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在深化改革转型发展进程中林区基层领导班子建设的几点思考论文_王志清

关于在深化改革转型发展进程中林区基层领导班子建设的几点思考论文_王志清

苇河重点国有林管理局

建设好领导班子是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的关键,也是抓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的关键。当前,森工林区正处于深化改革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促进经济建设,推动森工振兴发展,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固然重要,但有一个合格过硬的领导班子则显得更为重要。没有好的领导班子,林区的和谐稳定持续发展就是一句空话。因此,笔者认为,要全面贯彻十九大精神,扎实落实好林区改革各项任务,一定要坚持把领导班子建设放在突出位置。

从现实情况来看,林区基层领导班子总体上是好的,是积极向上和开拓进取的。多年来,他们始终工作在生产第一线,抓管理,促改革,谋发展,呕心沥血,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正是因为他们的不懈努力,才使林区各项事业不断发展壮大,党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不断增强。

目前,森工彻底实现由木材生产为主向生态建设为主的历史性转变,森工的产业转型取得明显效果,形成森林食品、北药、生态旅游、仓储物流和境外资源开发等新的支柱产业,生态产业成为主导性产业,每个林业局都有两到三个大型立局骨干产业龙头,形成产业集团化发展新格局。转变给林区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也带来了竞争与压力,更给基层领导班子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对照新形势、新标准和新任务,却存在很多不适应的地方。一是基层领导班子成员年龄偏大。虽然《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中明确规定,应当注重培养选拔年轻干部,注重使用后备干部,用好各年龄段干部。但由于林区行业的特殊性限制,执行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以苇河重点国有林管理局为例,全局基层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340人,50岁以上人数占总人数的64%,30岁以下的仅有2人。说明基层领导班子年龄已严重老化。林区基层的领导岗位毕竟有限,年度退休科级干部人员也少,虽然注重同级岗位的交流任职,但如果工作中不出什么大的差错,领导班子的及时交流和更新就很难到位,往往一届领导在任一干就是3-5年甚至更长,而且林区面对改革,部门整合,变动,现有岗位人员都面临改革的适应期,调入人员极少。二是文化软实力偏低。虽然从表面上看,各重点国有林管理局基层领导班子大都具有了大专以上学历,但实际上含金量并不是很高,正规院校的正式毕业生寥寥无几,很多人只是通过在职培训取得相应的文凭和职称。从知识结构上看,由于基层领导班子成员整天工作在基层一线,工作环境较为闭塞,和外界接触较少,繁忙于各项具体事务,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途径也相对较少。虽然各局按照要求展开了多种方式的教育培训,但由于文化基础相对薄弱,领悟能力还是有所欠缺,存在对一些政治理论,政策文件理解慢,不深刻的问题。三是人才队伍及干部后备力量不足。由于受岗位的限制,近几年来,回到林区来的大中专毕业生基本上都没有分配,而有能力、有魄力的年轻人多数都选择到外地高薪工作,即使留在本地的也有部分是遵从家长的意愿,考试录用,但内心深处还存在觉得地方太小,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想法,缺乏主动性有能动性。所以,林区的人才包括后备干部的力量严重不足,即使是能选拔出后备干部,也都是“矬子里拔大个”,没有太多的的选择余地。目前,苇河重点国有林管理局后备干部的,仅有几十人,学历大多为大专,这其中还有部分属于在职培训取得的学历,平均年龄已经在40岁以上,个别单位甚至由于年龄的原因 已推荐不出后备干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从振兴森工发展的角度来看,林区基层领导班子面临的问题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因为它关系到林区未来的发展和职工的幸福生活。笔者认为应该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和加强。

1、加强学习,提高素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时代,这就要求我们各级领导干部不断加强理论学习,特别针对基层领导班子文化基础偏低的现状,更需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把握时代发展的新趋势。各重点国有林管理局都应该建立学习网站,在网上设置不同的课程,采用累计学分的办法,定期签到学习,积累学分,达到预定的学习时间和要求,做到领导干部学习全覆盖。同时发挥领导班子中心组学习的重要作用,比如今年,总局党委组织召开总局、林管局、林业局三个层次的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会,从各级班子成员做起,组织召开“解放思想大讨论,推动高质量发展”活动,掀起了一场求实、求新、求变的思想风暴,找到了创新意识不强、市场主体不够、转型发展活力不足等制约森工转型发展的瓶颈,找准了解决问题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可见加强学习的重要性之所在。

2、注重选拔,储备力量。大胆选拔能担当重任的优秀年轻干部,是保证领导班子生机和活力的需要,也是保证森工集团事业后继有人、与时俱进的需要。要认真落实中央、省委、总局和管理局党委关于选拔年轻干部的要求,对于特别优秀的年轻干部要敢于破格提拔,敢于将他们放在重要岗位上。做好后备干部的补充调整工作,保持后备干部队伍的数量、质量和活力,使领导班子有充足的后备人选。要加强对年轻干部的培养教育,对近年来走上领导岗位的优秀年轻干部,要热情爱护,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发现毛病和苗头性问题,及时教育诫勉。但目前林区的经济状况及福利待遇有限,筑巢引凤短时期还不能成行。把林区基层优秀的年轻干部或有培养前途的年轻人送到大学培养深造,毕业后再回到林区发展,这也是可行的有益探索。

3、科学调配,优化结构。领导干部的知识各有高低,专业各有长短,素质各有优劣,年龄各有大小。科学的搞好班子调配,就是要不断创新有利于人岗相适的配置方式和手段,认真考察权衡各个成员所具有的各方面特点,精选好“帅才”,配备好“将才”,人尽其才,人尽其用。通过科学、合理的安排,获得一个素质优良、专业合理、充分协调的最佳群体结构。合理配备中青年干部,充分发挥领导班子成员老同志“传帮带”作用,为年轻干部迅速成长创造积极条件,确保老同志发挥最大效能,努力形成老中青,以中年领导者为主体的结构,形成合理的梯次配备,充分调动各年龄段干部的积极性。

4、德才兼备,以德为先。重才轻德,历来是用人的大忌,也是个人成才的大忌。如果选拔任用的干部无德缺德,不仅无法保证党组织的各项决定、决策的贯彻落实,而且会影响领导班子建设,带坏队伍,助长社会不正之风,甚至会破坏一个地方、一个部门的和谐稳定,最终损害党的形象,造成不良影响。因此选拔使用干部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要把德摆在首要位置,坚持多角度、全方位地考核干部的德。用“以德为先”这把尺来识别干部,坚决不让品行不端、工作不实、表里不一、心术不正的人捞到好处、占到便宜,真正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充实到基层领导班子队伍中来。

论文作者:王志清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7

标签:;  ;  ;  ;  ;  ;  ;  ;  

关于在深化改革转型发展进程中林区基层领导班子建设的几点思考论文_王志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