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津县人民医院 外二科;四川成都611430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对急性脑血管形成患者行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急性脑血栓形成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以患者主观选择的护理方式分组:对照组(n=43例)行常规护理,实验组(n=43例)行早期康复护理,观察两组干预后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结果:①实验组干预后ES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②实验组干预后Fugl-Meyer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③实验组干预后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对急性脑血栓形成患者行康复护理干预,可减轻神经功能缺损,促进其恢复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值得借鉴。
关键词:急性脑血栓形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效果
急性脑血栓主要由脑血管血栓形成所致,占急性脑血管病的60%~65%[1],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致死和致残性疾病,急性脑血栓形成致残率、致死率极高,有文献报道显示[2],在治疗患者同时给予系统化康复护理,可增强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我院针对此类患者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86例急性脑血栓形成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基线资料完整。根据患者自主选择的护理方案对其进行分组:对照组中,男性28例,女性15例,年龄40-81岁,平均(61.3±18.4)岁;实验组中,男性27例,女性16例,年龄41-82岁,平均(61.7±18.1)岁。两组基线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
纳入标准:①临床症状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相关诊断标准;②经颅脑CT、MRI检查确诊;③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①合并有消化系统疾病;②合并有短暂性脑缺血;③合并有肝肾疾病;④合并有老年痴呆性疾病。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病情监测、药物护理、生活护理、口腔护理等常规护理措施。
实验组:给予患者早期康复护理,操作流程如下:①心理康复护理:患者因疾病骤然发生,心里难以承受,难免会产生恐惧、焦虑等悲观情绪,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的交流,告知其良好的情绪对疾病康复的重要性,客观评估患者心理状态,有针对性给予干预方案:针对存在焦虑、恐惧心理的患者,应向其介绍医院先进的治疗设备及主治医师精湛的技术,并列举成功治愈的案例来帮助患者恢复治疗信心;针对存在抑郁心理的患者,可指导其通过听音乐、看电视等来排遣负面情绪。②体位康复护理:患者发病后需长期卧床,为避免压疮、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应及时帮助患者变换体位。采用平卧位时,外展瘫痪上肢,适当抬高手腕部,以免出现水肿;采取侧卧位时,伸直下腿,上腿保持屈曲,以免造成下肢挛缩[3]。③肢体康复护理:患侧肢体行被动外展、屈曲训练,并定时按摩患肢;健肢行床上操训练,如举臂、抬腿等,注意控制训练强度及时间,以患者能耐受为宜。待患者病情稳定后,指导其行坐起、站立训练。④运动康复护理:患者能扶物站立后,指导其行原地踏步、扶物行走训练,护理人员在患者训练时注意观察其行走姿势、速度等,指导其掌握行走技巧。待患者能扶拐行走或自行行走后,可指导其行上下楼梯,逐渐增加行走距离,若患者下肢恢复良好,可指导其行小距离跑步训练。⑤咽部康复训练:针对存在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应鼓励其自己坐起进食,叮嘱患者小口慢食,尽量为患者准备稠糊状流质食物,以免出现呛咳情况。⑥语言康复护理:针对语言功能障碍患者采用听、看、写、读等方式进行语言训练,如通过听广播、看电视等手段指导患者发音。需要注意的是,患者准确发音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训练,护理人员必须给予充分的耐心,按照字→词→短句→长句→段落进行训练,循序渐进,多鼓励患者,用字卡、图片等工具帮助患者强化记忆[4]。若患者记忆力极差,则应用激趣法即聊患者感兴趣的话题、事物等来启发其记忆。⑦日常生活锻炼:指导患者行穿衣、吃饭、如厕等训练,并逐渐过渡到室外活动,需要注意的是,训练期间家属必须全程陪同,以免出现跌倒、烫伤等情况。
1.3 观察指标
①神经功能评估:采用欧洲卒中评分量表(The European Stroke Scal,ESS)对两组神经功能进行评估,评价指标包括意识水平(0-10分)、理解力(0-8分)、语言(0-8分)、视野(0-8分)、凝视(0-8分),满分42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轻。
②肢体运动功能评估: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对两组肢体运动功能进行评估,该量表包括上肢(66分)、下肢(34分)两组部分,满分100分。上肢评价指标包括反射活动、屈肌协同运动、伸肌协同运动、伴有协同运动的活动、脱离协同运动的活动、反射亢进、腕稳定性、肘伸直肩前屈30°时腕部运动、手指运动、协同能力与速度;下肢评价指标除无腕稳定性、肘伸直肩前屈30°时腕部运动、手指运动外,其余指标同上肢指标。评分越高表示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越好。
③日常生活能力评估: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对两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估,该量表包括躯体生活自理量表、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量表两部分,前者评价指标包括进食、如厕、梳洗、洗澡、穿衣、行走,后者包括打电话、做家务、洗衣、做饭、购物、自理经济、使用交通工具,各项指标采用1-4级评分制,满分56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水平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19.0行统计学分析,正态计量资料以 ±s表示,行t值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P<0.05为评估标准。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观察
干预前,两组ESS量表各指标评分及总分接近(P>0.05);干预后,两组ESS评分均上升,对照组上升程度明显比实验组低(P<0.05),见表1。
2.2 两组干预前后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情况观察
干预前,两组Fugl-Meyer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Fugl-Meyer评分均上升,对照组上升程度明显比实验组低(P<0.05),见表2。
3 讨论
急性脑血栓形成为临床常见脑血管疾病,多发于中老年群体,该病一般骤然发作,治疗后大部分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如偏瘫、语言障碍等[5,6]。为了减轻家庭及社会负担,帮助患者及早重返社会,早期有必要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
高远指出[7],在急性脑血栓发病1个月内给予患者全面性、系统性康复护理,可最大限度恢复患者肢体、吞咽、语言功能。我院综合评估急性脑血栓患者病情及身体素质,从心理、体位、肢体、运动、吞咽、语言、日常生活活动等方面对患者行康复护理干预,实践结果显示,实验组干预后ESS评分、Fugl-Meyer评分、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证实了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显著优势。究其原因,总结如下:①心理康复护理可消除患者心理负担,激发患者重返社会的意志力,进而主动配合医护人员;②体位、肢体及运动康复护理是肢体恢复运动功能的关键;③咽部康复护理可缓解吞咽障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④语言康复护理能提高患者认知力、记忆力,帮助患者正常发音、交流;⑤日常生活锻炼通过让患者参与简单的生活活动来逐步提升其日常生活能力。
综上,早期对急性脑血栓形成患者行康复护理干预对改善预后具有重要影响,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赵贺华. 降纤酶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45例结果分析报告[J].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2, 6(12):26-27.
[2]曹欢欢,张华,尚巍,等.急性脑血栓形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探究[J].中国农村卫生,2016,09(12):54-55.
[3] 赵伟, 杨敏, 郭春妮,等. 急性脑血栓形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 2011, 09(5):69-70.
[4] 徐兰. 护理干预对促进急性脑血栓患者早期康复的效果评价[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1, 27(27):14-15.
[5] 刘烨, 孙奋勤.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管病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J]. 心理医生月刊, 2012(5):228-228.
[6] 柳少娜. 脑血栓形成患者的护理[J]. 中外健康文摘, 2013(25):326-327.
[7]高远.急性脑血栓形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5):220-221.
论文作者:彭霞 周玲丽 邓艳 王志琼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7月上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26
标签:患者论文; 脑血栓论文; 实验组论文; 肢体论文; 日常生活论文; 评分论文; 两组论文; 《医师在线》2017年7月上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