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活动在眼科护理临床带教中的效果探析论文_罗海萍,苏翡翡,杨春梅

(福建省医科大学附属闽东医院眼科 355000)

摘要: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眼科护理临床带教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在本院眼科实习的36名专科护生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分配的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均18名护生。对研究组护生使用品管圈法进行护理临床带教,对对照组护生使用传统的方法进行护理临床带教。使用自制的调查问卷统计两组护生对带教工作的满意度。比较两组护生带教结束后的眼科护理理论知识与技能考核成绩。结果 研究组护生的护理理论知识与技能考核成绩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护生对带教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均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眼科护理临床带教中开展品管圈活动,能够有效提升护生的理论知识储备与实际护理技能,有较高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品管圈活动;眼科;临床带教

临床实习是护生学习阶段的最后一个步骤,也是护理理论知识在实际临床中的延伸运用阶段,如何在临床实习阶段调动好带教者与护生双方教与学的积极性,实现最好的教学效果,是临床带教的重要课题,对护生的临床护理技能及专业知识提升有着重大影响。因此,寻找一种高效的临床带教方法对护生的临床实习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就品管圈活动在眼科护理临床带教中的效果进行研究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2016在我院眼科实习的36名专科护理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分配的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均18名护生。研究组年龄范围为21至24岁,平均年龄为(22.5±0.4)岁;对照组年龄范围为21至23岁,平均年龄为(22.4±0.5)岁,两组护生均为女性。对两组护生的基本资料观察分析,组间均无明显的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资料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带教方法进行教学。

研究组在临床带教中开展品管圈活动,具体内容如下:1成立品管圈小组:将研究组18名护生分为3个小组,每组6人,选出1人作为圈长,成立品管圈。带教老师由眼科5名具有带教能力的护士组成,选出1名作为总带教,护士长担任辅导员。2选定主题:通过全体全员的讨论,充分考虑眼科临床实习的特殊性,就18名护生的专业能力以及备选主题的可行性、重要性进行分析比价,选出活动课题。3制定活动计划:对活动各环节所需的时间进行预估,确定活动的开展时间以及工作分配,制定具体的活动计划。在实际的操练过程中,小组成员要相互学习,相互评价,指出每个成员的缺点并进行改正。遇到问题大家进行头脑风暴解决,未能解决的问题由圈长与带教老师进行沟通,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4加强质量管理:科室成立品管圈督导组来指导品管圈小组开展品管圈活动,各品管圈定期向带教老师汇报活动开展情况以及成效,由带教老师进行点评,帮助护生提高临床护理水平。

1.3观察指标

使用自制的调查问卷统计两组护生对带教工作的满意程度。在带教结束后对36名护生进行眼科护理理论知识与技能考核测试。。

1.4数据处理

研究数据通过SPSSl8.O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进行对比,检测结果用(%)表示,如果检测显示(p<0.05),具统计学意义。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进行对比,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如果检测显示(p<0.05),具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生护理理论知识与技能考核成绩比较

研究组护理理论知识与技能考核成绩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2.2两组护生对带教工作的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护生对带教工作的满意度为94.44%(17/18),优于对照组的83.33%(15/18),组间比较差异明显(x2=6.2468,p=0.0124),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眼科护生是未来眼科临床一线护士的储备力量,对护生的培养能够提升医院眼科整体的护理水平。当今的护理专业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接受的是应试教育,自主学习思考能力不强。再加上学校的教学模式与临床的教学模式有很大的区别,使得刚到医院实习的护生不能很好的胜任临床护理工作,容易发生不良事件,打击护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护生的专业技术水平难以提高,降低医院眼科整体的护理质量及水平。[1-2]

品管圈(QCC)是由在相同、相似或者互补工作场所的人们组成的数人一圈的团体。该团体全员合作、共同思考问题,按照一定的程序来解决遇到的工作、管理、文化等多方面的课题及问题。品管圈活动过程强调让成员主动参与活动,给予了成员更高的参与权、自主权以及管理权。因此,在眼科护理临床带教中开展品管圈活动,促使护生主动思考问题并通过小组讨论商讨解决方法,能够增加护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护生的实际操作能力。[3-5]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护生的护理理论知识与技能考核成绩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护生对带教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均具备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在眼科护理临床带教中开展品管圈活动,能够有效提升护生的理论知识储备与实际护理技能,有较高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文新.中医眼科护理临床带教状况调查分析及对策[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11):142-143.

[2]杨玉新,李向青,张海涛等.眼科护理学生临床带教改革与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31(z1):187.

[3]刘淑贤.探讨新护理模式下临床带教师资队伍建设[J].护理研究,2016,30(20):2473-2474.

[4]叶荣花,宋靓雯.眼科手术室护理整体管理的应用效果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2012,19(9):1571-1573.

[5]代红艳.五官科护理临床带教体会[J].吉林医学,2012,33(36):8019.

论文作者:罗海萍,苏翡翡,杨春梅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24

标签:;  ;  ;  ;  ;  ;  ;  ;  

品管圈活动在眼科护理临床带教中的效果探析论文_罗海萍,苏翡翡,杨春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