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研究与分析论文_李玉荣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研究与分析论文_李玉荣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石麟小学 250300

摘 要:在当前新课改形势下,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用科学的方法指导教学,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挖掘学生的创造潜力,使学生养成爱学、会学的良好学习习惯和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指人们在实践学习活动中,根据既定的任务展示出来的一种主动的、独创的、富有新颖特点的思维方式,它是通过一定的思路,对已有的知识、经验,以渐进或突发的、辐射的或凝聚的形式,进行不同的合理性和突破性加工组合,从而产生新设想、新观念、新成果。那么,作为教师必须以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以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开创教育的未来。

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

一、巧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要让学生像一个小“数学家”一样自己去研究、去学习。为了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我们可以创设一些悬念,启发学生把生活中的现象与问题变为数学的对象,把生活的实际问题和数学紧密联系起来,从数学的角度,并运用数学知识对其进行思考,对之进行解释、阐述,让学生认识到平时学习的数学知识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很有帮助,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好奇心,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只有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才能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化为“我想学”、“我要学”。

例如:在三年级下册应用题的学习中,为了让同学们更了解题意,老师在讲述例题时加入与生活实际相关的内容,如:在教学96页例5时,可以先以学生、老师的年龄为例出一题(学生的年龄是十岁,老师的年龄是学生的二倍,老师多少岁?校长的年龄比学生和老师年龄的总和还大十三岁,校长多少岁?)让学生思考。然后再进行例题的学习。学生们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了,学习热情很高涨,他们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这样学生的思维在教师提供信息的撞击和引导下得以活跃,使双方都沉浸在一种轻松愉快的研讨气氛中。

二、激发探究兴趣,培养创造性思维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启发和激励学生浓厚的兴趣,是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要前提。教育要达到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引发求知欲的目的,就必须运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采取引人入胜的教学方法,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也激发学生强烈的认识兴趣和对外部世界不可遏制的好奇心,从而为其今后的创造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创设课堂氛围,塑造学生创造性学习的思维空间

培养学生科学的数学思维的方法,犹如交给学生一把开启数学智慧之门的“金钥匙”,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学生一旦科学地掌握了数学思维的方法,他们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学习能力便大大增强,他们就可以运用数学思维方法的“武器”,去探索数学世界的奥秘,去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因此交给学生数学思维的方法,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是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最现实的目标和具体途径。

再次,我认为应充分发挥教师应有的作用。具体体现在:

1.教师应当深入地了解学生内在的思维活动。

做到既“备课”又“备人”,而后者就是指我们应当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情况,包括内在的思维活动。

2.教师不应充当知识的“授予者”,而应当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

具体地说,教师首先应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主动地去寻找(提出)问题,并积极地承担起解决问题的责任。同时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又应当帮助学生去承担起责任。也即应当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真正的促进者,如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不应当成为自天而降的“救世主”,而应成为一个鼓励者和有益的启发者;在学生间有不同意见的情况下,教师则不应成为关于正确与错误的“最高裁定者”,而应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思想交流和自我批评。

3.除去直接的促进作用外,教师还应注意发挥“学习共同体”对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作用。

具体地说,一个好的“学习共同体”应当具有这样的特点:其中每个人(包括所谓的差生)都能得到应有的尊重和理解,而不是受到轻视或压制;另外,真理的标准是理性而不是教师,也不是任何的“权威”,显然,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从这样的角度看,教师的主要作用就在于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四、引导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获取新知识,这是最高的学习技巧。数学知识一环扣一环,根据学生认知特点,教材内容是螺旋式上升编排,它们纵有联系,横有发展,形成知识网络。所以学习新知识时,找准新旧知识过渡的“桥”,让学生主动地发现规律,掌握规律,有利于能力培养。

这种探索方法的基本程序就是:提出问题,学生猜想,探索规律,验证结论。它就是要让学生先对数学问题进行大胆猜测,再通过探究寻找规律。

论文作者:李玉荣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6年3月总第20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4

标签:;  ;  ;  ;  ;  ;  ;  ;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研究与分析论文_李玉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