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土安全事务中的情报融合论文

美国国土安全事务中的情报融合

蔡士林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 武汉 430073)

摘 要 [目的 /意义 ]“9·11”事件彻底改变了美国对于国家安全的传统思维,认识到情报融合的重要性,进而促成了国土安全部的建立。这对于刚出台《国家情报法》的我国而言具有借鉴意义。[方法 /过程 ]通过分析国土安全的含义、阐述美国国土安全部的运行机制以及情报融合的具体内容,总结出美国反恐情报工作的路径。[结果 /结论 ]审视美国情报融合的经验,我国应重视情报学和情报人才建设,健全情报共享机制,构建属于我国的情报融合中心,为新时代的国家安全建设保驾护航。

关键词 国土安全 情报融合 恐怖主义 国家情报法

0引 言

2009年一场突如其来但却未尽全功的恐怖袭击事件让整个欧美世界饱受惊吓。一名尼日利亚青年,企图炸毁一架从荷兰飞往美国底特律的西北航空班机[1]。这不仅使世界航空业蒙上恐怖主义的阴影,也将奥巴马政府的反恐事业推向舆论的中心。事后,美国政府也向外界透露,实际上情报部门事前已经掌握了相关的信息,但是由于所收集的资料彼此间存在冲突进而错失良机[2]。2015年悲剧再次上演,“11·13“巴黎恐怖事件中一共有约140人丧生。法国政府也承认,在恐怖袭击的前一天收到情报部门关于ISIS准备实施恐怖犯罪的消息,但由于此类信息过于频繁,所以未引起国家安全部门的重视[3]

众所周知,情报部门在冷战时期得以发展壮大,海湾战争爆发时更是提供战略支援满足各级联合部队情报需求[4]。最值得注意的是,“9·11”事件爆发后,美国政府就曾经针对传统安全体系和观念从事一系列的调整和改造,旨在提升横向的情报融合能力,但时隔多年之后,面对恐怖袭击仍处于被动的地位。为了追本溯源,本文希望重新回顾与反思“9·11”事件后美国国土安全体系的建构与转变过程,并在此基础之上审视我国的情报发展状况。基于此,本文首先检视国土安全的含义;其次分析全新的国土安全分工体制如何达致情报融合与优化的目标;最后总结经验希冀为我国的情报工作提供新思维。

1国土安全的含义

图 1美国国土安全部组织结构

冷战的结束标志着传统军事、政治抑或经济等方面世界范围内的对垒格局消逝。政治多元化、信息海量化成为新世纪的代名词,随之而来的是非传统、非军事层面的安全威胁。这些威胁本质上属于国家本土内部安全事务,对其防控显然是国家安全的核心话题。然而,美国长期以来并没有将国土防卫作为国家安全战略的重点。究其原因:一方面,从地缘上看,不仅邻国友善,而且“海洋可以保护我们”[5];另一方面,美国强大的实力光环使美国人认为他们“处于一个未曾有过的安全时期”[6]。“9·11”事件充分暴露了美国国土安全漏洞,其中关键是政府各部门之间缺乏情报资源的融合与分享。对于美国而言,“9·11”事件标示着未来所要面对的战争样态、敌人特性以及作战环境都会有所转变。故而,如何强化国土安全,将是美国应对恐怖主义的核心战略思维。诚如美国前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Rumsfeld)所言:“这是一场完全不同的战争,我们需要的不仅是新名词,更需要新思维[7]。”布什政府在设立国土安全部(Department of Homeland Security)(以下简称“DHS”)之初就强调,美国需要一个负责融合分析各方国土安全情报的部门进而实现信息优化和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然而上述关于国土安全的主张在初期并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甚至含义本身都模糊不清。究其原因是“9·11”事件后社会各界都将目光聚焦在政府如何打击恐怖主义之上,忽视了背后的理论依据。有学者认为,这种流于形式的“政治口号”指导实践不仅无法为情报收集工作明确方向,而且还可能沦为侵犯公民隐私的恶行之源[8]。笔者不敢苟同。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我们需要对于国土安全的含义予以澄清,否则后续的理论机构以及运行机制便无法展开。

在英语中,安全(Security)的含义较为广泛,一方面指安全的状态,即免于危险、恐惧;另一方面也指威吓安全的意思,包括安全措施和安全机构[9]。如所周知,国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核心内涵,也是国家安全战略的首要任务。布朗在《思考国家安全》一书中指出,国土安全显示为一种能力:保持国家的统一与领土的完整,基于合理的条件维持它与世界其他部分的经济联系,并且严格控制它的边界[10]。本文认为,国土安全可以概括为国家领土内不存在危险或威胁状态。如果凝练美国国土安全的特色,那么“反恐”无疑是其最显著的标签。有学者认为,从应急管理的角度而言,反恐与救灾的后果管理具有一致性,所以二者都应属于国土安全的应有之义[11]。笔者认为,救灾也应该属于国土安全的内容,因为它本质上对于美国领土的安全造成了威胁。美国国土安全部的官网上时刻更新着自然灾害的动态消息,足以印证笔者的观点。囿于篇幅所限,本文的研究重点在于对于反恐事务的中的情报分析。

2国土安全部的结构与运行机制

2.1美国国土安全部的结构 国土安全部(DHS)于2002年11月成立,它的创立是自《1947年国家安全法案》以来联邦国家安全机构最大的一次重组。该法案是针对国防部、中央情报局和国家安全委员会(NSC)等机构颁布的。国土安全部合并了现有联邦部门机构和办事处,例如移民暨归化局(INS)是从司法部中转移出来;海岸警卫队(USCG)和运输安全管理局(TSA)是从运输部转移而来。海关与边境保护局(CBP)是将海关总署与国土安全部合并后成立的新部门。

当前美国国土安全部的组织结构如图1所示,由此不难看出其是一个超级政府部门。最新资料表明国土安全部现有雇员超过24万人,每年财政支出高达数十亿美金。如此一来,无论通过何种方式进入美国本土,都会受到国土安全部的监查。国土安全部的主要任务在于:打击恐怖主义,强化安全;维护边境安全;维护网络空间安全;执行入境条例以及灾后恢复工作。国土安全部的组织机构包括:边境与交通安全委员会(BTSD)、应急整备与反应司(EPRD)、信息分析和基础设施保护司(IAIPD)、管理司(MD)和科学技术司(STD)。边境与交通安全委员会,负责保护国家边境和运输系统的安全、强制实施联邦移民法律;应急整备与反应司,负责第一时间协调联邦应急和恢复策略,使美国做好应对自然灾害或恐怖分子袭击的准备;信息分析和基础设施保护司,旨在识别并评价计算机网络等重要基础设施中存在的现有威胁和即将出现的威胁;管理司的职责包括:部门预算、人力资源、设施、设备和绩效测量活动;科学技术司的任务在于集中国家的科技资产来防止或杜绝针对美国和其他同盟国的恐怖主义活动,确定反恐措施。此外,国土安全部的组织框架中还包括美国海岸警卫队和美国特勤局,其中前者作为独立机构直接受命于国土安全部部长。

成人参与学习是教育民主化的要求。随着信息社会、知识经济和终身学习时代的到来,成人无论参与正规学习、非正规学习抑或非正式学习,都被认为是促进学习型社会形成的重要元素。特别是基于ICT的成人教育,被更多人视为实现21世纪知识经济所需的全民参与学习的一种重要途径。学习型社会中ICT对扩大成人参与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3.1.2 特征 情报融合中心创设以后,历届美国政府也都表现出对情报共享的极大兴趣。布什政府在2007年通过了《国家信息共享战略———提升相关恐怖主义的信息共享的成功与挑战》,之后美国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又发布了《美国情报界信息共享战略》,据此确定了情报共享的地位。[16]而2012年奥巴马执政期间白宫发布了《国家信息共享与安全战略(2012)》,进一步凸显了情报共享的重要性。情报融合中心的特征可以归结为3个方面。其一,设置了全国性的情报融合中心网络。美国情报融合中心多达78个,它们分布广泛,层级不等,这无疑缓解了过去情报系统条块分割所形成的结构失调现象。ISE系统更是为情报的流动提供了原动力。其二,构建了区域性情报融合中心。例如特拉华流域情报融合中心,便将该河所流经的新泽西州、宾夕法尼亚州等区域联结到一起,提高了该地区的情报共享效率。其三,起到了示范效果。情报融合中心的成功使的国家或其他组织也开始纷纷效仿。例如,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于2005年也成立情报融合中心用于提升战斗能力。

如所周知,民用航空使得乘客在飞行过程中就进入了美国本土,所以对其安全事务的管理一直是美国国土安全最为敏感的神经。对于航空安全的强化,大致可以分为登机前和飞行中两个时间维度予以诠释。

“9·11”当天,由于情报部门和军方情报沟通上的不畅进而未能及时击落被恐怖分子控制的飞机。在美国国内反恐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增强地面机构的情报沟通显得极为重要,因此美国运输安全管理局成立了运输安全行动中心(Transportation Security Operations Center,TSOC)。运输安全管理局要求所有进入美国本土的航班都要将所遇见的安全威胁反馈到行动中心以便协调相关机构[13]。此外,美国国防部(DoD)也积极投入国土安全事务的建设之中,通过设立国防红色网络开关(Defense Red Switch Network)的机构互动平台将重大事件传递给各安全机构。

2.2.2 飞行中的安全保卫措施 美国政府推行的联邦航班安全官计划(Federal Flight Deck Officer Program,FFDOP),在飞机上部署秘密空中警察。该计划由美国运输安全管理局(TSA)牵头,对于符合条件的机组人员赋予其临时处置权。即,针对恐怖分子企图实施劫机等犯罪行为时,可以使用轻武器进行防卫。目前的联邦空中警察数量已逾千人。本世纪初,美国国土安全部启动了“移民顾问项目”(Immigration Advisory Program,IAP)。海关与边境保护局的官员在经过系统培训后,被派往国外机场,对飞往美国的乘客进行实地考察,并就优化方案提供修改建议,最终汇总到国内。此举能将有危险的恐怖分子拒之于国门之外,同时减少了遣返等费用,故而得到了大力推广。

Sensory evaluation of foreign high-end branded creams 7 20

复杂地区地震勘探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噪声问题,对复杂地区的地震勘探而言其噪声类型繁多,严重影响资料品质,因此,如何压制干扰波是复杂区地震勘探的主要问题之一。山地地震勘探中的干扰大致可分为环境干扰和激发后的半生与次生干扰2大类。因此,要进行波场调整,并针对资料影响较大的干扰设计组合图形,压制干扰,提高资料的信噪比。根据干扰波的特征,把沿测线方向最强的一束干扰波作为主测线组合检波的压制对象或组合检波纵向组合基距的考滤对象;把垂直测线方向最强的一束干扰波作为联络测线组合检波的压制对象或组合检波横向组合基距的考滤对象;还可以通过适当的提高地震仪器低截滤波参数或使用高频检波器进行压制。

2.2.1 登机前的安全预防措施 为了御敌于千里之外,在乘客购买赴美机票时,他们便会经历预先安全审查。美国联邦调查局(FBI)会提供一批恐怖主义嫌疑人名单,也即禁飞名单,并通过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发放给各个航空公司。如果乘客信息与数据库信息吻合,将被禁止登机。这种看似完美的制度,却因为数据源的封闭性而功效锐减。为了保证数据库的完整性,“9·11”事件后,由美国安全运输管理局(TSA)接手数据库的管理事宜,并根据国土安全部以及情报部门所提供的资料进行更新。运输管理局对名进行了弹性设置,将名单分为禁飞(NO-FLY)和自动选择(Auto Selectee),后者并非禁止登机,而是登机前需要接受一系列盘查[12]。美国国土安全部下的海关和边界保护局(CPB)通过旅客定位系统(Automated Targeting System-Passenger,ATS-P)将可能危及航空安全的行为特征输入计算机系统,藉由其完成对于乘客的匹配与审查工作。相较之于乘客在购票时的预先审查,机场的登机检查显得更为真实和具体。由于恐怖分子的反侦查机能提高,美国运输安全管理局也在不断强化技术装备进而实现有效对抗,例如新型的爆炸物检测仪和金属探测仪投入使用。

《孟子》哲学术语在不同译本中的英译分歧,不仅体现在称谓词人际功能的缺失以及特有名称文化背景的缺失,更体现在对含义复杂的文化词汇的误读方面。例如,在《礼》曰:“父,召,无诺。”一句中,其本身含义是指父亲在召唤子辈时,子辈要做到毫不怠慢,马上起身回应父亲的召唤,而在赖发洛的翻译中却错将其翻译为“在父亲召唤时不要答应”,这不仅有悖于原作意思,也错误地传播了中国传统文化,误读了《孟子》中对孝道的阐述。

3情报融合与国土安全的维系

情报本身是零散、片段和不规律的,但为了将其转化为国土安全服务的情报产品,就需要进行融合(fusion)。融合是指将无序的信息和情报转变为指导实践的理论,由此可见情报融合与国土安全的关系异常紧密[14]

3.1美国情报融合中心

3.1.1 效用 由美国司法部和国土安全部创建的情报融合中心旨在提升不同层面的情报分享能力。虽然情报融合中心是实体机构,但却并不具有执法权,一般通过情报的无缝衔接和融合来辅助不同的用户做出决策和行动。情报融合中心建立伊始仅支持局部范围的情报信息融合,而后随着数量的增多以及经费的增长,全国性的情报融合网络计划便浮出水面。情报融合过程(fusion pocess)以“共享”为基础,以整个“情报周期”为内核。美国2008年《州和主要城市地区融合中心基准能力》(Baseline Capabilities for State and Major Urban Area Fusion Centers)指出,美国政府需要建立在国家层面上的融合州与主要城市融合中心的网络,进而打破情报界的孤立局面,形成情报共享的网络环境[15]。一方面,联邦政府通过情报融合中心输送恐怖主义信息满足用户需求;另一方面,藉由信息共享环境(Information Sharing Environment,ISE)从地方获取相关情报。申言之,ISE将情报融合中心关联在一起实现不同部门以及不同层级之间的情报互动开辟了执法情报演变的新天地。

2.2美国国土安全事务的运行机制 ——以航空安全为例 自“9·11”事件后,保卫美国本土安全免受恐怖主义袭击成为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核心。最近10年来美国国土安全体系得到了强化与完善,这得益于运行机制的妥当。为了揭开美国国土安全事务运行的面纱,本部分拟以航空安全为例具体说明。

3.2美国国土安全情报融合体系 整个美国国土安全情报融合的体系大致由4个模块构成,最终都通过ISE汇聚到ISE环境融合形成一个整体。具体分析如下:

3.2.1 联邦层面情报界的信息共享环境(ISE)建设 信息共享环境(ISE)本质上为联结各级情报融合中心的平台,它按照机构的等级赋予其相应的权限,进而实现情报在不同部门之间的无障碍穿行。作为高级别的联邦层面而言,情报界的信息共享包括多个部门的协作。详言之,联邦层面的信息共享环境包括国土安全部、司法部、国防部、其他调查支持中心等与联邦政府之间保持情报的双向流动。联邦政府层面的情报中心运行包括资源的输入、利用情报和服务的过程、情报产品的输出以及信息共享环境的改善。通过情报的融合,进而提高定向信息收集、分析能力,优化整个情报系统,间接提升了全国范围内的情报共享能力。这其中的情报融合包含4个关键性性的能力(Critical Operational Capabilities,COC),也被作为绩效评价的重要参考指标。详言之,接收能力(COC1-Receive)、分析能力(COC2-Analyze)、分发能力(COC3-Disseminate)、聚集能力(COC4-Gather)。

3.2.3 司法部《国家犯罪情报共享计划 “9·11”事件后,美国政府先后于2003年和2013年提出了《国家犯罪情报共享计划1.0》以及《国家犯罪情报共享计划2.0》希冀增强收集犯罪情报能力。正如布什总统所言,犯罪情报的共享是美国反恐的利器。《国家犯罪情报共享计划1.0》(The National Criminal Intelligence Sharing Plan,NCISP)是由美国司法部提出,其目的在于克服情报部门之间共享上的隔阂。该项计划重视情报共享的同时,也着力保护国民的个人隐私。详言之,强调安全保密,对情报共享的部门及其他参与者加强审查防止信息的泄露。时隔10年之后,《国家犯罪情报共享计划2.0》颁布实施。该计划进一步推进美国犯罪情报共享机制,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其一,进一步巩固犯罪情报共享机制,严格筛查共享的参与机构和个人;其二,强化情报工作人员的教育工作,禁止滥用权力侵害他人隐私权;其三,对于犯罪情报共享的运行以及美国整个犯罪情报体系做详细说明。遗憾的是,尽管情报共享计划以打通部门间的情报通道为己任,但由于模式单一,共享化程度低下等原因,也难逃“情报烂享”的厄运。

3.2.2 国土安全委员会(HSC)建设 国土安全委员会(Homeland Security Council,HSC)是在“9·11”事件后成立的,主要职能在于处理本土安全以及反恐事务。也正是因为此种原因,使得其与国家安全委员会的职能存在叠合,例如对于情报的协调需要本土和国外两方面同时发力,这便绕不开国土安全和国家安全。国土安全委员会的运作依靠3个不同级别的委员会维持运作。具体是指国土安全委员会部长级委员会(HSC/PC)、国土安全委员会副部长级委员会(HSC/DC)以及国土安全委员会政策协调委员会(HSC/PCCs)。部长级会议是研究国土安全事务高级别跨部门会议,成员包括土安全部长、财政部长、国防部长、司法部长、联邦调查局长、国家情报主任等[17]。该会议的主要意义在于对包括情报在内的国土安全政策进行评估。副部长级委员会对提交部长级委员会的事务预先评估,并与国家安全委员会在重合事务上进行磋商。国土安全委员会政策协调委员会负责提供跨部门的情报调查结果。国土安全委员会的成员来自包括美国情报界、国土安全部、国防部等机构。该委员会的主要职能可以凝练为3点:a.制定全国性的安全政策;b管理的联邦、州、市这种自上而下的协调工作.;c.督导国土安全情报工作的开展。

(三)猪场常见寄生虫的成因调查猪寄生虫的成功控制与良好的管理有关,但事实证明,如果不结合驱虫药的正确使用将不足以控制的寄生虫感染。现已发现很多管理良好的猪场也存在着严重的蠕虫感染,这表明寄生虫有令人难以置信的生存、感染和繁殖的能力,它们几乎能在所有的猪场中生存。猪只需接触少量感染性虫卵或幼虫就可以保持感染状态,随后便感染整个猪场。

3.2.4 州和地区层面的融合中心建设以及地区信息分享系统(RISS)中心建设 美国情报融合中心包括州、主要城市以及跨区域3种。就州层面而言,除了怀俄明州之外,美国其它各州均设有情报融合中心,共计49个;就主要城市方面而言,目前共有26个情报融合中心,此外还有3个跨区情报融合中心。按照职能不同又可以分为:主要情报融合中心和认可情报融合中心。与认可情报融合中心相比,主要情报融合中心不仅负责州和地方之间情报的收集、分析与分享,而且还承担这与全州范围内认可融合中心的关键性融合的重任,故而其具有资源的优先支配权。地区信息分享系统(Regional Information Sharing System,RISS)作为情报共享系统,其作用不可小觑。地区信息分享系统创建是作为联邦政府、州以及地方执法机关之间信息交流的合作伙伴。地区信息分享系统包括6个子项目:大西洋中部各州一五大湖有组织犯罪执法网络(MAGLOCLEN)、中部各州有组织犯罪信息中心(MOCIC)、国家犯罪信息中心(ROCIC)、洛基山脉各州信息网络(RMIN)、新英格兰地区州警信息网络(NESPIN)以及西部州信息网络(WSIN)。6个地区项目为全美50个州的执法机关提供广泛的情报和调查服务。对于一个地区信息分享系统的数据库,都要工作人员注意情报的控制。即,如何发送以及向其他执法机关时刻报告他们的信息。

情报具有维护国家生存与安全的重大功能,但各种情报活动并非仅存在于想象空间,而是不断在政府的运作中实际运行。纵然情报机构拥有丰富的资源,加上科技发展不断提升的各种侦测与行动能力,但情报能否有效发挥的关键在于情报机制的合作与妥当适用。基于前述美国国土安全实践经验来看,国土安全部门对于情报的分析与融合机制值得我国借鉴。其一,美国在国土安全部下设“信息分析与基础建设维护处”(Information analysis and Infrastructure Protection Division)。该部门的主要职责在于对各单位所提供的情报进行分析,评估美国重要基础设施建设的受袭击概率,以适时向各州及地方安全机构等发送预警讯息。我国2015年颁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以下简称《国家安全法》)为反恐过程中的情报共享和预警机制的建立勾勒出轮廓,但具体实施内容仍付之阙如。其二,美国国土安全部的“国土安全咨询系统”(Homeland Security advisory System)通过情报的融合评估恐怖袭击对于各州和地方的威胁情势。为了实行情报的动态监控,国土安全部同样重视“双重用途分析”(dual-use analysis)的运用。易言之,通过对可能遭到恐怖反之利用的合法正当技术的原材料建立数据库,由此确立警戒制度。

3.3情报融合对美国国土安全的影响 情报属于维系国家安全的隐形武器。国家的体制、政治文化、社会价值等都将会对情报造成影响。“9·11”事情之后,美国为了有效应对恐怖主义,从采取一系列反制恐怖攻击的权宜措施开始,再到形成制度建立常模型化的反恐组织,都与情报运作无法脱钩。应当说,“9·11”事件之后的国土安全观念若要获得进一步落实,反恐组织建置与组织之间的情报融合成效,更将是决定美国能否在反恐中获胜的关键。

暑假生活好似一个大蛋糕,粉色的奶油上坠满了快乐,绿色的花瓣里透出激动与愉快,而蓝色的花边折起了一片片幸福,蛋糕上镶着两个金刚灿灿的大字——暑假。

4对我国情报工作的启迪 (代结语 )

2017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情报法》(以下简称《国家情报法》)得以通过。《国家情报法》的颁行使一直鲜为人知的情报工作走向公众视野。虽然仅有三十二条,但它勾画出我国未来情报发展的美好图景。美国情报业发展势头迅猛,“9·11”事件后的改革更是如虎添翼。“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应正视美国情报工作中的经验为己所用,稳步推进国家安全建设。

其一,重视情报的融合以及情报学的发展。上文中论及,美国有一套成熟的情报融合方法,可以实现情报的精准提取和快速应用。尽管我国《国家情报法》第三条规定,由中央国家安全机构统筹全局,中央军事委员会统一领导和组织军队情报工作,但具体到各机构间如何进行情报收集,出现信息抵牾如何处理等问题都未做规定。如此,可能存在情报机构各自为政,集中化程度不高的隐患,故而有必要借鉴美国的做法,制定明确的情报融合流程,做到情报部门各司其职。

因为以上方面考虑的是三个完全没有重叠的方面,Eggleston把它们放在一个“三维”的立体图上,如图1所示。

另外,对于情报融合的重视首先需要对情报学这一学科给予更多的关切与呵护。正如著名情报学专家包昌火所言,我国的情报学发展实际上是“耕了别人地,荒了自家田”[18]。申言之,情报学未得到应有的重视,长期以来与档案学缠绕在一起。应该说,作为与国家安全直接关联的学科,情报学从图书馆情报学中独立出来。例如美国大学中既有Information Studies,更有Intelligence Study,二者皆为独立的学科[19]

其二,注重情报专业人才的培养。情报需要数据和信息收集,更离不开专业人士的分析,所以情报专业人才的培养显得极为关键。我国《国家情报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国家建立适应情报工作需要的人员录用、选调、考核、培训、待遇、退出等管理制度。对于具体的培养模式可以参照美国,除了从大学研究机构中选拔之外,还可以从地方的智库中筛选,从而保障人才队伍建设的多元化。

其三,构建属于我国的情报融合中心。鉴于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形势严峻,应该学习美国建立覆盖全国的情报融合中心。尽管美国情报融合中心存在瑕疵,但它却为美国的国土安全建设提供了智力支持和技术保障。我国2010年,7省在京签订的《环首都七省区市区域警务合作机制框架协议》(以下简称《协议》),强调在反恐、刑侦等方面的合作[20]。与美国情报融合中心这一常设实体机构相比,该《协议》需要升级为地区性的情报融合中心。之后在全国陆续推广,最终形成分布于各省和主要城市的情报融合中心,从根本上解决情报的沟通难问题。

三山新城东南毗邻广州新客站,东临南浦、洛溪岛,北接荔湾东沙工业,西面是南海中心城区桂城,南面是顺德陈村。三山新城总面积约23.8km2,由三山岛和林岳两大部分组成,规划居住人口22.2万,规划就业人口33.8万。三山位于珠三角中心、广佛中央、广佛经济圈之“心”。到广州约15min,到禅城20min、大良15min、番禺10min;到深圳约1.5h;到珠海约1.5h,三山港距香港和澳门分别只有84海里及87海里。

参考文献

[1] 尼日利亚称企图炸毁美国航班者在拉各斯登机[EB /OL].[2018-07-06].https://news.qq.com/a/20091227/001541.htm.

[2] Obama: U.S. intelligence should have 'uncovered' christmas day plot[EB/OL].[2018-07-06].http://www.foxnews.com/politics/2010/01/05/obama-meets-agencyheads/?

[3] 杜圣智,杨增光.“伊斯兰国”恐怖活动新动向及对中国挑战——“11.13”巴黎恐怖袭击事件引发的思考[J].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16(4):53-58.

[4] U.S.department of defense,final report to congress:Conduct of the persian gulf war[M].WashingD.C,1992.

[5] “President Bush Pushes for Homeland Security Department” November 12 2002[EB/OL].[2018-09-09].http://www.dhs.gov/xnews/speeches/speech-0020.shtm.

[6] 艾什顿.卡特,威廉.珮里.预防性防御:一项美国新安全战略[M].胡利平,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19.

[7] 左 吴.“9.11”事件后美国反恐情报体系的重建[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6(2):131-135.

[8] Michael B.Donley,Neal A. Pollard.Homeland security:The difference between a vision and a wish[J].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2002,62:138-144.

[9] Webster,Sthird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una-bridge[M].G .&C.Merriam Company,1976:2053.

[10] Harold Brown.Thinking about national security[M].Westview Press,1983:4.

[11] 王宏伟.美国国土安全体制下反恐与救灾的融合[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7(2):102-105.

[12] 张 鹏,周西平.基于演进视角的美国情报共享研究——从“犯罪情报共享”到“情报融合”再到“情报透明”[J].情报杂志,2018,37(3):12-14.

[13] 白海将,田华伟,李俊蕙.美国联邦调查局反恐情报共享机制分享与启示[J].情报杂志,2015,34(4):8-13.

[14] Office of justice program.fusion center guidelines[EB/OL].[2018-09-07].http://it.oip.gov/documents/fusion-center-guidelines-law-enforcement.pdf.

[15] 张家年.情报融合中心:美国情报共享实践及启示[J].图书情报工作,2015(3):87-95.

[16] 惠朝阳,蓝 军.情报融合:Web2 .0 时代的美国情报百科[J].情报杂志,2010,29(1):50-54.

[17] 马 骏,李景伟.美国国土安全委员会及其改革概览[J].国际资料信息,2010,29(5):15-18.

[18] 张晓军.情报、情报学与国家安全——包昌火先生访谈录[J].情报杂志,2017,36(5):1-5.

[19] 高金虎.从“国家情报法”谈中国情报学的重构[J].情报杂志,2017,36(6):1-7.

[20] 百度百科.环首都七省区市区域警务合作机制框架协议[EB/OL].[2018-09-08].http://www.bjgaj.gov.cn/web/detail_zxftDetail_277310.html

The Fusion of Intelligence in Amercia Homeland Security

Cai Shilin

(Criminal Jusitice School, Zhong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 Wuhan 430073)

Abstract [Purpose /Significance ]"9·11" changed the traditional way of thinking about national security in America forever, recognizing the importance of intelligence integration led to the creation of the Department of Homeland Security. It has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China with the National Intelligence Act has just been issued.[Method /Process ]By analyzing the meaning of homeland security, expounding the operation mechanism of the U.S. department of homeland security and the specific content of intelligence integration, the path of the U.S. anti-terrorism intelligence work is summarized. [Result /Conclusion ]In view of the experience of U.S. intelligence integration, China should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lligence science and cultivation of intelligence talents, perfect the intelligence sharing mechanism, construct our intelligence fusion center and safeguard the national security construction in the new era.

Key words homeland security intelligence fusion terrorism National Intelligence Act

中图分类号 E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1965(2019)01-0008-05

引用格式 蔡士林.美国国土安全事务中的情报融合[J].情报杂志,2019,38(1):8-12,18.

DOI 10.3969/j.issn.1002-1965.2019.01.002

收稿日期: 2018-08-08

修回日期: 2018-09-27

作者简介: 蔡士林 (ORCID:0000-0003-4874-1951),男,1989年生,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刑事法学、情报学。

(责编 /校对 :王 菊 )

标签:;  ;  ;  ;  ;  

美国国土安全事务中的情报融合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