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风险投资发展的现状与思考_创业论文

中国创业风险投资的发展近况及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风险投资论文,近况论文,中国创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13年,尽管中国A股市场低迷不振,但整个资本市场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市场活力进一步增强,中国创业风险投资行业呈现增长趋势;同时业内出现深度盘整,行业发展趋于理性。本文结合2013年度统计调查数据,对中国创业风险投资行业年度发展的现状、特点及未来发展进行了初步研究。

       1 2013年度中国创投行业呈现的显著特征

       1.1 机构数量和募资呈现增长态势

       2013年,中国创业风险投资各类机构数达到1408家(为实际存量机构数,主要包括创业投资企业(基金)、创业投资管理企业以及少量从事政府创业投资业务的事业单位。该数据已剔除不再经营创投业务或注销的机构数),较2012年增加225家,增长19.0%。其中,创业风险投资企业(基金)1095家,较2012年增加153家,增幅9.5%;创业风险投资管理企业313家,较2012增加72家,增幅29.9%(见图1)。当年新募基金215家,逼近2010年水平;随着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全年有30多家基金正常或不正常清盘。

      

       图1 中国创业风险投资企业(基金)总量、增量(2004-2013年)

       2013年,全国创业风险投资管理资本总量达3573.9亿元,较2012年增加261亿元,增幅7.9%;基金平均管理资本规模为3.26亿元,较上年有所减小(见图2)。创投行业管理逐渐去投机化,走向复杂化和专业化的道路,采用委托与外包管理的方式,全国共有65家母基金,受托管理229家创业风险投资基金;其中最大母基金管理的45家子基金,资金规模达102亿元。

      

       图2 中国创业风险投资管理资本总额(2004-2013年)

       1.2 未上市公司占据资本来源主要位置,国有出资大幅下降

       从中国创业风险投资的资本来源结构看,2013年仍以未上市公司为主体,占总资本的42.81%,较2012年上升8.78个百分点;政府与国有独资合计占比29.18%,较2012年下降11.41个百分点(见图3)。

      

       图3 中国创业风险投资资本来源百分比(2013年)

       1.3 投资项目和投资金额放缓

       无论是投资项目还是投资金额,2013年均较去年有小幅度减少;对高新技术企业项目投资相对增加,但平均投资强度有所降低,投资更趋于小规模、早前期企业。2013年,已披露的中国创业风险投资机构当年投资项目1501项,与2012年大体相当;投资金额为279.0亿元,较2012年减少11.1%,项目平均投资额为1858.5万元。其中:投资于高新技术企业项目数为590家,较2012年减少9.5%;投资金额109.0亿元,较上年减少26.3%;项目平均投资额为1846.9万元。

       截至2013年年底,全国创业风险投资机构累计投资项目数12149项,较2012年增加1037项(由于创业风险投资项目为多轮投资,因此,在计算当年投资时后续投资项目也计为当年投资项目数,但在计算累计投资时,多轮投资项目仅为一个项目投资,因此实际累计项目数的增加值小于当年项目数),增长9.3%;其中投资高新技术企业项目数6779项,占比55.8%。累计投资2634.1亿元,较2012年增长11.8%;其中投资高新技术企业1302.1亿元,占比49.4%(见表1)。

      

       1.4 医药保健、新材料等行业表现活跃,网络产业等继续引领投资

       2013年,中国创业风险投资年度投资金额最为集中的五个行业是医药保健、新材料工业、新能源与高效节能技术、金融保险业和传统制造业,累计占比36.9%;投资项目最为集中的五个行业是金融保险业、医药保健、新能源与高效节能技术、传统制造业以及新材料工业,累计占比43.2%。总体而言,2013年中国创投行业的投资行业集中度略有下降,投资重点由过去制造业为主开始偏向于医疗保健、互联网金融等新兴产业,新能源、高效节能技术和新材料产业依然受投资者追捧。从趋势上看,因移动互联网的兴起,涌现出大量投资机会,网络产业/IT服务业投资快速增加;医药保健/生物科技具有较强的抗周期性[1],显现出较高的投资价值(见表2)。

      

       1.5 投资呈现前端化和早期化,首轮投资占主流

       2013年,中国创业风险投资机构的投资重心相比2012年有所前移,对种子期的投资金额增加至12.22%,投资数占比18.36%;对起步期的投资无论从金额占比还是项目占比均有较大幅度上升(见表3)。从投资轮次上看,首轮投资和后续投资分别占77.5%和22.5%,首轮投资仍然占主导地位,但后续投资的比例不断上升[2]。

      

       1.6 江苏、广东、浙江最活跃,中西部部分省市增长迅猛

       江苏、广东、浙江管理资本总量位居前三甲,前十个省市的管理资本总额占全国管理资本总量的86.1%,呈现集聚现象,地区差异仍十分明显。同时,福建、安徽、四川、湖北等地区的创业风险投资发展势头强劲,例如安徽省管理资金规模达到了117.08亿元(见图4)。

      

       图4 部分地区创业风险投资管理资本和机构数量(2013年)

       1.7 多元化退出格局凸显,回报率有所下滑

       2013年,受国内资本市场IPO暂停、海外上市渠道狭窄等持续利空因素影响,中国企业在全球资本市场的活跃程度呈现持续下降态势,全年仅有66家中国企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其中27家获得创投支持[3]。按照退出渠道划分,回购退出占比达44.8%,为最主要方式;上市退出占比出现自2008年以来的首次下滑,并购退出占比为26.25%(见表4)。

      

       2013年,全行业的退出绩效较上年有所下滑。上市退出收益持续下滑,仅为平均账面回报4.48倍;并购退出的项目收益率有所提高,达24.09%。此外,回购与清算的收益率均较过去有较大幅度增加,创业风险投资机构的项目管理能力得以提升。

       1.8 政府引导基金不断发力

       截至2013年年底,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累计投入财政资金30.59亿元;其中,通过阶段参股方式,共出资20.09亿元参股了71家重点投资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业投资企业,累计注册资本约150亿元;通过风险补助和投资保障方式共立项1411项,累计安排补助资金10.5亿元。中央财政投入70.5亿元实施国家新兴产业创投计划[4],支持设立了141只国家参股创投基金,总规模近390亿元,间接带动银行贷款和社会资金638亿元。

       从全国范围看,截至2013年年底,获得各级政府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参股支持的创业风险投资机构累计达252家,政府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累计出资326.91亿元,引导带动创业风险投资管理资金规模超过1600亿元。

       1.9 政策环境日益优化

       近年来,中央及地方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创业风险投资发展。调查显示,22.0%的创业风险投资机构享受到政府资金支持,25.0%的机构享受所得税减免优惠,28.2%的机构获得信息交流支持,12.2%的机构获得人员培训帮助。可以看出,政府对创投机构的直接支持在减少,但给予的间接服务在不断完善。

       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出台,明确提出加强对科技型、创新型、创业型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积极引导创业投资企业投资于小微企业,建立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细化科技型小微企业标准,完善对各类科技成果的评价机制;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成立,在自贸区的先行先试政策中,提出鼓励股权投资发展的诸多举措。上述支持创新创业企业、中小微企业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不断为创投行业的发展释放新的改革红利。

       同年12月,《国务院关于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关问题的决定》出台,标志着“新三板”扩大至全国取得实质性进展,对于增加创业风险投资机构投资机会,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拓宽创业风险投资机构退出渠道具有重要意义[5]。截至2013年年底,挂牌企业355家全年完成60次发行融资,募集资金10.02亿元。

       1.10 行业自律逐步构建

       修订后的《证券投资基金法》于2013年6月1日正式实施,在加大基金持有人保护力度的同时,首次将非公开募集基金纳入调整范围,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获得合法地位;值得肯定的是,该法并未将创业风险投资纳入,符合该行业发展的特定规律。在中央层面,中国科技金融促进会风险投资专业委员会、中国投资协会股权和创业投资专业委员会等组织推动创业风险投资业界交流,加强创业风险投资行业规范和自律管理。在地方层面,江苏、浙江、北京、上海、深圳、广东、重庆、安徽等各自成立创业风险投资协会(同业公会),作为服务型行业自律组织,指导、协调、帮助会员更好地从事创业投资活动,维护会员合法权益,为创业风险投资事业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2 风险投资家对行业的评价与预测

       2013年的调查统计工作,细化了风险投资家对自身发展、全行业发展、未来投资前景状况的评价,同时要求创业投资机构负责人填写有关选项,提高了调查结果的科学性。

       2.1 对自身发展状况持乐观态度

       1026家创业风险投资机构对当年自身发展状况持乐观评价的机构占比明显高于持悲观评价的机构:超过一半的创业风险投资机构认为自身发展较为乐观,其中包括3.31%认为自身发展状况非常好,11.79%认为自身发展状况好,36.06%认为自身发展状况较好,总体评价远高于2012年。

       2.2 对全行业发展的判断略有改善

       创业风险投资机构对全行业发展情况做出的评价是:持乐观态度的机构占比高于持悲观态度的机构,认为全行业整体发展非常好、好以及较好的机构占比达到30.67%,高于上年19个百分点;认为全行业发展非常差、差和较差的机构占比为21.23%。

       2.3 对2014年投资预期向好

       对于2014年投资前景,创业风险投资机构给出了较为乐观的预测:超过一半的机构看好未来前景,其中2.0%的机构认为前景非常好,11.3%的机构认为前景好,43.3%的机构认为前景较好;认为前景较不好的机构占3.3%,认为不好的仅为1.9%。

       3 促进中国创投行业发展的初步思考

       2014年5月,国务院为加快推动中国创投行业发展提出了进一步要求,回顾历史和剖析现状,创投行业发展还存在现行制度不能完全满足发展需求、募资较困难、天使支持力度有待加大、退出渠道不畅通等问题。为加快推动中国创投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撑和引领发展方式转变,根据创投行业发展特征、面临问题和国际经验,提出以下初步考虑。

       3.1 逐步回归创业风险投资的本质

       中国创投行业要取得长足的进展,从“名似”、“形似”阶段进入“神似”阶段,应该回归创业风险投资的本质——技术创新风险的经营能力,对“技术高、年龄小”的项目进行投资。创业风险投资不同于其他金融资本,其服务的目标对象是高强度研发的创新企业,加速研发产生的知识产权化、资本化和产业化,实现“惊险的一跃”。创业风险投资机构越是以“技术高、年龄小”的项目入手,越是能锻炼出技术风险经营能力,也就越是发挥了信号“放大器”、“筛选器”的功能,对社会技术路线的优化功能也就越强,彰显创业风险投资“高能资本”的特性[6]。

       3.2 鼓励和支持天使投资发展

       不断培育天使投资人队伍,形成多层次的天使投资群体;在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增设天使资本引导基金,对符合条件的天使投资进行风险代偿;借鉴美国州政府给予天使投资税收优惠的做法,允许天使投资机构和个人向符合条件早期项目的投资抵免其应纳税所得额;加强对天使投资机构和个人的备案登记及动态管理,加强服务跟踪[7];营造宽容失败的社会环境,引导由普遍关注成功者和成功投资向鼓励宽容失败的创业精神转变。

       3.3 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创业风险投资领域

       推动以有限合伙形式成立创业风险投资机构,将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有限合伙制创业投资企业法人合伙人企业所得税试点政策完善后推广至全国;引导和规范创业风险投资机构采取众筹模式进行募资,突破募资对象超过200人的限制;大力支持创业风险投资机构及其股东或有限合伙人发行债券,不断扩大资本来源。

       3.4 发挥国有创投和引导基金的重要作用

       按照公共财政原则,重新制定国有创业投资机构和政府性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绩效考核办法,确保国有创投和引导基金所引导的创投机构主要投向科技型、创新型企业早前期阶段;稳妥推进国有创投混合所有制改革,建立经营者的激励约束机制[8],实现国有创投政府责任与市场化运作的有机结合。

       3.5 扫清创业风险投资向早前端投资的相关障碍

       支持符合条件的创业风险投资所投资企业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将科技成果处置权、收益权等权利赋予科研项目承担单位,简化科技成果处置程序,加大对科技成果完成人和为科技成果转化做出重要贡献人员的激励力度[9];简化初创期企业股权登记、变更和转让的相关制度。

       3.6 加快推进场外市场建设

       在区域性产权交易市场基础上,以中国技术交易所为核心,建立全国技术产权交易机构联盟;建立信息化、网络化的技术交易系统和展示平台,开展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综合服务,促进技术产权资本化;在清理整顿的基础上,将区域性股权市场纳入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推进以科技成果交易、中小微企业股权流转为核心的场外市场建设;建立场外市场与创业风险投资机构的良性互动机制,为创业风险投资提供多元化的退出渠道。

标签:;  ;  ;  ;  ;  ;  ;  ;  ;  ;  ;  ;  

我国风险投资发展的现状与思考_创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