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中白求恩”--追溯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骨科医生文端生_白求恩论文

“军中白求恩”--追溯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骨科医生文端生_白求恩论文

“军中白求恩”——追记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骨科医生温端生,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南京军区论文,白求恩论文,追记论文,总医院论文,福州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这是一篇迟写的祭词,也是一首成千上万名患者为痛悼一位普通军医而吟唱的挽歌。年仅42岁的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温端生英年早逝,在闽赣两省军内外引起强烈的震动,人们像悼念自己的亲人一样,缅怀这位人民的好医生。

(一)

1995年3月8日,对于福州的很多人来说,是个悲痛的日子。设在军区总医院的灵堂外面,涌动着黑压压的人流。在淅淅春雨中,人们默默地为好军医温端生送别。

哀乐低回,哽咽声声。原定200 名医院员工参加的小型遗体告别仪式,一下子涌来了1800多名男女老少。从各地赶来的患者,跪倒在温端生的遗体前,失声恸哭:“好人啊,你不能走!”

清明节那天,闽赣两省各地近200 名没能看上温端生最后一眼的患者,不约而同地追寻到公墓,用鲜花、花篮、花圈,寄托他们不尽的哀思。

从温端生逝世的第二天起,福建经济广播电台《夜半心声》直播节目,电话一个接一个,100多名打电话的听众,倾诉的话题不约而同, 全是温端生。每晚2小时、本是无特定主题的漫淡节目, 却成了有集中主题的颂扬,而且持续了整整一个星期。温端生生前的桩桩感人事迹,随着电波回荡在夜空,叩击着成千上万人的心扉。

1995年7月28日,温端生的家乡江西石城县召开万人大会, 追悼这位红土地的好儿子。大会实况通过广播电视向全县15个分会场同时转播。

1995年8月5日,一尊高70厘米、宽50厘米的温端生半身雕像,由38位自发捐资制作的患者代表护送到福州的军区总医院,系在雕像上的红色缎带上写着:“军中白求恩温端生永生”。

今年1月6日,一部展现温端生在平凡岗位上为人民鞠躬尽瘁一生的六集电视连续剧《永恒的雕像》,在福州摄制完毕。

连续9个多月以来, 关于温端生先进事迹的数十场报告会从福州开到南京,又从军区机关扩展到京城首都,场场爆满。去年8月25日, 在北京隆重举行的好军医温端生事迹报告会上,解放军总后勤部号召全军医护人员像孔繁森那样当公仆,像温端生那样当大夫。

(二)

第一个给电台主持人打电话的是福州一家广告公司策划员林红。去年3月8日这天,她又早早赶来为温端生送别。当温端生的遗体即将被推进火化炉时,她硬是从铁门下钻过去,将一封信塞进温端生的口袋。上面写着:“温哥哥,我曾经以为天空是灰色的,认识你才发现自己多么幼稚。你不仅医治了我躯体的残疾,也医治了我心灵的创伤,使我从此热爱人生……”

13年前,18岁的林红住进了温端生分管的骨科病房。她出生3 个月就因小儿麻痹症落下右脚残疾。因为残疾,她过早地品尝了人间冷暖。从第一次施行“三关节固定术”开始,温端生10年间为这名肢残姑娘开6刀,做4次儿麻矫正手术,次次获得成功,结束了她脚面做脚底、走路“扭秧歌”的历史。在温端生13年的精心治疗和鼓励下,林红不仅告别了残疾,而且获得了函授大专文凭,还自学了英语、电脑和财务知识,成为学有专长的人才。

家住福州鼓西路的残疾姑娘李榕,3岁患了小儿麻痹后遗症, 腰不能直立,靠双手护膝爬行了22年。加之家境贫寒,她一个个美好愿望全都成了泡影。她心灰意冷地写下遗书,离家出走,准备了却残生。这时,她遇上了温端生,经过3次住院,6次手术,从此不再靠护膝爬行,完全可以直立行走了。李榕住院期间受到精心照料,出院后温端生又拿出500元资助她学习缝纫技术,鼓励她自强自立。送别温端生这天, 她望着灵车远去,昏倒在殡仪馆里。

铭记温端生医术医德的患者何止一二。

(三)

温端生太累了。

运送温端生遗体的平板车向焚化炉门移去时,60多岁的李英时老人赶来了。他一把拽住平板车,哽咽着说:“温医生,这些年你为病号操碎了心,唯独没有想到自己,往后在九泉之下你可要学会休息……”李英时是骨科配合医生给伤员打石膏的职工,与温端生一起共事近10年,温端生为病人日夜操劳的事,他再清楚不过了。

“只要患者还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医生就应尽百分之百的努力去争取。”这是温端生恪守的行医信条。

1991年4月,福建长乐县农民吴品官因机械事故打断左前臂, 只剩下内侧一点皮肉连着,医院会诊结果认定断臂无法保留。病人家属纷纷恳求医生再想想办法。一个农民失去手臂意味着什么,农家出身的温端生心里最明白。他毅然站出来承担风险。手术从傍晚6 时一直持续到次日上午7时,获得完全成功。当连续奋战13 个小时的温端生刚刚躺下休息时,手术室门外又传来阵阵哭声。原来,一个小女孩被压断3 个指头。他立即重上手术台,经过两小时的接骨缝合,终于保住了小孩的全部断指。

1994年12月,江西赣州地区残联邀请温端生去老区开展小儿麻痹症手术。他二话没说,马上启程直奔赣州。9天时间里他亲手为50 个儿麻后遗症患者做了矫治手术,最多时一天手术11例。那些天,他累了,在手术室墙根儿靠一靠;饿了,就吃几口方便面。别人一天做两台手术,他平均每天5至6台。带队的领导责怪他太玩命了,他总是淡淡地说:“下一次医疗队不容易,这么多病号盼着我们,不拚命干哪成。”

一次出差,温端生在大街上发现有个人走路打拐,便追上去自报家门,并把他拉到路边,左摸摸右捏捏,告诉他病腿能治好,当即约他第二天到医院就诊。后来经过温端生几次手术,这个陌生人的腿真的给治好了。

温端生每次回乡探亲,放下行包的第一件事就是到村诊所、镇保健院,看看有无重病人,或者到县医院帮着做手术。

毕业于第一军医大学的温端生,长期从事骨科专业。尽管他是有名的“快刀手”,尽管找他手术的患者长年累月排着队,尽管他的手术成功率保持着100%的纪录,可他总是把每次手术都当成第一次, 慎之又慎,唯恐有丝毫差错。遇有重大手术,他白天查房,夜间查资料、定方案、搞演练,妻子常常在睡眠中被他唤醒当“模拟病号”。17年间,他用精湛的医术为成千上万个小儿麻痹症和骨外伤患者解除了病痛,仅骨科手术就达4000多人次。他曾与战友一起创下了8指断离8小时全部再植成活的全国纪录;他曾在国内首创采用食指、中指背侧带蒂血管皮瓣再造拇指成功。

温端生终于精力耗尽。3月5日凌晨,他因心脏病突发,猝然离去。

让我们看看温端生殉职前一天的时间安排:上午为一位6 岁的患儿做矫形手术;下午轮休在家整理资料赶写论文;晚上9点多还到骨科、 中医科和招待所分别查看他治疗的病人……整理遗物时,人们发现,这位军区跨世纪重点培养对象,还有20篇论文没有来得及修改或写完。

(四)

“温军医,你生前不肯收我们一分钱的礼物,现在让我们为你的坟墓添把土吧!”福建省福清市患者司封平得知温端生的部分骨灰送往老家安葬,便带着妻子奔波两天赶到江西石城县乡下,硬是将2000元塞到温端生的母亲手中。他在新坟前失声痛哭:“没有温医生,我这辈子就瘫痪在床了。”

一个鞋业个体经营者的妻子患腰椎间盘突出症住进了骨科。手术前,这位姓张的老板打听到温端生父母年迈,5个弟妹都在乡下, 经济十分拮据,便塞了一个“红包”给温端生。温端生不要,老板急了:“只要你对我妻子尽心尽力,钱我有的是!”望着他那焦虑的目光,温端生收下了。第二天做完手术,温端生把“红包”原封不动地退给张老板:“这下你可以放心了吧!”

福州郊县有个农民从楼上跌下来,造成腰椎压缩性骨折。病人住院期间,温端生查房时发现前来陪伴的5个农民兄弟蜷缩在大厅里打盹。 当得知是因为无钱住宿时,他立即掏出200 元硬塞给他们:“夜里风寒,你们快去住招待所,病人由我来照顾。”面对这样的医生,病人亲属激动得不知说什么好。

处在沿海开放地区,温端生发财的机会很多。福州市一家外商独资医院老板慕名找到温端生,以月薪千元、一套三室一厅的住房,聘请他去操刀主持骨外科。石狮拥有亿元资产的吴老板看上温端生那把手术刀,动员他脱军装到石狮创办骨科医院,保证他三年内发大财……这些都被温端生谢绝了。他说:“党组织把我这个农家子弟培养成人民军医,我只有用手术刀为人民医伤治病的义务,没有用它谋私赚钱的权利。”

他生前拒收病人的红包、礼物,死后却无法拒绝患者对他的一片深情。医院为他举行遗体告别仪式那天,经他治疗过的病人或家属一天之内给治丧办送来了一叠叠人民币、港币和美元,折合人民币39630元。

温端生逝世不久,福州市郊一位70多岁的小脚老太太,拄着拐杖步行七八里路,来到福州市的一所中学找到温医生的儿子温亮,硬是递上100元和一袋水果,含泪说:“希望你好好学习, 将来像你爸爸那样做个让人崇敬的人……”

温端生走了,但他仍然活在人们的心中。他的雕像将永远向着他梦魂牵绕的千千万万的患者微笑……

标签:;  

“军中白求恩”--追溯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骨科医生文端生_白求恩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