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胆囊炎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研究论文_朱献

腹腔镜胆囊炎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研究论文_朱献

朱献 (江苏省高邮市第三人民医院 225631)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炎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和体会。方法:选择于2008年7月~2011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胆囊炎患者,行LC手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有56例顺利完成手术治疗,手术成功率为93.33%;手术时间30~105min,平均时间52.35min;有4例患者在术中转开腹治疗,其中,2例因胆囊三角粘连,模糊不清,1例因病理证实为胆囊癌,1例因为Mirizzi综合征。在术后随访中,未发现腹痛、黄疸等不良反应病例。结论:对于胆囊炎患者,在术前应当做好病情的评估工作,术中要严格规范操作,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准确的判断,确保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胆囊炎 腹腔镜 胆囊切除术

【中图分类号】R65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4-0248-02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由于具有安全度高、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对2008年7月~2011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老年人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临床效果满意,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于2008年7月~2011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胆囊炎患者,其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18~77岁,平均53.2岁;所有患者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右上腹部疼痛,部分患者疼痛延伸到肩背部;所有患者在术前通过B超或CT检查,诊断为胆囊炎或结石性胆囊炎,胆囊均表现为增大、胆囊厚现象,肝功能检查无严重损坏;所有患者中,有20例合并其他疾病(含多种),其中,10例合并呼吸系统疾病,8例合并心脑血管疾病,7例合并高血压,7例合并糖尿病,2例合并前列腺肥大,1例合并胃十二指肠溃疡;有6例患者存在手术史。排除不适宜手术的病例,如凝血功能异常、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等;全部患者中择期手术的有50例,急诊手术的有10例。

1.2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取左侧卧位,头高脚低。均选用全麻麻醉方式,于术前留置胃管和导尿管。手术方法采用常规的三孔法或四孔法,第一穿刺孔部位一般选择脐孔,建立人工气腹,采用布巾钳轻轻提起腹壁,将气腹针缓缓插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患者的脐下缘穿刺10mm Trocar,将30°腹腔镜置入,对胆囊从胃、结肠、十二指肠进行钝性分离。如果患者胆囊肿大,难以分离,可用电凝钩在胆囊底部烧灼小口进行减压后分离,即时采用吸引器将胆汁清理干净,防止对腹腔造成污染,减压口以1~2cm为宜,过大可能会导致胆囊内结石的脱出,给手术带来困难。采用电钩从胆囊颈部起将胆囊三角区的胆囊颈后外侧浆膜分离开来,接着转向胆囊颈部前方浆膜,循序渐进地对胆囊管进行分离,同时,要注意对胆囊管、胆囊颈、肝总管和胆总管解剖结构的把握。上钛夹后将胆囊管和胆囊动脉切断,进行胆囊切除工作,接着要做好止血处理工作,通常的做法师喷洒生物蛋白胶到胆囊床创面上,根据腹腔炎症和胆汁渗漏情况放置负压引流管于肝下,通过腋前线切口引出,引流管通常在术后24~48h内情况良好时拔除,切除胆囊常规送病理检查,一般结合患者的炎症情况,进行抗生素辅助治疗,持续3~5d。

2 结果

所有患者通过腹腔镜检查均为急性胆囊炎,胆囊肿胀、充血、甚至有坏疽,存在不同程度的粘连情况。全部60例患者有56例顺利完成手术治疗,手术成功率为93.33%,其中,有49例采用顺行切除,7例采用逆行切除;手术时间30~105min,平均时间52.35min;有4例患者在术中转开腹治疗,其中,2例因胆囊三角粘连,模糊不清,1例因病理证实为胆囊癌,1例因为Mirizzi综合征。在术后随访中,未发现腹痛、黄疸等不良反应。

术后有1例患者出现胆瘘,情况不严重,5d后转好。住院时间为(5.0±0.8)d;在术后随访中,未发现腹痛、黄疸等不良反应病例。

3 讨论

急性胆囊炎发病急、病情发展很快,若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将会引发严重的后果,如胆囊坏死、胆囊穿孔或胆汁外漏,导致腹腔受到感染,引发胆汁性腹膜炎、肝内外胆管炎等。对于该病,最常用的方法即为手术方法。当前的一个争论的重点在于对手术时期的把握[1,2]。一般观点认为,应当将手术的重点放在术前准备工作和对适应证的准确把握上,早期进行手术治疗。本组资料中,顺利完成手术的患者恢复情况均较为满意。

在进行手术治疗中,笔者认为需注意以下方面:第一,要想手术成功,必须要确保有一个清晰的calot三角区解剖,在胆囊底部与网膜粘连、胆囊体部与十二指肠、结肠形成粘连的情况下,需认真对其进行钝性分离;胆囊颈部与局部淋巴结粘连后,可以使镜头仰视,将胆囊颈部轻度外牵,吸引管挑起肝脏,显露肝门,同时向下推开十二指肠,暴露肝、十二指肠韧带及胆总管,按“Y”解剖关系判定胆总管、胆囊及胆囊管的位置和关系[3];第二,对于解剖不清、胆囊动脉变异出血、止血困难的情况,腹腔镜手术无法正常展开式,不要勉强,进行中转开腹工作;第三,依术中所见,酌情放置腹腔引流管。如果术中有渗血、胆汁外漏或有胆漏可能,化脓性、坏疽性胆囊炎,必需放置引流,引流指征可以适当放宽。

总之,对于胆囊炎患者,在术前应当做好病情的评估工作,术中要严格规范操作,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准确的判断,确保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余铖.急性胆囊炎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诊治体会[J].医学临床研究,2008,25(5).

[2]周增庆,严琦敏,宋波.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40例[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9,30(2):128.

[3]付永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32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 (1):167.

论文作者:朱献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3年12月第3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1-16

标签:;  ;  ;  ;  ;  ;  ;  ;  

腹腔镜胆囊炎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研究论文_朱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