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楂内消分散片中药材提取工艺研究论文_王晓金

肇庆星湖制药有限公司

[摘 要]本文主要是以试验研究的形式,对山楂内消分散片当中药材提取工艺,进行了深度的分析与研究。从而能够探索出针对于山楂内消分散片当中药材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及方法,以提升山楂内消分散片当中药材的提取效率。

[关键词]山楂;内消分散片;药材提取;工艺;研究;

前言:

山楂(Crataegus pinnatifida Bunge),也被称之为山里红、山里果、山林果、酸里红等,蔷薇科的山楂属于山楂的果实,在我国河北、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浙江、江苏、河南、山西、山东等地都有分布。山楂其属于核果类的水果,果肉饱满、内核坚硬、微酸涩。果肉可生吃或制作成果脯,在干制后还可入药,为我国独有的一种药果兼用的树种,它具有着抗心律不齐、强心、降血压及血脂等各种药用功效。同时,山楂还可健脾胃、活血化瘀、消食化滞,对与闭经、血瘀、疝气、胸膈脾满等病症,均有奇效。山楂内消分散片(Scattered tablets of Hawthorn internal elimination),其主要源自山楂的内消丸,在我国的卫生部相关药品标准的15册制剂中所收藏,它主要是由山楂、砂仁、半夏、青皮、陈皮、麦芽、香附等中药材所构成,有着破气消食、开胃化滞等药用功效。在医学临床上,它主要是应用于大便干结、痞块症瘕、胸满气胀、倒饱吞酸等病症的临床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原有制剂的制备工艺相对较为简洁化,把原有的中药材进行粉碎并制作成为水泛丸即可,每次则需服用9g,用药量相对较大,病患在临床治疗中的依从性相对较差。那么,为了能够进一步改善原有的制剂制备工艺,就需结合以往的实践经验,对山楂内消分散片当中中药材的提取工艺,进行系统化的分析与研究,尽可能地将出膏量减少,制作成为分散片,以充分提升临床治疗中广大病患的依从性,进一步提升药物生物的利用率。本次试验研究主要是以正交性试验操作法为基准,对制剂当中的中药材提取工艺,进行了优质化选择,以下为具体的操作流程及对该工艺的系统化研究。

1、材料选取及仪器

1.1材料选取

中药材:选取的为广州市岭南中药饮片有限公司;熊果酸:为我国药品的生物制品相关检定所,生产批号为110742-200516;色谱纯包含着甲醇、乙腈。其它试剂都是分析纯。

1.2应用仪器

本次试验研发部应用的仪器为PI201型号北京北分瑞利分析仪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所制造的高效性液相的色谱仪器。

2、主要方法分析

2.1 测定含量

2.1.1 色谱的基本条件

色谱柱为KromasilC18,规格为250mm*4.6mm,5um;流动相的乙腈为-0.5%的磷酸性水溶液(64:34),实际流速为1mL/min;实际检测的波长为210nm;进样量为10uL;柱温度为30℃。试验品当中熊果酸峰均可实现基础线的有效性分离,理论的板数可依据熊果酸的峰值不可小于2000范围。如图1-图3所示,为本次试验研究的色谱图。

图3山楂内消的分散片其赋形剂相应高效性液相的色谱示图

2.1.2 绘制标准曲线

高精度地称取该熊果酸的对照品于36.0mg,将其放置在100ml的量瓶当中,适当加入一定的流动相,进行有效地稀释与溶解,将其定容到相应刻度,得取浓度0.3602mg/mL对照的储备液。高精度地移取1-5ml、10ml放置于50ml的量瓶当中,适当加入一定的流动相进行有效地稀释与溶解,将其定容到相应刻度,高精度地移取一定量的溶液(20um为宜),把它注入到已制备好液相的色谱仪当中,测定熊果酸的峰值面积,线性回归其结果(通常情况下横向的坐标为浓度,纵向的坐标则表示其峰值面积),该回归的方程式为Y=18672X+2.4(r=0.999)。熊果酸其在7.2-72.0ug/ml的浓度区间范围行内可与峰值面积保持着线性的关系。

2.1.3 制备试验品溶液

根据正交性设计的试验列号基础条件,分别进行以下工艺操作:提取回流、滤过、滤液合并,分别定容到1000ml,把它作为试验样品溶液。高精度移取定量的试验样品溶液(20ml为宜),分别放置于蒸发器皿当中,残渣加其流动相的溶解,精准定容到20ml,把它作为试验样品溶液。

2.1.4 制备阴性的对照溶液

提取山楂之外其它的中药材,该提取工艺操作流程主要是根据处方药量来进行中药材的称取,按照试验样品溶液基本制备工艺来进行阴性的对照溶液制备。

2.1.5 稳定性的试验操作

分别提取熊果酸的对照品所在溶液,在不同的时刻进行峰值面积测定,通常需择取0-2h、4h、8h、12h、24h这些时刻,仔细观察其峰值面积实际变化情况。试验操作结果表明:在24h时刻,熊果酸的对照品峰值面积实际变化,相比较于标准的偏差(RSD)为0.4%左右,这足以表明在24h时刻内该果酸处于稳定性状态。

2.1.6 重复试验操作

提取该山楂内消分散片6份中药材,提取与测定该溶液当中的熊果酸含量。试验操作结果表明:该相比较于标准的偏差,熊果酸所对照的溶液含量低于2%,足以表明该方法之下熊果酸实际含量的测定,具有较高重复性。

2.1.7 测定含量

高精密度地吸取20ul已经备好对照品的溶液与试验样品溶液,分别把它注入到液相的色谱仪器,依据色谱基础条件来测定其峰值面积,对熊果酸实际含量进行精准性的计算分析。

2.1.8 测定总固体实际得率

高精度量取100ml的已经制备好的提取液,把它放入到恒重蒸发器皿当中,待水浴完全蒸干之后,放置于105℃的烤箱内进行3h的烘烤。而后,将其取出放置于干燥器内进行冷却处理及承重。待冷却处理及承重完毕之后,继续放置到105℃的烤箱内进行1h的烘烤,待其恒重之后,对其总体固体得率进行精准地计算分析。

3、正交性试验设计及结果研究

3.1 正交性试验设计

如图4所示,本次研究主要是以L9(34)正交性试验为主,对其实际的提取时间、加水量、提取实际次数等因素予以充分考虑分析。依据实际处方药量精确称取中药材,按照正交性设计本次试验的列号条件,分别进行回流的提取、合并的滤液、滤过,分别定容到1000ml,把它作为试验的样品溶液。根据实际色谱基础条件,对熊果酸实际含量进行精准地测量。

图4 试验因素的水平示图

3.2 结果

如图5所示,为本次试验研究结果,A2-C2均为山楂内消的分散片中药材最为理想化的提取工艺。如图6所示,提取效果会受到提取过程当中的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加水量等所用影响。同时,从各个因素极差值上可判断出,A的影响相对较大,B为其次,C的影响最小。那么,经过本次研究足以表明,针对于山楂内消的分散片中药材最为理想化的提取工艺,即为9倍的加水量,进行2次提取,且每隔1小时为一次。

图6 方差的分析结果示图

4、结语

中药的提取物,其对于最终的疗效有着极大的作用。本次研究主要是以总固体实际得率为基本考察指标。熊果酸,其属于山楂有效成分之一,对其含量的测定是考察山楂内消分散片实际提取工艺重要指标。本次试验研究利用分散片来代替水泛丸,主要是考虑到分散片在分散于水中之后,药物会快速地溶解出,能够提升药物生物的利用率。因此,本次试验研究以水为基本溶剂,最大限度把水溶性的成分提取出来,便于后期的制备成型。

[参考文献]

[1]陈旭,李肇进,陈随清,余琳琳,廖华卫,等. 山楂内消分散片中药材提取工艺研究[J].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6,11(08):141-142.

[2]王薇薇,国栋,陈梓甫,杨进,美泉溪、彭精锐,邓超程,等. 山楂清脂分散片的工艺制备研究[J]. 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16,11(02):281 - 284。

[3]张红梅,梁启超,林榆,德力信,王永孟,潘洪辰,等.探究山楂内消分散片中药材提取工艺[J].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5, 27 (11): 106-108.

论文作者:王晓金

论文发表刊物:《科技新时代》2018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20

标签:;  ;  ;  ;  ;  ;  ;  ;  

山楂内消分散片中药材提取工艺研究论文_王晓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