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企合作创新展品的思考与实践论文

馆企合作创新展品的思考与实践

刘 奕 秦 伟 胡 坤

【摘要】 当前科技馆展品创新面临着诸多困难,“馆企合作创新展品”是有效解决途径之一。但在实践中,“馆企合作创新展品”遭遇到 “四大瓶颈”——展览研发与招标制度,科技馆展品研发力量,展品设计思路,馆企合作机制。合肥科技馆与合肥磐石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的合作研究与实践表明:克服前两个瓶颈是实施 “馆企合作创新展品”的前提,后两个瓶颈则是 “馆企合作创新展品”过程中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关键词】 科技馆;展品;创新模式;馆企合作

展品是科技馆展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技馆实现科普功能的核心载体,而展品创新之路却充满坎坷与挑战。经典展品已经足够经典,创新展品并非舶来品,应如何设计和制造出原创展品呢?科技馆和展品企业的合作是一条施之可行的方法,这种馆企协同创新的研发模式值得探讨和推广。

我拉订单时,阿花全程陪同。阿花成了我的专职司机,开着丰田卡罗拉满深圳车轮滚滚,载我出去见客户,谈业务。我穿的是灰色的景花厂厂服,阿花说那不行,你大小也是个厂长啊,哪能穿得像员工似的。阿花特地给我买了深蓝色西装,鲜红色领带,白色衬衫。我说天这么热,西装领带焐痱子啊。阿花说,痱子焐不出来,焐出个小白脸来保证比刚出笼的馒头还白净。

本文主要以馆企协同创新作为研究点,从展品创新的必要性及开展展品创新的工作方法等方面进行讨论,阐述协同创新的成功案例和优势。

一、科技馆展品创新面临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展品创新的必要性是个宏大的课题,本文聚焦于微观层面进行讨论。根据中国科技馆统计,截至2018年底,基本符合 《科技馆建设标准》、符合国际上科学中心概念的科技馆达到244座。② 信息来源:中国科技馆2019年1月统计数据。 这些科技馆,不论大小,多数是以力数声光电等经典展品加上航天、信息、材料等高新技术展品以及适合儿童的浅显科技展品为常设展览基本展示内容,从展览选题到展品都高度雷同,既缺乏本地特色,也无专业特色,形成了我国科技馆界特有的 “众馆一面”现象。究其有两大原因:一是展品设计,另一个是展览设计。[2 ]

在 “众馆一面”现象出现的同时,还存在“新馆效应”。[3 ] 不论是改建还是新建的科技馆,其建筑设计、展览内容、技术手段等都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感觉。新馆的开放吸引了大量的观众前来参观,使人流量急剧增加,造成 “新馆效应”。而新馆开放一段时间后,观众新鲜感逐渐消退,重新参观科技馆的观众随之减少,导致科技馆作为科普教育主阵地的功能弱化。

(一)常展常新是科技馆的活力之源

解决 “众馆一面”和 “新馆效应”等问题最为直接有效的举措之一,即展区改造和创新展品。以合肥科技馆为例,2002年开馆,建筑面积11837 m2。近几年,合肥科技馆年均单位建筑面积年接待人数约60人/m2,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数据21.9人/m2,① 据对2011年前建成开放且具有相应数据的88座科技馆的统计:单位建筑面积年接待人数为21.9人/m2。数据来源:朱幼文,蔡文东.我国科技馆类型、规模、效益之数据分析 [J ] .科学教育与博物馆,2017,3(02):147-154。 场馆建设效益属于“优异”行列。② 据2011年科技馆单位建筑面积接待人数统计:年接待人数大于50人/m2,场馆建设效益为 “优异”。数据来源:同上。 究其原因,是其近些年不断地改造更新,创新研发新展品。保持良好的可参与性和一定的新颖度,展品不断推陈出新,保证对观众的吸引力长久不衰,是科技馆保持活力的根源。一座科技馆要保持一定程度的展品年更新率,才能够吸引观众再次前来科技馆参观。因此,在日常的展教活动中须注意观察观众的需求,有计划地淘汰旧展品、添置新展品、提升展品档次。[4 ] 持续保持对大众的吸引力,常改常新,吸引观众持续不断地来参观,使场馆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目前展品设计的一般模式

在科技馆的改造或新建的过程中,展品一般都是面向企业进行征集,从企业提供的展品目录中遴选优秀的展品,进行汇集统一设计,然后进行招投标,中标单位进行展品制作。此过程中,企业或科技馆存在的各种缺陷,是展品创新无法突破瓶颈的重要因素。

(三)展品创新的瓶颈

展品创新行为的实现,既有内部因素 (创新展品的设计思路)的作用,也受到外部环境(展品创新的机制环境)促进或制约的影响。所以,展品创新设计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有科学的谋划和方法。展品创新的瓶颈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

[84] Pu Xiaoyu, “Socialization as a two-way Process: Emerging Powers and the Diffusion of International Norms”, The Chines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Vol. 5, No. 4 (2012), pp. 341-367; 王存刚:《国际规范的新变化与新趋势》,《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3年第6期,第120-130页。

1.瓶颈一:研发制度的缺陷和展品创新的成本

展品企业在实践创新时创意难、成本高、周期长,导致其创新成本较大,所以对创新慎之又慎,其顾虑有三:一是不能确定其创意展品能否被纳入招标的展品目录;二是企业所创意的展品即便进入了招标展品目录,也会出现不是该企业中标的可能;三是会暴露了展品创意,而会被其它企业仿制。所以企业提供给科技馆的展品名单中一般不会有真正新创意的展品。[5 ] 上述顾虑导致以下缺陷:

一是研发制度的缺陷。展览设计的程序是按照理念研究、内容设计、展品设计的步骤展开的,可以通俗地归纳为 “说什么,怎么说,用什么说”。但是,很多科技馆建设和改造时,往往忽略前面两个阶段,直接进入了应用层面,在缺乏核心思想和知识点脉络的情况下,变成“为创新而创新”。

二是展品采购的低价中标。科技馆建设是一项极富创造力的工作,在低价中标的环境下,简单复制甚至抄袭无疑是最经济的方式,[5 ] 展品创新也就成了企业向业主汇报时的套话。

三是科技馆和展品企业缺乏深入的沟通。企业不能确定其创意展品能否被纳入招标的展品目录和中标,故前期通常只进行概念和创意研发,等待中标后才进行技术研究,而往往会因为没有技术积累和实验验证,导致最终的创新达不到预想的效果,甚至是直接导致创新的烂尾和失败。

在展品设计与制作阶段,非设计型科技馆缺乏 “统一设计”能力,又缺乏对展品演示现象、展品技术性能、展品结构与材料之间关系等的认识,更缺乏监督展品设计制作过程的能力,具体的展品设计与制作基本由企业操控。这时展品企业首先考虑的是如何最简便、最快捷、最低成本地完成展品制作合同,自然很少考虑费精力、花时间、增成本、甚至可能违反合同的展品创新。这就导致了从前期和后期的两个阶段都 “扼杀”了展品创新,同时又难以确保展品设计制作质量。

以便使展品公司在日后展品推广时,及早消除设计和制造缺陷。

展品企业是展品设计与制造的执行者,优势是实际生产加工经验丰富,所研发的创新展品落地性较强,从创意到设计和制造一条龙;但缺乏科普的思维方式,创意灵动不足,视野不够开阔,对科普发展形势没有宏观把握。企业在展品创新时没有科技馆的指导,属于漫无目的的创新,往往研发的创新展品常常难以得到馆方的认同和接受,导致创新成果束之高阁,造成极大的浪费和成本压力。

展品设计需要深刻理解展品要传递的信息以及要达到的展示教育目标,要准确把握展品应展示的现象、应具有的展示体验方式、应实现的展示效果;对展品进行初步创意和概念设计的时候,就需要对展品拟表现的知识点、拓展信息、呈现方式和配套教育活动等有具体规划;对展品设计和制作的质量、水平、工艺等进行有效监督。而目前单看展品企业或科技馆,均暂时还不具备这一力量,导致展品设计和制作任由企业操控;而企业内部技术团队也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这些是导致创新展品甚至非创新展品质量、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

3.瓶颈三:展品设计思路的缺失

国际著名科技博物馆展览设计专家詹姆斯·布雷德伯恩曾指出:“在许多科学展览里,展品只是课本知识的再现。这些科学中心都制作了大量的 ‘动手型’展品,以推演出一些具体的科学现象或演示一定的众所周知的原理。……很多科学中心的设计者都意识到他们有必要把展品设计得更有趣,于是刻意增加一些不必要的互动,用大众通俗文化的色彩包装常规的展品,或为使用新技术而使用新技术。……这种方法背离了科学中心的基本宗旨,科学中心成了裹着糖衣的学校,其目的是诱使参观者进入乏味的学习。”[6 ] 目前国内科技馆许多展品设计人员正是这种 “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体验性、互动性”的设计思路。这种传统设计思路是展品创新的重要瓶颈之一。

根据游客中心感知价值层次模型发现,由成本价值产生的游客感知价值链均呈负向影响。其中 “服务设施价值-成本结果-人际交流”“服务质量价值-成本结果-人际交流”“服务设施价值-成本结果-成就感”“服务质量价值-成本结果-成就感”的关联度较强,即游客中心的员工服务质量与服务设施直接影响游客对于成本的价值感知,游客的成本感知由时间成本、精力与经济成本3个维度构成,其中经济成本价值感知仅为3.72。

科技馆的展品设计有一定的特殊性,它要求设计者有扎实的理论功底、长期的知识积累、坚定的科普情怀,并具备理工科拆解能力、文案写作能力和一定的艺术领悟能力。只有具备这些素质,设计者才能有在缜密的设计中准确地糅合和运用上述能力,闪转腾挪、挥洒自如。同时,在设计的过程中,设计者需要不断转换自己的视角,在设计师、观众、教师、专家等之间 “轮转”,在不停地换位思考、不断的头脑风暴和逐步完善之中,将一个个闪亮的创意呈现在观众面前。

(1)推进实践改革。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迅猛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面临着诸多挑战,可喜的是挑战中又孕育着众多机遇。学校通过校企合作的模式,让学生到企业亲身体会和实践。

4.瓶颈四:缺乏协同创新机制

在对科普对象和科普方法的研究方面,科技馆无疑是比较专业的;而在设计和制造技术方面,展品企业相对是专业的,双方都掌握着一定的资源。但目前行业内能做到较好协同创新的案例仍然不多,两个互有需求的群体没有走在同一条轨道,有以下原因:

一是缺少设计型科技馆的参与。缺乏设计型的科技馆团队,缺乏一手的观众需求信息和分析,缺乏灵活的科普手段,盲目创新可能得不到观众的认同。企业创新意味着有可能失败,在创新方面成本太高,最终还是选择了保守。

二是时间成本太大。无论是对于科技馆还是展品公司,时间成本是最重要的。科技馆有开馆时间和财政支付进度的要求;展品企业有合同规定的时间限制,忙于加班加点赶进度,为的就是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科技馆耗不起,企业拖不起,于是协同创新就 “名存实亡”。

嵌固端部位的选取对结构计算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现如今地下室和地基基础形式多样化,只有综合分析各类结构不同情况,正确选取上部结构嵌固部位,才能保证计算模型选型准确并采取相对应的抗震构造措施。

二、馆企合作创新展品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个良好的馆企合作协同机制,应是 “让最擅长的人干最擅长的事”,并形成有效的合作、互补、监督、管理机制。

(一)展品企业在展品创新中的优劣势

2.瓶颈二:展品设计力量缺陷

(二)设计型科技馆在展品创新中的优势

1.设计型科技馆的内涵

设计型科技馆是具备学科理论研究能力,具备自主进行展览及展品的创意、知识点转化、初步设计的能力,具备制造环节中审查设计、调整方案和控制工艺能力的科技馆。如美国旧金山探索馆、加拿大安大略科学中心、日本科学未来馆、台中自然科学博物馆等,这些科技馆 (科学中心、科学博物馆)自身就是设计专家,从概念创意、主题设计、展品研发、深化设计等方面无不精通,甚至有自己的生产加工车间,自己动手制作展品。

审美教育在小学语文中的逐步渗透,不仅仅是素质教育的硬性要求,它更多体现的是人类教育文明的全面发展,也是对新一代健全人格塑造的极致追求。所以,小学语文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希望今后我们在立足自身工作岗位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教学经验以及教学情况,创设出更多优秀、高效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的方式方法,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2.设计型科技馆的优势

被砍伐的伯公科林场属于公益林,而在砍伐之前,林运娘是否知情也成了双方争论的焦点之一。法院微信文章称:“据悉,被告人林某娘本村所在的伯公科山场早已于2001年4月被界定为国家级生态公益林,而其因此领取了相应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金。”也就是说,法院认定林运娘是明知故犯,显然,这是其最终被判实刑的重要依据。

优势一:创意和创意转化是设计型科技馆的强项。其优势是视野较为开阔,掌握行业最新动态和最新信息,善于创意策划和创新设计。在整个项目中的协调、调整和决策能力是项目顺利实施的坚实保障。

优势二:设计型科技馆的人员参与展品设计和采购,能够很好地与企业沟通,双方共同进入角色,避免沟通中的信息损耗。

在芳环底物 1(1.0 mmol)和芳基碘2(1.2 mmol)的甲苯(3 mL)溶液中,加入Pd(OAc)2(0.002 2 g,0.01 mmol),Cu(OAc)2(0.019 9 g,0.1 mmol),K2CO3(0.138 g,1.0 mmol).110 ℃下反应并采用薄层色谱跟踪,反应完毕后,过滤,用乙酸乙酯(5 mL×3)洗涤,合并滤液,减压浓缩,快速柱层析分离(乙酸乙酯与石油醚或乙酸乙酯甲醇作为洗提液) 得纯化合物3或4或5.

优势三:展品企业与科技馆共同研发和创新,既能满足科技馆的创新与展览需求,又能丰富企业的 “创新展品库”,提升其创新能力。正是因为这种良性循环,造就了合肥地区科普产业蓬勃发展的局面。

优势四:设计型科技馆站位于展品企业和观众之间,对双方的要求和困惑有准确的了解,处在这个位置可以让展品设计创新精准定位,保证创新可以务实落地。

(三)设计型科技馆与展品企业的合作将是一条 “内生式”的创新发展之路

徐善衍教授在 《域外博物馆印象》一书中讲到:“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的发展,以往经过的引进与模仿已经走到了尽头;单纯引入北美模式、欧洲模式或是日本模式,都不符合中国的历史、文化与实际。只有把握国情,适应需求,并在已有30年实践经验基础上拥有世界眼光,坚持走出一条 ‘内生式’的创新发展之路,才是我国自然科学博物馆的前途所在。”[7 ]

展品企业与设计型科技馆的协同创新范例,可以说是 “内生式”创新发展的一种尝试。二者的有机结合,共同推进了展品创新的发展之路。

三、馆企合作模式下的展品创新对策

馆企合作的创新及协同创新的意义体现在:首先,馆企合作可以引导企业探索展品创新设计思路;其次,让展品企业对创新有了安全感,敢于研究创新展品;最后,协同创新机制打破科技馆和企业各自独立创新的局面,促进多方面合作与交流,提升创新能力。

(一)展品创新的方式

一般科技馆展品的创新研发分为三种:“原始创新” “集成创新”和 “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在这三种创新模式中, “原始创新”周期较长、风险较大,需要创新者有很强的技术开发能力和经济实力,企业一般很少在 “原始创新”上花大力气研发新展品。 “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对原有的技术、经济基础要求不是太高,投资少,风险小,这两种创新思路目前被采用最多。加强协同创新,形成“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 “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互促进、相互衔接的创新链[8 ] 。协同创新分散了风险,要求科技馆与企业有足够的创新动力与合作意识,才能达到真正的协同创新;目前由于缺乏设计型科技馆和创新意识较强的科普企业,所以协同创新成功案例也非常少。协同创新兼具 “原始创新”和 “集成创新”的优点,所以发展前景最为看好。

(二)协同创新的解析

展品创新的任务或阶段可分为 “前期策划” “概念设计” “初步设计” “深化设计”“实验”“制作”六项任务 (或六个阶段)。前三项任务 “前期策划” “概念设计” “初步设计”主要由科技馆完成;后三项任务 “深化设计” “实验” “制作”主要由企业完成 (在科技馆的指导、检查、监督、验收下)。这就形成了馆企合作创新展品中的合作分工机制与研发模式 (见图1)。

图1 展品公司与设计型科技馆合作研发创新展品的模式

1.设计型科技馆提出创意构想

其中:Δh为基本顶回转量;h为采高,取3.9 m;hd为顶煤厚度,取9 m;γ为顶煤采出率,取0.85;MZ为直接顶厚度,取10 m;k为直接顶碎胀系数1.25~1.50,取1.30。代入数值计算得:Δh=7.15 m。

新时代下传统意义的会计技能将被重新定义,会计技能不再只是初级会计实务中所谓的“记账、登账、结账”,会计职业技能除实务技巧外,还应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决策能力、创新能力、抗压能力等,以适应未来会计职业的经济服务、价值管理的综合性特征,为其所服务的单位创造复合型价值。

首先科技馆内部做前期概念设计策划,经过缜密的前期调研,提出主题展区或者展品的创新思路,内部讨论通过后形成初步文本,包括展品描述、展品功能、技术手段、主要用材、示意图、配套教育活动、道具以及拓展接口等。

2.非特定多家公司领取实验任务

科技馆邀请非特定多家社会企业参与前期研发,多家展品公司提前介入,针对创新展品领取实验任务,分析在技术上实现的可行性。在这个阶段,经常会在研讨的过程中派生出意想不到的展品创意。对于这种实验任务,科技馆可以支付一定的费用。

3.实验数据与科技馆共享

各展品公司将实验的现象和数据与科技馆分享,探讨展示效果是否达到初步设想,对展品造价、稳定性、耐用性、安全性等诸多因素进行考量,作为后续深化设计的重要依据,并成为投标文件中的重要评分项。

4.科技馆、展品公司、布展公司三方共同进行深化设计

科技馆、展品企业、布展企业根据初步概念方案和实验数据,发挥各自优势,共同进行深化设计。科技馆进一步深化创意方案和创新展品;展品企业根据要求和数据进行深化设计和改进实验,保证最终的实验结果支持初步方案要求的展示效果;布展企业可以进行环境营造和展台统一设计等前期工作,保证布展设计与展区主题相契合。

5.技术研讨会敲定所有落地问题

根据深化设计的成果,多方多次召开技术研讨会消化从创意到落地的全部问题,确保不会偏离初步概念创意构想,也不会招完标却发现展品技术无法实现,或者总体效果达不到科技馆要求而出现烂尾或僵持等局面。总之,确保设计方案能落地。

国内设计型科技馆以合肥科技馆作为样本。在展品制作的过程中,合肥科技馆派出研发人员进驻展品企业,把科技馆的理念和思维方式带给企业,并全程关注展品制作进度。这种进驻的工作方法,大大提高了效率,降低了企业的返工率。

6.展品制作过程中的分阶段检查

以便及时消化创新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7.展品验收后,双方共同参与整改和提升

四是知识产权的保护。科技馆展品的创意是非常宝贵的,是文献研究、内容策划、形式创意的成果,但是只要一经问世,就会被别人简单仿制。所以企业提供给科技馆的展品名单中一般不会有真正新创意的展品,近年来科普展品展会上也鲜有让人眼前一亮的创新展品。

2.合肥磐石对方案提出问题

四、馆企合作模式下的展品创新案例分析

下面以合肥科技馆与合肥磐石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 “合肥磐石”)共同研发创新展品为例,分析近年馆企合作实践成功的案例。

二是积极推进水利资金统筹整合。从预算编制环节,对小而散、性质相同或相近的项目进行归并,突出支持水利重点工作。依据有关规划,以项目为平台,不断加大水利资金整合力度,实行统筹安排和集中使用,初步形成了中央、省、市、县多层级共同推进、上下互动的良好格局。

(一)案例一:经典展品协同创新研发——最速降线

最速降线本是科技馆中非常普通的一件经典展品,看似非常简单,其实历史上很多科学家都研究过这一问题,包括伽利略、牛顿、莱布尼兹、洛必达和伯努利等,除了伽利略外其他科学家都找到了正确的答案:最速降线是一种特殊的摆线——旋轮线。旋轮线有两个特点:其中之一是最速降线;另外一个特点就是同时性,当小球从一个摆线形状的容器不同的点放开时,它们会同时到达底部。这一经典展品有没有再创新的可能?

1.合肥科技馆提出创意构想并绘制概念设计草图

传统的最速降线只是演示局部原理现象,没有探究过程,观众只看到现象觉得有意思,虽然知道了旋轮线但并未了解其全部特性。合肥科技馆设计团队提出 “小球在一条旋轮线的局部滚动,与在整条旋轮线上滚动有什么区别?”于是有了全新的最速降线创意,提出可调式轨道方案,这是一种给展品增加可控变量的全新设计方式。

综上所述,馆企协同创新有四大优点:一是确保科技馆的设计方案能原汁原味落地,避免产生互相推诿和扯皮的隐患;二是以最实在和最合理的价格采购到理想的创新展品,例如合肥科技馆采购价一向是业内公认性价比最高的;三是共同设计、全程监控,降低了返工率;四是锻炼了科技馆设计团队,培养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布展和展品企业,为科普事业打造生力军,例如合肥目前已经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科普展品研发制作产业基地。

合肥磐石在研究可调轨道结构的时候,发现存在2个问题:一是可调轨道存在安全隐患,二是原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并提出4条固定轨道式方案。

3.合肥科技馆、合肥磐石组织深化设计研讨会

在深化设计讨论中,馆方发现4条轨道并不能解决互动探究比对以及演示同时性等实际问题,和传统最速降线没有本质区别。经过讨论,确定用4组8条轨道的方案。

4.合肥磐石绘制效果图,并进行试验

合肥磐石根据会议讨论成果进行试验,根据试验数据,找出演示现象最为明显的轨道相关尺寸和小球尺寸,特别是旋轮线轨道与圆弧线轨道的时间差异问题,因为起点和终点一样,时间差越大说明现象越好,但是实际中需要大量运算和实验才能确定好轨道图。首先分析影响因素,然后进行轨道绘制,绘制出10条不同参数的轨道。然后利用三维软件进行模拟,设置模拟参数与实际条件一致。

合肥磐石进行模拟实验,并依据实验数据,制作实物小样并进一步进行验证实验。此外,还对φ45、φ50和φ55的小球进行了模拟,结果显示φ50小球的效果最好,所以最终选用φ50的小球。

(2)了解渗透到有机化学中的一些无机物体现的性质和用途,以及化学反应。Cl2、Br2、Na、NaOH、Na2CO3、CO2、HNO3、H2SO4、H2S、CuSO4、NH3·H2O、AgNO3、KMnO4等无机物都在有机化学中有相关的应用,这其中当属 Br2、NaOH、H2SO4和KMnO4应用最为广泛。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已经涉及这些方面,要引起关注。

另一个影响种苗生长的关键因素就是杂草的情况,为了给种苗提供更好的生长环境,管理人员应该及时进行除草活动。具体操作可以结合松土一起进行,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要使用化学药剂进行除草,必须保证种苗的高度已经超过30cm,并且杂草距离种苗根系距离足够远。如果不满足上述条件,则需要进行人工除草,减少杂草与种苗争夺养分的情况。

5.提交实验数据,敲定最终方案,绘制最终效果图

合肥磐石将最终实验数据提交给合肥科技馆,馆方比较了解观众的操作习惯,提出编组和分色方案,方便观众理解操作逻辑和展品设计意图,敲定最终实施方案效果图。

6.生产交付及现场安装

最终交付给馆方的最速降线 (见图2),至今仍在不断研究和提升,以期达到更好的展示效果。

图2 展品 “最速降线”交付实物照片

(二)案例二:主题展区改造协同创新——“WE”主题展厅

在主题展区改造方面,目前合肥科技馆有极具特点的关于人体的 “WE”主题展厅。 “WE”主题展厅的初步概念设想早在2014年11月就形成雏形,合肥科技馆撰写初步概念方案,召集多家公司共同参与研讨,各公司都领取实验任务,其中合肥磐石参与了 “人体层层看”“运动与健康” “神经元” “多项视觉测试” “盲文”等多个创新展品的实验论证,经过一段时间的核心技术原型实验,积累大量数据提交给合肥科技馆。馆方汇总好实验结果和数据,召集展品公司和布展企业,共同探讨深化设计工作。馆方多次组织召开技术研讨会,敲定了所有落地问题,做到胸有成竹,并于2015年6月份正式公开招标,分批次完成 “WE”主题展厅的改造,最终受到各界一致好评。

(三)其他成功案例

馆企合作方面的其他成功案例还有合肥科技馆与合肥探奥自动化有限公司协同研发的展品“越过山丘版锥体上滚”,在2018年第一届全国科技馆展览展品大赛中获得展品组一等奖;合肥科技馆与合肥磐石合作研发的展品 “雪绒花”,获得中国科技馆发展基金会2017年度科技馆发展奖提名奖, “头骨听音”入围2016年中国流动科技馆展品研制项目,“危险的高空抛物”等展品被多家科技馆选中。这些都是设计型科技馆与展品企业共同研发创新展品的成功案例,而馆企协同创新的模式一定会为科技馆展品创新探索出一种新的模式。

五、科技馆创新展品的知识产权保护

创新展品的知识产权保护是科普领域不容回避的问题。在国内科技馆兴建初期,绝大多数展品都是模仿和照搬国外科技类博物馆的展品,导致国内的科技馆完全没有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知识产权得不到保护,是导致创新展品举步维艰局面的主要原因之一,展品企业既是抄袭的“获利者”,也是抄袭中的 “受害者”。在此笔者期望和呼吁业界各位同仁,从我做起,共同尊重和珍视知识产权,为中国科普事业构建起创新的保护壳。

设计型科技馆与展品企业协同创新的成果是双方智力劳动共同获得的,双方可以联合申报专利,共同拥有知识产权。在这样的合作中,如果创新的成果得不到保护,就会伤害设计者的积极性。协同创新成果如果被企业再次推广销售,可以通过科技成果转化的方式奖励相关的创作人员,这在共同创新的馆方和企业是可以实现的,但是如何约束其他单位尊重设计成果、不侵犯知识产权,仍然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 ] 齐欣,赵洋,朱幼文.我国科技馆转变展览设计思路必要性、可行性的探讨[J ] .科普研究,2012,7(3):70-77.

[2 ] 杨疆英.论现代科技馆“新馆效应”及延长对策——以青海省科技馆为例[A ] .第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分16以科学发展的新视野,努力创新科技教育内容论坛论文集[C ] .2014.

[3 ] 柏劲松.浅析促进科技馆可持续发展的几点要素[J ] .科技创新导报,2014(6):209-210.

[4 ] 朱幼文.创新展品的设计思路与制度性制约因素[J ] .科普研究,2011,4(2):71-76.

[5 ] 伯纳德·希尔,埃姆林·科斯特编著,徐善衍等译.当代科学中心[M ]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35.

[6 ] 徐善衍.域外博物馆印象[M ]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157.

[7 ] 白春礼.加强基础研究,强化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N ] .光明日报,2015-11-12(01).

① 刘 奕:合肥科技馆研发中心主任;研究方向:科技馆展览设计;通讯地址:合肥市黄山路446号合肥市科技馆;邮编:230031;Email:liuyi571@163.com;

秦 伟:合肥磐石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研究方向:展馆策划、展品设计;通讯地址:合肥市繁华大道与创新大道交汇处合肥广告创意产业园A13栋;邮编:231200;Email:qinw@hfpanshikj.com;

胡 坤:合肥磐石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研究方向:科技馆运营;Email:huk@hfpanshikj.com。

引用格式: 刘奕,秦伟,胡坤.馆企合作创新展品的思考与实践[J ] .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2019(2):29-36.[Liu Yi,Qin Wei,Hu Kun.The Thinking and Practice of Exhibits'Innovation Based on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Museums and Enterprises[J ] .Journal of Natural Science Museum Research,2019(2):29-36. ] .DOI:10.19628/j.cnki.jnsmr.2019.02.004

(责任编辑:刘怡)

标签:;  ;  ;  ;  ;  ;  

馆企合作创新展品的思考与实践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