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信息系统创新”提高企业竞争力_信息技术的发展论文

通过“信息系统创新”提高企业竞争力_信息技术的发展论文

通过“信息系统创新”提高企业竞争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信息系统论文,企业竞争力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信息系统创新的概念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从80年代开始,在世界范围内便掀起了以信息技术为核心技术手段,针对企业的组织结构、业务过程、管理模式而进行的“企业变革浪潮”。其根本目的就是希望利用信息技术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同时获得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竞争优势。“信息系统创新”正是在这一背景之下在90年代出现的新概念,它是指企业运用信息技术获得长期竞争优势的一种创新行为。更为具体地讲,‘信息系统创新”是指企业(或其它类型的组织)运用信息技术来支持或体现其竞争战略和长期计划,再造其组织结构和业务过程,在使自身获得新的竞争优势并维持已经取得的竞争优势的同时削弱对手的竞争优势。成功的信息系统创新可以使企业的经营效绩在成本、质量、服务、速度等方面得到显著的改善。

表1:不同层次的信息系统创新活动

创新活动 创新活动的内容

的层次

建立专业的信息系统管理

层次一 职能部门,并将专业的信息

系统的开发手段、开发工具

和相应的开发组织引入企业.

层次二

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提高企

业局部的业务过程和管理过

程的工作效率,但并没有形

成根本性的组织创新.

层次三

将信息技术应用于企业的

核心业务过程,创造新的商

业产品和服务.同时,对企

业业务过程进行整合与再造,

激发企业的组织创新和制度

创新,形成令对手难以模仿

的长期竞争优势.

实施部门、应用系统、具体实例

层次一 ·系统程序设计(60年代)

·核心程序设计小组(70年代)

·信息系统维护的专职部门(70、80年代)

·数据库管理(70年代和80年代)

·高级信息主管—CIO(80年代)

层次二 ·财务管理系统(50年代)

·信息中心(70、80年代)

·管理信息系统—MIS(70、80年代)

·经理信息系统—ESS(80、90年代)

·决策支持系统—DSS(80、90年代)

层次三 ·原材料需求管理—MRP(50、60年代)

·飞机票的计算机预定系统(80年代)

·远程用户定购及售后服务系统(80年代)

·企业战备信息系统—SIS(80年代)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80、90年代)

·电子数据交换—EDI(80、90年代)

·建立"信息小组"(80年代、90年代)

·基于网络技术的"虚拟企业"(90年代)

人们之所以提出这样一个新的创新概念,而没有用诸如技术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这样的传统概念对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原因就在于“信息技术”具有相当强的渗透能力,而信息活动又是与企业的生产活动和管理活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所以“信息系统创新”决不是一种旨在提高企业的局部生产效率的“增量性的创新活动”,而是一种可以改变企业竞争战略和组织管理模式,并同时涉及到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制度创新的“系统性的创新活动”。

为了描述信息系统创新的系统性,我们可以根据创新活动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渗透程度,以及对于企业的业务过程、核心技术和管理模式的影响程度,将信息系统创新活动划分为三个层次。层次一,面向专业信息管理人员的创新活动;层次二,面向企业局部业务过程的创新活动;层次三,面向企业的整个核心业务过程,并同时全面影响企业的组织结构和竞争战略的创新活动。我们在表1 中列出了不同层次的创新活动的特点和目标以及具体活动的内容和实例。

二、信息系统创新给企业带来的竞争优势以及应注意的问题

很多企业在进行信息系统创新的过程中遭到失败的原因是不了解“信息系统创新”究竟能给企业带来哪些竞争优势,而只是一味地增添设备,加大投资,不考虑企业所处的竞争环境和在技术、组织、人员素质等方面的具体特点。信息系统创新决不仅仅是对工作过程的自动化和计算机化,单纯的自动化和计算机化很可能为错误的工作提供了更有效的方法,强化旧的思想方法和旧的行为模式,最终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另一方面,在认识到信息系统创新可能产生的潜在竞争优势的同时,切不可对于同时存在的“创新陷阱”掉以轻心,创新者如对潜在竞争优势把握不当则很可能落入“创新陷阱”之中。在表2 中我们将这种竞争优势与创新陷阱并存的情况总结了出来。

如何才能在信息系统创新的过程中,避开表2 的第二列中所列的各种“陷阱”,尽量发挥在第一列中所列的各种优势呢?这需要在信息系统创新的计划和实施过程中注意多方面的问题。

1.需要选择正确的“创新路径”。国内外的成功经验表明,“由底向上”的创新路径是比较合理的选择。此种途径可以以任务和项目为单位,在相应的创新小组和任务小组中逐步展开,使创新活动逐步向管理过程、组织模式和企业竞争战略等更深的层次扩展。与方向相反的“由上向下”的创新路径相比,这种“由底向上”的方法不但可以减少资源投入的风险,而且可以使员工和管理者对推行信息技术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要解决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避免大规模地对企业实施信息化可能在企业中产生的茫然感和抵触情绪。

2.在企业内部建立“信息小组”推进和协调信息系统创新活动。“信息小组”的特点在于:它将系统地对企业进行信息化作为目标,而不是将完成某一信息系统的软件或硬件的配置作为目标;信息小组的知识不是局限于信息技术的某一细节,而是对企业完整的业务过程的把握,通过小组的工作将信息技术与企业的整体业务过程融合在一起。信息小组的成员应由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和信息技术专家组成,CIO (高级信息主管)和CEO(总经理)共同指导信息小组的工作, 以保证信息技术能与企业的组织结构最为合理地融合,实现人、技术、组织三个方面的协调统一,使企业的信息技术资源发挥最佳的效能。

3.在信息系统创新的计划和组织过程中,应对企业现有信息系统作出认真的评价,不能盲目更新,更不能盲目模仿一些“先进系统”。同时,在计划的制定过程中应当让客户、供应商、使用者等多方面的利益相关者充分参与,为创新活动向更深层次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表2:潜在的竞争优势与创新陷阱并存

信息系统创新给企业带来的竞争优势

增强了企业的灵活性,使企业更有能力适应新的、多

变的竞争环境.

增强了协同工作能力,能与贸易伙伴建立稳定、紧密

和长期的联系.

企业内部各个创新单位的活动能力增强,具有了更大

的决策权限,有利于缩减机构,同时缩短企业与客户之

间的距离,贯彻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宗旨.

信息系统的开放性设计和统一的数据传送协议,大大

方便了信息系统设计,缩短了设计时间,节约了系统的

配置费用.

信息系统的发展使原本被人为分割的业务过程更为合

理地整合在一起.

随着计算机硬件价格的不断下降,企业信息系统的配置

情况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随着信息的访问成本和传输成本的降低,每一个人都可

以方便地在企业信息网络上得到想要的信息.

当信息系统创新达到一定程度之后,管理者几乎可以在

任何时刻、任何地点掌握对企业业务过程的控制权.

同时可能产生的"创新陷阱"

如果规划不当,不分主次,那么企业很容易将宝贵的资源

投入到具有较低优先级的增值活动中.

竞争优势更容易被对手所模仿,创新的扩散速度加快,同

时还增加了企业被恶意接管和兼并的危险.

高层管理者很容易对下属的行动失去控制能力,对于实施

企业总体战略目标不利.

信息的安全性问题日益突出,而且企业几乎不可能通过信

息系统设计上的特色获得别具一格的竞争优势,因为由此

带来的与其它系统的不兼容性将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困难.

信息系统变得越来越复杂的同时,也使以信息系统为联络

纽带的企业"利益相关者"的管理变得更为复杂.分散的企业

控制权和所有权,以及过时的组织结构,很可能成为信息系

统发挥其应有效率的绊脚石.

缺乏统一的采办计划和使用计划,造成了系统的维护费用的

大量增加和硬件设备的不必要的闲置.

如果缺乏适当管理和规划,会造成大量的"信息垃圾"和信息

传输通路的堵塞.

信息系统创新过程中的投资大多属于专用性投资,因此投资

越多、系统建立得越完善,那么企业变革所需付出的潜在成

本越大,所以很可能产生后期的创新激励不足和安于现状的

思想.

标签:;  ;  ;  ;  

通过“信息系统创新”提高企业竞争力_信息技术的发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