银行),标志着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正式确立。1947年,在联合国主持下,中国等23国签署了《关税及贸易总协定》,标志着世界贸易体系的确立。至此,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为三大支柱的世界经济新秩序宣告成立,为战后世界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了保证。标志之三是联合国的诞生。联合国是二战的产物。1945年10月24日,联合国在美国旧金山正式成立,其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人类进步与发展。联合国的宗旨反映了劫后余生的世界人民强烈要求有一个和平与平等、合作与繁荣的新世界的美好愿望。如果将一次大战后的国际联盟与二战后的联合国相比,二者则有着本质的差异:前者是由几个大国操纵的工具,后者则是世界各国协调关系的国际舞台;前者是维护殖民帝国主义的世界秩序,后者则是维护各种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共同构成的国际新秩序。尽管联合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从总体上讲,在反对殖民主义、霸权主义,支持各国独立与发展,维护世界和平、伸张国际正义等方面,作出了杰出贡献,其影响、威信与作用日益增强。中国是联合国的主要创始国之一,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惟一的发展中国家,为联合国的创立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上述可见,没有二战的胜利就没有战后世界社会经济、科技文化日新月异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战后60年来,无论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全人类都在分享着二战胜利的成果。中国是反法西斯四大国之一,今天,世界各国和人民享受的二战成果中,也浸透着中国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中所付出的鲜血与汗水。

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也改变了中国的面貌,扭转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自1840年鸦片战争始,在西方列强的入侵下,中国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社会,社会经济停滞不前,从那时起,中华民族的先进分子,从林则徐到孙中山,为争取中华民族的独立与解放,前仆后继,奋斗不息,但均未达到目标。从那时起,中国历次反抗外来侵略的战争亦均以失败而告终。中国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中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战争,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与和平崛起开辟了道路。这是由于:

第一,中国抗日战争开创了有利于中国获得独立解放的国际环境。纵观中国近代以来的革命史,每次大的革命运动,无不受西方列强的联合干涉而失败。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性的抗战,它改变了近代以来西方列强联手制华的不利国际环境,得以有机会与世界强国联手抗日,确保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战后,在中国解放战争中,只有美国一国干涉中国内战,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则力不从心。这种从多国干涉到一国干涉的国际环境,使中国共产党易于在新旧中国的决战中,冲破帝国主义东方阵线,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从而为新中国的诞生提供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第二,中国抗日战争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与进步力量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国内环境。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日民族矛盾便上升为主要矛盾,国民党政府却不顾民族大义,实施“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集中力量“围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使中共革命力量遭受重大损失。日本法西斯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将中华民族推到了生死存亡的最后关头,在全国人民的推动下,国民党政府被迫走上了联共抗日之路,于是便有了国共第二次合作、全民族共同抗战的大好局面,中共领导的抗日武装才有了发展的机会。中共武装力量挺进敌后,开辟抗日根据地,依靠和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开辟了中国敌后解放区战场,在同日军的浴血奋战中迅速发展壮大,到抗战后期,中共已发展成为拥有121万党员的成熟的马列主义政党,中共领导的抗日武装发展到拥有正规军127万人、民兵268万人,为夺取解放战争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中国抗日战争改变了中国政治力量的对比,为中国共产党夺取政权准备了条件。抗日战争是试金石,一切阶级、一切政党都要在这场波澜壮阔的民族解放战争中经受考验,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悖之者衰。抗日战争中,叛变投敌分子及形形色色的反动附敌分子暴露无遗,被战争的洪流涤荡一净,为解放战争减少了阻力。抗日战争暴露了国民党的专制独裁、腐败无能的真面目,使其在全国人民中大失人心。中国共产党经受了抗日战争血与火的考验,在战斗中迅速发展壮大,在全国人民中威望俱增,大得人心。这就使得战后中国政治力量同战前相比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中国共产党由弱到强,国民党由强到弱,从而有利于中共领导的解放战争的胜利,才有了新中国的诞生。新中国的诞生标志着中国获得了完全的民族独立,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一个国家获得了独立、即获得了主权,就有了生存权和发展权。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中国走出了一条适合本国发展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将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建设成为繁荣昌盛的新中国,令世界各国刮目相看。由此观之,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不仅改变了世界,也改变了中国,是中国和平崛起的起点与开端。

历史不容割断,更不容忘记。以中国与美英苏等盟国共同作战取得的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和战后世界发展为标志,世界历史划分出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战后时代。战后60年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最辉煌的时期,是过去任何一个时代都无法比拟的,这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成果的继续与延伸。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巨大贡献,不仅影响着战争的进程,而且,还影响到战后世界的发展和推动着中国的和平崛起,无论是在中国历史上,还是在世界历史上,都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标签:;  ;  ;  ;  ;  ;  ;  ;  

中国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_反法西斯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