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德育的社会价值_社会价值论文

论德育的社会价值_社会价值论文

浅谈德育的社会价值,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浅谈论文,德育论文,价值论文,社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内容提要】 学校德育工作应该放在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中加以正确认识,挖掘出德育的社会价值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意义,从而确定德育的地位,加强学校德育工作,以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德育体系。

所谓价值,就是客体对人、对社会所具有的积极意义。德育的社会价值,就是德育对社会所具有的积极意义。学校德育的社会价值是由教育的社会价值决定的。而衡量教育的价值尺度,是以教育所培养出来的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为标准的,如果教育培养出来的人能够积极为社会做贡献,推动社会的前进和历史的发展,那么,教育的社会价值是肯定的,德育的社会价值也是肯定的。

在社会主义社会里,一般来说,社会对教育所培养出来的人的要求和人的全面发展是一致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是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提高民族素质,就要培养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具有健康体魄的社会主义新人,这既体现了社会对人才规格的要求,又体现了社会对人的尊重和满足;既体现了教育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价值,又体现了人自身的全面发展的价值。可见,社会主义对人的要求和人的全面发展是一致的。所以,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学校德育的社会价值主要表现在能否培养出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有用人才,全面发展的人才。

正确认识德育的社会价值,对提高德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摆正德育在大学工作中的主导地位,处理好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的关系,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正确认识德育的社会价值,可以使学校领导自觉地把德育摆放在主导地位。回顾建国以来,学校在德育地位的摆放问题上,时而过份地强调德育,把德育摆放到取代智育的地位,时而轻视德育,排斥德育,单纯抓智育,把德育摆放在可有可无的地位。这当然有政治路线影响的原因,但人们对德育社会价值缺乏正确的认识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我们看到近些年来,我们党一直强调德育的主导地位,要求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但一些学校,却仍旧片面追求升学率,片面强调智育,轻视德育、忽视德育、放松德育,出现一手硬,一手软的倾向。这说明,一些学校领导对德育重要性的认识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正确认识德育的社会价值,对学校领导至关重要。如果学校领导真正认识到是否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培养的学生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如何,是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面貌、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能否实现、关系到能否坚持党的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问题。那么学校领导就能够减少盲目性,提高抓德育的自觉性,避免主观随意性,增强抓德育的科学性,克服动摇性,增强抓德育的坚定性。学校领导就能够坚定正确的办学方向,把德育摆放在学校工作的主导地位。

其次,正确认识德育的社会价值,可以使学校教职员工自觉实施“三育人”。抓德育的主导地位关键在学校领导,贯彻德育的主导地位则要靠广大教职员工。为什么有的教师在课堂上自觉不自觉地向学生强调自己所教专业如何重要,而学习马列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教育课如何没必要,要求学生把全部精力都用在学习自己所教专业上?为什么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放弃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进行思想教育,只教书不育人?为什么有的教师在与学生接触中,不注重师德师表的作用,忘掉了自己应该以身为范的责任,随意在学生中散布消极的东西?事实表明,是否真正认识德育的社会价值,对教职员工能否贯彻德育的主导地位,自觉地进行“三育人”密切相关。学校教职员工只有正确认识德育的社会价值,才能自觉用战略眼光认识自己对学生德育负有的重要责任,认识到自己不仅应是一个知识渊博的专业课教师,而且也应该是一个德高身正、善做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德育教师。也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把思想教育融进教学,让学生在接受专业知识中吸取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意识,做到了既教书又育人;才能在学校的管理工作中,既做好本职工作,又把思想教育渗透在管理工作中,做到管理育人;才能在后勤工作中,积极转变服务态度,既解决学生疾苦,又给学生以良好的形象影响,做到在服务中育人。

再次,正确认识德育的社会价值,可以使学生自觉培养自己做“四有”新人。学校德育的主体是学生,德育的效果取决于学生接受教育的程度,德育的社会价值也要通过学生来体现。在实际中,许多学生接受德育教育远没有接受智育更为自觉。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智育有明确的规格,考试低于60分就不及格,不及格就会留级,不予毕业。学生仅为了考试、升级、升学、毕业、分配等也觉得文化课有用,不努力学好不行。而德育没有很具体的规格,没有具体规格,就难以形成差别,难以约束,学生就会感到德育没有用。但其中学生对德育的社会价值缺乏深刻地了解和认识,也是学生不能自觉地接受德育教育的重要原因。如有一些学生认为,只要学好专业课,有了知识和能力就能在将来的工作中做出成绩,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人生价值。实际上这就是一种模糊的认识,是一种没有看到德育社会价值的片面认识。基于这样的认识,显然不会重视德育,不能愿意参加德育活动和学习德育课程,更不会有自我教育的自觉性。因此,只有从理论上、事实上使学生正确认识德育的社会价值,使学生感到思想道德是有用人才和能为社会做出较大贡献的必备条件之一,是实现自己人生理想和人生价值,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的必备条件之一,学生才能自觉接受德育教育,自觉培养自己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学校德育的社会价值,主要表现在它能够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不仅使人有正确的政治方向,有高尚的道德品质,而且能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从事生产或工作,因而不仅有益于精神文明建设,而且有益于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1.德育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人才的必备条件之一。社会主义社会高等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应该是适应社会需要的,又是全面发展的,这二者是完全一致的。因此,只有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才能满足社会的要求,有德无智不行,有智少德也不行。1957年,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等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1980年12月,邓小平同志在中央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努力使我们的青少年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体力的人,使他们立志为人民作贡献,为祖国做贡献,为人类做贡献,从小养成守纪律、讲礼貌、维护公共利益的好习惯”。这里,我们看到毛泽东、邓小平都强调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又指出,社会主义社会所需要的人才“都应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都应该不断追求新知、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这是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特点,又一次提出的新型人才的标准。我们可以看出,不管哪个时期,我们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的共同点都是全面发展的,都是既有良好的政治思想和道德素质,又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即德才兼备的。而人才的政治思想和道德素质同科学文化素质一样,首先要靠学校教育,是学校德育的职能和任务。学校德育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具备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关心改革开放进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艰苦奋斗,意志坚强,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新,为四化献身的精神等素质。一句话,离开了德育,人才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就无从谈起,丢掉了德育,人才的全面发展就是一句空话,德育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人才的重要条件之一,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这一点。

2.德育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手段之一。社会发展的最基本因素是生产力,构成生产力的两个因素是生产资料和劳动者。而劳动者只有具备了较高的科学文化水平,丰富的生产经验和掌握先进的劳动技能,才能在现代化的生产活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实现发展社会生产力。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的主要途径是教育。一方面,是教育把自然科学变为劳动者的知识与技能,是教育使所培养出来的科技人员才有能力进行先进技术的发明创造并物化到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上,应用在生产过程中,创造出更大的生产力。另一方面,劳动者在生产和科学技术中发挥作用,不仅要有知识技术及发明创造能力,还要有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方法论,高尚的道德品质,严格的组织纪律,正确的服务方向,以及很强的敬业、廉洁、拼搏、献身精神。这些基本素质都关系到劳动者作用的发挥、关系到生产力的发展。试想,在管理人员、生产人员的知识、技能、经验等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由于内在的思想、品德等素质的不同,他们所从事的科技活动和生产活动的效果就不同,劳动效率就会有明显差异,有的人甚至在科技和生产活动中起负作用。所以,承担着塑造各种各样劳动者的内在素质的任务的学校德育,是发展科学技术,推动经济建设的动力,是提高生产率、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手段之一。

3.德育具有维护现存社会制度的职能。任何社会的教育都不能脱离政治,都为统治阶级政治服务,尤其为维护统治阶级的社会制度服务。而在教育中,承担这一任务的主要是学校德育。每一社会的统治阶级都要运用学校德育向学生灌输统治阶级的阶级意识,宣传统治阶级道德,使学生成为具有统治阶级思想体系的人,忠于统治阶级并为维护和巩固统治阶级的社会制度服务。

在我国历史上,统治阶级都非常重视德育维护社会制度的职能,都给德育以重要的地位。孔子用“文、行、忠、信”教育学生,其中“行、忠、信”都属于德育的内容。唐代韩愈也说过:“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我国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加强学校德育,发挥德育对维护社会主义制度方面也取得了成功的效果和经验。五十年代大学生对当时社会主义建设和国家的安定做出了重要贡献,六、七十年代的大学生,在他们走向社会以后,也为国家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我们更加清楚地看到,能否加强和改善学校德育,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关系到我们社会的长治久安和稳定发展,关系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完善。

4.德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组成部分。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不仅需要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并且需要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本内容包括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两个方面。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是基础,思想道德建设是主导,思想道德建设决定着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社会主义性质。高等教育不仅承担着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的任务,源源不断地为教育、科学、文化战线输送一批批有文化、懂科学、技术高的人才,而且,高等教育还承担着思想道德建设的任务,担负着对培养人才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的任务,要使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人才不仅文化素质好、技术能力强,而且还具有远大理想,高尚的道德品质,严格的法纪观念,正确的服务方向和拼搏、廉洁、献身精神。所以说,高等学校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地,学校德育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尤其是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我们要加强和改善学校德育,不仅使学生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可靠接班人,而且也使他们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在消除社会中的各种腐败丑恶现象、改变不良社会风气、净化改革开放的社会环境、实现四化的建设中,发挥更大的骨干和带头作用。

标签:;  ;  ;  ;  ;  ;  ;  

论德育的社会价值_社会价值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