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引导与赏识激发学生潜能论文_郑桂月

正确引导与赏识激发学生潜能论文_郑桂月

(清河县育才小学河北邢台054800)

中图分类号: G6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6)11-0141-01

作文,在我们语文教学中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同时,作文水平的高低,又直接反映了一个学生文学素养的高低,以及对事物的观察、认知能力。但是,作为语文教师的自己并没有很好的去引导学生,而是局限于陈旧的模式 ,如:教师课堂无的放矢的留作文,学生绞尽脑汁的编作文;教师课下繁杂痛苦的批作文;课上蜻蜓点水式的批作文等。这种上作文课的方法,只能使老师厌烦,学生无趣。从而造成应付了事、枯燥乏味的流水账式的文章。

为此我找学生谈对写作的看法及愿望,通过谈话,我发现这些学生思维较敏捷,阅读面较广,社交面也较广泛,生性活泼。但是,这些体现他们个性与能力的地方,却被他们用来游戏玩耍了。他们不知道自己该如何做,因而,他们所理解的东西不能真正的应用到学习中去。特别是面对老师的条条框框,他们更不知该如何做,即使脑子里有许多素材,面对老师的作文标题,也无从下笔。我分析了一下,认为这些学生所缺发的:一是兴趣,二是组织能力,三是串连知识的能力,四是实践与理论的结合能力。而教师所缺乏的:一是激情,二是爱,三是倾听与引导,四是肯定与鼓励。因而我利用作文课进行了一个小实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在作文课上,我先告诉学生这节课是练习如何细致观察事物,并能用书面语言准确、细致、生动的表达出来的能力。学生面无表情。

我在黑板上板书了"手"这个字,然后告诉学生用五分钟的时间将自己想到的关于"手"的词语、句子写在纸上,字数不限,如能用上修饰语最好。学生窃喜,于是纷纷低头疾书。

时间到了,我鼓励学生自由站起来朗读自己写的美句,并建议其他学生将听到的好句子写下来。每当一个学生诵读完毕,我都会不失时机的赞赏他、鼓励他,并委婉的给他一点建议,让他的思路延展下去。这样,学生的思维越来越活跃,词语也越来越精彩,兴趣也越来越浓厚。到最后大家都在绞尽脑汁的搜索,力图词语比别人更精彩。趁着这时机,我引导学生想一下学过的、看过的有关"手"的句子及出处。这时,课堂很是活跃,学生们踊跃发言。我又问这些"手"在文章中起到什么作用,学生仍是争先恐后的发言:无名战士的手体现了他的伟大品格;润土的手体现了生活的坎坷;募捐场上的手体现了爱心如潮……于是,由此便自然而然的引到了"手"这个字的内涵上。

在此基础上,我要求学生用他们认为好的有关"手"的词语展开想象写一篇百十字的片段。这时,学生的思维相当灵活,有的学生三五分钟便完成了。有的写募捐场面,有的写团结互助,有的写交警指挥交通,有的写长辈的辛劳……面对学生们或幼稚或成熟或粗糙或细腻的片段描写,我都给予由衷的赞叹与精心的指导。

同龄人的文章最能带动他们的积极性,从这个孩子开始,其他的孩子们便不断的从"手"这个角度来延伸出新的文意。如:有的孩子写在冬天,自己手上天天擦着油一点伤痕也没有,而父母亲却在凛冽的寒风中用开满小裂缝的手操劳着……;有的写到白色的手,黑色的手,黄色的手,紧握在一起,人类会充满爱……;有的写到科技人无偿向农民"手把手"教增产……;有的写罪恶之手,无手之手……由此,学生发现了美,发现了学习的动力。

这次作文一直延续了一个多月,学生的兴趣才逐渐下降,当学生送给我看他们的作品时,我总是找到好的段落或立意对他们进行鼓励,并对修改的地方提出建议,征询学生的意见,探讨写作的体会。这时,学生对写作充满期待。

而后,我又引导学生触类旁通的学习人物描绘的其他方面,让学生在生活中要多观察,多思考,养成记日记的好习惯,注意积累生活。这样,在写作时就会得心应手。

通过这次实验,我发现学生真的是一个不可估量的群体,他们思维敏捷、思路活泼,只要很好的去引导、鼓励,他们会有许多让老师惊叹的地方。在这里,我只是希望我们做教师的要用爱和激情,尽力创造机会让学生表现自己,而非教师独占课堂;要学会倾听、赏识、赞美学生,而非高高在上。只有这样,教师和学生才能真正互动起来,激发出各自的潜能。

论文作者:郑桂月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教育前沿》2016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7

标签:;  ;  ;  ;  ;  ;  ;  ;  

正确引导与赏识激发学生潜能论文_郑桂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