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绿色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

我国绿色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许清清

(西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四川 成都 610041)

摘 要: 目前,我国物流行业正处于从粗放式经营的传统物流向绿色物流转型的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在此背景下,从绿色供应链视角分析我国绿色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基于政府提出对应的解决措施。研究表明,政府应当构建绿色物流评价体系;加快完善绿色物流相关政策法规;加大对绿色物流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研究结论可以为政府促进绿色物流的发展提供一定策略启示。

关键词: 绿色物流;绿色供应链;绿色物流评价体系;政府政策

1 前言

物流行业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是实现商品流通的桥梁。我国有着全球最大的物流市场,2018年物流总交易额达到283.1万亿元。但同时,传统的物流产业也是典型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行业,应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推动传统物流产业向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物流产业转型。现阶段影响绿色物流发展的一般因素是企业、政府、社会和顾客,然而现有关于绿色物流发展的研究多聚焦于企业这个角度探讨绿色物流发展策略。Zheng L W等(2010)阐述了循环经济与绿色物流的关系,借鉴国外循环经济发展的概念,对我国企业的绿色物流实践提出了具体建议。Seroka-Stolka O(2014)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提出了影响企业绿色物流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并将其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要素。张艳梅(2014)通过分析我国物流企业在绿色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战略、信息化建设和模式三个方面对企业提出改进策略。王忠伟和刘建银(2015)研究在绿色供应链管理环境下,制造企业应如何从环境角度设计供应链结构,识别制造商和供应商的合作关系,并构建供应商评价和选择指标体系,使得两者协作管理,最终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Chin T A等(2015)通过回顾关于全球供应链管理、环境合作与可持续绩效之间关系的文献,在马来西亚制造企业的背景下阐明这三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一个合理的概念模型,从而促进制造企业与供应商进行环境合作。Gunasekaran A等(2015)通过对40份特别刊物意见书的整理,提出了绿色合作的研究框架,解决了物流企业如何进行合作实现绿色环保的问题。李文君和王海兵(2017)在梳理相关文献和分析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框架,为企业内部控制的理论创新和实务应用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郑季良和周旋(2017)以宝钢为例,应用模型分析和评价企业绿色供应链协同管理水平以及企业内外部绿色绩效发展的协同效应。童昕(2018)在回顾绿色供应链管理中的逆向物流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国内企业参与回收体系建设的两种策略,即高值再利用与低值再循环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并据此提出针对当前我国EPR制度发展的建议。王恩深(2019)在企业现代化转型背景下,尝试分析国内物流企业的现代化物流管理趋向和绿色物流发展要求下的管理优化手段。

但是从政府角度考虑绿色物流发展策略的文献却并不多。仅有刘战豫等(2018)基于政策法规、基础设施、产业结构等问题,从政府角度提出了对应的解决办法。鉴于此,本文试图从绿色供应链视角分析当下我国绿色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以期能够对政府促进绿色物流提供一些策略启示。

2 我国绿色物流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近些年来,我国物流行业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形势,积极进行变革,主动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提出的新要求,绿色物流逐渐成为物流行业发展的新趋势。不论是物流企业还是企业物流都在尝试在物流各环节融入绿色元素,一方面使自己抢占行业转型先机;另一方面,引导更多的中小型物流企业开展绿色改革,它们逐渐成为行业改革的重要力量,推动着行业绿色转型升级(见表1)。

表1 部分企业绿色发展措施梳理

数据来源:该企业年度社会责任报告和可持续发展报告。

由表1可知,目前我国有不少企业将绿色供应链管理应用于企业实践,并获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而从整个行业来看,“为环境减负,发展绿色物流”的思想已经成为行业共识,整个物流行业从包装、末端配送等方面着手,以物流技术为依托推动、发展绿色物流建设,但是笔者认为目前我国绿色物流发展还存在如下两方面问题。

长期以来,国际大石油公司对销售终端业务采取做优做精策略,持续剥离低增长市场的销售终端,从2012年到2016年,国际大石油公司共剥离了近5000座加油站,持有的加油站数量降幅超过4%。

军民融合,是国家把国防建设有机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最大限度地实现军地资源优化配置、互惠互利,为实现强国梦、强军梦提供丰厚资源和可持续发展后劲的活动。国防动员,是国家统一调配使用资源,把国防潜力转化为国防实力,用于应对战争和其他威胁,以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动。两者有一定联系但又相对独立。经研究梳理,主要有五个方面的不同。

政府应基于供应链整体思想构建评价体系,从包装、仓储、运输和回收方面进行设计,促使物流企业清醒地认识到只有与供应商、顾客更广泛的联合才能真正构建起绿色供应链发展体系,实现绿色循环的目标。英国约翰·刘易斯百货公司循环商业模式的成功构建已经论证了这一观点的正确性。

1)关键区4月感热通量的基本特征。关键区4月感热通量的空间分布为高原整体分布中的最大值区域(图2a),其变化具有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特征(图5a)。从趋势线看(图5a虚线),2002年前后感热通量发生了转折。从小波分析(图5b)看,关键区感热通量具有4~5 a、7 a的主周期和15 a的副周期,与长江以南地区夏季降水周期4 a、7~8 a很相似。

表2 2018-2019年物流相关政策法规梳理

(2)绿色物流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够。绿色物流的发展离不开硬软件设施设备的支撑,但是我国现阶段仅有北京“公转铁”绿色物流基地是与绿色物流密切相关,虽然还有菜鸟准备实施“绿园”计划,通过技术、人才等优势以各地物流园为基础打造一批绿色物流园区,建成覆盖上海、浙江、江苏、湖北等主要省市的绿色物流园群。但是从整体来看,基于绿色物流发展理念建立起来的绿色物流基础设施是远远不够的,无法满足企业现阶段的发展绿色物流的要求,急需政府加大对绿色物流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

3 发展绿色物流的对策建议

3.1 构建绿色物流评价体系

(1)绿色物流相关政策法规制定滞后且不够完善。当前,物流行业政策多以通知、规划、意见等形式出台,一定程度上给物流行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但是大多数政策侧重于快递和电商方面,涉及绿色物流的相对较少,而且在已出台的绿色物流政策中,明显缺少关于循环包装标准制定和绿色包装回收体系构建的内容。在法律法规方面,缺少与绿色物流相关的法律(见表2)。这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明显是滞后的,以美国为例,它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制定了《资源保护与回收法》,在固体废物、资源回收、生态保护等方面做了总体规定,加上各州政府制定的具体实施细则,由此建立起完整的绿色循环回收利用制度体系。

虽然现阶段已有浙江省做了首次尝试,由省发改委联合省经济信息中心发布了绿色发展指数,包括单位碳排放物流营收、单位碳排放物流增加值等11个评价指标,它将针对省内400余家不同规模的物流企业进行月度监测、年度评估,但是该体系主要是从亩均和环境效益两个方面进行构建,缺少供应链整体思想,导致该体系无法对物流过程中的包装、回收环节进行评估。鉴于此,本文建议政府在绿色物流评价体系构建过程中,应当从供应链整体角度考虑,在包装、仓储、运输和回收四个方面建立评价指标(见表3),以此推动企业与上游供应商联合创新;与下游顾客加强合作,获得他们不需要的产品进行循环利用,由此形成完整的绿色供应链发展体系。

表3 绿色物流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3.2 加快完善绿色物流相关政策法规

政府应当加快推进绿色物流相关政策的制定进程,学习欧美等发达国家完整的绿色物流法律体系,结合我国自身实际情况建立适合我国绿色物流发展的法律体系,以此从政策和法律两方面规范企业的行为。第一,政府应当从制度层面推进可循环包装国家标准的建立,制定符合物流行业的绿色包装规范,推进绿色包装回收体系的建成,同时建立绿色包装奖惩机制,配套出台推进绿色发展结构性减税政策。而这一观点曾在2019年两会上,被苏宁集团董事长张近东明确提出。第二,政府可以参考日本在2000年之后制定的《循环型社会形成推进基本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一系列法律,针对我国绿色物流发展现状,从采购、运输、仓储、流通等各环节进行立法,强调约束与激励相结合,制定出明确的、操作性强的绿色物流法律,以推进我国绿色物流规范化进程。

3.3 加大对绿色物流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

第一,政府应进一步推广菜鸟使用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并加大对物流企业进行光伏发电的补贴力度,引导企业形成“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理念。这一做法不仅能解决物流企业用电问题,还能减少碳排放;第二,加强物流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促使企业打破信息壁垒,推动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信息共享,鼓励发展第三方物流配送,减少车辆的空载率;第三,加强对绿色物流园区内部规划,建设集中式充电站或者是充电桩,鼓励企业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等绿色运载工具和装卸机械的使用;第四,通过统筹规划迁建等形式整合专业化仓储、多式联运与转运、区域分拨配送等物流设施以及通关、报税等配套设施,实现绿色物流资源空间集中。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从绿色供应链视角分析我国绿色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基于政府提出对应的解决措施。研究表明,政府应当构建绿色物流评价体系;加快完善绿色物流相关政策法规;加大对绿色物流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后续研究可以从两方面展开:(1)从绿色供应链视角分析我国绿色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基于社会提出对应的解决措施;(2)从绿色供应链视角分析我国绿色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基于顾客提出对应的解决措施。实际上,相关研究正在进行中。

参考文献

[1] Seroka-Stolka O.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logistics for implementati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in companies[J].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4,(151):302-309.

[2] Zheng L W,Zhang J.Research on Green Logistics System Based on Circular Economy.[J].Asian Social Science,2010,6(11):116-119.

[3] 张艳梅.绿色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商场现代化,2014,(17):69-70.

[4] 王忠伟,刘建银.基于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制造商与供应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研究[J].企业经济,2015,(01):73-77.

[5] Chin T A,Tat H H,Sulaiman Z.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Environmental Collaboration and Sustainability Performance[J].Procedia CIRP,2015,(26):695-699.

[6] Gunasekaran A,Subramanian N,Rahman S.Green supply chain collaboration and incentives:Current trends and future directions.[J].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E,2015,(74):1-10.

[7] 李文君,王海兵.基于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研究[J].会计之友,2017,(16):97-102.

[8] 郑季良,周旋.钢铁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协同效应评价研究[J].科研管理,2017,38(S1):563-568.

[9] 童昕.整合逆向物流的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J].家电科技,2018,(04):32-35.

[10]王恩深.我国企业绿色物流发展及管理策略[J].中国商论,2019,(01):9-10.

[11]刘战豫,孙夏令,薛金礼.我国绿色物流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及应对策略[J].经济纵横,2018,(05):97-101.

[12]Ramanathan U,Bentley Y,Pang G.The role of collaboration in the UK green supply chains:an exploratory study of the perspectives of suppliers,logistics and retailers[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14,(70):231-241.

[13]高泉.日本绿色物流政策与立法及其借鉴[J].商业经济研究,2016,(17):119-120.

中图分类号: F25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19311/j.cnki.1672-3198.2019.21.019

标签:;  ;  ;  ;  ;  

我国绿色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