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二部合唱歌曲音准水平策略探究论文_吴霖茜

提高二部合唱歌曲音准水平策略探究论文_吴霖茜

浙江省杭州市文一街小学秀水校区 310000

摘 要:二部合唱教学是培养学生合唱思维和合唱技能的基础,在九年义务教育的教材中的歌曲教学中占有较大篇幅。本文笔者针对小学中高段二声部合唱歌曲教学音准出现偏差的原因进行分析,对影响歌曲音准的因素逐一进行剖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有效的改正策略。

关键词:提高 二部合唱歌曲 音准水平 教学策略

音准出现偏差不仅会影响和声的色彩和张力,降低歌曲的美感和表现力,更会影响学生学习二部合唱歌曲的兴趣,大大降低听者的愉悦感,影响教学效果。

一、影响音准的因素及原因

1.未能唱准音与音之间的倾向性。以大调音阶为例:Do音心理感觉上要唱得稳。Re音在心理感觉要唱得偏高一些,防止偏低。Mi是中音,也要唱得稳定。Fa音是下属音,心理感觉要唱得低一些,防止偏高。Sol音是属音,心理上要唱平稳一些。La音是下中音,这里分两种情况,在音阶上行时心理感觉要唱得偏高一些,下行则要唱得偏低一些。Si音是导音,它有强烈的倾向性,倾向于主音,演唱时心理感觉要唱得偏高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忽视调式中音与音之间的倾向性,就容易偏高或偏低。

2.临时升高或降低的变化音级容易唱不准。在一些特殊歌曲调式中,例如西洋小调式中的和声小调,它的第七级音需要升高半音,从而出现了特殊的增二度音程,演唱时第七级音容易偏低。另外,较难唱的大跳音程和不协和音程和和声变化过于密集时,易出现变化音还原、忽高忽低等音准问题。

3.速度、力度、节奏等音乐要素处理不当时也会对音准产生影响。快速的作品在演唱时往往出现音准偏高的问题,慢速的作品往往出现音准偏低的问题。笔者在教学五年级上册第一课的《晚风》时就出现过学生在演唱时音准偏低的问题。而在教学同册教材上《丰收的节日》一课时,因为歌曲速度偏快,学生也出现过音准偏高的问题。力度这一音乐要素对音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演唱渐强的旋律时高音会偏高,演唱减弱的旋律时低音会偏低。比如在演唱人音版五年级上册第六课《叮铃铃》中“叮铃铃铃叮铃铃铃嗬……”这一渐强乐句时,最高音小字二组的D音就容易出现音准偏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节奏对音准的影响往往表现在演唱过于密集或复杂的节奏型时只注重了节奏的准确性,而忽略了音高的准确性。

4.歌唱时呼吸、情绪对音准有影响。呼吸与作品的乐句、乐段的长短有关。过猛的呼吸易产生音偏高的现象,而吸气太浅音容易偏低。练习循环呼吸的长音时呼吸前后的弱进弱出时容易产生音准问题。情绪直接影响歌唱的积极程度,消极的情绪易产生音高偏低的现象,而过于激动活跃的情绪往往影响气息的控制,会造成音准上出现偏差。

5.歌曲的音域和演唱者发声的状态对音准的影响。对于音域较宽的二部合唱作品,演唱其高声区是容易出现音高偏低的现象,而低声区则易出现低不下去的现象。另外,歌唱者的发声状态对音准也有较大的影响,音准的高低与歌唱者发声时声带的松弛、绷紧程度有关,而歌唱者发声位置的高低又直接决定歌唱者声带的工作状态,从而直接影响音准。

二、常用的教学策略

策略一:运用科尔文手势辅助解决音的倾向性的问题。“柯尔文手势”借助七种不同手势和在身体前方不同的高低位置来代表七个不同的唱名,在空间把所唱音的高低关系体现出来。它是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音高、音准的调整、交流的一个身体语言形式。例如:Mi音和Fa音之间是半音关系,在演唱Fa音时容易偏高,借助大指向下的手势,告诉学生演唱时心理上往下唱,这样就容易唱准。教师多运用科尔文手势来提醒学生每个音的倾向性,慢慢地学生就能记住并唱准。

策略二:用改变唱名发音或者是特定的音程代替模唱等办法解决变化音程音不准的问题。在遇到半音下行的旋律音程时,例如和声小调中的主音和导音之间连接时,通常导音升Sol会偏低唱成Sol,这时我用改变唱名发音的办法来帮助学生唱准,将唱名“La”改为“哎”,升Sol改为“吆”,借助于“哎吆”这个词语的音调帮助学生唱准。在教学歌曲《叮铃铃》一课时,我就是用这个方法帮助学生唱准第一乐句的。

策略三:用指挥手势帮助学生解决速度、力度、节奏等音乐要素造成的音准问题。在二部歌唱歌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指挥手势。本文中阐述的速度、力度、节奏等音乐要素都可以巧妙地运用指挥手势进行提示。如学生演唱较慢歌曲时出现拖拍现象时教师可以将指挥的拍子打得快一些,以避免音准偏低。

策略四:在音乐情境下开展一些必要的发声技能训练来解决呼吸方法错误、发声状态不正确造成的音准问题。每一首歌曲都会营造一种特定的形象、气氛或者情境,教师要善于抓住歌曲中的意境、气氛或者形象从而巧妙地开展必要的发声技能训练,这样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训练的积极性,从而避免产生枯燥、厌烦的情绪。

总之,音准在二部合唱歌曲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必须让学生形成较好的音高概念,这样才能在合唱中准确把握音准,从而进行正确的演唱。良好的音准来源于很多方面,但更多的是有效的视唱练耳训练。音准的学习过程,也是学生对于音乐审美的形成过程,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潜移默化地改变和形成学生对音乐的美感。

参考文献

[1]阎宝林 主编 合唱与指挥[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年8月,第1版。

[2]浙江音乐家[M].2015年,春季刊,总第015期。

论文作者:吴霖茜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4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2

标签:;  ;  ;  ;  ;  ;  ;  ;  

提高二部合唱歌曲音准水平策略探究论文_吴霖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