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市结束了吗?_股票论文

牛市结束了吗?_股票论文

牛市终结了吗?,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牛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股市进入中期调整

如果说本轮股市上升行情与从去年下半年以来经济和投资的迅猛增长有关,那么此次下跌则与政府紧缩政策和市场对于经济减速,甚至“硬着陆”的担心紧密相关。承接去年下半年经济增速达到9%以上的势头,今年第一季度GDP同比增长9.7%。其中投资成为拉动GDP增长的主要动力。第一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799亿元,增长43%,投资增长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超过70%。另一方面,贷款增速大大增加,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8351亿元,同比增长20%,M[,2]和贷款增速均高于央行年初厘定的目标。投资增长过猛带来经济过热已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隐忧,此问题已引起中央的高度关注。

去年9月和今年4月,央行两次调升存款准备金率,从6%升到7.5%。中央还提出要遏制钢铁、水泥等行业的过度投资行为。4月9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必须继续加强宏观调控,坚决抑制投资过快增长,防止通货膨胀。4月26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提出要控制货币信贷增长,严格控制新开工项目,坚决遏制某些行业中的盲目投资和低水平扩张。这表明中央对于经济过热的判断和决心加以遏制已达成高度共识,并正在付诸实施。

目前股市的下跌,主要是投资者对于中央宏观调控的正常反应。由于目前还需要观察未来几月的经济数据是否显示宏观调控已经产生效果。因此,股市将在未来几个月内进入一个时间较长的中期调整期。

2 牛市格局并未改变

1、宏观经济进入新一轮景气周期,短期的经济过热和中央的适度紧缩并不意味着增长周期的结束

2003年我国GDP达到11.7万亿元,增长9.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9030元,按现行汇价计算,首次超过1000美元。宏观经济在经过长达7年的调整后,已走出多年徘徊的低谷,进入新一轮景气增长周期。虽然投资增长过猛和中央的紧缩措施预示着一个小周期的结束,但这一轮经济增长的大周期并没有结束。

2、市场资源来源日益广泛,机构投资者的增加和居民储蓄的转移倾向,将使证券市场的资金供给空前宽裕

在机构投资者方面,管理层近年来超常规发展机构投资者的措施已明显见效,机构投资者逐渐成为证券市场的主导力量。证券投资基金、社保资金、QFII、商业保险资金、企业年金和邮政储蓄资金将源源不断进入股市。

在个人投资者方面,我国居民庞大的储蓄是资本市场源源不断的供应源泉。2003年居民储蓄存款总额已达11万亿元。随着政府采取扩大直接融资的政策导向,以及低利率和温和通胀现象并存时代的来临,负利率现象促使居民对于收益率更高的股票类资产的兴趣日益增加,从而最终导致储蓄大搬家局面的出现。

3、人民币汇率的升值趋势,将推动包括股票在内的资产价格的持续上升

从国际经验来看,当一国货币存在升值预期时,外资会流入国内资本市场套汇收益,而房地产市场和证券市场是首选,日本、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在本币升值过程中都曾出现过房地产和证券市场迅速上涨,以致形成巨大泡沫的现象。中国政府吸取了他们的教训,对人民币升值问题采取了更为谨慎的态度。这一情况虽然难以改变外资持续流入国内的现状,但使外资进入国内套汇的进程放缓,也使资本市场的上升时间延长、上升速度变缓。因此,我们预计人民币升值的过程,是一个中长期的过程,它将使国内证券市场出现一个较长时期的牛市。

4、国务院九条意见的出台,将资本市场的地位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为长期束缚市场发展的结构性问题的最终解决创造了条件,化解了资本市场的系统性风险

《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是一项对我国实现本世纪头20年国民经济翻两番的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的战略任务”。特别是提出要妥善解决股权分置问题,《意见》明确提出在解决股权分置的问题上,要“切实保护投资者特别是社会公众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这些都使投资者对可能推行的国有股减持试点方案,抱有良好的预期。国有股减持和全流通这一长期困扰资本市场发展的结构性问题,如果能够找到双赢方案,将化解中国资本市场最大的系统性风险,有利于促使投资者入市并长期持股,为长期牛市奠定制度性基础。

因此,此次股市的调整是对去年以来股市大幅上升的一次重新洗牌。只要支持股市向好的因素没有改变,股市在作适当调整后,将重新开始新的上升行情,并创出新高,长期牛市格局不会改变。

3 下半年投资消费类股票

2004年下半年,对投资者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对于周期性行业和消费品行业的重新认识。中国目前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已经超过40%,大大超过GDP9%的增速,中国已经面临严重的能源短缺和资源瓶颈。年内政府对投资的调控将更加严厉,如果调控措施见效,原材料价格必将下降,周期性行业将阶段性见顶;而消费品行业将随着通胀的日益明显,逐渐进入景气周期。政府将加大对消费的刺激力度,经济增长模式逐步由原来的投资主导型向消费主导型转变。因此,向消费品行业战略性转移,将是2004年下半年投资策略的理想选择。从国际历史经验可以看出,只有消费品行业的企业才具有持续业绩增长能力,并能真正建立持久的品牌。

美国20世纪70年代初期被大幅炒作的所谓“漂亮50”蓝筹股,其中绝大部分多是消费品行业的领袖公司,如可口可乐、吉列、迪斯尼、宝洁、麦当劳、通用电气、辉瑞、沃尔玛、菲利普莫里斯等,很少是周期性行业公司。因为只有消费品行业的企业才具有持续的业绩增长能力,而持续的业绩增长能力是可以给予市场溢价的,其市盈率可以比周期性行业的企业定得高。

在消费品行业公司的选择中,主要可以把握以下几个方面:为满足居民消费升级提供产品和服务的企业;具有传统民族品牌和长久生命力的企业;在行业整合中具有核心竞争力能脱颖而出的胜利者,从而有望成为新的行业寡头的企业;逐渐具备国际竞争能力,有可能成为未来国际巨头的企业。当前从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角度看,全球产业正在进行一次新的大转移,而中国正成为继亚洲“四小龙”和东南亚国家之后新的目的地,中国庞大而廉价的劳动力,使中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具有巨大的成本优势,这是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立足世界的最锐利武器。

未来具有长线投资机会的消费品行业及其龙头公司:

汽车 汽车行业是中国居民消费升级的主要行业之一,已经连续两年高增长。预计2004年乘用车市场仍将以25-30%的速度增长,最主要的亮点还在轿车。今年全国轿车产能为288万辆,轿车需求为240万辆,与去年的85%相当,因此今年轿车企业仍能达到较高的利润水平。但在汽车股的选择方面,除短期利润增长外,还需要关注与国际巨头的稳定合作关系和自主品牌问题。

食品饮料 食品饮料行业的投资机会主要在酒类。经过多年的恶性竞争和政策上的双重征税,白酒业进入了行业谷底。但高档酒则由于特殊的品牌优势、历史积淀的民族文化传统以及高档酒有限的供应量,即使在白酒业一片惨淡的销售时期,仍能保持较高的毛利率。随着未来消费的逐渐复苏,白酒业将走出谷底。预计2004年高档白酒市场将具有较大的增长潜力,从而有利于五粮液和贵州茅台这样的具有悠久民族品牌的、以生产高档酒为主的大型白酒企业。

啤酒业经过多年的低迷和行业整合,国内外啤酒业巨头瓜分市场的大战已经进入尾声,为争夺市场而进行的激烈价格战不会再愈演愈烈。而随着原料价格的上升,啤酒提价已经提上议事日程。在价格上升和行业整合完成的大背景下,啤酒行业新一轮的景气周期即将开始。燕京啤酒近年来在整合所收购企业方面的成效十分显著,2003年业绩出现大幅度上升,公司的品牌已逐渐在全国范围内树立,今后业绩有望保持持续稳定增长的态势。

消费类电子电器 照明行业作为重要的消费类电子行业,近年来一直呈现出快于GDP的增长速度。而佛山照明作为国内最大的电光源生产企业,2003年灯泡总产量为8.64亿只,占市场份额12%,公司从1999-2003年,销售收入、净利润的平均增长率分别达14%和9.3%,具有持续增长能力。而公司规范的管理和每年的高派现,更提高了其投资价值。

家电行业虽然在多年的恶性竞争中利润微薄,但其中也有一些管理高效、生存有道的行业幸存者。如格力电器,过去8年来,公司的销售收入和净利润保持持续增长,其中销售收入年均增长15.5%,净利润年均增长9.71%。在恶劣的市场环境下,如此的经营业绩是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最好证明。一旦家电行业外部环境趋暖,价格回升,未来更快速的增长是可预期的。

标签:;  ;  ;  ;  

牛市结束了吗?_股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