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图书馆社会科学功能发展的深刻背景--兼论上海图书馆新图书馆社会科学功能的深度发展(上)_上海图书馆论文

认识图书馆社会科学功能发展的深刻背景--兼论上海图书馆新图书馆社会科学功能的深度发展(上)_上海图书馆论文

认识图书馆社科功能开发的深刻背景———论上海图书馆新馆社科功能的深层开发(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图书馆论文,功能论文,上海论文,新馆论文,深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现代化图书馆社科功能的深层开发,是具有理论和实践双重意义、现实和前瞻两重特性的重要命题。面向21世纪的上海图书馆新馆十分重视社科功能的深层开发,以此作为整体功能开发的有机组成部分。

上海图书馆与上海科技情报研究所的合并,以体制改革的突破性、文献资源的丰富性、知识结构的互补性、科学方法的时代性和技术手段的先进性有力地促进了社科功能的深层开发。在馆所合一以后的成功实践中,新馆以丰富的社科文献资料确保馆藏对于学科领域的整体涵盖,以高质量的社科研究成果为上海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演进提供智力支持,以有影响的社科咨询研究努力拓展图情事业的新的发展空间,以正在崛起的社科专家学者队伍赢得了馆所良好的社会形象。尽管从总体上说,上海图书馆新馆对于社科功能的深层开发尚属起步阶段,然而为国际大都市的腾飞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撑的现代图情事业理念和有效的实践,使上海图书馆新馆抓住机遇,开拓进取,在这方面赢得了灿烂的发展前景。

上海图书馆新馆这一恢弘的文化工程依托上海这一方热土,新馆的社科功能开发具有上海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协调发展和有中国特色的图情事业不断推进的深刻背景。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的战略目标的提出和实施,决定了新馆社科功能持续开发的较高的逻辑起点。上海信息港建设规划的制定和推行,决定了新馆社科功能不断开发的较新的时代特点。上海社科力量的跨世纪部署,决定了新馆社科功能深层开发的较强的拓展力度。上海社会科学新学科研究的崛起,决定了新馆社科功能整体开发的较大的空间跨度。

1 与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 贸易中心的战略目标相一致

在本世纪即将结束的时候,上海市市长徐匡迪铿锵有力地指出:本世纪末至下世纪初,是上海发展最为重要的时期。历史潮流已经把上海推到了21世纪中国经济发展的前列,推到了中国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的前沿,上海面临着崛起成为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重大历史机遇。“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的重大战略决策的提出,不仅明确了上海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而且明确了上海在世界经济发展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指明了上海迈向21世纪的战略目标。为实现上海迈向21世纪的发展战略,加快建成国际经济中心城市,上海必须立足于服务全国、面向世界,加快培育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集散功能、生产功能、管理功能、服务功能和创新功能,在带动周围地区乃至全国经济发展中崛起;必须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伟大实践中率先进行突破,形成符合国际通行惯例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发挥上海市场配置国内外资源的中心作用;必须实行全方位对内对外开放,全面参加国际分工和国际经济循环,成为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接轨点;必须形成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现代化城市格局,实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管理现代化;必须树立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观,形成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体系和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生态环境,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实现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高度统一。近年来,上海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做到速度和效益相统一、总量增长和结构优化相统一、加速宏观调控和增强企业活力相统一,国民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在经济总量迅速增长的同时,上海以优先发展第三产业、积极调整第二产业、稳定提高第一产业的“三、二、一”方针为指南,使产业结构实现了从适应性调整向战略性调整的转移。本市经济增长格局从过去主要由第二产业单一推动转变为第二、第三产业共同推动,第三产业、工业六大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上海为率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围绕建成现代企业制度这个中心环节,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企业改革从搞好国有企业扩大到整体搞活国有经济。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完善,全市基本形成了基本保险、补充保险、社会救助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在城市管理体制上,市区“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和郊区“三级政府、三级管理”的城市管理新格局已经形成,政府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不断提高。

上海图书馆新馆作为硬件设施一流、注重服务质量的研究型公共图书馆和信息集散、加工增值的重要场所,理应与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的战略目标相一致,进行社科功能的深层开发。

1.1 搞好国际经济、金融、贸易方面的信息采集。 围绕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的战略目标,可以积极采集有关信息,帮助读者了解上海怎样大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以效益促速度,从降低生产成本、优化内部结构、抓扭亏增盈和提高资金使用率等环节来增加经济效益;如何在本市、国内、国际三大市场的开拓上进一步下功夫,做到本市市场促进商旅结合,国内市场推动“销地产”发展,国际市场加强外贸出口与资本输出相结合;怎样继续推进各项改革,在企业改革方面实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基本框架的阶段目标,在房地产改革方面加强土地管理,严格控制新征用地,完善搞活二、三级市场的改革措施,使上海图书馆新馆在提供重要的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信息方面赢得声誉。

1.2 进行国际经济、金融、贸易方面的信息加工。 经过信息加工,透过现象抓本质,探索规律识主流,见其发展趋势,可以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例如,从近年东部沿海调整经济结构创生机、再造优势展雄姿的各类信息和上海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各种信息入手,进行信息加工,能够识其规律,认识“实行产业结构、产业组织、产业布局三位一体整体结构的动态调整和优化”的重要意义,以及时形成共识,运用联合、收购、注入优质国有资本等手段,推动存量资产向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及“龙头”企业迅速集聚,有利于收到“抓大扶强”、优化结构之效;积极抓住结构调整这又一次大发展的机遇,以重识优势,再造优势,增创优势;以结构的开发性调整和适应性调整相结合,适时地“调高、调新、调优、调大”,并以结构调整与优化城市功能结合,可获取最佳资源配置。在这里,社科功能的深层开发与信息加工的增值功能的拓展高度一致,而有关信息加工的增值化又直接服务于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的战略目标的实现。

1.3 承接国际经济、金融、 贸易方面的咨询业务。咨询业务的顺利开展增强了决策的科学性。上海图书馆与上海科技情报研究所的合并,使咨询业务更有文献信息的保证和咨询队伍的保障,以丰富的文献信息促进咨询业务扎实开展,以较强的咨询队伍的阵容与咨询业务的有力度地推进互为反馈。在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的战略目标之下,咨询课题层出不穷,咨询业务适逢良机。例如,上海在建设“一个龙头、三个中心”过程中,正值产业结构的再次调整,原来在全国经济中占有优势地位的上海城市大工业正在逐步向郊区及外省市转移,那么,上海市区还应保留并发展怎样的制造业?有关咨询成果表明,发展都市型工业是良策。从产业涵义上说,都市型工业的特征是:为城市运营提供配套服务,满足城市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需求;无污染、低能耗、环保型;劳动或智力密集型;能克服地价上涨的矛盾,占地较小并与城市发展相容共存。从企业规模上看,都市型工业以一些大企业为核心,与众多市属小企业、区属小企业、民营企业、个体联、家庭作坊或企业等构成一个松散型和协作型的产销体系。适应性强、灵活性大的中小企业将构成都市型工业的生力军。又如,怎样理解上海企业的出路之一在于技术创新,有关咨询成果告诉我们:技术创新重在“新”字,技术创新不能忽略投入,技术创新还要力求市场化。上海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住脚跟,必须改变现有的按生产能力搞技术创新的陈旧模式,而是要形成按市场需求决定技术创新方向的新思路。对上海大中型企业来说要加快建立技术中心,使之成为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中心。再如,怎样使外资成为上海经济持续发展的催化剂,有关咨询成果认为,外资在上海已不再是单纯的一种资本含义上的形式,近年来,上海把利用外资作为催化新的经济增长点的一种“外力”,在开放式的经济形态中,实现了上海经济结构与国际经济发展趋势相一致的战略性调整。外资的“外力”为上海工业“脱胎换骨”提供了一种契机,新型的结构既有高精尖的战略组合,也有短平快的战术出击,包容内“外”的上海经济以其集约化、多元化、国际化的特征确立了新的市场定位。同时,以拓展都市化功能为主旨的上海区域经济日渐壮大,为外资由点、线向面的广度、深度推进拓展了空间。有关咨询业务的蓬勃发展,在信息采集、加工、专题分析研究的结合上,为推进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的战略目标的实施赢得了时机。

1.4 组织国际经济、金融、 贸易方面的专题讲座。上海图书馆新馆的讲座中心,可以及时组织系列讲座,如请有关专家学者介绍怎样形成大公司战略,把上海经济发展推向一个讲质量、讲规模、讲效益的新阶段;如何做到“行商五大洲,聚宝上海滩”;怎样促进上海工商联手,积极拓展国内市场,实现改“坐商”为“行商”、改“产地销”为“销地产”的两个转变;上海商业如何做好商流功能、物流功能、转口功能、信息功能、导向功能、服务功能、科技开发推广应用功能、世界橱窗等功能的定位;上海的经济、金融、贸易发展的思路如何进一步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战略的全局思考……在为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 贸易中心的战略目标服务方面, 上海图书馆新馆的系列讲座的组织大有发展空间。

2 与上海信息港的建设规划相一致

江泽民同志对上海图书馆新馆的题词是:“把图书情报新馆所建成上海的重要信息枢纽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地。”上海图书馆新馆从学科的综合性着眼,发展上海信息港建设的多学科支撑的节点,努力使社科功能的深层开发与上海信息港的建设规划相一致。

2.1 积极参与上海信息港的研究及其对策。 与上海图书馆合并的上海科技情报研究所参与《上海市科技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长期规划研究》,最早提出建设上海“信息港”的概念,较早参加制订上海“信息港”工程的发展规划,认为上海“信息港”计划主要内容为信息传送网的建设,“上海一号”通信卫星工程、科技先导网建设、上海信息应用系统建设、关键技术攻关与相关产品开发以及信息人才的开发与培养。上海“信息港”建设将改变过去各专用网络和各专用数据库之间无法协调管理,从而造成投资重复、网络复杂、信息不具有社会化和信息通信整体水平不易提高等问题。上海“信息港”建设将充分发挥信息的社会化功能,用较少投资产生较大的经济社会效益。馆所研究人员围绕着上海信息港的建设,完成了“信息产业与国民经济信息化研究”课题的研究成果:《努力把信息产业建成上海的支柱产业》,强调要紧紧抓住上海信息港建设的机遇,把信息产业作为上海的一个支柱产业搞上去。研究报告认为,大力发展信息产业是上海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优先选择。积极发展上海自主、强大的信息产业,实现国民经济信息化,是增强上海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竞争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关系上海未来持续发展的战略需要。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为上海信息产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信息产业应作为上海的支柱产业加以规划和发展。同时,应选择主导产品,明确上海信息产业的主攻方向。上海信息产业拟以信息港建设为龙头,重点发展上海和全国经济信息化急需的芯片、电脑、网络产品、数字音视产品等四大类产品和信息服务业,抓住产品设计这个首要环节,建立上海集成电路开发中心,构建以集成电路设计为先导、四大类产品为重点的上海信息产业链。信息产业是高技术产业,技术含量大,必须在吸引人才、构筑人才高地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信息产业的特点是高投入、高产出,先投入、后产出,在技术开发阶段,往往有一定风险,理应采取与一般产业不同的筹资对策。信息技术发展迅速,信息产业竞争激烈,还要有良好的激励机制,竞争机制和灵活的经营管理机制,采取高效运行机制,加速发展上海信息产业。

2.2 跟踪世界信息理论研究的最新动态。 上海图书馆新馆是国内外图书馆报刊文献的重要存储点,在这里传播信息、解读信息,进行从集散信息、加工信息到积淀文化、播扬文明的信息—文化—文明的系列重组、多元嵌镶。当然,这离不开信息理论的指导。事实上,上海图书馆新馆以跟踪世界信息理论研究的最新动态为己任,既向读者提供这方面的最新信息,以此作为促进上海信息港建设规划实施的信息动力,又为在上海图书馆新馆形成上海重要的信息枢纽积累理论底气。前苏联学者维诺格拉多夫在《信息与现代全球性问题》一文中曾指出:生产、科学技术、文化和整个社会的进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如何有效和合理地组织信息。社会信息起着传播、管理、科学认识、教育和宣传鼓动的功用。在考察信息的作用时,要特别强调两个因素,一个因素是信息已变为全球性问题,另一个因素是信息在解决其他生死攸关的全球性问题时具有极端重要的作用。在经济学上有的学者认为,要顺利发展经济,必须掌握由三个极重要成分构成的复合体,一是技术和物质资料,二是人力资源,三是现代信息。科学信息的作用非常大,能准确地反映外在世界和人的精神活动的各种现象和规律,并使人们能够预见和改造现实,造福于社会。20世纪完全能称为“信息世纪”。信息沟通网仿佛已成为社会神经系统。20世纪信息革命的一个重要的全球性特征是,信息的社会价值大大提高了。虽然知识和信息一直具有巨大的社会价值,然而只有到了20世纪,随着社会发展速度的加快和科学技术革命的发展,信息才真正成为人类的战略资源。据统计,最近50年内,一些发达国家农业生产的增长主要是靠新的农业知识和信息而获得的。在人类活动的其他领域也有类似的情况。信息这种最重要的人类资源与物质资源不同,不是越用越少,而是越用越多。近年来比较尖锐的“信息危机”主要表现为:人类加工和接受信息的有限能力与现有的大量的必不可少的科学信息发生矛盾;大量多余的信息妨碍了有用信息的利用;局部的、“本位主义”的利益过分膨胀,有损于整个科学的利益,破坏了科学交流系统的完整性。俄罗斯学者尼热戈罗杰茨在《信息经济部门的发展:历史、趋势和前景》一文中对信息经济有独到的见解。他认为,生产的产品,因把信息物化在其中而具有使用价值,称之为信息产品。信息可以表现为专利、许可证、专有技术的形式或者物化的形式——表现为新技术的生产资料形式。信息的物质载体可能是书和其他印制品、图纸、幻灯片、影片、相片、磁带及电子计算机及其外存储的载体、电视和视听磁带、全息图、起模式作用的样本等等。所有这些种类的制品与物化在其中的信息一起可称为信息产品。凡其产品是信息产品及其生产手段的整个经济部门,将被看作信息经济部门。列入这个部门的有:科技信息生产部门(科学研究与实验设计工作范围)、信息的加工、贮存、传递和换算部门,以及生产计算机(加工信息的工具)、通讯手段(传递信息的工具)的部门等等。研究信息的生产和消费的经济学家,常常不把自己的注意力局限于信息经济部门,而是选定整个科学集约的生产部门进行研究。俄罗斯学者雷任科瓦在《信息市场:发展的特点与问题》一文中还分析了信息产品的特点与信息市场的供需和价格制定,认为信息产品有一系列鲜明特点,如信息在消费的过程中不会消逝,而可以反复使用。信息产品随着时间的推移受到独特的“无形损耗”。尽管信息在使用过程中不会损耗,但当它所提供的知识不再具有现实意义的时候,也就丧失了自己的价值。信息的针对性在于为不同的信息商品和信息服务的消费者,提供不同的合适的信息。信息业所包含的商品服务的范围很广泛。信息市场包括以下部门:交通、教育、科学技术研究、出版、电影、广告、管理活动等等。信息种类的多样性,决定着信息商品和信息服务的消费的广泛性。在信息商品和信息服务的价格制定的过程中,每个生产者要解决一系列问题:这种商品或服务希罕到什么程度,消费者的支付能力怎样,这种产品的市场怎样等等。信息产品的价格的特性是重要、有效、有用、齐全、应时、价廉、讲究传递形式和耐用等。信息产品这种多样性,决定了信息市场上价格的特点为广泛运用协议价格,对新产品加价、减价、打折扣、采用优惠价,即运用一切使价格具有灵活性的、大众可以接受的方式。上海图书馆新馆对于世界信息理论研究的最新动态的跟踪,提高了图书报刊文献资源的“采、编、流”的立意,把文献资源服务工作和咨询研究与信息的全球发展趋势、信息的社会价值的提高、信息的物化形式和信息的物质载体形式、信息产品的特点、信息市场的价格制定等探索研究紧密结合起来,大大提高了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2.3 在上海图书馆新馆进行上海重要信息枢纽的部署和规划。 上海图书馆新馆作为上海重要的信息枢纽,首先配备了一流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其系统的先进性在于选用IBM RS6000系统硬件平台,ATM 网络结构和INTERNET节点,客户服务器框架和图形界面,选用HORIZON 系统并作二次开发,加之自行开发的二次文献与全文检索、古籍光盘全文制作和查询、广域网信息服务、电子阅览、导读和OA等功能,其体系结构与系统功能已具备世界一流水准。上海图书馆计算机管理系统于1996年12月20日新馆开馆时开始试运行,于1997年9月通过鉴定。 这一系统使新馆工作效率大为提高,大大加快了书籍和信息的传递速度。新馆计算机管理系统中的公共查询功能,为用户提供方便、友好的图形界面和多种检索途径,使读者可根据自己的爱好和习惯,方便地查找所需的书目信息。一些配有电脑的专业读者,可望在家中通过INTERNET网浏览器查询自己所需借阅的书目信息。古籍全文制作查善本,又可以随意在计算机屏幕上放大、缩小图象,或者旋转版面,变化正反、阴阳,增除所贴浮签,为研究者提供了各种方便。广域网信息服务功能的拓展,为读者开设了上海精神文明图片展、书海漫游、上海大观、院士风采等栏目,充分反映了作为上海重要信息枢纽的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信息功能。上海图书馆新馆还将从信息集散的重要枢纽、信息加工的增值智库的角度,了解和分析信息时代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走向,探索信息时代的社会文化环境,研究信息载体的演化和突破,探讨信息市场对策,全面服务于以上海信息港工程为背景的信息传递网发展规划,信息服务工程发展规划、相关技术及产品发展规划以及信息人才开发规划,以保证上海信息港建设计划的顺利实施。同时,上海图书馆新馆还将从上海重要信息枢纽的部署、规划的实际出发,组织研究力量,及时探索目标询功能,把珍贵的数字化的古籍全文存放在光盘上,使读者通过电脑来查看,既保护了古籍模式的选择、数据库建设、网络建设与管理、网络环境下的知识产权问题、现代观念与信息资源的深层开发、数字图书馆原型的设计考虑与实现、文献信息现代化服务中的存在问题及其对策、上海信息港的建设与市民素质的现代化等等,以广大读者和全体员工的反映时代特征的思想理念、知识结构、文献资源建构方式、网络建设的战略思考和加速文献信息服务现代化的对策研究,凝聚起上海重要信息枢纽的社会形象,把上海图书馆新馆真正建设成上海重要的信息枢纽。

(下期续完)

标签:;  ;  ;  ;  ;  ;  ;  ;  ;  

认识图书馆社会科学功能发展的深刻背景--兼论上海图书馆新图书馆社会科学功能的深度发展(上)_上海图书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