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平面心肌声学造影超声心动图三维重建的实验研究

多平面心肌声学造影超声心动图三维重建的实验研究

苏海砾, 钱蕴秋, 韩增辉, 贺建国[1]2001年在《多平面心肌声学造影超声心动图叁维重建危险心肌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 评价心肌造影超声心动图叁维重建危险心肌的可行性及准确性。方法 应用叁维探头 ,经心外膜用自制的声振 5 %白蛋白对 9只冠脉急性闭塞模型犬进行心肌造影超声心动图检查 ,并叁维重建。取材时将左室短轴分为 5~ 6个断面 ,用TTC(氯化叁苯基四唑氮 )病理染色确定危险心肌与梗死面积。结果 叁维心肌造影超声心动图显示心肌总重量及造影剂充盈缺损心肌重量与病理实测值高度相关 (r值分别为 0 .93 ,0 .92 ) ,且其部位及形态与离体标本一致。结论 叁维心肌造影超声心动图在活体动物上能准确判定危险心肌的位置及重量

苏海砾[2]2001年在《多平面心肌声学造影超声心动图叁维重建的实验研究》文中提出叁、中文摘要 如*军医人学硕上学位论义 多平面心肌声学造影超声心动图 叁维重建的实验研究 研究背景 心肌声学造影叁维重建(hree-Dimensional Myocardlal Contrast口chocar山ograPhy 3D MCE)是目吕一项新兴的研究课题。i!t。多 研究已经证实了心肌声学造影确定冠脉阻塞时心肌梗塞面积的可靠性。冠 心病患者,心肌超声造影技术能够反应出心肌灌注异常【“’习。以往心肌声 学造影超声心动图多应用经胸或经食道探头,在二维超声心动图的基础上 对。0肌的结构及功能进行分析。当冠状动脉狭窄>50%甚至完全闭塞时,受 其供血的心肌因缺血将受到损害,由于个体的不同及冠脉受损的情况不同, 所形成的危险心肌的部位、形态、容积也将随之变化。尽管二继超声心动 图多个切面也可以反映危险心肌及心梗容积的形态,但心皿是一个二:纵立 体纣构,其形状会因受损心肌运动减弱及重构而发生改变,所以危险心肌 及心梗穿积不能用简单的几何模式来推算,而只能依靠叁维数据。这就使 得 3D MCE技术的发展成为必然。传统的二维超声心动图能对危险心肌的 部位进行节段性定位、定性,但缺乏定量分析。3DE在这方面具有一定的 优势。它不仅能够显示危险心肌的部位,而且能够较准确的反映出危险心 肌的形态、容积,对其进行定量分析,为临床上判定冠脉受损的程度、治 疗方式的选择、治疗效果的评估、病变转归的预测均具有重要的意义p圳。 对缺血预适应uschemic Preconditioning IP)作用的研究已证实它可 缩小缺血心肌的范围,以往判定IP作用的标准多依靠病理染色,一方面,.无法进行连续性观察,另一方面限制了对于IP作用的临床研究*心肌声学 造影技术的应用解决了这一问题。 近年来,随着各种新型造影剂的不断涌现,对实质性器官及其病变的 超声显像更加清晰和敏感。同时,依据指示剂稀释原理,把超声造影剂作 为指示剂来对器官的血流灌注进行评价,也越来越引起学者们的注意。应 61 — —. 用指示剂稀释法的原理,将一定量的造影剂迅速注入血液,测定此其丫“队 液中的浓度变化,以时间为横坐标,指示剂浓度为纵坐标,描记出一定时 间内指示剂在血液中浓度变化的曲线,并可由此测定血液动力学指标。 目的 评价心肌声学造影超声心动图叁维重建危险心肌的可行性、准 确性及应用3D肌E的方法对心肌预缺血(IP)作用及注射造影剂前后心肌、 心腔内声学强度的变化规律进行定量观测。 方法 门)取健康杂种犬 9条,体重]1.89切.74kg,用 3%戊巴比妥 钠30my叱作静脉麻醉,行气管插管、电动呼吸。分离左前降支第一对角 支发出后的主干(6条犬)或左旋支(3支犬),放置结扎线备用。左房插 竹,锌脏内注入肝素抗凝,以备汁射造影剂之用。(2)将9条人分为两纠, 即缺血再灌注组*schemic Reperfusion IR)4条和缺血预适应组OP)5 条。1卜组结扎冠脉 4h后再灌注 lh。l!‘组在缺血前给于冠脉血流阻断和tlf 灌注各10min,重复进行3次,随后结扎冠脉4h,再松开灌注lh。(:3)应 )OHP5odo型超声诊断仪多平面自动内旋式叁维探头,经左房弹丸式注入自 制的声振盼白蛋白,对9只实验大进行心肌造影超声心动图检查,全部检 查过程中仪器的设置不变,且所有资料同步录像并光盘存储,实验结束后 应用 TdmTec Scan3刀型叁维后处理仪进行叁维重建。(4)采用叁维提取法 从心尖至二尖瓣瓣环水平取连续的左室短轴等距阑 \平行切面,分别 提取各切面内左室整体心肌、造影剂灌注心肌、无灌注心肌,计算机将自 动显梅一短轴切面所勾勒心肌的面积,将其值分别乘以各切面的层厚及 心肌比虞,即获得不同区协G’NL重量;尸检时将左室短轴分为5~6个断面, 用 TTC(氯化叁苯基四咬)病理染色,正常心肌显示为红色,梗死心肌为 灰白色-应用求积仪确定个部分心肌面积,分别乘以各断面厚度和心肌比 7 可 第?

苏海砾, 钱蕴秋, 韩增辉[3]2001年在《心肌声学造影超声心动图叁维重建对心肌预缺血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 探讨心肌声学造影超声心动图叁维重建 (3D MCE)对心肌预缺血 (IP)的估测。方法 套扎健康犬左前降支或左旋支 ,建立开胸犬IP模型。IP组犬 4只及再灌注 (IR)组犬 5支分别于基础状态、缺血 4h、缺血后再灌注 1h ,应用经胸叁维超声探头 ,经左房注射自制的声振 5 %白蛋白对其进行 3D MCE检查 ,并叁维重建。动物处死后将左室短轴分为 5~ 6个断面 ,用TTC病理染色确定危险心肌与梗死面积。结果 ① 3D MCE显示心肌总质量及造影剂充盈缺损心肌质量与病理实测值高度相关 (r 分别为 0 .93 ,0 .92 )。② 3D MCE及TTC染色结果均显示IP组心肌受损范围小于IR组。③IP组再灌注 1h后灌注缺损心肌质量与再灌注即刻差异无显着性意义 ,P >0 .0 5。IR组再灌注 1h后灌注缺损心肌质量较再灌注即刻增加 ,P <0 .0 5。结论  3D MCE在定量诊断心肌梗死和心肌缺血范围时 ,可重复动态观察IP对活体心肌的保护作用

施亚明[4]2003年在《叁维超声心动图测量心肌梗死犬左心室容积与重量及其动态观测左心室局部射血分数的实验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1)动态叁维超声心动图(3DE)测量急性心肌梗死(AMI)犬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的准确性和重复性;(2)3DE测量AMI犬左心室心肌重量(LVM)的准确性;(3)3DE观测AMI前后左心室局部射血分数(LVEFr)变化过程的可行性及其意义;(4)LVEFr估测心肌梗死范围(MIS)的准确性。 方法:分别应用二维(2D)Simpson法和叁维(3D)旋转法测量11只犬冠状动脉结扎四小时后的LVEDV,以注水法测量的左心室容积(LVV)为标准,对比研究两种方法测量的准确性。其中,3D旋转法测量LVEDV由不同观测者和同一观测者在不同时间分别进行。以解剖学方法测量的LVM为标准对照,研究3DE旋转法测量AMI四小时后LVM的准确性。应用3DE法测量冠状动脉结扎前和结扎后四小时内不同时间的LVEFr,观测AMI前后LVEFr变化过程。以冠状动脉结扎前LVEFr为基准,研究冠状动脉结扎四小时后LVEFr下降值与1%2,3,5-叁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染色法测量梗死心肌实际重量的相关性。 结果:(1)3D旋转法和2D Simpson法测量的LVEDV与注水法测量的LVV均高度相关,但两者的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98和0.87,SEE分别为1.69ml和4.62ml。(2)不同测量者和同一测量者不同时间应用3D旋转法测量的LVEDV之间差异无显着性;MD分别为0.88ml和1.16ml,P均>叁维超声心动图侧量心肌梗死犬左心室容积与重蛋及其动态观测左心室局部射血分数的实验研究中文摘要0.05。(3)3DE测量的LvM与解剖学测量值显着相关,二0.97,sEE=3 .749,P<0.01。伊)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冠状动脉结扎后,左心室前间隔乳头肌段和心尖部各节段LvEFr降低,前者P<0.05;后者P均<0.01。(5)冠状动脉结扎后LVEFr的变化大致分为叁个时期:①下降期:冠状动脉结扎后,前间隔乳头肌段和心尖部各节段射血分数迅速降低,在动脉结扎后15一30分钟时达最低值;②不稳定期:在动脉结扎后30分钟至3小时之间,LVEF:出现波动;③稳定期:动脉结扎3小时后,LVEFr波动幅度变小,趋于稳定。(6)以结扎前LVEFr为标准,冠状动脉结扎四小时后左心室前间隔乳头肌段和心尖部各节段的LVEFr降低值之均值与左心室梗死心肌重量百分比具有显着的相关性,二0.88,P<0.01,直线回归方程为y=1 .6 lx士1 5.62。 结论:叁维超声心动图能准确测量左心室容积和重量,且不受室壁运动异常引起左心室变形情况的影响;对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测量,旋转法比simpson法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叁维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容积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叁维超声心动图能动态定量观测心肌梗死后左心室节段室壁运动异常,并准确反映心肌梗死范围。

袁莉[5]2007年在《实时叁维超声心动图评价左室整体及局部收缩功能的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文中提出第一部分实时叁维超声评价正常人的左室整体和局部收缩功能目的应用实时叁维超声心动图结合半自动内膜边界探测技术,测量正常成人的左室整体及局部容积参数和收缩功能,探讨该方法的可行性、准确性、重复性,及正常成人左室各节段的局部收缩功能差异。方法健康志愿者36例,应用Philips iE33成像系统采集叁维数据,使用Research-Arena 4D LV-Analysis CAP2.5分析软件脱机测量左室整体和节段容积及收缩功能参数,包括左室整体舒张末期容积(global end-diastolic volume, gEDV)、节段舒张末期容积(regional end-diastolic volume, rEDV)、整体收缩末期容积(global end-systolic volume, gESV)、节段收缩末期容积(regional end-systolic volume, rESV)、整体每搏量(global stroke volume, gSV)、节段每搏量(regional stroke volume, rSV)、整体射血分数(global ejection fraction, gEF)和节段射血分数(regional ejection fraction, rEF)。选取20例志愿者的左室整体容积及收缩功能参数的RT-3DE测值与二维超声心动图(two 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 2DE)的双平面Simpson’s法测值比较,并将全部志愿者的左室节段容积及收缩功能参数测值行各节段内比较。结果左室整体收缩功能检测:①RT-3DE与Simpson’s法所测gEDV、gESV、gSV和gE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RT-3DE与Simpson’s法所测gEDV、gESV、gSV和gEF均高度相关;③检查者与复查者之间gEDV、gESV、gSV及gEF的RT-3DE测值高度相关,且变异小。左室局部收缩功能检测:①正常人左室各节段容积-时间曲线均显示为“U”型波状,形态较为一致。各节段波峰均在舒张末期时间点,波谷纵横坐标相近,均位于收缩末期时间点附近。各节段射血分数-时间曲线显示为倒“U”型曲线,其最低点为0,位于舒张末期时间点;其最高点纵横坐标相近,位于收缩末期时间点附近。②各室壁对应节段的rEDV、rESV和rSV测值从基底段向心尖段均呈递减趋势,基底段测值明显大于中间段和心尖段测值,而大部分中间段和心尖段的对应节段测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各室壁对应节段的rEF测值从基底段向心尖段呈逐渐递增趋势,但存在显着差异的节段数明显较前述容积参数减少;④沿左室长轴纵向比较,rEDV、rESV和rSV测值的演变规律为基底节段组大于中间和心尖节段组),而中间和心尖节段组测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EF测值的演变规律为基底节段组明显低于中间和心尖节段组,而中间和心尖节段组之间rEF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⑤沿左室短轴横向比较,rEDV、rESV和rSV测值的演变规律为:前壁、前间隔和侧壁节段组最大,后壁和后间隔节段组次之,下壁节段组最小。rEF测值的演变规律为前间隔、前壁节段组小于侧壁、后壁和下壁节段组。结论应用实时叁维超声心动图结合半自动内膜边界探测技术可简便、准确、重复性高地评价正常人的左室整体和局部收缩功能。正常成人的左室各节段局部收缩功能存在差异,rEDV、rESV、rSV和rEF在左室基底段和中间、心尖段之间,以及左室短轴方向各节段之间有明显差异。第二部分实时叁维超声评价冠心病患者的左室整体和局部收缩功能目的应用实时叁维超声心动图(three-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 RT-3DE)结合半自动内膜边界探测技术,测量冠心病患者的左室整体及局部容积参数和收缩功能,探讨该方法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室收缩功能的的可行性、准确性、重复性,并揭示冠心病患者左室整体及节段收缩功能的变化特点及治疗后改善情况。方法冠心病患者42例,正常对照者36例,应用Philips iE33成像系统采集叁维数据,使用Research-Arena 4D LV-Analysis CAP2.5分析软件脱机测量左室整体舒张末期容积(global end-diastolic volume, gEDV)、节段舒张末期容积(regional end-diastolic volume, rEDV)、整体收缩末期容积(global end-systolic volume, gESV)、节段收缩末期容积(regional end-systolic volume, rESV)、整体每搏量(global stroke volume, gSV)、节段每搏量(regional stroke volume, rSV)、整体射血分数(global ejection fraction, gEF)和节段射血分数(regional ejection fraction, rEF)。①选取其中25例患者的左室整体容积参数和射血分数RT-3DE测值与二维超声心动图(two 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 2DE)的双平面Simpson’s法测值比较。②根据冠脉造影的结果,将42例患者分成叁组:A组为14例单纯左前降支病变患者,B组为12例左回旋支病变和/或右冠状动脉病变患者,C组为16例包含左前降支病变的双支或多支病变患者(冠脉狭窄程度≥75%定义为冠脉病变)。将A组、B组、C组和正常对照组所测的左室整体及节段容积和收缩功能参数比较。③采集其中20例行血运重建术患者术前1~3天、术后一周和术后叁个月的RT-3DE左室图像,并分析患者术前和术后随访中左室整体和局部收缩功能变化情况。结果RT-3DE与2DE测值比较:①RT-3DE法与双平面Simpson’s法所测冠心病组gEDV、gESV、gSV和gEF均高度相关,但相关系数较正常组相应测值有所降低;②RT-3DE与双平面Simpson’s法所测冠心病组gEDV、gESV、gSV和gE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③检查者与复查者之间冠心病组gEDV、gESV、gSV及gEF的RT-3DE测值高度相关,且测值一致性好;④RT-3DE法与Simpson’s法的观察者间变异在冠心病组均较正常组有所增加,且冠心病组中Simpson’s法的观察者间变异增加更明显,大于RT-3DE法的观察者间变异。冠心病分组的收缩功能检测:①A组、C组的gEDV和gESV均较正常对照组增大,且C组的gEDV和gESV较A组和B组增大;②C组的gSV较正常对照组减小;gEF测值为正常对照组>B组>A组>C组;③冠心病组的左室节段容积-时间曲线杂乱,形态多样。病变节段曲线曲度变小,各节段曲线波谷纵横坐标远离。各节段射血分数-时间曲线也呈现类似变化,曲线杂乱,形态多样,病变节段曲线曲度变小,各节段曲线最高点纵横坐标远离;④在冠心病A组,前间隔、前壁、心尖部各节段rEF测值较正常组对应节段测值明显降低,后间隔基底段、后间隔中间段和侧壁中间段rEF测值稍有降低,且上述病变节段大部分出现rEDV、rESV增大和rSV减小;⑤在冠心病B组,后壁、下壁、后间隔各节段及侧壁中间段的rEF测值较正常组减低,且上述病变节段中,rEDV未见明显变化,大部分节段出现rESV增大和/或rSV减小;⑥在冠心病C组,左室各节段rEF测值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rEDV,rESV不同程度的增大。⑦在冠心病A组和B组内,病变节段的rEF测值较正常节段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冠心病组血运重建术前后RT-3DE测值比较:①术后一周复查,gEDV、gESV、gSV及gEF测值较术前均未见明显改变,前壁基底段和前间隔基底段的rEF测值较术前升高;②术后叁月随访,gEDV、gESV、gSV测值较术前无明显改变,而gEF测值较术前升高,前壁基底段和前间隔基底段rEF测值较术后一周时改善更明显,并出现更多节段的rEF测值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结论应用实时叁维超声心动图结合半自动内膜边界探测技术可简便、准确、重复性高地评价冠心病患者的左室整体和局部收缩功能,并可用于血运重建术的疗效随访。冠心病患者可出现左室整体和局部收缩功能的降低,且左室收缩功能改变受冠状动脉受累支数及血运重建术的影响。第叁部分实时叁维超声评价急性心肌梗塞犬整体和局部收缩功能目的应用实时叁维超声心动图(RT-3DE)结合半自动内膜边界探测技术,测量冠脉结扎后急性心梗犬的左室整体及局部收缩功能变化,探讨该方法评价急性心梗犬左室收缩功能的的可行性和准确性,以及冠脉结扎部位不同对于左室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能成功建立犬的急性心肌梗塞模型并进入统计分析的实验犬20只。根据冠脉结扎部位将全部实验犬分为两组:①左前降支(LAD)结扎组11只;②左回旋支(LCX)结扎组9只。分别于结扎前、结扎后10分钟内、1小时和3小时行RT-3DE检查,并使用Research-Arena 4D LV-Analysis CAP2.5分析软件脱机测量左室整体和节段容积参数和收缩功能,包括左室整体舒张末期容积(global end-diastolic volume, gEDV)、节段舒张末期容积(regional end-diastolic volume, rEDV)、整体收缩末期容积(global end-systolic volume, gESV)、节段收缩末期容积(regional end-systolic volume, rESV)、整体每搏量(global stroke volume, gSV)、节段每搏量(regional stroke volume, rSV)、整体射血分数(global ejection fraction, gEF)和节段射血分数(regional ejection fraction, rEF)。结果急性心梗犬左室整体收缩功能变化:①LAD结扎组中,冠脉结扎后10分钟内和结扎后1小时分别出现了gESV和gEDV增大,并持续到结扎后3小时;②LAD结扎组中,结扎10分钟内出现gEF降低,并在结扎后1小时继续降低,3小时后有所改善,但无统计学意义;③LCX结扎组中,冠脉结扎后10分钟内出现gESV增大,并持续到结扎后3小时,结扎后1小时出现gEDV增大,结扎后3小时有所回缩;④LCX结扎组中,冠脉结扎后10分钟内出现gEF降低,并在结扎后1小时继续降低,3小时后有所改善;⑤冠脉结扎后10分钟内、1小时和3小时,LAD结扎组所测gEF均较LCX结扎组gEF测值低。急性心梗犬左室局部收缩功能变化:①基础态犬的节段左室容积-时间曲线呈“U”型曲线,各曲线形态一致。各节段波峰均位于舒张末期时间点,波谷纵横坐标靠近,位于收缩末期时间点附近。各节段射血分数-时间曲线显示为倒“U”型曲线,最低点为0,位于舒张末期时间点,最高点纵横坐标靠近,位于收缩末期时间点附近;②冠脉结扎后,左室各节段容积-时间曲线变得杂乱,形态多样。病变节段曲线曲度变小,各节段曲线波谷纵横坐标离散,病变节段波谷较浅。各节段射血分数-时间曲线也出现类似变化,曲线杂乱,形态多样,病变节段曲线曲度变小,最高点纵坐标减少,各节段曲线最高点纵横坐标离散;③LAD结扎主要累及左室前壁、前间隔和心尖节段心肌,结扎10分钟内即出现前间隔、前壁及心尖节段rEF测值减低,结扎后1小时上述节段中部分出现rEF测值继续减低,同时侧壁基底段、侧壁中间段及后间隔中间段也出现rEF测值减低,结扎后3小时少数受累节段rEF测值较结扎后1小时有所上升;④LCX结扎主要累及左室基底部、下壁和后壁节段的心肌,结扎后10分钟内即出现基底部各节段、后壁中间段和下壁中间段的rEF测值减低,结扎后1小时上述节段中部分出现rEF测值继续减低,同时后间隔中间段和下壁心尖段也出现rEF测值减低,结扎后3小时少数受累节段rEF测值较结扎后1小时有所上升。结论应用实时叁维超声心动图结合半自动内膜边界探测技术可简便、准确地评价急性心肌梗塞犬左室整体和局部收缩功能变化,左前降支和左回旋支结扎对于犬的左室整体和局部收缩功能影响有所不同。

佚名[6]2010年在《《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0年第21卷主题索引》文中研究说明~~

孙宏[7]2010年在《实时叁维超声心动图评价PCI术前后左室局部收缩功能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心肌梗死(Myocardium Infarction, MI)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 CHD)严重类型之一,其预后与左室收缩功能密切相关。近年来广泛应用于临床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是当前治疗冠状动脉粥样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主要方法之一,术后左室节段收缩功能的改善与PCI疗效的判断关系密切。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是客观定量评价左室整体收缩功能的最主要的参数,左室整体功能正常与否取决于左室各节段室壁运动收缩状态是否正常。当左室收缩异常的节段超过左室全部节段的10%时,将出现左室整体射血分数下降。左室节段射血分数(Regional Eject Fraction, REF)是反应左室局部收缩功能的良好指标。由于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整体和局部功能严重依赖左室几何构型假设,而心肌梗死后左室重塑可造成左室形态学改变严重影响测量的准确性,并且对于左室局部收缩功能只能依靠目测进行半定量估测,因此二维超声心动图测定心肌梗死后左心功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新近发展起来的实时叁维超声心动图技术是根据左心室实际几何形状测量计算左室容积及各项心功能参数,因而在心腔变形、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等病理状态下也能够获得准确结果。本研究即采用实时叁维超声心动图技术测定左室节段射血分数来评价PCI前后左室局部收缩功能的变化。目的应用实时叁维超声心动图观察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前后左室收缩功能的变化,评价心肌梗死患者左室17节段局部收缩功能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相关供血区域的关系,以及实时叁维超声心动图技术在评价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前后左室节段收缩功能变化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共入选26例心肌梗死患者为病变组,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Coronary Angiography,CAG)证实均为单支病变或非梗死相关血管狭窄率小于50%的双支病变者,据此分为3个亚组:左前降支病变组、左回旋支病变组、右冠状动脉病变组。所有梗死相关血管病变明显狭窄(狭窄率>70%)的患者成功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随机选择24例健康查体患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并行叁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分析左室局部收缩功能。冠心病组26例研究对象于术前、术后3个月分别依次施行实时叁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应用QLAB定量分析软件对叁维数据库进行定量分析,根据容积-时间曲线计算节段射血分数。结果(1)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前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LVEF降低,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1)。(2)PCI术后LVEF较术前显着升高(P<0.05),但LVEF仍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3)与对照组相比,冠心病患者心肌梗死部位相应节段局部收缩功能显着下降,即REF显着下降,而未梗死部位相应节段REF代偿性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PCI术后3个月REF较术前显着增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经PCI干预治疗后,梗死节段局部心肌收缩力有所恢复的同时,代偿性增强的非梗死节段室壁运动较术前有所恢复,REF较术前下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己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1)心肌梗死发生后,择期PCI能改善左室整体及局部收缩功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3月左室局部收缩功能明显改善,但并不能使所有缺血心肌收缩功能完全恢复。(2)实时叁维超声心动图节段容积一时间曲线参数REF可用于评价左室局部收缩功能。(3)心肌梗死后相关节段REF降低与CAG提示梗死相关动脉(InfarctRelated Artery,IRA)供血区域高度一致。(4)心肌梗死后梗死相邻节段代偿性增高的REF在PCI术后恢复至正常。

佚名[8]1994年在《第叁届全国超声心动图学术会议纪要》文中研究表明第叁届全国超声心动图学术会议纪要在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暨超声心动图学会领导下,由安徽超声心动图学会和安徽省人民医院心血管研究所承办的第叁届全国超声心动图学术会议于1993年10月17日~20日在安徽省屯溪市华山饭店召开。除各省市专家与超声工作者外,台...

佚名[9]2005年在《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5年总目次》文中指出进一步提高影像学诊治水平的几点思考……………………………………………………………………………………刘玉清(1)创刊20周年纪念超声心动图发展简史:国外研究概况………………………………………………………………………………王新房,刘夏天(2)超声心动图发展简

战金营[10]2012年在《实时叁维超声心动图对不同方法治疗心衰患者左室收缩功能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1、利用超声新技术全容积实时叁维超声心动图定量检测心衰患者在不同方法治疗后左心室的收缩功能。2、探讨热毒理论指导下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中药治疗,为寻找特色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心力衰竭之路提供客观的临床依据。3、研究二维超声心动图与实时叁维超声心动图检测心衰患者左室射血分数之间的相关性。方法:1、以符合条件的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把入选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1组和试验组2组、3组,各组年龄、性别、患病、心功能分级等情况比较无差别。2、各组在充分的西药和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对照组1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试验组2组在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喘证1号方汤剂治疗。试验组3组在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喘证1号方膏方治疗。各组服药4周,记录患者的情况。3、所有入选者均在安静状态下取左侧卧位,连接心电图进行超声图像采集。所有图像数据存储于光盘,以备脱机分析。4、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定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形式表示,多组间定量资料的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多组样本均数之间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以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研究内容:1、用二维超声心动图和超声新技术实时叁维超声心动图对叁组心衰患者进行代表左室收缩功能的指标左室舒张末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射血分数(EF)、每搏输出量(SV)的测定。2、利用统计软件对用药前后各组数据进行处理并根据结果对各组数据进行分析,评价分析各种不同治疗方法在治疗心力衰竭方面的差异,对喘证1号方进行临床疗效的评价,为喘证1号方不同剂型治疗慢性心衰心肾阳虚、血瘀水停、热毒内蕴提供系统、客观的临床实验依据。从而为中医中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提供新的治疗思路和方法,并通过中、西医综合干预治疗寻找特色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之路,达到降低心力衰竭的入院率和病死率的目的。3、将二维超声心动图所测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与实时叁维超声心动图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对照组(西药组1组)与试验组(西药+中药汤剂组2组和西药+中药膏方组3组):左室收缩末期容积(ESV)、射血分数(EF)、每搏输出量(SV)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试验组:试验组(西药+中药汤剂组2组和西药+中药膏方组3组)中患者各项检查指标、心功能改善情况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3、传统二维超声与实时叁维超声心动图技术所测左室射血分数高度相关。结论:1、新技术全容积实时叁维超声心动图定量检测心衰患者在不同方法治疗后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的检测方面具有可行性。2、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两组优于西药治疗组。3、中药汤剂与中药膏方的疗效结果相仿,之间的差异没有显着性。

参考文献:

[1]. 多平面心肌声学造影超声心动图叁维重建危险心肌的实验研究[J]. 苏海砾, 钱蕴秋, 韩增辉, 贺建国.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01

[2]. 多平面心肌声学造影超声心动图叁维重建的实验研究[D]. 苏海砾. 第四军医大学. 2001

[3]. 心肌声学造影超声心动图叁维重建对心肌预缺血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J]. 苏海砾, 钱蕴秋, 韩增辉.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01

[4]. 叁维超声心动图测量心肌梗死犬左心室容积与重量及其动态观测左心室局部射血分数的实验研究[D]. 施亚明. 苏州大学. 2003

[5]. 实时叁维超声心动图评价左室整体及局部收缩功能的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D]. 袁莉. 华中科技大学. 2007

[6].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0年第21卷主题索引[J]. 佚名.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0

[7]. 实时叁维超声心动图评价PCI术前后左室局部收缩功能的临床研究[D]. 孙宏. 泰山医学院. 2010

[8]. 第叁届全国超声心动图学术会议纪要[J]. 佚名.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1994

[9].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5年总目次[J]. 佚名.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05

[10]. 实时叁维超声心动图对不同方法治疗心衰患者左室收缩功能的研究[D]. 战金营.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2

标签:;  ;  ;  ;  ;  ;  

多平面心肌声学造影超声心动图三维重建的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