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代社会对电力能源的依赖已经不可或缺,对于电力能源的分配管理,就目前最先进的技术既为输配电自动化管技理术,此项技术相对传统技术而言,具备极大的优势,对此,本文对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自动化运行进行详细的分析,旨在提高电能的利用率及电网的运行效率。
关键词:输配电;用电工程;自动化
引言
在近几十年以来,我国科技水平有了直线的提升,而在电力行业中,相关的电力系统也逐渐实的现了自我技术创新,尤其是在输配电以及用电工程这几个方面已经大面积的完成了自动化运行,但现阶段随着市场竞争力的不断提升,在电力市场中人们对于电能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因此,在现阶段的市场环境下,必须对电力系统的输配电以及其用电工程自动化这一课题进行全面的关注并展开深入的研究。
一、自动化输配的特征
(一)具有科学性和时效性
科学性和时效性主要体现在电力系统的运营效率和精确性上。运用自动化电力系统运行,可以有效检测线路运行状态,可以及时的,准确收集抄表信息,自动化实现抄表工作,准确统计和结算用电费,有效增强了电费管理的科学性和时效性,对反窃电管理和计量异常告警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提高了电力系统原有工作的严谨性。
(二)具有方便性和智能化
在电力供给过程中,为了更好的满足人们对优质电能的需求,新型的电 力系统及相应网络技术应用而生,其解决过去人工技术无法解决的问题,使电力工程更加便捷、灵活降低了电力自动化技术故障的发生和线路损耗,提升了电力传输的质量,速率,满足了供电工程、电力输配的方便性。
(三)具有灵活性和简便性
随着电力企业用户服务理念的不断提升,与以往相比,当前的电力工作更加的便捷、灵活。例如,运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从主站、信道、终端、采集对主站层、通信道层和采集设备层等层次上进行逻辑分析,按照各自权限对本区域范围的数据和业务进行管理,使电力传输的质量、速率进一步提升,而且对于像电力工程这样较为复杂的综合性系统进行了简化,使以往繁琐复杂的操作变得更加简便。
二、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自动化中存在的问题
(一)、电能输配过程中损耗严重
目前,电能输配过程中,由于电能输配设备不够先进,设备老化,工作人员没有安排定期更新设备,设备的保养工作没有及时进行,对设备使用和管理不当等都会严重损耗电能。另外,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自动化技术的限制,也会造成部分电能损失。我国人口数量大,对电能的需求量大,而且可用于发电的资源有限,因此解决输配电过程中电能的损耗问题迫在眉睫。
(二)、我国电力输配工作缺乏完善的管理体系
从当今的情况来看,在以往的电力输配工作过程中,缺少比较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受传统管理思维模式的影响,部分电力企业的管理部门仍然延续过去的传统管理方式,采用传统的工作方法,缺少科学有效的制度体系和风险防控管理体制,这种传统、守旧的管理理念意境无法适应新常态下对于电力输配电及电工程自动化的发展需要。在这种严重与时代脱轨的管理理念不利于充分发挥优秀创新型人才的作用,不利于技术人才的培养,容易造成人才流失,影响了电力人才的稳定性和电力企业的长远发展,阻碍电力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电力工程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自动化能否实现安全、可靠的运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电力系统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及专业化程度,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电力系统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普遍不高,专业知识也比较欠缺,一些电力从业人员甚至并不具备电力管理资格,另外电力工程输配电及用电工程工作人员的流动性比较大,专业能力普遍偏低,无法做到有效的处理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自动化运行期间出现的问题。这样必定会大大影响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从而降低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自动化的运行效率。
三、解决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自动化运行问题的相关建议
(一)、引进先进的技术
我国现阶段供电企业关于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的自动化运行还处于试验阶段,发展进程艰难而缓慢,其中主要的影响因素便是技术因素,因此若想要快速的实现我国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自动化的发展,就必须向全国引进先进技术,当然,必须要做到学习的过程中重视本土化的问题,结合国外先进技术,总结出适合我国的电力自动化技术。而且,先进技术的引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在电力输配的过程中电能损耗这一问题,在我国损耗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专业人士关注的重点问题,如何大幅度降低电力输配过程中不必要的电能损耗,这是电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重视的一项任务,同时,减少电能损耗对于企业的发展和生存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若能引入国外的先进技术,并结合我国的先进技术,研发出适合我国电力行业的新型技术,其不仅仅实现了输配电领域的技术创新,而且还能够极大的促进相关电力企业的的发展,最终实现推动我国电力事业发展的宏达目标。
(二)、实行标准化管理
“无规 矩不成方圆”,要想实现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的自动化,没有一个健全且完善的管理体制是不行的。管理上的混乱会给家庭用电和工业用电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为此,必须建立并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确保电力从生产、输送直到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同时,旧的管理模式早已经不适用于新的输电配置,一味坚持就意味着故步自封,制定相关统一且标准化的管理制度,可以很大程度地提高电力自动化的效率,并能在一定的程度上使得输电的稳定性得以保证这样,正常的输电配置标准化规章呈现,亦有利于其创新发展。
(三)、培养专业人才
我国的电力自动化水平无法达到国外发达国家的水平,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缺少专业人员的专业指导及维护,因此,为加强电力自动化的水平,应当积极培养相关方面的人才,让人才成为技术的革新推动力。针对当前电力企业存在的工作人员专业能力不强、职业素养低的现象,必须加强对电力企业工作人员的管理与培训,我们要严控管理,建强队伍,打造专业管理团队,按照相关的建设内容,严格控制技术管理,通过在流程中建立控制程序来尽量压缩管理层次,建立扁平式管理组织,提高管理效率,纠错纠偏,力争为产业的信息化运营打下基础。
(四)、对天气因素进行充分考虑
天气因素也会对自动化运行技术在输配电及用电工程中的应用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对于相关技术人员来说必须对天气因素也进行充分的考虑。为了应对各种恶劣天气,相关技术人员在平时就必须做好对于各种设备的维护工作,一定要提前消除各种安全隐患,不能在恶劣天气即将到来时,再去进行检查和维修,到那时只会增加维护的难度和成本。
结语
总的来说,将自动化运行技术在输配电及用电工程中进行应用,可以有效提高供电效率,大幅降低输电过程中的电力损耗,使输电成本得到了有效降低。但是,自动化运行技术在进行实际的应用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只有在电力企业和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之下,才能更好地将这些问题进行解决,提高自动化运行技术的应用水平。
参考文献
[1] 蔡连斌.电力工程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自动化运行[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7 (48):92.
[2] 郑佳佳,刘瑞鹏.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自动化运行的探究[J].民营科技,2017(11):36.
[3] 李坚强.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自动化运行探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7(05):166.
[4] 甘洪明.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自动化运行问题及对策[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 (27):200.
[5] 徐桃红.浅析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自动化运行[J].通讯世界,2016(15):205-206.
论文作者:林彦廷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0
标签:输配电论文; 电力论文; 工程论文; 电能论文; 过程中论文; 技术论文; 电力系统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