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40例肾结石临床效果观察论文_徐春

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40例肾结石临床效果观察论文_徐春

徐春

明光市人民医院 安徽明光 239400

【摘 要】目的 探究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肾结石的临床效果,为今后的治疗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到泌尿外科行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的40例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行传统开放手术的20例患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结石清除率、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肾结石,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对结石的清除率高,同时术后并发症率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无管化微创;经皮肾镜;碎石

经皮肾镜碎石术是一种新型的微创手术,它具有疼痛轻、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特点,现已成为治疗肾结石或是输尿管结结石的主要手术方法。经皮肾镜碎石术是通过皮肤与肾盂肾盏间建立一条手术通道,达到治疗肾及数年管结石的目的[1],通常情况下,患者在行手术后都要防止肾造瘘管,帮助引流止血。我院为提高肾结石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了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与传统开放手术的效果,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到泌尿外科行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的40例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行传统开放手术的20例患者为对照组。观察组男性35例,女性5例;年龄27~68岁,平均年龄(35.2±6.7)岁;其中肾盂内结石19例,肾盂并肾盏结石14例,肾盏结石7例;结石直径0.8~4.3cm,平均直径(2.1±0.7)cm。观察组男性14例,女性6例;年龄24~70岁,平均年龄(36.1±5.2)岁;其中肾盂内结石10例,肾盂并肾盏结石7例,肾盏结石3例;结石直径0.9~4.1cm,平均直径(2.0±0.5)cm。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结石部位、结石直径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手术方法

两组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均给予持续性硬膜外麻醉,采用F8/F9.8输尿管镜对患者进行直视下手术操作。逆向插入F5输尿导管到患者患侧输尿管并留置,同时将输尿管镜退出。患者插入导尿管后改变体位为俯卧位,同时将患者腰部垫高,行常规消毒铺巾,给予患者0.9%的氯化钠溶液从输尿管导管向肾盂中加压注入,为患者制造人工肾积水。选择穿刺点时应在多普勒超声引导下进行穿刺,穿刺范围控制在11肋间或是12肋下、肩胛下角线到腋后线。选取18G肾穿刺,将针芯拔除,若有尿液流出则提示穿刺成功,将专用金属导丝按穿刺针方向置入后将针鞘退出。

观察组患者给予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患者穿刺成功后采用筋膜扩张器扩张由F8首次扩张,随后按2F/次递增扩张,直到F18/F20,同时留置工作鞘后,将F8/9.8输尿管置入。在输尿管镜直视下对患者采用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同时向患者肾内灌注水压将结石完全冲出,术后常规留置双J管及F18肾造瘘管。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开放手术治疗。两组患者术均于术后常规KUB检查,结石残留一口服排石药物或体外冲击波碎石。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结石清除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临床效果。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均由我院数据处理中心专门人员进行,保证数据真实性与科学性。初步数据录入EXCEL(2003版)进行逻辑校对与分析,得出清洁数据采用四方表格法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结果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3结论

肾结石是泌尿外科常见的一种疾病,发生肾结石的原因有多种,其中包括饮食习惯、代谢因素、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感染因素、解剖因素及药物因素等[2]。肾结石是一种良性疾病,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不会造成影响,但发生尿路阻塞时,容易对患者造成疼痛及肾积水等现象,严重者甚至引发肿瘤或是尿毒症。临床对于肾结石的治疗通常采用药物治疗与手术治疗,对于结石直径较小或是溶解性结石均能行药物保守治疗[3]。通常行开放性手术对患者造成的损伤较大,同时术中出血较多,术后恢复时间长,结石易复发。而传统经皮肾镜取石术对通道的管径要求较大,容易引发患者叶间血管的损伤,同时撕裂肾盏颈造成患者大出血,术后肾皮质的瘢痕较大;其次较粗的肾镜不易通过窄小的肾盏颈,且多发的肾盏结石不易取净[4]。

近年来,随着微创外科在临床中的逐渐推广,对于肾结石患者也逐渐开始采用微创手术治疗。经皮肾穿刺微创造瘘处理肾结石,只需切开1.0cm左右,肾实质穿刺也只需F18,降低了患者术中大量出血的现象。同时手术对患者的肾功能不造成任何影响,术后也不会引发肾皮质的瘢痕。输尿管镜相对细小,所以能顺利的达到肾盂和大部分肾盏,特别是部分肾镜无法到达的细小肾盏颈,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结石清除率[5]。经皮肾镜取石术的关键点在于穿刺时的部位及深度是否把控正确,进行穿刺时,入路的选择上尽量要避开血管的密集区域[6]。根据解剖学角度来看,大部分的肾动脉均是从上盏后方经过,而展前后分布了大量的微动脉,所以穿刺时尽量减少对周围血管的损伤,防止大出血或是肾脏功能出现障碍。

本次研究结果提示,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式手术治疗,手术时间130.1min,而观察组仅为55.5min,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139.7ml,观察组为70.2ml,且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12.9d相比观察组6.2d更长,两组患者一次结石清除率对照组80.0%低于观察组95.0%,且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情况高于观察组。综上所述,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肾结石,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对结石的清除率高,同时术后并发症率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姚世杰,徐子强,马洪顺等.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大于10mm肾下盏结石35例临床分析[J].中国综合临床,2013,29(2):183-185.

[2]谢虹,邓晓俊.多通道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J].国际泌尿系统杂志,2012,32(1):26-27.

[3]陶玫玫,邓晓俊.Ⅰ期多通道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树枝型肾结石的临床护理[J].临床医学,2013,33(8):122-124.

[4]侯国军,吴文元,董秀哲等.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肾结石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34):113-114.

[5]母健君,雷弋,张天德等.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与开放性肾切开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8):1372-1373.

[6]张旗,吴奎,王志勇等.微创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与开放性肾切开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疗效比较[J].安徽医药,2011,15(1):62-64.

论文作者:徐春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第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22

标签:;  ;  ;  ;  ;  ;  ;  ;  

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40例肾结石临床效果观察论文_徐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