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对校园稳定的影响论文_田浩

当代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对校园稳定的影响论文_田浩

云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大学生是当代社会的一股重要力量,他们的思想活跃,对政治充满好奇,大学生对我国社会政治的影响不可小视。互联网还未在我国发展普及的年代里,大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的主要方式是通过班委集体表决或者入党。当网络时代来临之后,网络的便捷和自由使人们可以对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和国家政治中的大事件在线讨论。因此网络政治参与已成为大学生的政治参与的主要途径。

一、当代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特点

(一)理性与冲动并存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社会中,我们的高校教育为大学生获取政治知识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培养大学生树立起了正确的价值理念。因此,大多数大学生能够从理性的角度出发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虽然我国在高校教育中着重培育大学生共产主义政治信仰和无产阶级的人生观、价值观,但是大学生的思想还没有形成完整成熟的体系,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尤其是网络中关于国家政治的负面信息和虚假信息容易迷惑大学生,诱导他们产生偏激的思想,说出冲动的话语,甚至于做出过激的行为。因此理性与冲动的特点始终存在于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过程之中。

(二)个人参与和群体呼应相结合

大学生都是二十多岁的成年人,有自己独立的思维方式和思想,为人处事独立性很强,在网络政治参与中使用一个昵称就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表达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因此个人参与的形式更是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中的主要特点。大学生群体作为一股社会变革中的潜在力量,对社会政治现状有着自己的建议和想法,大学生希望通过某些方式影响社会,来实现自己的抱负。大学生参与网络政治的过程中需要找到志同道合者,共同维系互相支持的状态,形成一个“联盟”。

(三)突发性强于持久性

大学生都普遍有一种强烈的好奇心,喜好新奇事物,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弱化。在网络政治参与中,大学生的好奇主要表现在对突发事件的关注度急剧上升。由于突发性事件产生之初往往带有一些神秘色彩,对于大学生来说他们迫切想要知道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但是在事件之后,相关的网络政治参与的人数就趋于平淡。所以我国大学生的网络政治参与表现出的是明显的突发性。

二、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对校园稳定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网络政治参与是大学生实现政治参与的新方式,给大学生参与政治生活建立了一个新的渠道,是大学生表达诉求维护校园稳定的基础。大学生群体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并且思想开放,抱着理想主义的眼光看待国家和自己身边的事务,他们对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看法与意见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在传统的政治参与模式下,大学生的声音和力量显得十分弱小,往往没有合适的渠道可以让大学生参与到政治生活中。这样容易造成积压在大学生中的不满情绪爆发,直接威胁校园稳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网络政治参与恰好充当了减压阀的作用,给大学生搭建了说出心声的平台,增加了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渠道。

大学生通过网络政治参与推动了自身政治社会化和社群化进程,提高了自身的政治素养,缓解了学校学生工作的压力,促进了校园稳定。“所谓政治社会化,就政治个体而言,是指政治个体学习政治知识、培养政治能力、获取已有政治文化,最终成为成熟政治人的过程;就社会系统而言,政治社会化是指政治体系通过各种途径传播政治文化,塑造其成员政治心理和政治意识。”[1]大学生在参与整个网络政治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地学习,学习作为一名公民应该具备的政治信仰和行为规范,深切体会到我们的政治生活的复杂程度与艰巨性,激发了大学生个人承担社会职责的意识,提高了大学生的思想深度,加深了对政治的认识。这种认识有助于大学生形成成熟的思想观念,树立坚定地政治信仰,保持大学生群体的稳定和校园和谐氛围。

(二)消极影响

面对网络中复杂繁多的信息,一些大学生容易被诱导产生冲动情绪,不理智地参与网络政治,有可能引起校园冲突事件。大学生对突发事件处理不当容易导致群体事件的发生,极大地破坏了校园稳定局面。在当今信息社会中,人们所能获知的信息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这部分信息中占主要地位的是热点事件、突发事件,因为这类事件最能抓住人们的眼球,最能够满足人们的求知的欲望。对热点突发事件的关注让大学生的言论和观点都具有突发性,这种突发性往往会使大学生产生思维的死角,所有的观点表达总会围绕着自己得知这件事的第一反应。而这种反应恰恰是最片面的,因为只看到了突发事件的一个方面,没有全盘思考。

三、对高校引导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建议

(一)培养大学生坚定的政治信仰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学校应该把坚定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2]当前我国处在社会转型和社会变革的关键时期,在面对全球化趋势中纷繁复杂的思潮和言论面前,高校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重视大学生政治信仰的培养。大学生参与网络政治仅凭电脑操作技术和一腔热情是不够的,需要在政治信仰上坚定,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才能对我国政治和社会生活产生积极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运用视频、图片集的形式图文并茂地给学生展示理论知识和历史发展过程,紧密联系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例,避免枯燥的灌输理论。

(二)提高教师工作能力,转变工作方式

教师利用网络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十分便捷、高效,能够让大学生在课余时间参与网络政治互动时把握自己的政治取向,有利于帮助学生的有序地参与网络政治,切实维护校园和谐。教师个人有着丰富的社会经验和阅历,辨别是非的能力很强,在加上教师职业中练就的表达技巧,可以系统的解释大学生的困惑和疑问,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

(三)学校要主动参与网络政治平台建设

高校应建立起相应的校内网站,主动为在校学生搭建网络政治参与的平台,减少网络中不良信息可能对学生造成的干扰。在校内网站中应及时跟进国内外最新新闻和时事评论,刊登学校教师撰写的时事分析,并开辟专栏讲解大学生在网络政治参与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及相对应的应对办法和大学生在网络中应遵守的网络规范。

参考文献:

[1] 周玉琴.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与和谐校园的建构[J].黑河学刊.2012(7).

[2]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论文作者:田浩

论文发表刊物:《成长读本》2017年4月总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31

标签:;  ;  ;  ;  ;  ;  ;  ;  

当代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对校园稳定的影响论文_田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