惩罚是正当的,是不适当的_心理健康论文

惩罚是正当的,是不适当的_心理健康论文

惩罚之当与不当,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不当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教育学生时,我们从来主张多奖励,少惩罚,慎用惩罚,是因为惩罚本身包含着太多的消极因素。(1)惩罚意味教师面对学生的问题没有任何有效的解决方法,在“技穷”的情况下,惟有利用手中的权力这最后一“招儿”了。这说明教师的教育能力已经到了极限。(2)惩罚向学生传达了教师对他的看法和态度,即认为学生的错误行为是故意的,而且他还不想改;教师对他自觉改正错误缺乏信心。这些信息动摇了学生的自信,并且进一步降低了学生与教师合作的意愿,破坏了师生关系。(3)经常靠惩罚来管理班级的教师可能会得到暂时的、有限的成功,但不情愿的屈从给学生带来的是情绪上的长期紧张和不快,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所以如果还有其他的办法,教师就不要使用惩罚。

当然,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教师还是要使用惩罚的。选择惩罚已经是下策,所以使用时就更要注意方法和效果。

得当,可以奏效

为了使惩罚有效,应注意以下几点:

1.只有当错误行为重复出现时才使用惩罚

惩罚是对不能自我控制的学生从外部施加控制的做法,因此在没有证明学生不能自我控制之前不应使用。

2.在班级管理中,应颁布奖惩条例,让学生对惩罚的威胁有所警觉

在实施惩罚之前,教师要对学生讲明原因,使学生认识到这是他自己行为造成的必然结果,而不是教师强加于他的。教师要用冷静、遗憾的语气和学生谈话。告诉他,你的行为不对,我多次提醒你,可你坚持不改。我不能坐视这种情况继续下去,我不得不采取惩罚的办法。谈话中,要使学生深深感到教师对自己的关心、为难和惋惜,是自己的行为使教师别无选择。

3.惩罚必须与过错有关

惩罚要有助于学生认识自己过错,体验过错给自己带来的后果;有助于教会学生对自己行为负责。教师切不可随心所欲、想当然地出台惩罚办法。惩罚要与过错有关。例如,强令严重扰乱课堂秩序的学生离开课堂,因为他干扰了全班的学习和活动;让浪费化学药品的学生停止本次实验,因为他已将自己的一份药品随意地用完;让破坏环境卫生的学生去打扫干净;让破坏公物的学生进行赔偿……这都是适当的惩罚方法。

4.惩罚必须与行为指导相结合

惩罚能降低学生再采取错误行为的愿望,因此它有控制不适当行为的作用,但它本身不能教会学生如何采取适当的行为。惩罚本身永远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它只是解决问题的一个方面。因此,在用惩罚严厉告诫学生不可再采取错误行为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教会他应该如何做。

不当,必有恶果

不当惩罚不但不能起到帮助学生改正错误的作用,而且还会造成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负面影响。

1.辱骂性的语言攻击

教师对学生的讽刺挖苦,给学生起侮辱性的外号,甚至恶言谩骂都是极其错误的。这种不尊重他人的不文明行为,等于教师在给学生做出坏的榜样。这不仅对当事人和班上的其他学生的错误或不适当行为没有任何纠正的作用,而且还会引起怨恨,使教师失去学生的信任和尊重。

2.体罚

(1)应激状态下的学生只想应付过关

罚学生跑圈,做俯卧撑,甚至对学生拳脚相加。这些对于学生来说都是突然出现的强大的外部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会调动起全部的力量,包括生理的和心理的力量来应付这一不利的外部环境。这就是所谓的应激。处于应激状态下的学生注意力向外,即集中在应付体罚上,而不是集中在对错误行为的反思上。然而,体罚又是很快就会过去的。一旦过去,学生就会觉得万事大吉,把这一切丢到脑后。

(2)体罚有做结论的意思,不利于学生认真反思,接受教训

学生经常把受罚看成是事情的最终结果。学生的逻辑是,自己为做错的事付出了代价,将痛苦和错误相互抵消,于是,事情到此结束。体罚使学生感到一时的痛苦,但它并不能使学生对自己的过错感到内疚和承担责任。学生犯了错误,帮助他认识,而不加惩罚,事实上是给他留下了一份内疚。内疚促使学生更深刻地反思,更多地从自己身上考虑问题,其对学生的触动远远超出皮肉之苦。

(3)体罚损害教师形象,破坏师生关系

体罚依靠的是权势和身体优势,并使教师处于攻击者的地位,严重地破坏了师生的平等关系。这种以强凌弱的体罚,实际是教师在弱者身上发泄教育受挫后的怨恨。

(4)体罚给学生做出坏榜样

教师实施体罚,等于在给学生做出榜样,告诉学生在生气的时候可以不用适当的方法,而是采用攻击他人方式去解决问题。这与学校的品德教育、纪律教育和法制教育是相违背的。

(5)体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体罚可能取得暂时的效果,但它的长期代价是沉重的。研究表明,那些不能自我控制、对人总是怀有敌意的学生,特别是犯罪的青少年大多在家庭生活中经常受到体罚。

3.增加额外的学习任务或体育活动

用增加额外的学习任务(如抄写课文、生词和公式,或做练习题等)作为惩罚,实际就是在告诉学生,作业或练习不是有用的学习手段,而是一种惩罚。这使学习与痛苦相联,学习成了苦差事,会引发学生的厌学情绪。同样,以强迫学生进行强度很大的体育活动作为惩罚,也会使学生将体育锻炼看成是坏事和痛苦的事,从而对体育活动产生消极的态度。

4.降低学习成绩

用降低学生学习成绩来惩罚学生的结果,是使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同时使学生感到努力学习没有用处,使其对学习更加忽视和失去信心。

总之,在不得不使用惩罚的情况下,教师必须深思熟虑,恰当使用,从而在使惩罚有效的同时,将其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标签:;  ;  

惩罚是正当的,是不适当的_心理健康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