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性运动疗法改善急性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障碍疗效探讨论文_赵亚利

(定州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 河北定州 073000)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障碍患者采用强制性运动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收治的78例急性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为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将其分为两组,分组方式为随机分组,每组各39例患者。急性期给予两组患者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待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后,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分别采用强制性运动疗法和常规运动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FMA评分和Barthel指数。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9.74%,对照组患者为69.23%,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和比较,数据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和FMA评分均改善,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Barthel指数和FMA评分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障碍患者采用强制性运动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促进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

【关键词】脑卒中;上肢功能障碍;强制性运动

【中图分类号】R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4-0096-02

脑卒中是一种多发病、常见病[1]。近年来,随着诊疗技术的提高,急性脑卒中治疗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该病的致残率依然很高,达到70%~80%。针对脑损伤后上肢功能障碍的患者,采用目前一种较新的康复训练技术强制性运动疗法进行治疗[2]。强制性运动疗法的主要治疗策略是强迫患者使用患侧上肢,限制健侧上肢,为患者患侧上肢提供密集反复的练习机会和特定行为再塑训练,以帮助恢复患者的患侧上肢[3]。本研究探讨了急性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障碍患者采用强制性运动治疗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以我院收治的78例急性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为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将其分为两组,分组方式为随机分组,每组各39例患者。其中,对照组中,男20例,女19例,脑出血19例,脑梗死20例,年龄分布为44至77岁,平均年龄为(65.36±5.31)岁;观察组中,男21例,女18例,脑出血18例,脑梗死21例,年龄分布为45至76岁,平均年龄为(65.28±5.52)岁。纳入标准[4]:(1)第1次发病;(2)符合脑血管病诊断标准;(3)脑出血发病后10~14d,脑梗死发病后2~3d,病情稳定;(4)上肢无关节隐患;(5)认知功能正常;(6)肌力检查Ⅱ 级以上,均存在上肢运动功能障碍。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

急性期给予两组患者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待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后,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对照组患者不限制患者使用健侧上肢,采用常规运动疗法进行治疗,包括平衡训练、起卧训练、步行训练、关节活动训练等,每天训练1小时。观察组患者采用强制性运动疗法,具体措施如下:(1)健侧上肢用吊带限制其活动,将患者健侧前臂用夹板固定在休息位,在治疗期间,患者需要一整天穿戴吊带和夹板,仅在可能影响平衡和安全时及入厕、睡眠、洗漱时才能解除强制。(2)对患侧上肢进行强化训练,重复、集中、强化训练患侧上肢,在治疗师和医生的指导、监督下,对患侧上肢进行作业疗法和运动疗法训练,每天训练1小时。(3)日常生活任务训练,鼓励患者使用患侧上肢进行实际的功能任务练习,如打电话、起床、写字、进餐、洗漱等。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

1.3 观察指标

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FMA评分和Barthel指数。

1.4 疗效判定标准

FMA评分和Barthel指数两项评价无明显变化为无效;两项评价提高一个等级为有效;两项评价提高两个等级以上为显效;两项评价均达到正常为痊愈[5]。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数据,采用卡方检验和t检验对两组患者的数据进行比较,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9.74%,对照组患者为69.23%,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n(%)]

3.讨论

脑卒中患者致残率高,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能力,给患者带来痛苦。当患者发生脑卒中后,药物治疗只能预防复发、保护缺血半暗带细胞和降低脑水肿。强制性运动疗法是一种新的康复训练技术,它为急性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障碍患者制定个体化的塑形训练计划,对患者的上肢功能恢复具有较好的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9.74%,对照组患者为69.23%,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和比较,数据无显著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和FMA评分均改善,明显高于治疗前;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Barthel指数和FMA评分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这一结果说明,强制性运动疗法的效果优于常规运动疗法。

综上所述,急性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障碍患者采用强制性运动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促进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宋成刚,张荣国,张俊,等.强制性运动疗法对亚急性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疗效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6,6(6):149-151.

[2]王文清,段一娜,徐利,等.改良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5,30(5):320-323.

[3]瓮长水,王军,潘小燕,等.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在最低上肢运动标准慢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疗效[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7,22(9):772-775.

[4]杨雷,朱洁,王传杰,等.强制性运动疗法结合电刺激对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作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5,30(3):285-286.

[5]曹民娟,彭美娟,杨艳红,等.强制性运动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09(9):42-43.

论文作者:赵亚利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22

标签:;  ;  ;  ;  ;  ;  ;  ;  

强制性运动疗法改善急性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障碍疗效探讨论文_赵亚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