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助力文化精准扶贫路径探析-以重庆图书馆为例论文

公共图书馆助力文化精准扶贫路径探析-以重庆图书馆为例论文

公共图书馆助力文化精准扶贫路径探析
——以重庆图书馆为例

周 黎,谭定平

(重庆图书馆,重庆 400037)

摘 要: 以近年来重庆图书馆开展的一系列文化扶贫工作为例,阐述了公共图书馆在文化精准扶贫方面的主要实践和创新,并对未来公共图书馆文化精准扶贫工作提出了建议,以期进一步发挥文化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扶志”、“扶智”的作用,希望能为公共图书馆实施文化精准扶贫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 公共图书馆;文化扶贫;精准扶贫;路径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注重扶贫同扶志(气)、扶智(力)相结合。实现这个目标,离不开文化同行。经济帮扶见效快,可以量化,文化帮扶是无形的,但只有文化扶贫才能启智育心、走得长远。从根本上说,文化扶贫是促进扶贫由输血向造血转变的重要方式。在文化部等七部委联合印发的《“十三五”时期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贫困地区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明显改善贫困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扭转贫困地区与发达地区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公共图书馆作为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生力军,有着与此契合的使命和职能。公共图书馆自上而下的体系结构也决定了在文化扶贫工作中能够在省、市、县都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当仁不让的“排头兵”。

1文化精准扶贫概述

1.1 文化扶贫的内涵和意义

文化扶贫是指从文化和精神层面上给予贫困地区以帮助,从而提高当地人民素质,尽快摆脱贫困。传统的扶贫主要靠经济物质来帮助,而贫困地区要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既要从经济上加强扶持,更需要加强智力开发。扶贫不仅要扶物质,也要扶精神、扶智力、扶文化。

“治贫”必先“治愚”,文化扶贫能使贫困人口开阔视野,转变落后观念,增强致富本领和文化自信,从而激发贫困地区的内在活力,是彻底改变贫困现状,实现脱贫的关键。文化扶贫往往能以最少的资金实现最大的效果,投入产出比很高。

1.2 精准扶贫的内涵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访问湖南湘西,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精准扶贫是依据不同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实际情况,采取科学规范、直接有效的方式对扶贫对象开展精准识别、管理及帮扶的扶贫方式[1]

2重庆图书馆文化精准扶贫实践

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精准扶贫工作,并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重庆图书馆在此号召下一直将“文化精准扶贫”当做馆内工作的重心,根据“文化扶贫”的各项要求整合馆内可用资源,并通过社会调研以精准发力,持续为社会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与标准化目标贡献力量。

2.1 依托扶贫工作委员会开展工作

现阶段,高校图书馆在文化精准扶贫方面发挥了独特优势,特别是农业大学图书馆、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等高校图书馆与贫困地区建立了密切联系[8]。公共图书馆也可效仿高校图书馆,针对贫困地区开展更加深入的调研,挖掘第一手资料,对自身在帮扶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加以分析总结,并形成调研报告为决策部门提供参考。

2.2 首创农民工服务联盟

在针对特困乡镇的文化帮扶工作中,重庆图书馆发起“书香筑梦乡村行”活动,组织馆员走进特困乡镇——重庆市开州区大进镇、丰都县三建乡,面向残障、儿童、老人三大特殊人群。在帮扶活动中,图书馆馆员共开展了快乐阅读体验课、口述电影、“今天的中国故事”等活动,为消息闭塞的特困乡镇带去了丰富的文化活动,并通过活动向贫困地区宣传文化观念,以赠书、赠学习及生活用品的方式鼓励阅读,实现助推文化扶贫,建设文明、和谐的美丽乡村。该活动通过联动接力的方式,让全民阅读推广流动起来,推动了公共文化建设的平衡发展,使发展状况不尽相同的地区能够获得均等的文化服务,将扶志与扶智相结合,兼顾观念与行为,全面激发特困乡镇群众的学习动力,实现文化“造血”。

2.3 精准帮扶农村留守儿童

为更好地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协调城乡公共文化资源配置,使距离不再成为阻碍图书借阅的因素,重庆图书馆在读者服务中开设了邮递业务,以“重图到家”为主题,联合邮政物流系统(EMS)打造了互联网智能借阅平台。重庆图书馆读者可通过重图微信公众号或支付宝相关程序进行网上借书,并线上支付快递费,实现足不出户即可借还图书,有效拉近了读者与图书馆的距离。目前,该服务网络已覆盖重庆大部分乡村区域,通过优化文化产品的供给内容和渠道,丰富乡民的精神生活,营造健康向上的农村文化生态。

2.4 文化助推特困乡镇脱贫

农民工是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对象,重庆图书馆于2012年发起“重庆市文化共享工程农民工服务联盟”,以重庆图书馆和区县图书馆为中心阵地,以流通点、图书流通车为流动阵地。中心阵地主要发挥图书馆作为市民大课堂的社教职能,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和市民素质培训。比如,重庆图书馆坚持多年的“进城务工人员、下岗职工计算机培训班”提供免费的计算机和网络应用培训。又如为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邀请专家为农民工介绍劳资、社保等政策与法律。流动阵地以活动为主,形成了“春节购票我来帮”、“中秋人月两团圆”、“庆祝重庆农民工日”等全市性服务品牌,创造了“农民工免费电影展映”、“农民工家庭亲子阅读日”、“节假日工地联欢会”等活动形式[3]。作为全国第一个地域性农民工服务联盟,“重庆市文化共享工程农民工服务联盟”契合农民工文化需求、服务品牌影响力大,获得文化部第十六届“群星奖”项目奖。

长期以来,弱势群体服务都是公共图书馆服务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保障。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弱势群体一般包括:残障人士、老年人、农民工、农民工子女、服刑人员、自闭症儿童、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由于其生理性或社会性的原因,难以合理使用图书馆,获取信息资源的渠道较窄[6]。图书馆通过专门信息资源建设(主要针对盲人)、信息技能培养、上门服务等多种方式为其提供文化素养和人文关怀。目前,公共图书馆为弱势群体提供各种形式的服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5 利用数字化手段

为打破信息孤岛,创新服务手段,重庆图书馆在有线电视机构的帮助下,与重庆有限合力打造“巴渝文化云平台”。现如今,重庆电视台的“科教频道”中已有讲述重庆图书馆文化工程的专栏,其中循环播放重庆图书馆在文化共享活动中提供的特色资源。借助双向传播的数字化媒体,重庆图书馆更好地实现了文化宣传的“进村入户”。随着网络电视服务的普及,未来会有更多的家庭能够从电视节目中获取到阅读相关的信息,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的精准性会越来越高。

精准是扶贫的关键,公共图书馆应在充分熟悉掌握贫困地区实际状况的基础上,实事求是,认真筛选,制定出一套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相适应的扶贫措施,有针对性地根据贫困人员的个性化需求向其输送文化资源。为保证文化精准扶贫工作的效果,公共图书馆还应有针对性地采集贫困人口信息,并加以有效分类,利用科学的方法识别出文化扶贫的目标人群,确定“给谁”?然后才能分析目标人群的需求,确定“给什么”?

此外,在构建“互联网+公共文化”模式的过程中,重庆图书馆还开展了“网络书香”活动,由馆内工作人员牵头,联合全市43家公共图书馆共同搭建了互联网图书服务平台,并举办了针对老年人的“常青e路幸福夕阳”活动,以培训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进行阅读为主要内容。通过这一活动,重庆市老年人智能设备的操作能力明显提升,在智能化阅读上与年轻人的差距越来越小,公共文化服务中的数字鸿沟被有效填补。

2.6 开展智慧阅读服务

阅读资源匮乏、家庭亲情缺失,是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面临的一大困境,为帮助解决这一问题,重庆图书馆自2013年起联合市妇联、共青团等组织开展“蒲公英梦想书屋——重庆市文化共享工程乡村留守儿童关爱行动”。项目主要面向贫困地区留守儿童学校,为受助方提供图书资源及更新,组织特色阅读活动,开展阅读指导,并通过心理讲座、亲情聊天活动等对留守儿童进行文化和心理帮扶,为他们带去关爱。截至目前,重庆市共建成蒲公英梦想书屋36个,覆盖28个区县,服务15 000余人次。

避嫌,怕人说闲话,好像不是什么多了不起的事,其实也是一种很高境界,看似平常,但并不容易做到,因为这要牺牲很多个人利益,甚至包括正当权益,没有点牺牲精神,自律意识,是很难做到的。如果天下手中有权的诸公,都能像宋徽宗、王学士、梅校长他们那样为了避嫌、不让人说闲话,谨慎用权,克己奉公,先人后己,严以自律,自然会风气清明,吏治严正,官员威信日高,人民由衷拥戴,事业红红火火,就没有干不成的事。

2.7 推广优秀案例

2018年,重庆图书馆开展了“坚持文化扶贫推进乡村振兴”全国图书馆文化扶贫乡村振兴案例征集活动。活动在图书馆界广泛征集文化扶贫乡村振兴案例69个,通过优秀案例的交流、先进的理念推广,以期进一步推进与提升全国公共图书馆文化精准扶贫的整体水平。

3公共图书馆文化精准扶贫路径

3.1 书香进农村

送书下乡是目前我国公共图书馆界开展最为持久和广泛的惠民服务之一。公共图书馆利用自身藏书种类繁多,学科涵盖全面的优势,向农家书屋开展赠书活动,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学习知识,获取信息。结合贫困地区人口对不同书籍的需求,向他们精准提供有关农业科学、养殖、产品加工、电子商务、科技、文学艺术、社会科学、法律、生活常识等阅读资源,提高农民的农业生产技术,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营造村民读书的良好氛围[4]

服饰的变化是历史的缩影。隋文帝结束了魏晋南北朝的混乱局面,建立了大一统的封建多民族国家。到了唐代,为了加强对西域各族的统治和管理,唐太宗设立了安西都护府和安南都护府,进一步扩展了丝绸之路,与西域各国之间的往来互通也越来越频繁。外族人不但不被视为蛮夷,反而被礼遇为贵人,因此外族人争相到长安朝拜,唐人尊重外来人的习惯,出现了各族通婚的盛况,民族融合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唐太宗也被各族人民誉为天可汗。此时的盛唐正如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所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3.2 专题活动

公共图书馆在实施文化精准扶贫过程中,根据扶贫地区的特点和需求,开展丰富多彩的专题活动,扩大公共文化服务在贫困地区的影响和吸引力。例如,以农村学校、农家书屋为阵地,在世界读书日、传统节假日、寒暑假以及周末等时间点,为留守儿童开展讲故事、绘画指导、主题作文、朗诵比赛等活动,邀请专家和志愿者为留守儿童提供专业阅读指导,帮助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5]。为农民朋友开展农业技能培训、科普知识讲解、法律问题咨询等活动,使他们增长知识,拓宽思路,为创业致富提供支持。

曾经有个很火的问题:假如可以穿越时空,你最想去哪个时代生活。要是真的可以穿越时空,我倒是很想回到爸爸妈妈的童年时代。

3.3 弱势群体服务

金际珍最喜欢的绣品是自己亲手绣的一样嫁妆——一对长达一米的枕巾。本来还有帘幔等,但都在大逃荒时期弄丢或变卖了,现在只剩下枕巾了。在枕巾的表面,金际珍绣了古代民间嫁娶的场景:新娘坐在四人抬的大花轿里,新郎胸前戴着大花,骑着高头大马,有人打灯、有人打伞、有人抬礼盒、有人放炮仗……老人绣得非常细致,连小人儿脸上的表情都活灵活现。

3.4 “文化旅游+”模式

公共图书馆作为宣传思想工作重要阵地,可依托馆藏资源优势,开展文化讲座、文化展览、图书展阅等活动,向广大市民群众广泛宣传贫困地区,特别是民族地区的特色旅游文化资源,通过“晒文化、晒风景”,实现文旅融合扶贫扶智,以此大力推动当地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探索具有地域特色的文旅扶贫新途径。

3.5 “农家书屋+电商”模式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和农业深度融合,影响了农业生产的经营和管理,以及农产品的销售和物流,农民对电商相关知识和技能的需求变得非常迫切。例如,在江西省赣州市,按照“扶智力”和“扶产业”相结合,“富口袋”和“富脑袋”共同抓的工作思路,探索“农家书屋+电商”工作模式,对原有的农家书屋增加电子商务、信息服务等内容,建设集图书借阅、电子商务、信息服务、生活服务等为一体的“农家书屋+电商”服务站,实现文化平台与经济平台、文化惠民与文化富民的融合发展[7]

4公共图书馆文化精准扶贫未来展望

4.1 提高文化扶贫精准度

通过对2018年高考Ⅰ卷理综生物学试题的深入分析,不难发现高考试题更加注重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这就要求在高中生物学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实践经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维、主动探究,加深对生物学概念的理解,提升应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进而用科学的观点、知识、思路和方法,探讨或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某些问题,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科学态度,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水平,充分发挥生物学的学科特点和育人价值。

4.2 重视调研,加强个案研究

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推进公共图书馆文化扶贫工作,2016年12月,中国图书馆学会牵头成立了全国公共图书馆扶贫工作委员会,挂靠重庆图书馆,旨在落实党和国家对于扶贫工作的系列指示精神,加强对贫困地区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指导帮助和资源倾斜力度,开展帮扶活动,以精准扶贫方式着力提升贫困地区群众获取信息资源的获得感[2]。委员会成立以来,工作人员积极针对贫困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状况进行定期调研,帮助基层培训图书馆馆员队伍,并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惠民活动等方式,推动了文化扶贫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3) 预警的DCS实施工作。在DCS条件具备回写功能并充分验证了预警系统的情况下,将预警信息传送到DCS,发挥预警的作用,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4.3 提升数字化服务水平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数字化手段已融入各个行业、融入我们的生活。而在文化扶贫领域,传统的文化扶贫帮扶模式从时间上、形式上都不能有效满足扶贫工作需求,这种格局需要利用数字化手段来打破。依托数字化手段强力推进文化精准扶贫,要加快解决贫困地区与固定设施服务、流动服务有机结合的数字文化服务方式尚不完善的问题,发挥在线借阅平台、国家公共文化数字支撑平台、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平台、国家数字文化网、中国文化网络电视等平台优势,畅通技术传播途径,让群众方便使用。

4.4 建立多元合作机制

文化扶贫是一项社会性活动,并非是某一机构的独立工作,不可依赖于单一主体或单一形式,而应注重跨界合作与协调发展。然而,目前我国社会群体在文化精准扶贫中的参与度不高,相关的引导和保障机制也不够完善,规范与管理水平还有待提高[9]。在新时期的文化精准扶贫形式下,应加强政府主导,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和动员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到文化扶贫中,整合社会资源,健全政策法律,建立全社会多元合作机制,共同谱写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新篇章,合力打赢脱贫攻坚战[10]

4.5 着力培养乡村文化人才队伍

在贫困地区,从事文化服务的工作人员往往知识技能偏低,不能很好地胜任本职工作,部分贫困地区还存在无专职文化工作者的情况。随着我国文化精准扶贫工作的持续推进,贫困人口对先进文化和新技术的需求更加强烈。精准扶贫的关键必须着眼于“扶人”,因此,有必要通过举办乡村文化队伍培训班,协助贫困地区基层文化单位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在“传、帮、带”中提升贫困地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工作人员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

当地集中用肥季已经基本结束,后期只有部分作物有少量用肥需求。当前处于淡储阶段,周宏表示,当地各级经销商的淡储工作正有序进行中。周宏还告诉记者,当前山东、内蒙古等北方尿素企业多数已经停产,新疆地区企业虽然正常生产,但是运至贵州的运费很高,当地销售的尿素主要是赤天化尿素,目前尿素到站价在2300元/吨。

5结束语

文化精准扶贫对于公共图书馆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只有通过深入调研,挖掘特色资源,创新工作思路,加强多方协作,才能精准发力,全面提高贫困地区人口文化素质,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为乡村振兴、精准扶贫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龙景霞.公共图书馆参与文化精准扶贫的创新机制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8,38(10):31~33.

[2] 中国文明网.全国公共图书馆扶贫工作委员会在渝成立[EB/OL].http://cq.wenming.cn/wmbb/201612/t20161209_3937167.shtml,2016-12-9.

[3] 兰晶.公共图书馆服务农民工的实践——浅析“重庆市公共图书馆文化共享农民工服务联盟”[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4,34(12):2~4.

[4] 周颖,倪佳.公共图书馆文化精准扶贫路径探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8,(12):78~80.

[5] 王圣戎.我国图书馆文化精准扶贫研究进展[J].新世纪图书馆,2019,(3):91~96.

[6] 陈诚.面向弱势群体开展“手拉手”图书馆服务——以上海市松江区图书馆为例[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9,39(04),106~107,118.

[7] 刘玉婷,姚慧君.基于文化精准扶贫的“农家书屋+电商”模式研究[J].老区建设,2018,(8):68~71.

[8] 郭爽.我国图书馆参与文化精准扶贫服务研究述评[J].科教文汇,2018,(10):167~171.

[9] 李梅,吴俊林,张超,等.社会力量参与文化扶贫的成效、困境及路径[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9,13(1):19~24.

[10] 严贝妮,万尹菲.我国省级公共图书馆文化扶贫的模式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8,(10):1~5.

中图分类号: G25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6921(2019)18—0154—03

收稿日期: 2019-06-18

作者简介:

周黎(1984—),女,重庆人,馆员,大学本科,研究方向:图书资料、阅读推广。

谭定平(1985—),女,土家族,重庆人,馆员,大学本科,研究方向:图书资料、人力资源管理。

标签:;  ;  ;  ;  ;  

公共图书馆助力文化精准扶贫路径探析-以重庆图书馆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