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奥马哈系统的延续护理模式在PICC患者护理中的应用论文_卢玲玲 李冰

基于奥马哈系统的延续护理模式在PICC患者护理中的应用论文_卢玲玲 李冰

安徽省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二病区 230022

【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奥马哈系统的延续性护理在PICC患者居家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笔者所在科室(肿瘤内科)置有PICC的患者88例,按照患者住院时间进行分组。将2017年1月-7月份入院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7年7月-12月入院的患者作为试验组。每组患者各44例。 对于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而对于试验组患者在患者出院前到出院后1月采取以奥马哈系统为框架的延续性护理。患者出院后一月将两组患者患者的认知、行为和状态对比进行,同时分析延续性护理效果。结果 试验组患者在出院后1月在患者认知、行为及状态评分上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基于奥马哈系统的延续护理模式能够较好的反应PICC置管患者的常见问题,同时可以提供相关标准化的延续护理方案,进而进行相关延续护理,提高延续护理的效果和作用。

【关键字】 PICC;延续护理;奥马哈系统

本研究以奥马哈系统作为理论框架,探索其在PICC置管患者延续护理中的应用,并通过患者的认知、行为、状况三个方面探讨其应用效果,现将具体方法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科室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科行化疗且带有PICC置管的患者,患者入选标准:①患者年龄置有PICC;②患者精神正常,能够配合完成相关研究;③患者出院前经检查无PICC相关并发症;④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首次纳入符合条件的患者8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例。在研究过程中试验组失访1例,对照组失访1例,因个人原因退出研究1例,最终试验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纳入统计学分析。两组一般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奥马哈系统主要由问题分类表、干预方案和成效问题评分表三大部分组成[1]。其中问题分类表共包括环境(Ⅰ)、心理社会(Ⅱ)、生理(Ⅲ)、健康相关行为(Ⅳ)四部分共42个问题,可对患者存在的护理问题进行评估。干预方案共包括健康教育、指导及咨询、治疗及程序、监测、个案管理四大部分,共76个干预导向,可对患者存在的问题进行制定具体的护理措施及计划。成效问题评分量表从患者的认知、行为、状态对患者进行评价,评价量表以Likert5级评分法评价,对于认知方面的评测从缺乏认知到充分认知依次计分为1-5分;对于行为方面的评测由不恰当到一贯恰当依次计分为1-5分;对于状态方面的评测由极严重的症状和体征到没有症状和体征依次计分为1-5分。对于成效问题评分量表中分数越低代表患者存在的护理问题越严重。

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出院指导及出院后留置PICC注意事项。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以奥马哈系统作为实践框架的延续性护理措施,具体措施如下。(1)护理问题评估:采用奥马哈系统问题分类表对患者存在的护理问题进行相关评估,具体时间为在患者出院前,出院后1周、2周、4周进行相关电话随访或网络随访时。根据评估情况从问题分类表中找出存在的护理问题。(2)干预方案:①健康教育 、指导和咨询。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于护理评估中存在的护理问题进行相关健康教育、指导工作,相关教育内容一定要体现出专业性和个体化,教育内容要切合问题分类表中存在的护理问题,从心理、活动功能、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日常指导、角色适应、社会资源获得等方面进行相关指导及健康教育。具体指导方式可通过电话随访、家庭访视、网络随访(微信、QQ)等方式进行,并告知患者如有问题及时反馈。②治疗和程序。患者出院前告知留置PICC管日常注意事项,如日常活动,饮食指导、清洁等。以及患者出现问题后的就诊相关流程。发放相关留置PICC管的日常管理手册,可对照手册内容进行PICC日常管理。③监测。对置管患者进行相关监测,监测项目包含患者是否具备PICC自我管理的能力以及置管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出现问题的患者要增加护患沟通和交流,解决患者带管存在的实际问题。④个案管理。对于出现特殊并发症的置管患者建立患者个性化档案,将患者纳入个案管理中,记录每次患者出现的情况及症状转归情况,对于复杂疑难的患者,可请多学科(如PICC门诊、营养科等)进行相关会诊,为特殊患者寻求最佳的问题解决方案。

1.3 观察指标 运用奥马哈系统中的成效问题评分量表在PICC置管患者出院前及出院后4周进行评分,评分主要体现患者在认知、行为、状态上存在相关护理问题。

1.4 数据处理 运用SPSS17.0统计学分析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对于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数据由频数、均数及标准差表示,统计学方法用方差分析,对于组间比较采取t检验,以P<0.05定性为方差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成效问题评分:运用奥马哈系统中的成效问题评分量表在对两组患者出院前及出院后4周进行评分,评分主要涉及两组患者在认知、行为、状态方面。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在出院前的认知评分(2.39±0.39)分、行为评分(1.98±0.37)分、状态评分(1.53±0.83)分与对照组患者出院前认知评分(2.49±0.35)分、行为评分(2.03±0.41)分、状态评分(1.80±1.01)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实验组患者在出院后的认知评分(4.21±1.05)分、行为评分(3.96±0.69)分、状态评分(3.83±1.21)分与对照组患者出院后认知评分(3.56±0.96)分、行为评分(3.05±0.83)分、状态评分(3.28±0.95)分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3.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结构及生活环境的改变,癌症发病率正呈逐年上涨趋势[2],对于癌症患者而言化疗为一种常见的治疗手段,而对于PICC置管患者长期的留置导管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不适,同时带来更多的心理上的负担。虽然近年来PICC置管患者的延续护理在我国得到广泛关注,国内也有相关学者进行过较为详尽的报道[3],但尚未体现出延续护理的程序化,在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上尚有欠缺。奥马哈系统在延续护理中的引用,能较好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健康评估,为准确的提出患者存在护理问题提供了可靠的工具,同时个性化的干预措施体现出延续护理的针对性,而干预效果通过问题评分量表进行评测,是整个延续护理过程体现出流程化、程序化以及专业化。本研究表明基于奥马哈系统的延续护理对解决留置PICC患者常见出院后出现的问题具有积极的作用,同时能够及时发现出院后新出现的护理问题,并及时给予干预措施,在临床上适合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谭莉,邓平基,徐萍萍,黄正新.奥马哈系统在延续护理中的应用进展[J].当代护士,2017,NO.10:16-17.

[2] 曾倩,崔芳芳,宇传华,张干深.中国癌症发病、死亡现状与趋势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2016,33(02):321-323.

[3] 乔黎,李辉辉,严芳,刘洋,袁梅.预防性家庭随访对妇科恶性肿瘤PICC院外带管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7,23(08):66-67.

论文作者:卢玲玲 李冰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9年第0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3

标签:;  ;  ;  ;  ;  ;  ;  ;  

基于奥马哈系统的延续护理模式在PICC患者护理中的应用论文_卢玲玲 李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