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在射频治疗子宫肌瘤中的作用论文_刘天民

黑龙江省东北肝胆医院 150001

超声引导下射频治疗子宫肌瘤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微创技术。我院自2002年行超声引导下射频治疗子宫肌瘤患者328例,现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病例完整的经临床各种检查确诊的行子宫肌瘤射频治疗者328例,共563个肌瘤;年龄24~58岁,平均(40.5±9.7)岁。浆膜下肌瘤(1/2~2/3部分在浆膜下)78个,肌壁间肌瘤377个,宫角处肌瘤21个,子宫侧壁肌瘤18个,带蒂粘膜下肌瘤11个,不带蒂粘膜下肌瘤20个,峡部肌瘤38个。肌瘤最大直径7.8cm,最小直径1.0cm。

二、仪器和方法

百胜DU 8彩色超声诊断仪,腹部探头频率3.5~7.0 MHz,经阴道探头频率8~12.5 MHz.黄河医电DS 98 F-D型、DS 98 F-L型妇科射频治疗仪,输出功率(40±5)W,射频频率(540±30)KHz。

常规超声检查详细记录子宫肌瘤的位置、大小、个数及与浆膜、粘膜的关系,记录瘤体边缘及内部血流情况。整个治疗过程均在经腹超声监视下进行。治疗3个月后疗效评定标准(部分自定):治愈,直径缩小80%以上直至完全消失[1];显效,瘤体直径缩小50%~80%,瘤体周边及内部无明显血流信号;有效,瘤体直径缩小20%~50%,瘤体周边及内部可见少量星点状血流信号或与治疗前相比血流信号明显减少;无效,瘤体直径缩小不足20%,瘤体周边及内部可见条索或环绕的血流信号。

结果

射频治疗子宫肌瘤总有效率为95.7%(539/563)。表1显示不同部位的子宫肌瘤治疗有效率不同,对于肌壁间、粘膜下常见部位肌瘤疗效较高。表2显示随着肌瘤直径增大,治疗有效率略有下降。

表1不同部位子宫肌瘤的射频治疗效果观察(个)

表2不同直径子宫肌瘤的射频治疗效果观察(个)

讨论

射频消融介入治疗原理是利用射频电极发出的高频率射频波激发组织细胞中的离子运动,离子间相互碰撞产热,当温度升高到70℃以上时,可使肿瘤组织发生热凝固性坏死、溶解、机化、脱落等,从而实现介入治疗肿瘤的目的[2]。

文献报道较大的肌瘤及地方肌瘤疗效偏低,位于子宫峡部、侧壁、角部及向浆膜下突出的肌瘤,被视为禁忌证[3]。本研究中也存在生长部位不理想的肌瘤,整个治疗过程除外查找供养血管及判断肌瘤与治疗电极角度外,还特别需要一定的技巧。笔者体会到:①直径小于2.0 cm的肌瘤,治疗电极可直接引入瘤体中心治疗,直到整个瘤体回声增强,“假包膜”形成。②直径大于2.0 cm的瘤体,应选择在血流丰富的部位治疗,对热消融不理想部位进行“进针过程中”或“退针过程中”的补充治疗。③对于前、后壁及宫底的多发性肌瘤遵循“先远后近,先后壁在前壁”的原则,这样可防止治疗时产生的强回声遮盖未治疗的瘤体部分及治疗电极。强回声是由组织内水分受热气化产生的气泡和组织凝固坏死及空泡化造成[4]。④对于不理想的肌瘤,治疗电极受角度限制不能到达理想的治疗部位,以中断近端滋养动脉血流为目的。⑤对于粘膜下带蒂的肌瘤可环绕肌瘤蒂部治疗,直到蒂内无血流信号。

总之,射频消融治疗子宫肌瘤具有微创、操作简单、治疗时间短、无失血、无手术风险、可保留子宫完整性、不影响卵巢血流及内分泌功能等诸多优点。

参考文献:

[1]刘兰芬,董磊,赵晓峰,等,超声引导下射频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研究,中国医学影像学技术,2003,19:127.

[2]腾想,岳小妹,孙菊英,等,超声引导自凝刀射频治疗宫血及子宫肌瘤,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4,20:93-95.

[3]陈建梅,张继菊,陈焱,等,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子宫肌瘤疗效观察.山东医药,2003,43:14-15.

[4]Bosman S,Phoa SS,Bosma A,et al.Effect of percutaneous interstitial thermal laser on nomal liverof pigs:sonographic and histopathological correlation.Br J Surg,1991,78:572-575.

论文作者:刘天民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13

标签:;  ;  ;  ;  ;  ;  ;  ;  

超声引导在射频治疗子宫肌瘤中的作用论文_刘天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