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三元工业发展的历史分析与未来方向_人均收入论文

我国三元工业发展的历史分析与未来方向_人均收入论文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的历史分析和未来方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产业发展论文,方向论文,未来论文,我国论文,历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历史问题

建国以来,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50年代初期至70年代末期,第三产业相对缓慢发展。这一阶段总的背景是,我国处于建立和维持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工业化初期。改革开放前,在力图保持农业稳定的同时,集中力量进行了工业化建设,对第三产业的人、财、物投入相对较少。重工轻商、重积累轻消费的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压抑了社会对第三产业的正常需求。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影响下,形成了各单位自我封闭的生产、服务和管理模式,束缚了第三产业的正常发展。1953—1978年,我国第三产业年均实际增长速度只有5.3%,低于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6.1%的速度。同期农业年均实际增长约2%,工业年均实际增长约11.5%。到70年代末,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仅为21.4%,第三产业从业人数占全社会就业人数的比重仅为13%,第三产业发展严重滞后于国民经济的发展。

第二阶段为整个80年代,第三产业迅速起步发展。总的历史背景是,工业化处于从计划导向朝市场导向转变的时期。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商业、饮食、物资、外贸、运输、邮电等流通和交通部门发展较快,第三产业在过去较低的基数上迅速增长。1981—1990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实际增长12.3%,明显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9.3%的速度。同期农业年均实际增长6.2%,工业年均实际增长9.6%。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1.4%提高到31.3%,平均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从业人数占全社会从业人数的比重由13%提高到18.6%。但第三产业特别是商业、金融业受经济波动影响较大,1989、1990年治理整顿期间,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增长速度放慢为4.1%、3.8%,第三产业实际增长速度下降到5.4%、2.3%,商业饮食业甚至出现负增长。

第三阶段为进入90年代特别是1992年以来,第三产业开始全面发展。大的背景是,我国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变化,步入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继续推进工业化的时期。在此阶段上,物质产品生产进一步扩张,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第三产业跟进发展,工业劳动生产率加快提高,第三产业就业比重明显上升。随着市场体系的逐步发育,交通、流通等传统第三产业继续较快增长,旅游、房地产、金融保险、信息咨询、文化市场、体育产业等新兴第三产业迅速崛起。1990—1996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11.6%,第三产业年均实际增长9.6%;工业劳动生产率平均每年实际提高13%左右,明显快于80年代工业劳动生产率4.6%的平均增长速度;第三产业从业人数占全社会从业人数的比重年均上升1.08个百分点,明显快于80年代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年均上升0.56个百分点的增长幅度;1994年,第三产业从业人数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从业人数比重。1991—1996年,在第三产业行业中,运输邮电、商业饮食、房地产增加值年均实际增长率分别达到10.5%、8.6%、11.8%,国内外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率高达48.5%。

二、国际比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第三产业发展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相比,第三产业发展仍然相对滞后。我国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的比重偏低,为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服务的水平不高。

目前,我国人均GDP约为670美元,仍处于世界低收入国家行列。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1996年为20∶48.9∶31.1;第一、二、三产业就业人数占全社会从业人数的比例,1996年为50.5∶23.5∶26,不仅明显低于人均收入较高国家的水平,而且也低于人均收入相似国家的水平。

根据世界银行1996年世界发展报告,1994年世界人均GNP为4470亿美元,三次产业增加值所占比例,全世界平均为8∶37∶53。人均GNP平均为23400美元的高收入国家,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为3∶36∶59。人均GNP平均为2520美元的中等收入国家,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为10∶36∶52;其中人均GNP为4646美元的上中等收入国家为8∶31∶53,人均GNP为1590美元的下中等收入国家为13∶36∶49。人均GNP平均为380美元的低收入国家,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为28∶34∶36。印度人均GNP为320美元,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为30∶28∶42(见表1)。

表1 GDP中三次产业的比例 (%)

中国 印度 低收入 中等收 下中等收 上中等收 高收入 全

国家 入国家 入国家入国家国家 世界

第一产业 21 302810138 38

第二产业 47 28343636 3736 37

第三产业 32 42365249 5359 53

注:(1)资料来源:世界银行《1996年世界发展报告》;

(2)原报告中三次产业比例之和小于100;

(3)高收入国家、全世界比例为1980年数据,其他为1994年数据。

在世界银行统计的133个国家(地区)中,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低于我国的只有11个国家,他们是:坦桑尼亚、布隆迪、尼日利亚、老挝、阿尔巴尼亚、亚美尼亚、格曾吉亚、缅甸、摩尔瓦多、哈萨克斯坦、乌克兰。这些国家,不是世界上收入最低的国家,就是从前的传统计划经济国家。

另据国际劳工组织的统计数字,三次产业的劳动力比例,人均收入水平为750美元的34个国家(地区)平均为55∶16∶29,人均收入为1270美元的58个国家(地区)平均为43∶23∶34,人均收入为1890美元的24个国家(地区)平均为29∶31∶40,人均收入为6740美元的4个国家(地区)平均为35∶21∶44。人均收入为12960美元的19个国家(地区)平均为7∶35∶58。(见表2)

表2 三次产业的劳动力比例 (%)

人均GDP(美元) 750 1270 1890 6740 12960

第一产业 5543 29 357

第二产业 1623 31 21 35

第三产业 2934 40 44 58

注:资料来源:世界银行《1988年世界发展报告》

三、原因分析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比重偏低原因,主要有三点:

1、商品和企业的市场化程度低。我国商品流通虽然已有90%左右由市场定价。但农副产品中仍有相当大的比例没有进入市场,由农民自己生产、自我消费、自给自足。工业产品中也有一部分采取实物分配的方式,还存在着一些以物换物的现象,这就制约了商品流通业的发展。

服务领域由市场定价的比重明显低于商品领域。据测算刚达到50%左右,主要集中在饮食服务门类。而公共服务、运输邮电、金融保险、房地产等领域政府定价的成份相当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第三产业的自我发展。

生产要素领域由市场定价的比重最低。汇率的确定只是初步实现了模拟市场化,资金的利率远没有市场化,劳动者工资、土地地租大多不是由市场形成的。要素价格改革的滞后导致部分第三产业发展迟缓。

运输邮电、金融保险、物资外贸、公共服务、广播电视等第三产业领域垄断经营现象严重,真正的市场主体未形成,合理的市场竞争难以开展,有关行业发展缺乏活力。

2、服务的社会化程度不高。一是农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尚未形成,产前、产中、产后的专业化服务十分薄弱,农业生产仍然主要依靠家庭农户的自我服务。据普查资料,目前,全国农林牧渔服务业和水利管理业增加值合计只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1%左右,仅相当于农业增加值的不到2%。二是工业、建筑业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生产服务方式惯性很大,生产开发、物资供应、工艺加工、产品销售等环节均自成体系,生产要素市场发育程度很低,商贸、运输、科技、劳动、培训、信息咨询等行业与工业和建筑行业之间专业化分工协作的关系未能建立,企业的自我服务不仅降低了生产效率,而且难以产生服务效益。二是单位职工生活自我服务的局面还没有打破,工资货币化的进展十分缓慢,以单位为轴心的福利性消费机制仍在运转,住房交通、日常饮食、节日供应、劳保用品、文教卫体等均采取内部供给方式,许多单位生活服务人员队伍庞大,不计成本,不讲效益,服务的效率很低。

3、社会的城市化水平较低。第三产业发展与城市化水平成正比关系。人口的聚集居住,伴随着规模生产,要求提供社会化服务,对生产和生活的服务水平提高,第三产业比重必然上升。据测算,大多数商业、饮食、生活服务以及市政、银行、保险、旅游、文化教育、卫生等服务企业或单位的合理运转,都需要有一个几百人以上的经常性服务人口门槛值。我国城市化比重较高的京津沪和沿海地区,第三产业比重明显较高。

我国第三产业不发达与城市化水平不高直接相关。目前全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之比仅为29%,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收入380美元左右国家的水平。而世界中等收入国家平均的城市化水平为61%,其中下中等收入国家为56%,上中等收入国家74%,高收入国家为77%,全世界平均为45%。

四、未来趋势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变动仍处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继续推进工业化的历史阶段。以农业为基础,工业发挥主导作用,服务业提供有力支持,是市场经济体制下工业化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工业化的重要区别之一。从总体上看,全国产业结构尚处于“二、三、一”的发展阶段,少数有条件的大城市开始步入“三、二、一”的发展阶段。在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下,第三产业的发展不仅应以第一、二产业发展为基础,而且能够促进第一、二产业的发展。发展第三产业不仅是优化产业结构的要求,而且与转变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紧密相联,与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息息相关,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第三产业增长对整个经济的贡献加大,第三产业的产值和就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上升,是未来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变化的客观趋势。

1、适应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结构的变化,消费性服务产业将不断成长。未来几年我国人均收入正处于600—700美元向1000美元左右迈进的关键时期,居民消费结构将随收入水平提高发生明显变化,消费层次从吃、穿、用向住、行方面上升,并将进一步发展到文娱、旅游、保障、教育等领域,商品在进入消费过程中对服务的要求不仅在数量上持续增加、而且在质量上将显著提高,服务性消费的内容将不断丰富、形式将日益增多。由于我国城乡之间、不同地区之间、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居民收入历史上就存在差距,近些年来又有所扩大,因而我国居民的消费档次逐渐拉开,要求提供不同层次的服务。消费品零售和批发、餐饮、居民服务、娱乐服务、住房开发和服务、旅游、卫生、体育、教育、文艺、广播影视等与居民消费和提高居民素质密切相关的第三产业,将受此带动而较快增长。

2、适应工业化进程和基础产业建设进度加快,基础性第三产业将持续发展。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的储蓄倾向呈上升趋势,社会的储蓄水平也将提高,可用于投资的资金增加,也会对社会间接资本产生更多的需求,客观上要求提供大量的生产资料、基础设施和各种生产性服务。这将促进与社会生产紧密联系的服务业的发展,如物资批发和销售业,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管道等多种交通运输业,交通运输辅助业,仓储业,邮电通信业,农业服务业,地质勘查和水利管理业,公共服务业等。

3、适应科技革命潮流与社会经济信息化的要求,技术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产业将迅速崛起。本世纪8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为突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浪潮在世界上迅速兴起,逐步渗透到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虽然在经济水平上距发达国家尚有不小差距,但也必须考虑适应新技术革命的挑战问题。进入90年代后,科技与经济在市场中求得结合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用引进和自我创新的高新技术、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以及高技术产业化的进程有所加快,科研应用和技术开发受到重视,以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服务为重要组成部分的信息产业正在我国兴起,电信服务、信息咨询、计算机应用服务、综合技术服务、科学研究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具有广阔的前景。

4、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与要素市场、社会保障、社会化服务、社会管理相关的第三产业将在实践中有新的发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建立健全全国统一的市场体系,特别是生产要素市场体系、新型社会保障体系、社会化综合服务体系和有效的社会管理体系,这些都与多层次第三产业的发展息息相关。可以预见,随着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发育,内外贸易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各种经纪代理业、保险业、社会保障及福利业、社会服务业以及与社会管理有关的一些行业,将在客观需要、发展探索、社会规范几方面结合的基础上不断向前发展。

五、发展方向

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第三产业发展有两个主要方向:一是大力发展就业容量大的第三产业,为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二是积极发展预期效益好的第三产业,为未来发展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

要继续开拓商业、饮食、民民服务等传统第三产业的现实市场。这些行业直接为人民生活和工农业生产提供流通服务,面向居民消费,需求持续旺盛,吸收就业较多,市场容量很大。发展传统第三产业,要提高质量和水平,把重点放到满足城镇普通居民和广大农民的消费需求上来,抓住市场的大头。在城镇,重点发展面向大众服务的商业网点和经营项目,根据大多数居民实际收入水平,把改进传统服务方式与发展连锁商店等新的流通组织形式结合起来,鼓励便民利民,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市场管理。在农村,大力培育农村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市场,重点发展适应农民现实需求的商业和生活、生产服务项目,疏通传统工业消费品在农村的销售渠道,积极倡导和推进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要积极开拓房地产、旅游、保险、信息服务、文化体育等新兴第三产业的潜在市场。这些行业的需求收入弹性较大,生产率上升较快,产业关联度较高,可作为新经济增长点加以培育。

居民住房是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的重要内容,其市场需求随着人均收入水平提高而显著上升,住房开发兼具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可以带动建筑、建材、装修、家具、家用电器、家庭服务、商业饮食等一系列产业的发展。

大众旅游是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的标志之一,居民对它的需求也随着人均收入提高而较快增加,经济效益较好,通过行、吃、住、购、娱六大要素的开发,可以带动交通、游览、饮食、旅馆、商业、文娱等一系列产业的发展。

商业保险随着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和深化及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效益,可以带动金融、投资、社会服务等领域里的诸多行业。

信息服务与信息设备制造同信息流通息息相关,关联着第二、第三两个产业中的电子、计算机、电信、广播电视、电子出版等多个行业,技术和知识密集程度高,经济效益好,市场潜在需求很大,发展的前景很好。

文化产业和体育产业,是居民收入、消费水平接近和达到小康阶段时极具增长潜力的新兴产业,可以开辟娱乐、休闲、健身、观赏、文体用品等一些新的服务和生产领域,带动广告、餐饮、轻工、机械、金融、保险等一系列二、三产业的发展。

标签:;  ;  ;  ;  ;  

我国三元工业发展的历史分析与未来方向_人均收入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