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分析论文_陈宜,韩杰(通讯作者),钟群华

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分析论文_陈宜,韩杰(通讯作者),钟群华

陈宜 韩杰(通讯作者) 钟群华

(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 广西 南宁 530000)

【摘要】 目的:探索采用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病例均选自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2011年09月~2014年03月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54例,其中属于人工半髋关节置换组46例,PFNA组8例,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属于Evans-Jensen分型的ⅡB、Ⅲ两型。两组术后随访时间均不少于12个月(平均14.3个月)。结果:术后卧床时间:人工半髋关节置换平均11.25±3.32天,PFNA治疗平均15.13±4.85天,两组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髋关节Harris评分:采用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的平均为85.85±3.21,采用PFNA治疗的平均为79.32±5.59,两组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采用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治疗在术后卧床时间、髋关节功能恢复方面优于PFNA治疗。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不稳定型;人工半髋关节置换;PFNA

【中图分类号】R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5-0143-02

老年人普遍存在骨质疏松,常轻微暴力就造成股骨粗隆间骨折。随着老龄化的进程不断加快,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也逐年在增加,而且女性患者约是男性患者的2倍之多[1]。老年人体质弱、各生理系统功能弱,长期卧床很容易诱发诸多并发症,早期死亡率高达3.9%[2]。因此老人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应尽早恢复患肢功能,减少卧床时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本研究主要回顾性分析我院近3年来收治的54例属于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骨折的患者,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选自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自2011年09月~2014年03月年治疗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54例,其中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治疗46例,平均82.58±4.53岁。PFNA组38例,平均80.40±4.43岁。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属于Evans-Jensen分型中的IIB、III两种类型。

1.2 手术方法

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患者取侧卧位,采用后外侧入路,沿切口的方向锐性分离臀大肌和阔筋膜间隙,向后方牵开臀大肌显露外旋肌群及在股骨上的止点,之后极度地被动内收外旋下肢,充分显露出髋关节囊,“T”字形切开关节囊,取出股骨头,充分暴露股骨近端,开槽、扩髓,逐渐增大髓腔锉扩髓直至锉尽股骨髓腔内松质骨,选择适合型号的假体装入,复位,检查髋关节稳定性好,活动满意,生理盐水冲洗创口, 留置胶管引流,按层次关闭手术切口。

PFNA:患者仰卧于骨科手术牵引床,C型臂机透视监视下手术,患肢内收,骨折尽可能闭合复位。骨折复位好后,对手术区域消毒、铺巾。于大粗隆顶点近端纵行切开(长约4cm),于大粗隆顶点偏外侧开口,植入导针扩髓。确认主钉的位置之后插入,接着安装好瞄准器,导入螺旋刀片的导针,最后钻孔、测深,打入适合长度的螺旋刀片,植入远端锁定钉。透视检查无误,冲洗术口,按层次缝合术口。

2. 结果

术后患者未出现感染、假体周围骨折等情况,术后卧床时间:人工半髋关节置换平均11.25±3.32天,PFNA治疗平均15.13±4.85天,两组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髋关节Harris评分:采用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的平均为85.85±3.21,采用PFNA治疗的平均为79.32±5.59,两组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

PFNA)采用螺旋刀片锁定技术取代了PFN的近端2枚螺钉共同锁定技术,达到了抗旋转以及稳定支撑的作用,且手术时出血少、创伤更小。于健等[3]研究发现使用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时可获得坚强的内固定,且螺旋刀片与主钉之间的自动锁定使抗旋转作用更为强大。但对于不稳定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如果采用PFNA治疗,容易出现内固定物把持力弱、稳性差的现象,术后有螺旋刀片切割股骨颈股骨头、穿出、内固定失败、发生髋内翻等情况。而刘君华等[4]对人工半髋关节置换以及PFNA内固定两种方法进行分组研究显示人工半髋关节置换在并发症、患者术后卧床时间均比PFNA更有优势。

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此种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可以使患者较早下地进行活动,从而缩短了患者的卧床时间,可获得较满意的疗效。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的缺点是创伤比较大,且术中出血多、术后出现并发症多等情况,临床上要严格掌握人工半髋关节置换适应症。

文中46例不稳定型的骨折采用了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治疗在术后1年髋关节Harris评分平均85.85±3.21;8例不稳定型的骨折采用了PFNA治疗术后1年髋关节Harris评分平均79.32±5,59。两组数据经秩和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采用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术后髋关节的功能恢复优于内固定治疗。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治疗术后卧床时间6~15天,平均11.25±3.32天;PFNA治疗术后卧床时间8~26天,平均15.13±4.85天。两组患者术后卧床时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人工半髋关节置换组的卧床时间比内固定组少。

综上所述,对于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Evans-Jensen分型ⅡB型、Ⅲ型)的患者采用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治疗是较好的选择,在术后卧床时间、髋关节功能恢复方面优于PFNA治疗。

【参考文献】

[1] 杨文彬,廖海浪,何福鲜,等.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早期死亡原因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1,26(4):348-349.

[2] 于健,俞立新,郭松华.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4,29(8):808.

[3] 刘君华,雷清,王冶.人工关节置换和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国医学工程,2014,22(9):37-38.

[4] 钟群华,王大伟,陈烨,等.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附103例疗效分析[J].大众科技,2014,16(183):131 -133.

论文作者:陈宜,韩杰(通讯作者),钟群华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2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6

标签:;  ;  ;  ;  ;  ;  ;  ;  

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分析论文_陈宜,韩杰(通讯作者),钟群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