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维修经费使用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论文_张晔 刘开峰 何成浩

摘要:随着武器装备更新换代步伐的加快,新式武器的不断研制、生产和投入使用,使得装备维修任务随之加重、难度加大、经费供需矛盾更加突出。如何最大限度地把有限的装备维修费用,用出更高、更好的效益,是当前亟待研究解决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本文从分析装备维修经费管理特点入手,指出装备维修经费使用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优化装备维修经费管理的措施。

关键词:装备维修 经费 管理

装备维修经费是对装备系统的维修保障所支付的专项费用,是保证装备保持持续战斗力的重要物质基础,它的使用直接关系到装备的完好率和出勤率,加强装备维修经费管理,提高装备维修经费的使用效益,是装备维修管理工作中一项极为重要的内容。

一、装备维修经费管理的特点

(一)经费开支内容杂

由于武器装备本身的复杂性,使得装备维修经费开支内容也具有相应的复杂性。既有直接用于作战武器装备维修方面的维修经费,又有用于后勤保障方面的维修经费;既有装备大修、中修费,又有装备小修维护保养费;既有购置维修器材费,又有维修设备购置费;既有业务水电费用,又有日常管理费用;既有通用性开支内容,又有专用性开支内容,等等。总之,开支内容不仅多,而且比较杂。

(二)专业技术性强

这个特点是由武器装备的专业技术性决定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武器装备的种类、型号、数量越来越多,结构、性能和技术越来越复杂,在维修经费的开支内容上也表现出很强的专业性,需要专门的部门、专门的人员、专门的物资器材和专门的场所进行保障和管理。在经费管理上,要求有既懂财务又懂装备维护业务的复合型人才,能够把经费管理与技术保障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管好用好装备维修经费。

(三)经费管理难度大

目前装备维修经费在经费的分配、宏观调控、供应与开支标准的制定等方面还存在很多薄弱环节或不完善之处。既有思想重视不够、认识不高、自觉性不强和部分财务人员素质不高的因素,也有编制体制、管理体制和管理制度不完善,以及市场竞争激烈,特别是个别商家发票管理不严或为做生意而采取各种竞争手段等原因,从而进一步增加了装备维修经费的管理难度。

二、装备维修经费使用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装备维修经费供应没有考虑单位实际维修任务

同样的单位,同样的装备,但任务却是不一样的。有的单位担负演习、轮战、异地驻训等重大的动态保障任务,装备维修活动频繁,器材消耗量大,维修费用消耗大;有的单位任务比较少,维修经费需求也就相对少些。这种情况下,其维修管理费特别是标准经费是给定的,分配方式也是相同的,为了保证完成装备维修任务,单位在装备经费的使用上只能相互挤占。即使是同一个单位来看,不同时期担负的任务也不尽相同,也会存在类似的问题。

(二)装备维修经费投量没考虑单位实际维修保障能力

不同单位装备保障能力是有差异的,同一单位保障能力也是不断变化的,装备维修经费的投量也应随之相应变化。在经费的分配上如果不结合单位实际维修保障能力去安排,就势必造成某些经费投量上的浪费或紧缺,不利于装备维修能力的提高,发挥不出装备经费对维修事业的调控作用。

(三)装备维修经费使用没有考虑充分利用实物资源

装备维修就是充分利用现有装备维修资源达到装备维修目的的活动。装备维修经费只是维修资源的一部分,而维修设备、器材、物资等其它维修资源不与维修经费紧密联系,甚至不进行器材、物资、设备的计价挂账管理,不与经费“捆绑”起来,账面上反映不出装备维修资源的全貌,实际上“家底不清”,并以此制定预算、实行分配,是装备维修管理上的失误。

三、优化装备维修经费管理的措施

(一)构建武器装备全寿命维修经费预算制度

全寿命维修经费预算,是指武器装备从配备单位使用或存放库房至预计使用期止,预计所需基本维修费用的开支计划。像企业计提固定资产折旧那样,将武器装备从投入使用后到预计使用年限止所需的基本维修费用(包括预计大、中、小修次数与余额,日常维护保养与管理费用等)在设计或研制生产时就按标准和规定测算出来,做到早计划、早安排,“胸中有数”。应建立武器装备资料数据库。首次资料由设计或研制生产单位按武器装备目录和上级核准的有关项目、数据输入建立,并作为装备附件资料的重要内容随装备携带。今后如配备、调整、作战使用、损坏、修理、报废等情况时,由装备主管部门按规定和要求如实填入。

(二)扩大装备维修经费供应标准库

目前在武器装备维修经费标准建设上,尤其是供应标准的建立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从通用装备到各军(兵)种的特色武器装备都有相应的维修管理费标准由单位计领标准,但覆盖的面不够广,范围还不够宽,应在现有的标准基础上,加大力度完善标准化供应体系。一是要扩大标准的覆盖面,凡是能够建立标准化供应的都要建立标准。二是要在装备的生产设计和零配件的使用上尽量能够标准化,以便于维修和零部件的存贮,使维修工作更加便捷。三是要建立灵活可行的标准调整机制。维修费用,尤其是用于管理、技术培训和机构建设等费用,受市场波动的影响较大,应建立相应的调整机制,以确保维修事业任务的完成。

(三)设立装备维修经费效益评价指标

装备维修经费管理的好差、效益的高低,最终要看武器装备的结果。而这些结果,通常可用一定的指标来体现。因此,研究装备维修经费管理效益分析评价的指标显得格外重要。装备维修经费管理效益分析评价指标可以暂设以下几个:

1.非装备维修开支指标。

综上所述,在装备维修经费管理效益的各项指标中,有些指标具有全面性、综合性,有些则具有独立体性和指向性。因此,分析评价时,要根据本单位、本部门的具体实际正确选用。

论文作者:张晔 刘开峰 何成浩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与技术》2019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4

标签:;  ;  ;  ;  ;  ;  ;  ;  

装备维修经费使用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论文_张晔 刘开峰 何成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