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活动在ICU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论文_卢礼齐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湖南郴州 423000)

摘要:目的 研究发品管圈活动在ICU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具体应用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了2015年1月-2016年2月期间,接受ICU治疗并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98例,将这些患者随机的分为两个组,分别是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每组的患者一共49例。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性护理,观察组患者则采用品管圈护理模式。比较这两个小组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组痰痂形成率以及每日吸痰次数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组痰痂形成率以及每日吸痰次数均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较为明显,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品圈活动能够大大的提升ICU的护理质量,促使护理质量的持续优化和改进,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

关键词:品圈活动;ICU护理;质量管理;应用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effect of the application of hair care circle activity in ICU nursing quality management. Methods:This study selected from January 2015 -2016 in February,received ICU treatment and 98 cases of patients with artificial airway,thes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namely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each group of patients with a total of 49 cases.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routine nursing care,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care mode. Compare the incidence of unplanned extubation in the two groups,the formation rate of sputum scab and the number of daily sputum aspiration. Results:the incidence rate of unplanned extubation,the formation rate of sputum scab formation rate and the number of sputum suc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all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more obvious,with significant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 0.05). Conclusion:the quality of care of ICU can be greatly promoted by the product circle,which promotes the continuous optimization and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of nursing,which is worth popularizing in clinical practice.

Key words:product circle activity;ICU nursing;quality management;application

品管圈又可以叫做品质管理圈,主要是指同一场所内的工作人员为了解决工作中的问题,而自发性的组成一个小团体,共同来研究相关的质量管理问题,并使用品管统计的方法来分析讨论的结果,从而有效的将问题解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众对于护理质量的要求逐渐提高,加上ICU患者的病情较为复杂,护理的工作量比较大,且难度比较大,因此对于护理质量的要求较为严苛。本次研究选取了2015年1月-2016年2月期间,接受ICU治疗并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观察组的患者采用品管圈护理模式,取得了较为良好的应用效果,现将研究过程及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了2015年1月-2016年2月期间,接受ICU治疗并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98例,将这些患者随机的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每组的患者49例。在观察组,男性28例,女性21例,年龄为23-61岁,建立人工气道的时间为53.9-541.2小时。其中呼吸衰竭的患者11例,颅脑外伤的患者21例,其他患者17例。在对照组中,男性26例,女性23例,年龄为22-64岁,建立人工气道的时间为54.1-542.5小时。其中呼吸衰竭的患者10例,颅脑外伤的患者20例,其他患者19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等一般资上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的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的患者进行常规性的护理,对患者进行口腔、吸痰以及气道的护理,密切观察对照组的患者病情,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进行处理。

1.2.2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使用品管圈护理,详细的操作如下:

1.2.2.1组织护士培训

笔者所在科室的职业护士二十名,护理人员3名。副主任护师共一人,主管护师一人,护师五人,护士十三人。组织护士学习品管圈理论知识,让其了解怎么样利用品管圈来提升ICU护理的质量,并让其充分掌握品管圈的具体操作方法。

1.2.2.2明确主题

对当前科室的不足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总结,找到其所存在的问题,并给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然后再明确相关的主题。

1.2.2.3建立品管圈小组

将相关的问题梳理清楚之后,成立六个品管圈小组,包括沟通小组、护理教学小组、护理安全管理小组、护理质量监控小组、药物管理小组以及护理感染管理小组。对现有的护士进行的合理的划分小组,每个小组3-4名人员,并挑选出小组长。细化每个护理工作环节,制定了日常质控登记本,并且把仪器管理设备落实到各个成员身上。

1.2.2.4拟计划

主要是指寻找到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所在,并重点对这些原因进行改善,以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几率。

1.2.2.5拟对策

通过比较鼻插管以及口插管,发现经口插管更容易出现拔管的情况,因此对患者采取经鼻插管的手段,并用“工形”与“八字型”的胶布来加固气管。

1.2.2.6成立评估小组

组织相关人员来成立评估小组,该小组主要对护理的效果进行审核,经评估审核之后对护理工作提出相关的改善意见,以促使护理质量的提升。

1.2.2.7总结与归纳

每个月召开一次会议,要求所有成员汇报自身的工作,对成员的工作情况进行讨论与评价,从而不断促进护理质量的改善。

1.3观察指标

对这两个小组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组痰痂形成率以及每日吸痰次数情况进行观察以及记录。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使用X±S来表示,计数的资料使用例数(n)来表示,计量资料使用t来进行检验,计数资料使用进行检验,当P<0.05时,二者比较差异是具备统计学意义的。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的非计划性拔管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非计划性拔管率为4.08%,对照组的非计划性拔管率为20.41%,两组之间的差异较为明显,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3 讨论

建立人工气道可以保障呼吸困难的患者正常呼吸,不过由于人工气道的建立是一项侵入性的操作,所以经常会出现各种非计划性拔管的情况。品管圈活动可以快速的找到问题所在,并进行针对性的解决。品管圈的活动是以组圈的形式开展,确定好活动的主题后并制定出先关的计划,每个人可以提出2个问题,并进行整理与归纳,根据这些问题来民主的选择目标。并对目标的可执行性进行分析,然后在对当前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找到问题发生的具体原因,从而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并实施。

本次研究选取了2015年1月-2016年2月期间,接受ICU治疗并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98例,对观察组的患者采用品管圈护理模式,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组痰痂形成率以及每日吸痰次数均优于对照组,这表明品圈活动能够大大的提升ICU的护理质量,促使护理质量的持续优化和改进,为广大的ICU患者带来更加安全优质的服务,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黄璐,熊永芳,朱立珍,马玲,李军芳,刘丹,田娟. 开展品质圈活动提高NICU护理卡书写质量[J]. 护理学杂志. 2011(07).

[2]祁竹莉,张莹,姜忠. 品管圈在医院管理中的实施与应用价值[J]. 医院院长论坛-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6).

[3]王晨,袁梅,凡文碧,卓佳,李丙琴,裴习庆. 培养“慎独”精神在提高ICU护理质量中的重要性和体会[J].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13(06).

[4]黄丽玉,赵丽霞,戴小明,徐宇红,杨乐,王小飞. 品管圈活动在ICU多重耐药菌病人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 护理研究. 2014(31).

论文作者:卢礼齐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21

标签:;  ;  ;  ;  ;  ;  ;  ;  

品管圈活动在ICU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论文_卢礼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