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行为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抑郁、焦虑抑制作用的研究论文_范德环 张桂玉*

范德环 张桂玉* (唐山市工人医院 河北唐山 063000)

[ 摘 要]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抑郁、焦虑抑制作用。方法:将我院接受治疗的112 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干预,采用 焦虑量表(SAS)和抑郁量表(SDS)评分法评价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结果:经过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SAS 和SDS 评分 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能有效抑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

[ 关键词] 认知行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焦虑

[ 中图分类号] R563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04-1620(2015)10-038-0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临床常见和多发的呼吸系 统疾病[1],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高,临床主要表现为反复咳嗽、 咳痰、气急、喘息等,严重时导致呼吸困难,临床研究已经证 实,COPD 发病诱因与肺部对有害颗粒物或有害气体异常炎症 反应密切相关[2]。由于COPD 病情反复,难以治愈,患者心理 脆弱,易出现焦虑、抑郁情绪,严重时可导致治疗的中断,对 疾病的康复十分不利。本课题组对此类患者展开认知行为干预 护理,丰富患者的基本知识,改变患者的不良认知,帮助患者 构建正确的认知结构,对抑制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起到了良 好的作用。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与分组

选取2014 年3 月-2015 年3 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12 例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经病史咨询、身体检查、X 线胸透和 肺功能检查,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制定的《慢性 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修订版)》COPD 诊断标准[3]。 纳入标准: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愿意参加并完成问卷调 查;无精神病史、认知障碍、能理解测试表格内容,自愿合作 患者;抑郁自评量表评分(Self-rating depressive scale,SDS) 30 分及以上患者。排除标准:肺癌及其他肺部疾病;有智力障 碍或认知行为障碍患者。将112 例COPD 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和研究组,每组56 例。两组患者在性别比例、年龄、病程比较 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常规护理

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的治疗,保持房间良好、舒适的环境, 督促患者适量运动、睡眠充足,忌食生冷油腻或刺激性食物。

1.2.2 认知行为干预

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认知行为干预护理。分心 理层面、行为层面和周围连带关系层面展开3 层次护理。 心理层面的干预采用一对一和团体认知行为干预,组织专 业的医护人员与患者一对一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了解 患者内心顾虑、担心、烦恼等;对患有焦虑症患者要给予心里 疏导;对患有抑郁症患者要淡化他们对疾病的恐惧感。组织团 基金项目:认知行为干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应用效果(编号: 20131675)。

通讯作者:张桂玉

体认知行为干预,鼓励患者之间的交流,让他们说出自己内心 的恐惧,与承担的痛苦,释放内心压抑的情感,让他们意识到 自己承受的痛苦不比别人多,促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息。 行为层面的护理主要是纠正患者的不良习惯,纠正COPD 患者不良的饮食、生活习惯,如抽烟、随意用药等;偏执的思 维习惯,如暴躁、易怒等。

周围关系的层面,主要是对患者亲属的认知行为干预,培 养患者周围人疾病的基本知识,护理患者的基本技巧,以患者 沟通应注意的基本事项,周围关系的干预是实现患者出院后护 理的延续,应十分重视。连带关系的干预还应该重视协调与患 者关系密切的医护人员、同事及整个社会的关系。

1.3 观察指标

1.3.1 SAS 和SDS 评分[3] 采用SAS 和SDS 评分评价患者入院第1 天及护理30 天后患 者焦虑、抑郁情况。

1.3.2 焦虑和抑郁心理评分 方法,评价患者的焦虑和抑郁评分,评估患者的焦虑和抑 郁程度。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7.0 软件处理分析, 所有数据均以均数 ± 标准差(x±s)表示,两组独立样本之间比较采用t 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和研究组COPD 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从本研究结果可知,两组患者在干预前的焦虑、抑郁比较 差且没有显著差异。研究组COPD 患者通过实施心理情绪干预、 饮食调理干预、呼吸训练和戒烟四种行为干预后,研究组与接 受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相比COPD患者焦虑、抑郁程度明显 降低(P<0.05)。这显示对COPD患者实施心理情绪干预、饮食 调理干预、呼吸训练和戒烟四种行为干预不仅具有重要的临床 应用价值,更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疾病,呈不 完全可逆性,临床上表现为病程长,易反复发作,复杂难治, 严重影响病人的日常生活[4-5]。本研究通过对COPD 患者实施解 痉、止咳、祛痰、吸氧等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再同时实施心理 情绪干预、饮食调理干预、呼吸训练和戒烟四种综合行为干预 护理,可有效缓解症状,改善对疾病基本知识和对功能锻炼认 知情况,促进了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正确认知和积极态度,形 成了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提高了综合的疾病应对能力,进而 改善了生活质量。因此,这是是一种可行、有效的健康教育干 预模式,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玲,徐霞,李娟等. 雾化吸入痰热清治疗慢性阻塞性 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护理观察[J]. 护士进修杂志,2013,28(5): 472-473.

[2] 江劲,田丰,邵薇薇等. 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 的认知功能评价[J]. 中国基层医药,2006,12(17):2045- 2046.

[3]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 慢 性阻塞性肺病诊治指南(2007 年修订版)[J]. 中华内科杂志, 2007,46(3):254-261.

[4] 李怀东,陈媛媛.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认知功能障碍[J]. 国际呼吸杂志,2013,33(11):855-860. [5] 孙志峰,冯丽芳,李雪等.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 者认知功能障碍调查[J]. 中国医药导报,2013,8(5):130- 131.

论文作者:范德环 张桂玉*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文摘》2015年第9卷第1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23

标签:;  ;  ;  ;  ;  ;  ;  ;  

认知行为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抑郁、焦虑抑制作用的研究论文_范德环 张桂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