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统一战线的重要特征_爱国统一战线论文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统一战线的重要特征_爱国统一战线论文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统一战线的重要特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战线论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文,特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根据中央统战部对调研工作的部署,我们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统一战线的重要特征”进行了调查研究。调研期间,我们与中央统战部研究室的同志共同商定了调研思路,认真学习了有关文献,并到一些省市进行了调研与座谈。在此基础上,我们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对所承担的调研课题作出了初步分析。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从本世纪50年代算起,至少需要100年时间。在这个历史时期中,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统一战线工作与以往的历史时期相比较,与其他领域的工作相比较,表现出一些自身固有的特征。这些特征可以概括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统一战线是爱国统一战线,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统一战线,是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统一战线,是争取实现整个中华民族大团结的统一战线,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统一战线。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统一战线是爱国统一战线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开始建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统一战线;抗日战争时期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解放战争时期和建国以后,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1981年在邓小平主持制定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把新时期统一战线正式定名为爱国统一战线。爱国统一战线是过去各个时期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的继续和发展,但在性质、对象、范围等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很大的不同。

在我国新民主革命时期,党领导的统一战线是由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组成的阶级联盟。民主革命胜利和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剥削阶级被消灭,阶级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民族资产阶级经过社会主义改造,作为一个阶级已不复存在,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人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劳动者。广大知识分子,包括从旧社会过来的老知识分子,从总体上说,已经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重要依靠力量。我国的党派关系和民族关系也发生了根本变化。各民主党派都已成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政党。国内各民族早已结成了社会主义的平等团结、互助友爱的新型民族关系,在实现四个现代化的过程中,各民族的社会主义一致性更加发展,各民族的大团结更加巩固,各民族的不同宗教的爱国人士也有很大的进步。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国外侨胞也心向祖国,爱国主义觉悟不断提高。由于阶级关系、党派关系、民族关系的变化,统一战线已不再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而发展成为由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组成的政治联盟。统一战线由四个阶级的联盟变为劳动者和爱国者的广泛联盟,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统一战线性质的根本变化。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建设四化、统一祖国、振兴中华为总目标,爱国统一战线的范围不断扩大,工作对象不断发生新的变化。1982年党中央提出的统战工作对象大致有十个方面:各民主党派;无党派知名人士;党外的知识分子干部;起义和投诚的原国民党军政人员;原工商业者;少数民族的上层人物;爱国的宗教领袖人物;去台湾人员留在大陆的亲属;台湾同胞和港澳同胞;归国侨胞和国外侨胞。经过近20年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和社会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统战工作对象有了新的增加。非公有制经济的迅速增长,形成了新的社会群体,在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主和三资企业里的“三胞”中,产生了一批新的代表人物。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成为统一战线的新成员。随着改革开放的加速和扩大,与我交往联系的海外“三胞”日益增多,还有20年来到国外定居的新华侨,他们都是海外统战工作对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统一战线工作对象的增加,统战工作范围无论在广度上还是深度上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从政治领域扩展到经济、文化等许多社会领域,从大中城市延伸到小城市以至部分乡镇,从上层扩展到基层,从国有制经济扩展到集体所有制经济和各种非公有制经济。邓小平同志“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和实施以后,统一战线又从大陆扩展到海外,形成了在大陆内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团结全体劳动者和爱国者,在大陆外以爱国和拥护祖国统一为政治基础,团结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国外侨胞两个范围的联盟。特别是香港回归以后,一国两制已经成为现实,在一国两制条件下统一战线进一步拓展了工作领域。从总体上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统一战线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基础,实现大陆范围人民的团结;以拥护祖国和平统一为基础,实现大陆同胞与台港澳同胞的团结;以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基础,实现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的团结。可以预料,随着各个领域新的统战工作对象的不断产生,爱国统一战线将面临更为广泛的工作范围,更为宽阔的工作领域,同时也将具有更大的包容性。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统一战线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统一战线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前,都是服从和服务于阶级斗争的,都是革命的统一战线。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服从和服务于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服从和服务于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由于受到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的影响和干扰,统一战线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成了服从和服务于阶级斗争的另一种形式。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随着全党工作重点的转移,统一战线也进入了新时期,实现了具有重大开创意义的转折,从服从和服务于阶级斗争转变为服从和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统一战线。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以经济建立为中心的战略决策,是党的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给中国社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党和国家的全部工作中,只有经济建设这一个中心,不能偏离这个中心,更不能搞多中心。在正常情况下,我们要坚持这个中心;在非常情况下,除非发生大规模外敌入侵,也要紧紧扣住这个中心不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统一战线只有坚持、围绕、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才能找到合适的位置,发挥应有的作用,体现自己存在的价值。这是关系统一战线全局的战略性转变。

由于经济和社会结构处在不断变化中,由于人们之间、地区之间分配差距的拉大,造成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经济成分、不同民族、不同社会群体及人们之间的关系更为复杂,矛盾大量增加。与此同时,所有制形式的多样化,分配形式的多样化,利益群体的多样化,反映到意识形态领域必然是思想观念的多元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主体意识、竞争意识、民主参与意识日趋增强,思想观念日益活跃,思维方式趋向多样,在一些重大的政治是非问题上难免发生分歧。这些利益矛盾和思想分歧主要是人民内部矛盾。对思想分歧可以用说服教育和“团结——批评——团结”的方法来解决;对利益矛盾,则主要靠政策调节,靠深化改革和发展经济来解决。面对这些复杂的矛盾;迫切需要通过统一战线来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统一战线是维护社会稳定、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保证。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统一战线工作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继承传统,积极探索,紧紧围绕为经济建设服务这个中心任务,创造了一些适应新时期要求的工作方式和方法。例如,积极支持和引导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各界人士,发挥统一战线人才荟萃、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开展智力支边、科技扶贫、兴教办学、温暖工程,帮助老少边穷地区脱贫致富;积极推动光彩事业,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帮助贫困地区开发资源、兴办企业、培训人才,开辟开发贫困地区的新途径;成立海外联谊会,为国内引进资金、引进技术、引进人才,进而引介海外信息、引介海外市场网络、引介海外大财团,主动服务于经济建设主战场;鼓励和支持民主党派、工商联、有关人民团体和统一战线各方面成员,采取提出建议、就业指导、就业培训等多种形式,推进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为党和政府分忧;等等。通过这些新的工作方式,把对各方面统一战线成员的团结、帮助、教育、引导工作同发挥他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优势、充分调动他们为经济建设服务的积极性紧密结合起来,一方面使统战工作更加丰富多采,更加富有成效,另一方面也使统战工作从政治领域进一步扩展到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领域。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统一战线是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统一战线

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实现台湾与大陆的统一,是所有中国人的共同愿望,是中国人民为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而肩负的历史使命。1978年邓小平提出:“现在最大的统一战线问题,是台湾归回祖国,实现祖国和平统一问题。”大力开展海外统一战线工作,致力于港澳平稳过渡和长期稳定繁荣,促进海峡两岸关系健康发展,为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服务,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统一战线的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也是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科学构想后统一战线的新发展。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制定祖国统一方针上,大体经历了两个阶段。从建国初期到1978年以前,基本的方针是从武力解决到和平争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根据国际形势和国内情况的变化逐步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一国两制”战略构想的提出,丰富了统一战线的理论和实践。在这个方针的指导下,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由大陆扩展到海外,对象增加,范围扩大,海外统战工作成为新的重要工作领域,统一战线具有了前所未有的广泛性。

统一战线是促进祖国统一的桥梁和纽带。对港澳恢复行使主权,保持港澳长期稳定繁荣,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它不仅需要中英、中葡政府信守协议,更有赖于港澳各阶层同胞与我们党和政府和衷共济。实现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必须贯彻“寄希望于台湾当局,更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当前要努力促进“三通”和各个领域的交流,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和“台湾独立”,这就需要海内外一切拥护祖国统一的仁人志士的共同努力。因此,和平统一,在一定意义上讲,就是用统一战线的方式,发挥统一战线联系面广的优势,依靠统一战线大团结、大联合的力量来统一祖国。统一前,必须通过不断发展壮大爱国主义基础上的广泛团结,增进交流,联络友谊,沟通感情,寻求共识,化解隔膜与障碍;统一后,在两种社会制度并存的条件下,更需要依靠统一战线来广泛团结意识形态不同、生活方式不同的人们,同心同德,携手奋进,一起谱写振兴中华的新篇章。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统一战线是争取实现整个中华民族大团结的统一战线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对于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具有特殊的作用。统一战线的本质就在于大团结、大联合。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统一祖国、振兴中华的共同目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全国各民族、各党派、各阶层、各方面人民最广泛的团结,这正是统一战线的优势之所在。通过爱国统一战线这种空前广泛的联盟,就可以把一切共产党员和非共产党员,马克思主义者和非马克思主义者,无神论者和宗教信仰者,汉族群众和少数民族群众,国内同胞和海外侨胞,总之,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都团结起来,把全民族的意志和智慧聚集到实现四化、统一祖国、振兴中华的总目标上来。这样,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事业,就会获得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会形成更加广泛和坚实的社会基础。

团结绝大多数人,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以便最大限度的孤立敌人,是毛泽东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一大法宝。邓小平充分继承了这份宝贵遗产,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了在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旗帜下,实现整个中华民族大团结的思想,为新时期统一战线工作指明了基本方向。

实现整个中华民族的大团结,是新时期统一战线的核心和本质。新时期统一战线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和方针政策都是由这个核心和本质所规定的:新时期统一战线的性质,就是爱国统一战线,就是社会主义劳动者和爱国者大团结的联盟;新时期统一战线的任务,就是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共同奋斗;新时期统一战线的对象,就是把一切能够联合的力量都联合起来,范围宜宽不宜窄;新时期统一战线的战略地位,其重要性、必要性和长期性,集中地表现在团结功能上——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都离不开整个中华民族的大团结;新时期统一战线各个领域的方针政策,包括民主党派、党外知识分子、民族、宗教、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人民政协、海外统一战线等方面的政策,无一不以爱国主义大团结为其宗旨和依归。争取最广泛的爱国主义大团结,是邓小平新时期统一战线思想的核心问题,也是新时期统一战线存在和发展的依据,是其安身立命之本。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统一战线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统一战线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把民主作为共产党找到的跳出历史周期率的一条新路。邓小平同志在这个问题上的重大贡献是反对实行大民主,而主张通过健全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把民主纳入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主张有组织地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切实保障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以及人民群众对共产党的监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多次强调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但是,这种民主既不同于“文革”式的“大鸣大放”,又不同于西方的多党制,而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他指出,我们坚持发展民主和法制,让群众有充分的权利和机会,表达他们对领导的负责的批评和积极的建议。实现民主与法制,“不能用大跃进的做法,不能用‘大鸣大放’的做法”,一定要有领导,有组织,有步骤,否则只能助长动乱。实现这种民主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通过统一战线,通过同党外各界代表人士政治协商、互相监督,通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这是一种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团结一致的、制度化的、得到法律保障的民主,“是我国具体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所决定的,也是我国政治制度中的一个特点和优点”。在这种制度中,各民主党派和党外各界人士在承认共产党领导的前提下,与共产党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共同服务于社会主义事业。这就保证了各种政治力量能够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一致,既有利于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又有利于维护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共同把国家的事情办好。1989年,根据邓小平的提议,中共中央在同各民主党派共同协商的基础上,制定并颁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这对于进一步巩固扩大爱国统一战线,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促进全国人民的大团结,具有重大的意义。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我们必须坚持和完善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加强同民主党派合作共事,巩固我们党同党外人士的联盟。继续推进人民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规范化、制度化,使之成为党团结各界的重要渠道。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切实加强民族工作,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认真贯彻党的宗教政策、侨务政策,巩固和发展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新时期统一战线工作的主题,统一战线是我国政治体制中发展民主的重要组织形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统一战线学说与我国实际相结合的一大创造,是我国政治制度的一大特色。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一大任务。各民主党派和各界党外人士,积极参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各项决策的协商讨论和民主监督,可以促进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使我们党少走弯路,少犯错误。从这个意义上说,统一战线中各党派、各界党外人士参政议政作用发挥得越好,对于我们的事业就越有帮助。通过统一战线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也是反对西方多党制的有力武器。

标签:;  ;  ;  ;  ;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统一战线的重要特征_爱国统一战线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