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水泥椎体成形在治疗脊柱转移瘤中的临床应用论文_曾令辉,谭智怀

南宁市中医医院 广西 南宁 530001

【摘要】目的:研究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0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救治的30例脊柱转移瘤患者入院时间先后为标准,将其分为2组,分别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观察组18例)及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对照组12例),对比两组患者疗效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的脊柱疼痛评分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骨水泥渗漏发生率(11.1%)与对照组患者(33.3%)相比无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均能有效缓解脊柱转移瘤患者的疼痛症状,患者手术安全性高,医护人员可以结合患者实际情况优化选择手术类型。

【关键词】经皮椎体成形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脊柱转移瘤

前言

脊柱转移瘤是当前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脊柱肿瘤疾病类型,患者表现出明显的疼痛及活动性、自主性功能障碍症状,对其身体健康以及生存质量均造成严重损害【1】。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是当前临床针对脊柱转移瘤患者的重要手术方案,而其本身包括经皮椎体成形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等不同手术类型,本次研究将分别使用上述手术治疗脊柱转移瘤患者,评估患者治疗效果。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中30例脊柱转移瘤患者入院时间均为2010年1月~2017年1月,依据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将其分为2组。观察组(18例)患者中男性、女性比例为12:6,年龄由低至高35岁~82岁,平均(56.4±7.2)岁;对照组(12例)患者中男性、女性比例为8:4,年龄由低至高35岁~81岁,平均(56.6±7.5)岁。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上述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医护人员指导患者持俯卧位并为其实施局部麻醉,依据患者实际病变情况选择切口进行穿刺,使用球囊撑开患者已经压缩的椎体并将水泥推注至球囊撑开的椎体空隙中,确保骨水泥无渗漏迹象后等待骨水泥干固,拔出穿刺针,为患者局部创口进行压迫止血及加压包扎;

观察组患者则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医护人员指导患者持俯卧位并为其实施局部麻醉,于患者椎体一侧完成精辟穿刺,借助C型臂X线机将椎弓根进针长度穿刺至椎体的前1/3段,为患者注入骨水泥并观察其弥散情况,注意控制骨水泥注射速度,避免骨水泥渗漏现象。医护人员确定骨水泥已经干燥稳固后,拔出穿刺针并对患者局部创口进行压迫止血及加压包扎。

两组患者术后均接受持续病情及症状监测,术后接受3个月的随访。

1.3观察指标

①两组患者术后第3d接受CT检查以观察其椎体内骨水泥渗漏情况,I型:患者体内骨水泥朝向椎体周围组织进行渗漏;II型:患者体内骨水泥朝向椎体血管方向渗漏;III型:患者体内骨水泥朝向椎管内、硬膜外以及椎间孔进行渗漏;IV型:患者体内骨水泥朝向相邻椎间盘进行渗漏【2】;

②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的脊柱疼痛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将本次研究数据输入统计学软件SPSS18.0表格中,分别以()、(%)表示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并予以t 检验、 检验,如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疼痛评分

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的脊柱疼痛评分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脊柱转移瘤患者以疼痛症状及神经功能障碍作为主要临床症状,其中患者疼痛症状的发生要先于神经功能障碍,而病情严重者最后将完全丧失自身脊柱神经功能,导致患者运动、行走等均受到不利影响,必须及时接受治疗。临床研究证实【3】,有至少1/3的肿瘤患者存在椎体转移现象且以胸椎、腰骶椎等最为常见。也正因此,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案来及时缓解患者疼痛症状、遏制患者病情发展,对脊柱转移瘤患者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本次研究中分别给予两组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两种手术方案在本质上均属于利用骨水泥完成椎体成形、重建的手术类型。然而两种手术在具体的手术流程、切口、观察、康复上均有所不同,因此当前临床对两种手术方案的手术疗效也一直存在诸多议论。在本次研究结果中,两组患者在接受手术后其疼痛评分相较术前均明显下降(P<0.05),说明两种手术对脊柱转移瘤患者的疼痛症状均有积极作用,这一点与其他研究结果也是一致的【4】。而其主要原因则在于两种手术均能通过对骨水泥的良好应用,来达到稳固患者锥体结构的效果,同时能够利用骨水泥细胞自身的毒性以及热反应来有效破坏肿瘤细胞的生长,改善患者脊柱末梢神经功能,最终有效达到缓解疼痛、遏制病情的治疗目的。同时本次研究结果中两组患者在股水泥推注量、术后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上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经皮椎体成形术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均能有效缓解脊柱转移瘤患者的疼痛症状,患者手术安全性高,医护人员可以结合患者实际情况优化选择手术类型。

参考文献

[1]刘懿锋. 骨水泥椎体成形在脊柱转移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医药指南, 2016, 14(32):81-82.

[2]关凯, 刘川, 李放. 微创治疗中脊柱转移瘤椎体成形骨水泥注入及射频消融和放射疗法[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5, 19(16):2613-2618.

[3]陈水木, 黄金承, 胡争波,等. 射频消融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瘤的疗效分析[J].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16, 26(6):521-526.

[4]黄水北, 简继红, 刘学辉,等. CT引导下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椎体转移瘤的疗效分析[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5, 15(4):32-36.

论文作者:曾令辉,谭智怀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7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3

标签:;  ;  ;  ;  ;  ;  ;  ;  

骨水泥椎体成形在治疗脊柱转移瘤中的临床应用论文_曾令辉,谭智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