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分析过程中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分析论文_张海娟

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 湖南邵阳 422000

【摘 要】目的:探讨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分析过程中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8年3月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接收的150份血液样本进行分析,回顾性分析血液样本采集方法、抗凝剂使用情况及保存状况等,观察样本检验结果准确度,并对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150分血液标本中共出现32份不合格标本,不合格率为21.33%;单因素分析显示血液标本送检时间、血液生化标本来源、抗凝剂使用比例及标本保存为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相关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指末梢血、血液标本送检时间过长、抗凝剂与血量比例不对、标本保存时间过长为影响检验结果的独立性因素(P<0.01)。结论:标本采集方式、标本送检与存放时间、抗凝剂使用量等均可影响血液生化检验标本准确性,因此临床检验中需重视上述因素影响,规范样本检验流程。

【关键词】血液样本;检验结果;准确性

血液生化检验是检验科主要工作之一,能够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重要依据。在实际检验过程中,受多因素影响,检验准确率可受到较大影响,需反复检验,甚至误导临床诊断与治疗,可能引起医疗纠纷、医疗事故等,因此对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分析过程中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针对性的纠正,规范操作有着重要意义。本次研究纳入我院检验科接收的150份血液样本进行分析,着重探讨其检验结果准确性影响因素,具体报告如下。

1.样本与方法

1.1样本资料

选取样本来源于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自2018年1月至2018年3月接收的150份血液样本。其中55份健康体检者血液样本,95份临床输液、治疗患者样本。样本采集途径:手指末梢血40份,肘静脉血110份。

1.2方法

患者空腹状态下,抽取手指末梢血或肘静脉血5ml,常规放置采血管内,低温高速离心,并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观察各项检测结果。

1.3统计学分析

以SPSS19.0软件处理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以t检验,计量采用%表示,以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血液样本检测结果

150份血液样本中,共32份不合格,不合格发生率为21.33%。

2.2血液样本检测准确性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合格血液样本与不合格血液样本血液标本送检时间、血液生化标本来源、抗凝剂使用比例及标本保存时间比较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见表1。

表1 血液样本检测准确性单因素分析

3.讨论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血液生化检验分析过程中,样本准确性受到血液采集途径、抗凝剂使用情况、保存等多个环节的影响,因此在临床实践过程中,需加强上述因素的控制,不断提高血液生化检验质量,从而为临床诊疗提供准确的检验结果。

(1)血液样本检验涉及种类较多,除血液内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等相关数据外,血糖指标、感染、病毒、微量元素等多种诊断亦能够在血液样本内体现,在其他系统疾病的诊断鉴别中有显著价值,因此血液采集时,临床医生要依照采血所需量选择对应的血液采集办法。手指采血常用于新生儿、婴幼儿以及肢体皮肤严重破损患者,手指末梢血毛细血管丰富,临床操作简单[1],因此在血液采集中为主要采集手段,然而末梢血液循环较差,且受温度影响较大,因此在采集过程中极易形成凝块,影响准确结果;此外,在末梢血采集中,医师需施加一定压力促进血液流出,因此血液内极易混入组织液,导致某项结果的升高或降低。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不合而血液样本比例中,末梢血占75%,证明这一观点,因此笔者认为在肘静脉血采集部位皮肤条件尚可的情况下,可优先选择以获取更加稳定的结果。(2)抗凝剂的添加比例为影响血液样本检测准确性的另一主要因素,由于不同血液生化样本采用的抗凝剂不同,因此其比例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只有当抗凝剂与血液比例达到最恰当比例,才能够得到最为准确的监测结果,因此与采血人员应该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依照不同检验样本进行合理配比,从而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3)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血液样本送检、保存时间为影响样本检测准确性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血液样本采集后,需立即送检;若无法及时送检,则在4oC环境下保存,避免样本在室温下存放时间过长而引起血小板不容增加,血浆内K+水平升高等,最终影响检验结果。黄秀琳等[2]研究发现,血液样本在4h内与4h后送检,其检验结果存在明显差异性,全血标本在室温下存放,随着时间延长,血小板平均容可逐渐升高,而红细胞、血小板及白细胞等可逐渐下降,与即刻检测比较,2-5d后检测结果差异更加明显,因此在血液样本采集后,尽可能在4h内完成检验,从而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此外,有学者研究发现采血时间可影响血液检测指标,空腹时间过长,则体内一些成分可出现显著下降,而部分代谢产物可过度升高[3-4];若空腹时间>16h,则血清内转铁蛋白、蛋白等含量可出现明显下降,胆红素水平会明显升高,因此需选择准确采血时间,一般以空腹6-12h范围内最为合理。无论手指末梢血还是肘静脉血,在采集过程中,医护人员需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熟练掌握穿刺计数,争取“一针见血”,避免直接挤压穿刺部位。

总之,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分析检测结果准确性受血液采集途径、血液标本存放时间、送检时间以及抗凝剂使用情况等影响,因此临床医生要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技能,选择合适血管,合理配比抗凝剂,及时送检,从而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王磊,王寿丽,王虹,等.儿科护士静脉采血失败的原因分析及干预措施[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05(s1):148-148.

[2]黄秀琳,李维,杨虎,等.标本保存的时间和温度对血液筛查结果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4,43(13):1621-1623.

[3]邓忠越,周平,余晓云.静脉留置针采血对血液标本影响的Meta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7,52(11):1388-1395.

[4]罗圆圆,陈麟凤,冯倩,等.25 Gy60Co辐照对不同保存时间的机采血小板理化性质和凝血功能的影响[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5,23(5):1478-1482.

论文作者:张海娟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8

标签:;  ;  ;  ;  ;  ;  ;  ;  

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分析过程中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分析论文_张海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