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抢救法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意义探讨论文_赵健晢

(天津市武警后勤学院学员2旅 300162)

摘要:目的 研究和分析定位抢救法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意义。方法 从本院在2016年4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急诊危重患者中随机抽取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护士定位抢救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模式抢救方式对患者进行抢救,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抢救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有效抢救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为96.67%明显优于对照组8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总满意率为98.33%,明显高于对照组88.33%,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定位抢救法相比于常规抢救方法具有较好的效果,能够有效缩短抢救时间和抢救成功率,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满意率,从而使整个急救过程更加高效,更好的保证患者的生命健康,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定位抢救法;急诊危重患者;抢救

急诊危重患者在急诊科较为常见,其病种较为复杂,对医护人员的要求较高,需要在较短的时间进行一定的抢救工作,有效应对突发事件[1]。在对患者进行抢救时,医护人员应做好分工齐心协力,共同面对各种紧急事件,以科学、正确的措施使患者的生命能够延续。抢救患者需要集体共同努力,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从而保证各项工作有序进行[2]。定位抢救法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具有较好的效果,本研究分析了定位抢救法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意义,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本院在2016年4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急诊危重患者中随机抽取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患者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分布在16岁至7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5.68±2.47)岁。患者患病类型如下:中毒患者15例,多发伤患者24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12例,其他9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9例,女31例,年龄分布在19岁至7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9.75±2.92)岁。患者患病类型如下:中毒患者17例,多发伤患者27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10例,其他6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患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方面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模式抢救方式对患者进行抢救,在护理人员的选定上进行随机组合,每组护理人员中选拔一位护士长,小组成员中既有老护理人员也有新护理人员,人数根据各个患者的实际情况确定。观察组患者采用护士定位抢救法,选取三位护士进行分工。第一位护士占据整个抢救工作的核心位置,负责全程指挥各个护士的工作,做好协调保证工作顺利进行,主要对呼吸道的护理进行管理,并结合患者病情配合医师的相关工作。同时,对医师的医嘱进行传达,并时刻观察患者的病情。第二位护士主要负责循环系统,帮助医师进行输血、胸外心脏按压等,并进行各种穿刺检查。第三位护士主要负责联络,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检测和记录,与患者家属沟通以及其他的琐碎工作。

1.3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4.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于数据采用均数和标准差(`X±S)来计量,并利用t检验的方式。对于计数的数据,采用百分比的形式进行对比,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有效抢救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为96.67%明显优于对照组8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如表1所示。观察组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总满意率为98.33%,明显高于对照组88.33%,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如表2所示。

3. 讨论

抢救工作要求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挽救患者的生命,传统的抢救方式在分工协作方面并不明确,导致工作效率低下,无法达到预期的护理效果。同时,由于护理人员职责不明,很多工作没有人承担,或者存在重复操作的现象,使抢救时间延误[3]。定位抢救配合法能够有效弥补常规抢救方法的弊端,明确安排各个护理人员的具体职责,通过多名护士齐心协力,保证抢救工作有序进行,缩短抢救时间。医院应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保证护士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能够准确按照抢救流程进行工作,从而使抢救时间缩短,并提高抢救成功率。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有效抢救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为96.67%明显优于对照组8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总满意率为98.33%,明显高于对照组88.33%,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定位抢救法抢救急诊危重患者具有较好的效果,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挽救患者的生命,保证患者的身心健康,通过角色定位,各个护士能够明确自身的职责并保证抢救工作的有序进行,值得进行应用和推广。

综上所述,定位抢救法相比于常规抢救方法具有较好的效果,能够有效缩短抢救时间和抢救成功率,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满意率,从而使整个急救过程更加高效,更好的保证患者的生命健康,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吴雪华,聂玉玲,方健美.定位抢救法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效果[J].中华灾害救援医学.2017,5(3):127-129

[2]李玉凤,校爱芳.在急诊患者的抢救工作中使用定位分工抢救配合法的效果探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7,15(18):273-274

[3]吴春香,林腾珠,王翠玉.定职定位抢救配合模式在急危重患者急救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旬刊.2016(4):84-85

论文作者:赵健晢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6

标签:;  ;  ;  ;  ;  ;  ;  ;  

定位抢救法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意义探讨论文_赵健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