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设计要点及相关问题论文_黎菲娴,

装配式建筑设计要点及相关问题论文_黎菲娴,

摘要:建筑设计本身就具有复杂性,不仅涉及的内容较多,对施工流程的影响也较大。装配式建筑作为目前新型优质建筑的一种,已经成为我国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不过在建筑设计上,还需对其进行不断优化,以提高装配式建筑的质量。文章就对装配式建筑设计要点及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设计;要点;相关问题;

当前,装配式建筑以其施工速度快、环保性强,质量好等优势,被广泛应用在城市建设中。不过由于我国对装配式建筑的了解较少,其要想得到进一步推广,必须对装配式建筑设计进行深入研究,不断完善装配式建筑设计。

1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的优势

首先,施工更为简便。装配式建筑结构所需的构件数量及种类较少,且构件都是由工厂直接生产后再运送到现场组装,生产过程中,相应的预留及预埋件都已经设置完善,省去了中间很多环节,提高了作业效率,降低了施工中材料的过度损耗。其次,改进施工质量,促进绿色建筑目标的实现。装配式建筑的构件都是由工厂生产运送到现场组装,这就减少了原材料在运输过程中的问题,施工时产生的垃圾、杂物也得到了有效控制,更符合绿色建筑的具体要求。

2装配式建筑设计要点

2.1立面设计

装配式建筑立面是由多部分组合而成的。在设计过程中,除要注重构件生产质量,处理好立面与构件关系外,还需对立面造型结构予以分析探讨,通过多样化的组合形式来增强立面布局的合理性,实现立面总体与局部的统一,协调。而要想达到这一目标,在设计中,一方面要注重组合的多样变化,通过标准模块的构建与组合来凸显空间及形体上的变化;另一方面要注重层的变化,根据功能完成空间的科学划分。装配式建筑立面的组成结构较多,如外墙、阳台、女儿墙、空调板等,外墙的设计可从表面色彩、纹理、质感等方面完成规划,但要保证外墙几何尺寸的一致性,利用不同的装饰材料来增强整体设计效果。阳台及空调板可通过进深、位置的变化来呈现多样性的空间结构。

2.2吊装设置

装配式建筑设计中,在加强建筑采光、通风及间距设置合理性外,还要对单元规划科学性实行合理分析,加强各结构间连接的紧密性。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可充分利用套型模块组合的方式来开展单元设计,科学规划施工流程,注重装配式建筑的质量。在吊装设置中,为确保构件吊装到指定位置,需对构件运输路线、临时放置区域等予以科学规划,且根据构件的实际情况科学选用吊装设备,确定吊装方案,及时调整存在的问题事项,以增大施工安全系数。

2.3平面设计

装配式建筑中的平面设计要求遵循模数协调的基本原则,注重内部空间模块数量及尺寸规划的合理性,以确保各构件设计的标准化、通用化,加强构件间的连接效果,降低资金成本的损耗。以住宅建筑为例,在平面设计中,要结合设计要求及装配式建筑空间功能要求进行模块的合理设置,将住宅内部空间划分成不同尺寸的功能模块,将这些功能模块组合起来,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单元模块,满足平面设计要求。同时在设计中应尽可能使用大空间布局方式,来增强空间设置的灵活性,减少承重结构带来的影响,增大空间利用率。

2.4构建设计

装配式建筑虽使用的构件种类少,但数量上却相对较多。不同结构需求,构件性能也会存在明显差异。所以在设计中,必须严格遵循标准化、模数化的设计原则,注重构件设计的标准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于较为复杂的部位,一般采用现浇方式来保证施工质量,这就需要对构件的尺寸、重量及性能予以综合考量,确保运输及吊装质量,加强复杂部位的安全性;外墙构件要注意其保温隔热性能,并为空调的安装设置预留孔洞;非承重的内墙结构应使用重量较轻,安装较为便利的构件完成设置,注重其与主体结构的连接,进而达到空间灵活划分的目的。

再者,根据空间划分后的功能要求,需要对材料的隔音及抗震性能进行考虑;厨卫空间所需构件应具备防水、防潮、易清洁的性能,且加强内部管线设置的安全性、隐蔽性和牢固性,避免危险的发生;楼盖板设计可以叠合楼板为主,做好连接缝的处理工作。在叠合楼板中,管线、吊顶的安装需预留适当空间。

2.5构造节点设计

对于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设计来说,构造节点设计是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要优化接缝、洞口等薄弱部分的构造节点设计,以确保建筑各性能的充分发挥。在外墙垂直缝设计中,需注重防水性能,可采用预留钢筋焊接及现浇方式来优化接缝位置的防水性能;在非承重墙接缝设计中,采用槽口缝或平口缝,外墙板水平缝采用构造防水时,宜采用企口缝或高低缝,且深度考虑荷载及地震作用对其的影响;外墙板连接节点的设计要注重其密封性、抗剪性及伸缩性;外围护结构热工计算应符合国家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相关要求,当采用夹心外墙板时,其保温层宜连续,保温层厚度需满足项目所在地区建筑围护结构节能设计要求。

3装配式建筑设计的应用建议

3.1强化认知,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装配式建筑不仅可以提升建筑行业的工业化水平,也可彻底调整建筑建设模式,这有助于我国的进一步发展。政府部门应针对装配式建筑制定相关法规政策,为装配式建筑的推广提供支持,加大研究探索力度,完善装配式建筑的技术水平,并合理规划装配式建筑审批流程,减少中间繁杂程序,以节省更多时间应用在技术开发上,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3.2做好专业人才培养和教育

装配式建筑设计及施工的落实,需要专业人才的支持方能实现。也就是说,施工单位需要加大专业人才的培训力度,提高现有人才的能力水平,保证设计的合理性。同时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开展人才培训,增强施工人员的实践能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再者,严格选人制度,综合考察人才的能力及业务水平,且做好岗前培训,为设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同样重要的是,施工期间还需定期开展现有人员能力的素质考核工作,对存在问题的员工进行二次培训。企业可参照自身条件,以座谈会、研讨会等方式来扩展工作人员的知识及眼界,更新其设计思路,优化装配式建筑的设计水平。

3.3革新监管体系,提高监管力度

质量作为建筑的核心内容,加强装配式建筑质量的监管对于增大建筑使用率,延长其使用寿命有着重要意义。这就要求企业不断实行监管体系的革新和完善,并结合现有法规要求,加大装配式建筑各环节的监督和管理力度,并做好各环节验收作业,确保设计内容能够全面落实到实际工作中。与此同时,还需完善监管流程,明确职责分工,将质量和安全管理细化到每个人,加大对构件生产环节的质量监管力度,控制好装配式建筑构件的质量,继而维护安装施工的安全性。通过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可实现构件生产的动态化管控,在改进构件质量的同时,增强供需上的均衡性。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装配式建筑发展中,设计人员应加大对装配式建筑设计及现存问题的重视力度,参照现场施工实际情况,采用针对性措施加强管理有效性,且注重设计人员的培训,优化工程设计水平,以此提高装配式住宅建设质量,推动工程顺利完工。

参考文献:

[1]张学福.预制装配式住宅的设计要点分析[J].数码设计.2017(09)

[2]王立.关于预制装配式建筑发展前景与建筑设计要点研究[J].城市建筑,2019(12)

[3]范婕.预制装配式建筑设计要点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36)

[4]林新梅.预制装配式建筑设计实践——以某地高层住宅为例[J].中外建筑,2018(1)

[5]梁晨,吕彦斌.试析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设计要点及其发展趋势[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11)

论文作者:黎菲娴,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实践》2019年38卷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3

标签:;  ;  ;  ;  ;  ;  ;  ;  

装配式建筑设计要点及相关问题论文_黎菲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