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边的石头——光谷生物城展示中心的建筑现象学解析论文_胡思润,徐炬

(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2)

【摘 要】这方建筑事务所认为建筑师的使命是为使用者提供持续发展和有长久价值的生活和工作场所。事务所设计不论风格而寻求适合此个基地(这方)的解决之道。建筑现象学认为建筑就是场所的创造,它使人们的生活形式和意义以更为明确有力的方式显现出来。场所所聚集到的意义构成了场所的精神。本文试图运用建筑现象学的理论来分析这方建筑师事务所的代表作品,光谷生物城展示中心。

【关键词】建筑现象学;场所精神;自然环境;人造环境

【中图分类号】TU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544(2017)04-0246-03

“建筑在一切纸面的或实体的形态存在之前,就有着存在与表达的愿望。”——路易斯?康

舒尔茨认为,建筑现象学的基本内容包括自然环境、人造环境和场所三个方面。场所及其精神是建筑现象学中的核心概念和中心议题。本文拟从自然环境与人造环境和场所精神两个方面对光谷生物城展示中心分别进行讨论。

1.建筑现象学理论

现象学(Phenomenology)是德国哲学家埃德蒙德?胡塞尔和他的学生马丁?海德格尔等人创立,是20世纪哲学领域中重要的流派。挪威建筑历史和理论家诺伯格?舒尔茨和美国建筑师斯蒂文?霍尔是建筑现象学理论两个代表人物。他们对新建筑运动以来风靡全球的方盒子建筑进行了反思。诺伯格?舒尔茨从海德格尔的存在现象学进行思考,试图寻求地域性的建筑情节和场所精神的本质。斯蒂文?霍尔则从建筑设计的角度出发,通过个人对环境场地、知觉体验、时间变化、空间变化的解读,寻找合适的建筑理念并进行设计。他的书籍《锚固》、《视差》、《交织》等,使得他的建筑现象学理论广为所知。

这方建筑事务所认为建筑师的使命是为使用者提供持续发展和有长久价值的生活和工作场所。事务所设计不论风格而寻求适合此个基地(这方)的解决之道。他们的建筑哲学和建筑现象学理论有诸多关联,从建筑现象学的角度解析有助于更好理解他们的作品。

2.光谷生物城展示中心概况

光谷生物城又称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位于东湖高新区区域内,是一个集生物产品研发、生产、流通为一体,基础设施齐全,产业链完善,产业分工明确,产业竞争力强的产业聚集区。谷生物城展示中心(以下简称展示中心)为园区中心标志性建筑,位于园区东部入口广场和内部中心湖面之间的一片开阔场地。蓝天白云,百草丰茂,树木丛生,远处有青山作背景,山明水秀,景色非常优美。

展示中心由这方建筑师事务所于2008~2009年设计,建造时间为2009~2010年。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建筑层数3层,集基地对外展示、宣传、招商、洽谈、办公等功能于一体。

海德格尔在他的《存在与时间》强调看到的现象存在两种形态,一种是静态的,另一种则是动态的。在建筑形象的体验策略上,建筑师引入了动态的体验过程。建筑师从建筑和环境以及参观者的角度出发,营造了一种正在发生的知觉体验——从看到建筑到接近建筑,会有一个动态的体验过程。展示中心的外立面由不规则的六个面组成,基本每个面各自与周围所有可以对应的关系都寻求到一种对应,参观者在不同的角度会看到不同的立面形象,围绕它的感受跟揣度一座雕塑一样。

3.2 材质选择

建筑表面被浅米色木纹石包裹,矩形的石材以16°方向斜挂于外墙,石材的分缝拼接紧密,使建筑如雕塑般紧凑、有力,仿佛是一块天然的石块。建筑表面的开窗采用水平带状玻璃,加强了室内外空间及景观的流通,又恰到好处的寓意着大石块的凹陷,增强石块的轮廓感。石材的色彩和质感加强了建筑对场地的依附,它会让人想起矿山、脚下的土地、远处的青山……

为了追求现象学强调的正在生成的、随时间变化的状态,浅米色木纹石会随时间不断变化,不是一个单一的静态的结果。建成后,人们可以通过石材的变化在不同的时间感受这栋建筑,体会它的变化。早晨、傍晚、晚上,晴天、雨天、阴天,近景、远景,建筑展现出不同的表情,这种表情既是对材料质感的反映,也是对此时此地发生着什么的解读。早晨,木纹石外立面显露出晨曦的粉紫色,与天光融合;傍晚时分,玻璃映着落日余晖,使建筑形体厚重而突显张力;晚上室内灯光从不规则的长条窗投射出来,建筑像一个飞船;晴朗的日子,建筑像是自发光体,明亮的颜色与蓝天映衬;雨天过后,吸水后的石材使立面色彩变深;阴天和雪天的时候,整个建筑会消失在雾气和天色之中。

3.3 空间体验

建筑师在建筑空间体验上一反常规,用坡道营造一种独特的体验。在室外沿着坡道慢走,渐渐脱离地面,摆脱了地面建筑的常规感受,一种崭新的体验建筑的感受便油然而生:就好像是在悬崖峭壁上的栈道中行走一样。建筑师从参观者角度出发,将建筑处理成巨大的石头,并在沿着坡道的建筑表面划分长条带形窗,寓意在大石块的凹陷,增强栈道的独特体验。

在建筑内部空间体验上,建筑师采用两个相交的方形体量,重叠部分是顶部采光的中庭,底层的方形功能以展示为主,上层的方形功能以办公为主,分区明确。在两个方形相交的凹角处则重复引入蜿蜒曲折的坡道,随着在坡道上上下下行走,更能体验到建筑内部清晰的空间布局和建筑营造的栈道式体验。

3.4 场所精神

海德格尔认为现象学中存在着两种意义上的“存在”,一种是自然的存在,也就是物质的属性存在;另一种是精神的存在,指的是人的感官体验。讨论场所精神离不开自然环境。自然环境由天地中的自然元素组成,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构成了人类存在的基础和重要内容,存在内容的源泉就在自然环境之中。两座小山之间的小路和两排房屋之间的小路在方向和交通的意义上具有相似性,四周高中间平坦的盆地与由城墙围合的城市在领域的意义上也是同等的。

在这里,青山映衬在湖面与极具雕塑感的展览中心倒影在水面也是相似的。这里的自然现象是青山绿水,草木繁茂,丘陵起伏。人造现象是淡黄色的极具雕塑感的展览中心倒影在水面。建筑物的边缘界线与天地所形成的特定关系与青山同天地之间的界限有相似性。这些特定的关系可以概括为展览中心立于大地之上的方式,展览中心横向伸展的方式和建筑外表上的开口方式。有些窗的形状是空间平行四边形,像是石头上风蚀的痕迹。这些关系不仅牵涉到建筑的形象,而且触及到建筑的意义,因为建筑物与天地之间的关系并不只是一个形象的问题,而是在更深的层次上反映出其创造者对天地及其意义的认识和理解,建筑就聚集起更为广泛的意义。

4.结语

这方建筑师事务所在光谷生物城展示中心这个项目中成功实践了自己的建筑哲学,建筑活动不仅仅是一系列物质堆积叠加的结果,而应该着眼于更高层次。当场所、空间、光影和材质完美结合成为被感知对象后,心灵的感触就被联系起来了。古往今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材料不断应用,建筑理论不断发展,新建筑将不断出现。无论人类处在哪个历史阶段他们都会运用最佳方式来认识和改造世界,当他们将自己的直观生活体验付诸现实,建筑物作为石头的史书也就忠实记录下这一切。

参考文献

[1]刘先觉.现代建筑理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2]傅东.大“形象时代”背景下的一个小“形象建筑”:这方建筑设计的光谷生物城展示中心[J].时代建筑,2011(3).

论文作者:胡思润,徐炬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知识》2017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19

标签:;  ;  ;  ;  ;  ;  ;  ;  

水边的石头——光谷生物城展示中心的建筑现象学解析论文_胡思润,徐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