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有效提高小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论文_龙吉荣

浅谈如何有效提高小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论文_龙吉荣

【摘 要】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所谓科学素养是指"了解和深谙进行个人决策,参与公民事务和文化事务,从事经济生产所需要的科学概念和科学进程。有些科学素养还包括一些特定门类的能力。"具体地来说,它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探究是科学学习的核心。""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 学习科学 积极性 科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9)01-026-02

小学的科学课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如何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情感,真正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与方法,用发展变化的视角去理解科学的成果,这是每一个小学科学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问题。因此我认为,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更好的培养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养成良好科学学习习惯对小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它将为后继科学学习、为其他学科的学习、甚至为终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利用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经常爱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还要寻根觅底地追问这是为什么?这种由好奇心产生的认识兴趣和求知欲是十分可贵的。从科学教学出发,就能推动科学知识的学习。在这个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能使他们明确学好科学知识的重要意义。如上"淀粉的踪迹"一课,讲到用碘酒检验淀粉,我让每个同学把手指洗干净,再把碘酒涂在手指上进行消毒,随后让每个同学把饭粒放在桌子上摆整齐,奇怪的事情发生了。有同学报告,饭粒变脏了,手指也变脏了。饭粒和手指都出现了蓝黑色,这是怎么回事?此时此刻同学们都产生了奇妙的感觉,要研究的问题竟是如此奇妙,还能不情绪高昂,精神振奋?

二、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教育强调以学生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这些活动应当是学生熟悉的、能直接引起他们学习兴趣的、精心选择和设计的、具有典型科学教育意义的。通过这些活动的教学。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次科学发现、科学探究、科学创造的过程。

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教学目标上应该把科学素养的各个方面融合在一起,既有知识教育的要求又能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和科学探究的实践。活动在形式上因目标、内容、资源的不同可采取各种各样的模式,给学生创设多种亲历的机会。这些活动的选取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经验背景,按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的序列编排。

一个这样的活动可能是一节课,也可能是几节课;可能在课堂上完成,也可能需要课外活动的配合。建议教师参考附录第二部分"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类型"从中选择合适的活动组织教学过程:或按照活动设计要素与基本过程,自己创设新的活动类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让学生亲自动手科学实验,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科学实验兴趣的培养,一是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典型活动:如《空中跳动的乒乓球》实验,首先让学生思考:吹风机朝上方,对着乒乓球吹风,你认为乒乓球会被吹走吗?学生各抒己见。然后我让他们看实验演示:我用一只手握住吹风机,另一只手将球放在吹风机的上方。开动冷风和热风分别吹动乒乓球。结果乒乓球,没有被吹走,而是浮在空中跳动。最后说明:无论开动冷风和热风吹风机朝上对着乒乓球吹,由于力的平衡作用,上方的乒乓球不会被吹走,而是浮在空中跳动。学生发现实验这么有趣,学习兴趣自然会逐日加深。二是要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能动性。科学实验应该让学生充分参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实验教师既要充分利用实验室的器材,又要充分发挥环境在小学科学教学方面的优势。

四、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积极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的教育环境和学生的生活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现代教育技术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针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调整教学进度,提高学习效率;能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为终身 教育打基础;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高质量的科学信息;能为教师提供更多样、更先进的教学手段....现代教育技术为今天的教学开拓了广阔的天地。

在一切有条件的地方,科学课程的教学应尽可能地运用以下方面的现代教育技术:

1.各种音像资源。如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广播、电视等,它们可以为学生提供许多无法亲身体验的信息,开阔学生的视野。

2.计算机软件。各种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文字处理软件、数据库软件、画图软件、教学评价软件,甚至包括某些智力游戏,都是很好的教学资源或工具。如可以用计算机模拟来代替一些在实验 室无法完成的实验;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用数据库来记录和整理数据;用文字处理和画图软件来表达结论。教师可以使用现成的软件,也可以为满足持定教学过程的需要而开发自己的软件(课件)。

3.网络。包括各种局域网(如校园网、地区网)和国际互联网,可以充分实现资源共享。如可以利用校园网发布气象消息,建立学生自己的科学网站。互联网上存在大量的科学方面的信息,还有一些互动性的科学学习项目。所以,只要有条件,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同时,这也可以锻炼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但是,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不是为用而用,首先必须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是教学过程与方式的有机成分,只能在必要的时候、采用恰当的形式进行,千万不要滥用。此外,尤其对小学生学习科学而言,亲历探究过程,获取第一手经验是极为重要的,不能用高新技术代替一切。亲手饲养小动物的感觉与玩电子宠物的感觉毕竟是不同的。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老师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目标。只有学生具备了这种能力,他们的思维才不会仅仅局限于老师所讲的某一个点,而是可以扩散开来,更有利于他们的学习。通过老师的培养,让所有学生都拥有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他们自身的综合能力,让这些祖国的花朵在阳光下灿烂绽放。

论文作者:龙吉荣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教育前沿》2019年0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2

标签:;  ;  ;  ;  ;  ;  ;  ;  

浅谈如何有效提高小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论文_龙吉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