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IM的建筑施工智能化论文_张伟喜

基于BIM的建筑施工智能化论文_张伟喜

浙江森威监理有限公司 浙江东阳 322100

摘要:随着BIM技术的不断快速发展,给建筑企业的结构、管理、运营等方面带来了重大的变革。我国现阶段的建筑智能化还处于刚刚起步的初级阶段,BIM技术的出现以及应用,为建筑智能化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目前,BIM技术在建筑智能化中的应用,已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更是建筑企业的重点研究课题。

关键词:BIM技术;建筑企业;建筑智能化

1建筑智能化工程概述

所谓的智能建筑主要是以建筑物为平台,是智能化信息的综合运用。目前,建筑智能化工程已经成为现代化建筑工程中的一项最基本的内容,它主要包括电梯、电气以及土建等各个较专业的系统,在施工的程序中,主要是针对系统软件的开发以及硬件设备的安装,其中,与用户的需求关系最为密切的就是系统软件了。随着建筑智能化工程的不断发展壮大,市场的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产品的种类也变得多样化,为市场的专业化打下坚定的基础。

2BIM技术在建筑智能化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2.1可视化

可视化即“所见所得”的形式,对于建筑行业来说,可视化的作用是非常巨大和显著的,如常见的施工图纸,但是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BIM提供了可视化的思路,由原先拿到施工图纸根据线条自行想象到BIM三维的立体实物图形展示。由于该项目智能化子系统较多,故设备种类也非常多,例如信息模块及面板、信息发布一体机、监控摄像机、报警探测器等,设计人员首先要通过Revit建立设备族库,每个设备的族除了包含设备基本参数(如设备的类型、材质、编号、功率等)外,还应可自定义添加参数,便于其它项目的应用,节省设计时间。设计前期根据业主的需求进行标准层的智能化系统设计,通过BIM技术将专业、抽象的二维建筑描述通俗化、三维直观化,从而使专业设计师、业主等非专业人员对项目需求是否满足的判断更为明确、高效,决策更为准确。

2.2协同设计

协同设计是BIM设计区别于传统CAD制图的一个重要的设计理念,它可以使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各专业系统设计人员通过网络的协同展开设计工作。协同设计包含本专业内各子系统间及各专业间的协同设计。

2.2.1本专业内各子系统间协同设计

智能化工程子系统的数量非常多,所以需要按各子系统性质分成如下几个系统:信息设施系统(如综合布线、有线电视、信息发布等子系统)、综合安防系统(如视频监控、入侵报警、一卡通等子系统)、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如设备自控、智能照明、能耗计量等子系统)、医疗系统(如病房呼叫、婴儿防盗、排队叫号等子系统)、会议系统、机房工程。由部门的多位设计人员协同作用,各系统设计人员可通过设置其它系统可见性,方便系统间协作,各系统设计人员可同时进行设计,互不干涉。

2.2.2各专业间协同设计

建筑各专业相关设计人员可通过Revit互相链接中心文件的方式随时查看最新的图纸进行协同设计,例如:综合布线系统前端信息点位通常与强电插座在同一高度布置,故可在绘制前端信息点位时把强电专业的中心模型文件进行链接,若部分信息点位置没有强电插座,可与强电专业设计人员进行沟通,及时补充强电插座;智能化系统线槽通常与电力电缆桥架间距有规范要求,故可在绘制线槽时把强电专业的中心模型文件进行链接,即可根据强电线槽的位置,合理布置智能化系统线槽,若线槽间有碰撞,可与相关专业设计人员进行沟通,对线槽进行合理布置,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浪费;建筑设备监控系统也可采用这种方法,将强电、暖通、给排水等相关专业的设备显示在自己的图纸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在运营阶段的应用。

一般来说,当工程的维护期结束之后,工程将会进入正式的运营阶段。因为现阶段的弱电系统相关设备的维护周期普遍在三个月左右,所以,对检测设备、相关线路等进行定期的维护是非常必要的。目前,在建筑项目进入完全运营阶段之后,运营维护单位一般会将弱电设备的维修工作转交给系统施工单位来完成。这就直接导致了运营维护单位相关人员对设备的维护形式了解不够全面,若施工单位的维护资料出现丢失或不全面的问题,将会使系统的运营出现问题,甚至出现故障,影响系统的正常工作。对此,通过弱电系统可视平台的建设,可以对应系统的各方面运维方式建立立体模型,通过视频或样图的方式,直观的将相关数据与资料展示在运维工作人员的面前。这对提高运维单位对弱电系统的维护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

3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质量问题的应对措施

3.1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能力

高素质的施工人员是建筑工程施工的核心力量,在智能化背景下,提高施工人员专业素养的重要性毋容置疑。首先,长期从事建筑工程施工的工作人员熟悉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和管理状况,能够根据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施工。但是部分施工人员存在文化程度不高的困局,甚至无法运用智能化施工设备,于此情形,应当为施工人员提供专业培训机会,保障施工人员掌握新技术、新情况,以期更好地进行建筑工程施工建设。其次,聘请高精尖建设人士也是在智能化背景下的必然选择。知识储备丰富的年轻建筑人员能够精准掌握智能化技术,并以其专业建筑知识为工程建设提供建议与管理方案,帮助建筑工程走向智能化道路。

3.2整合施工过程中的管控

智能化背景下的建筑工程施工需要牵涉的人员和部门广泛,各人自扫门前雪的管理模式无法适应建筑工程智能化的需要,因此建筑企业应当着力整合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管理与控制。首先,在施工开始前的准备阶段加强各部门的交流与沟通,在充分听取不同部门的意见之后,整合形成对建筑施工最有利方案。其次,在施工过程中,如果发现质量问题或其他可能影响工程质量的问题,应当及时向各部门通报,确保施工人员都了解当前境况,并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联合排查,查找问题所在,并整合部门资源积极修复。最后,建立追责机制。找到并修复问题之后,应当对相应责任人员进行追责,要求负有责任的施工人员和建筑部门承担质量问题带来的风险与不良后果。

3.3健全完善建筑工程施工相关法律法规

在依法治国的时代背景下,建筑工程施工同样应当依法进行,受到法律法规的规范和制约,健全的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是保障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质量的最后一道防线。但是我国目前缺乏行之有效的健全的行业规范和相关法律法规,因此本文认为建筑行业同仁与政府部门应当共同推动构建一部完善的、适用中国建筑智能化工程发展现状的法律规范,对建筑工程的前期准备、施工过程、完工验收等环节进行严格规范,并落实责任追究机制,以保障建筑工程施工在智能化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为中国社会提供质量过硬、国民放心的建筑工程。

结束语

现代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快速推进,以及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各个领域的运营模式都相应的发生了变革。建筑行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智能化发展已经成为了建筑企业发展的未来方向。BIM技术在建筑智能化中的应用,为建筑企业的智能化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参考文献

[1]陈应.BIM技术在建筑智能化系统运维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智能建筑,2017,10:38~40.

[2]郑跃华.BIM技术在建筑智能化工程设计中应用浅述[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13:68~69.

[3]李俊卫,黄玮征,王旭峰.BIM技术在工程勘察设计阶段的应用研究[J].建筑经济,2017,(09):117-120.

论文作者:张伟喜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

标签:;  ;  ;  ;  ;  ;  ;  ;  

基于BIM的建筑施工智能化论文_张伟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