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文物资源保护利用与旅游产业的振兴发展论文

如何做好文物资源保护利用与旅游产业的振兴发展

江宁文

(普宁市博物馆,广东普宁 515300)

摘要: 文物是我国上下五千年文明发展历史的见证,是我国的文化瑰宝,是全人类共同的保护对象。同时,文物也是一项独特的旅游资源,在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一定的损害。基于这一现状,我们必须要加以重视,提出保护性意见,实现文物资源保护与旅游业发展的平衡之路。本论文以文物资源保护利用与旅游业发展为研究切入点,对其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 文物资源;保护利用;旅游业;发展;平衡

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底蕴深厚,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留下了大量宝贵的文物资源,这些文物资源堪称人类社会最为宝贵的文化财富。伴随着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的文物呈现在大众的视野中。可以说,在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文物作为一种独特的资源,满足了游客探古求知的强烈的欲望,但是在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文物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一定的损害。因此,如何协调文物保护和旅游业发展已经成为一项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1 文物资源与旅游业发展

1.1 文物概述

所谓的文物,主要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所遗留下来的,具有一定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遗迹、遗物,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是人类最为宝贵的文化遗产。通常情况下,文物资源主要包括古文化遗址、古建筑、古墓葬、石刻、石窟寺及近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等。

随着水环境污染问题的日趋严重、农业面源污染形成机理及其危害研究的逐步深入,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研究成为环境科学、水文学、生态学、土壤学以及土地科学等学科的研究热点[5]。目前,国内外一些国家和地区已把农业面源污染防控作为水质管理的必要组成部分,并提出了各种行之有效的控制措施。综观已有研究成果,当前国内外面源污染控制总体思路比较一致,即通过利益相关者等控制主体,采用工程措施、技术措施、科学规划、政策法规、管理和监测等多种控制手段,从源头、过程和终端等不同环节来控制不同类型的农业面源污染。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留下了大量的宝贵的文物资源(如下表1所示)。文物作为历史文化信息的物质载体,见证了人类历史的沧桑变化,诉说着不寻常的历史事件,传承着中国的文明历史,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维系着民族精神,已经成为我国最为宝贵的文化遗产。

1.2 文物资源对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旅游业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在我国实现了迅猛的发展。根据相关统计数字显示,在2005年,国内外旅游业的总收入就已经高达7686亿元,并且全国24个省市地区,已经将旅游业确定为一项支柱产业。在之后的十余年时间中,旅游业呈现出直线上升的发展态势。在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鉴于我国文物资源较多,无论是陕西的兵马俑、敦煌的莫高窟,还是北京的故宫等,文物点均已成为一项独特的旅游资源,吸引着众多的游客。在发展旅游的过程中,文物资源作为一个城市特有的文化名片,已经成为旅游业的卖点[1]

表1: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数据中岩画分布统计表

2 文物资源保护与旅游业发展之间矛盾关系

2.1 统一性

文物的保护工作必须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并在此基础上实现社会效益。但是就目前而言,我国的文物保护资金来源主要以政府的财政投入为主。但是在旅游业发展的情况,文物的经济属性就通过游客付费的形式得以实现,如此一来,就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文物保护工作所需要的大量资金。尤其是针对经济不够发达的地区来说,通过积极发掘文物的经济属性,进一步增加了文物部门的收入,进而使其获得足够的资金进行文物的保护、修复等工作[2]

除国家图书馆外,中国国内公私收藏的敦煌文献约有3000号左右,已经公布图录的已有2000余号,还有1000号至今尚未公布。国内散藏敦煌文献绝大部分是佛经,也有少量佛教注疏。其抄写时代自北朝至宋初,以唐写本为多。非汉文文献主要是藏文写本,多收藏在河西走廊诸多地区的文博部门。

2.2.2 给文物修复带来一定的难度

2.1.3 文物保护促使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结合残障人士的休闲特征,除了不断完善地理环境的可进入性,打造无障碍休闲环境外,可以思考如何为残障人士提供更加贴切的无障碍服务环境.如何在残障人士游园高峰期尽量满足其休闲游憩目的,减少其独自出行障碍,是值得探讨的问题.目前我国城市公园还缺乏对残障人士专业服务的培训,应该培养一批高质量的志愿者在残障人士游园高峰期展开专业服务,适当扩大服务范围,以有效减少残障人士进入城市公园的障碍,提高公园的可进入性.因此,增加无障碍服务培训,拓展残障人士休闲活动空间,增加残障人士活动类型的选择,都能够有效改善残障人士对城市公园可进入性的感知.

从文物修复的角度上来讲,旅游业的发展必然会增加文物的客流量。在这种形式下,必须要加大文物的保护力度,但是旅游业的开发,必然会对文物进行深度的开发,这就导致两者之间出现较大的矛盾[3]

2.1.1 二者之间相辅相成

不同渗漏强度下水稻株高变化显示(见图2):分蘖期-拔节孕穗期,各处理生育前期株高增长迅速,且处理间非常接近;进入抽穗开花期,株高增长速率变缓直至趋于平稳,此时株高呈D3>D2>D1;乳熟期后水稻株高变化较小并趋于平稳,最终水稻株高呈D3>D2>D1。不同处理之间水稻株高差异极小。

在协调二者之间共同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正确认识文物保护、旅游业发展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文物是旅游开发的基础,旅游也为文物发挥其作用创造了客观条件,两者从根本上来说相辅相成。但是文物保护在旅游发展的过程中,两者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矛盾,一旦在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文物遭到不可逆的损害、丧失其特有的文化价值,就会使得文化旅游失去吸引力,进而对整个旅游业的发展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只有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切实做好文物保护工作,并通过文物的文化价值促使旅游的发展,使其更好地反哺旅游业,实现二者之间的协调发展。

2.2 对立性

2.2.1 对文物的破坏

一方面,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区在对文物进行开发利用的过程中,也会对其产生一定的破坏。例如,在文物的周围建设饭店、宾馆、道路等,对文物的环境进行了一定的坡缓。甚至有些旅游部门,为了最大限速追求经济利益,对文物进行过度开发,以至于出现超负荷载客的现象,导致文物提前老化,甚至出现毁灭等现象;另一方面,在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游客也会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对文物进行破坏,例如,在文物上进行涂鸦、抚摸文物、脚踏文物等不文明行为,均给文物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及负面影响。

文物作为历史文化、灿烂文明的载体,具有极高的艺术、历史和研究等价值,加强文物资源保护工作,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当地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鉴于文物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可使得游客在旅游的过程中受到教育,实现了文物的教育功能。例如,北京的故宫、颐和园、兵马俑等文物,具有极高的吸引力,每年都吸引着大批的游客。同时,这些文物又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游客在参观的过程中,也受到了文化教育,实现了文化的教育功能。因此,从这一角度上来讲,旅游业的发展为文物资源带来了更多的参观者,文物则为旅游业提供了特有的资源,二者之间相辅相成、共同发展。

2.1.2 旅游业的发展为文物保护提供了资金

3 平衡文物资源保护与旅游业发展的有效措施

3.1 明确二者之间的关系

从旅游业的角度上来说,文物属于一种特殊的旅游资源,但是鉴于文物具有“不可再生性”,在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为了进一步吸引游客,必须要独辟蹊径,不断丰富和发展文物的文化内涵,并将其作为旅游的卖点,进而促使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3.2 树立整体文化系统观念

文物保护与旅游发展共同构成了社会的经济系统,二者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共同发展。伴随着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给文物的保护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机遇和挑战。面对这一严重的形势,必须要面临挑战,抓住发展的机遇,树立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将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进行合理、科学的规划,以促使文物保护与旅游业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3.3 健全管理规章制度,加大文物保护力度

在促进文物保护利用和旅游业协调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健全相应的管理规章制度。例如,对价值较高的文物、级别较高的文物点设立文物管理所,并安装相应的电子监控设备,安排专门的人员负责管控。同时,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必须要切实结合实际情况,通过定期、不定期的方式,对文物进行检查,并从旅游的经济收入中提取一定的资金,作为文物的保护和修复资金等;另一方面,在发展文化旅游业的过程中,必须要通过加大文物检查力度,以防范游客对文物所造成的破坏。例如,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使得游客认识到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同时,对于破坏文物的游客,给予经济、法律制裁。

“路长无轻担”,更何况还要抬着伤员。可是在转运伤员的途中,担架队员们宁肯自己饿肚子,也要先保证伤员吃上三餐。每当遇上敌机扫射或者炮火轰炸,担架队员往往置自己的生死于不顾,立即放下担架,伏在伤员身上,用身体掩护伤员,宁愿自己被炸伤、炸死,也不让伤员再次负伤或牺牲。有的伤员身体多次受伤,活动受限,担架队员就帮助伤员翻身,并用自己的茶缸、饭瓢给伤员接大小便。有的伤员伤势过重,口中有痰吐不出来,呼吸困难,担架队员们就用手指慢慢地把痰抠出来。

3.4 正确开发文物旅游,并对其进行科学规划

鉴于文物具有不可再生性,在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一旦出现文物损害等现象,就会导致文物出现不可逆的损害。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是对文物进行修复,也失去了文物本身的价值。因此,在进行文物开发的过程中,必须要对其进行广泛的论证,并对文物旅游开发的可能性进行科学的评估,切实结合评估的结果,制定出科学的开发策略;同时,在具体进行开发的过程中,鉴于文物是人类最为宝贵的文化遗产,具有较强的不可逆性,必须要由相关的专家,并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科学的开发和规划。同时,在进行文物旅游开发的过程中,还必须要制定文物保护的相关制度,进而使得二者之间相互制约,实现可持续发展[4]。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文物作为历史文化的载体,凝聚了中国文化的精髓,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同时,伴随着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文物作为一种独特的旅游资源,实现了其经济属性。虽然文物与旅游业从本质上来说,是相辅相成、共同促进,但二者之间也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因此,鉴于文物的不可逆性,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必须要积极寻求一条平衡之路,实现二者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冯瑞青.试论文物资源与旅游经济之间的保护和利用[J].智富时代,2015(12X).

[2]翁照全.关于利用文物资源发展五华旅游业的思考[J].客家文博,2017(01):40-44.

[3]赖海震.如何发挥文物遗址在旅游经济中的作用[J].中国民族博览,2017(8):68-69.

[4]王晶晶.浅谈文物保护与旅游经济互动发展[J].文物世界,2015(1):52-54.

中图分类号: F5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4110(2019)04(C)-0157-02

作者简介: 江宁文(1975.05—),男,广东普宁人,文物博物馆员,研究方向:文物考古丶保护

标签:;  ;  ;  ;  ;  ;  

如何做好文物资源保护利用与旅游产业的振兴发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