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虚拟文献中心实现文献资源共享_科技论文

构建虚拟文献中心实现文献资源共享_科技论文

建设虚拟文献中心实现文献资源共享,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文献论文,资源共享论文,中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

我国科技信息机构经过10多年的科技体制改革,面向经济、面向市场的能力明显增强,但文献资源建设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由于机构设置重复、资源分散浪费、技术手段落后和收藏严重滑坡,导致整体保障能力减弱。1996年,全国外文书刊订购量比1986年下降了80%。 在266个学科和主题领域中,一次文献基本满足的不足三分之一,很多重要学科领域出现文献收藏空白。这种状况影响了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

为了加强外文科技文献采购和资源建设,1994年开始科技部联合财政部加强了对科技信息机构的经费支持,特别是1998年推出了“科技信息机构经费改革方案”,重点支持基础较好、实力较强的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科院图书馆、农科院图书馆和医科院图书馆等8 个单位(文献收藏占中央信息机构总量的80%),以“集中采购、分别加工、联合上网、资源共享”为原则,进行科技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试点,取得了明显进展。8个单位的文献采购和加工经费与1995年相比,增加了近4倍,总量超过1个亿。资源大幅度增长,外文科技期刊品种总数近9000种, 是1997年的2倍多,成为全国外文科技期刊的收藏大户。1999 年还特别加强了以下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实行科技文献统一采购。由专家组审定外文科技期刊、会议文献的订购清单,消除重复采购,扩大资源品种。二是加强科技文献的规范加工和网络服务,启动实施“中国科技文献网”的建设。参建单位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书刊资料的加工,并将数据集中到统一的中心网站,面向全国提供免费服务,实现全国范围内的共享共用。目前科技文献网的基本系统已经完成,不久将向全国开通。

过去几年的改革实践,对避免重复采购、增加投资效益起到了积极作用。为了进一步克服分散,集成优势,加强文献资源建设和共享共用,去年科技部会同经贸委、农业部、卫生部和中国科学院,结合科研机构深化改革和转制分流的要求,从实施科教兴国和建立创新体系的战略高度,研究提出了组建虚拟式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推动全国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意见,并上报国务院,很快得到了国务院领导的批复同意。

建立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具有重要意义。从国际竞争看,信息资源拥有数量的多少和应用速度的快慢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国际竞争中的优劣地位。文献资源是科教兴国和创新体系的基础支撑,符合国家战略利益。从现实需求看,科技人员总是希望及早了解最新的学科发展动态,及时掌握新的科技知识和成果,客观要求科技文献管理必须与之相适应,以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的形式为科技人员进行服务,有利于促进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从科技体制改革看,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作为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的改革实践,有利于促进科技信息机构结构优化,力量集成,避免分散浪费。因此,组建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赢得了社会各个方面特别是科技界的积极响应和拥护,很多科学家盛赞这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

(二)

虚拟式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是国家科技信息资源的战略基地,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宗旨是:根据国家发展需要,收藏理、工、农、医各学科领域的科技文献信息资源,运用先进技术手段加速文献信息的加工利用,面向全国服务。中心的发展目标应是:建设成为国内权威的科学技术文献资源收藏和服务中心;现代信息技术在科技文献应用中的示范区;同世界各国著名科技图书馆交流的窗口;与国内其他文献信息机构联合的枢纽;全国科技文献资源体系的龙头;信息资源管理研究、人才培养和科普教育基地。

根据国务院领导的指示精神,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由科技部牵头组织实施。在推动中我们遵循了以下几点原则。

第一,充分体现国家利益,减少部门色彩。 科技文献资源体系是科教兴国战略和国家创新体系中一项重要的基础建设。国家投资,资源共享。

第二,促进科技信息机构深化改革和加快发展。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的建设,既要促进参建单位深化改革,也要带动其他信息机构分流调整。通过改革调整,加快发展,努力在整体布局和结构上,逐步形成全国科技文献资源共建共享体系。

第三,探索和实践新的发展模式和运行机制。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采用虚拟方式建设,聘请高层次专家管理,实现政事相对分离和政府职能转变。国家对中心建设实行间接和宏观管理。

第四,加强制度建设和规范管理。通过建章立制,强化规范操作和制度约束,保障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由中科院图书馆、工程技术图书馆(包括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和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农科院图书馆和医科院图书馆参加,具有以下特点:

1.以虚拟方式组建,本身不设立实体机构,充分利用和发挥参建单位现有基础设施和物质条件。

2.参建单位保留现有行政隶属关系不变。

3.中心不归属于任何部门,由独立运行的理事会领导。理事会的主要职责是:确定中心发展方向、战略和规划,协助政府编制中心预算、决算,监督检查各单位经费使用情况和运行绩效等。为了突出国家利益,减少部门色彩,聘请科技、教育、工业、农业、卫生、文化、国防等系统的院士、专家和有关部门的代表组成理事会。

4.为确保中心各项工作正常开展,由理事会招聘中心主任并协助建立人员精干的办事班子。中心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主任按照有关规定负责全局性工作(如发展计划、标准规范、评估考核等),各参建单位按照中心的统一部署,负责科技文献资源的收藏、加工和服务等具体业务工作。

5.制订《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章程》以及《中心理事会章程》,以规范管理和监督,保障长远发展。

(三)

组建虚拟式的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是发展科研条件事业中的一项重大改革和创新实践。关于下一步工作我提几点建议:

1.希望理事会尽快开展工作。要抓紧把办事班子搭起来,做好中心主任的考核聘任和办公室的建设。要推进理、工、农、医4 个图书馆的建设,特别是工程技术图书馆要尽快组建,保证中心各方面工作切实开展起来。

2.参建单位要加大深化改革力度。这是中央和国务院的明确要求,也是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建设的客观需要。最近由12个部门联合上报国务院的《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精神,深化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已经明确:按非营利性机构管理和运行的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要优化结构、分流人才、转变机制,国家按照现有在职人员中通过竞争保留不超过30%的精干队伍的原则,对其重新核定编制。因此,各参建单位要加大深化改革力度,精干队伍,提高服务,加快发展。

3.加强资源共享技术的开发,促进资源加速利用。在网络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知识产生、收集、传播、利用的方式正在发生很大的变化。要按照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要求,加强文献资源标准规范的研究制订;加强与863计划信息领域研究的结合, 积极利用现代信息网络的先进技术和成果,同时加强资源共享的网络服务和相关软件开发,大力促进文献资源的深度加工、快速传播和有效利用。

4.增强服务意识,强化优势服务。闲置的知识没有价值,共享知识就是力量。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不是科技文献的简单收藏,而应该成为科技知识和成果快速、有效传播的基地。要真正树立“用户至上”的观点,研究和探索网上推送、定题服务等各种有效的服务方式,主动为科技人员提供方便、快捷和优质服务。把是否方便了科技人员,是否提高了服务质量,是否发挥了资源效益,作为考核各个图书馆工作成效的重要指标。

5.积极推动我国文献机构三大系统的对接,加快建立全国文献保障体系。建立虚拟式的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一定意义上是发展数字图书馆的尝试,也是系统之间实现网络联接的有效方式。要坚持走开放式发展的道路,在全球信息化大背景中选择发展模式,加强与国际(首先是国内)相关系统的交流和合作,吸收和应用一切有利于文献资源共享共用的成果,促进建立全国文献保障体系。

6.努力增加投入。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作为战略资源基地、公益事业的基础建设、资源共享的示范,以新思路、新机制运行,克服了传统信息机构的弊端,可以充分保证国家投资的效益。几年来,财政部对科技文献资源的建设给予了大力支持,连续增加专项资金投入,保证了共建共享工作取得卓有成效的进展。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建成后,将继续给予重点支持,大幅度增加资金投入。

(本文系邓楠副部长在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成立大会上的讲话。本刊作了删节。)

标签:;  ;  ;  ;  ;  

构建虚拟文献中心实现文献资源共享_科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