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能源电力企业转型研究论文_沈善玉,曹晓娟,姜明明,贾德军,李滨,李永钢,高

论新能源电力企业转型研究论文_沈善玉,曹晓娟,姜明明,贾德军,李滨,李永钢,高

(国网营口供电公司 辽宁省营口市 115000)

摘要:中国的经济发展离不开能源消费的支持,传统化石能源的不断增加,能源紧缺的状况;同时,化石能源消费导致的排放量急剧增加,我国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损害。为了解决经济、能源和环境的矛盾,必须开发新能源。作为能源消耗企业也面临着发展新能源产业的电力企业,企业应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加快智能电网建设的过程中,提高管理水平以应对新能源产业的挑战。文章从新能源电力企业管理的现状入手,并从管理模式、人力资源结构等方面重点分析了新能源电力企业转型策略,以期使新能源电力企业步入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新能源;电力;管理提升;转型

新能源电力企业作为主要开发、建设及生产经营实体,产业发展前景乐观。但是,新能源电力企业也存在着不少问题,迫切需要转型。新能源电力企业提升管理以适应更具规范性的政策监管、更具竞争性的市场压力、更具复杂性的经营形势、更具紧迫性的技术进步、更具挑战性的人才需求等,都已迫在眉睫。

一、新能源电力企业管理现状分析

1、以“业务强于专业”为主要特征的管理人力资源结构

管理人力资源是企业中最昂贵的资源,而且也是折旧最快、最需要经常补充的资源。由于新能源行业属于朝阳产业,没有像传统能源企业一样培养积累更多的专业管理人员,在人才市场上也鲜有专业素养优良的人才资源。绝大多数从事新能源开拓、建设管理的人员都主要来源于火电企业,所具备的知识结构、专业技术、管理经验也都是建立在传统电力企业生产经营经历之上。对新能源领域专业技术的理解深度、系统性把握程度以及趋势研判等方面的专业能力明显不足。

2、企业领导“人格魅力”为主要特色的企业文化

正是基于一切围绕市场开拓和工程建设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新能源电力企业的企业文化也突出所谓“狼性”文化,强调“头狼”的绝对权威,以打造领导的“个人魅力”为主要特色,在企业文化中极少摄人其他因素。主要基于三种原因:

2.1 企业的主要领导都是创始人,企业的组织、人员及物资等相关要素都是在其一手“操持”下建构的;

2.2 在市场开拓中,因企业领导与政府管理部门、有实力民营企业进行业务交往过程中积累所谓人脉关系的不可替代性的影响;

二、新能源电力企业转型策略

1、建立以专业为主业务为辅的人力资源结构

新能源电力企业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人力资源以业务见长而专业偏弱的现状。而面对新能源行业技术发展迅猛、生产管理日益精细、研发需求持续加大的局面,普遍缺乏专业人才成为新能源电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短板。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竞争即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建立专业人才培育、引人、提拔的激励机制成为重中之重。

2.1 设立薪酬、待遇乃至持有股份等具有激励效果的机制,让专业人才切实感受到自己是企业实实在在的“主人”而非“过客”,促使人力资本不断增值。

2.2 对专业人才要充分授权,委以重任,人尽其长。根据任务要求进行充分授权,允许专业人才在其才能范围内有更大发挥自由度,并给予其独立承担创造性工作所需资金、物资及人力支持,保证创新活动的顺利进行。

2.3不拘一格招贤纳士,在新能源人力资源不是很充裕的现状之下,要积极吸纳企业最需要的专业人才,将人才的卓越表现与企业的需求相匹配,不能因为追求全才而苛责其缺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4加强培训,教育培训贯穿于专业人才的整个职业生涯,让专业人才不断“充电”,为其提供能力不断提升的“梯级”。保持专业人才与企业同步成长、与行业同步发展,成为企业最稳定可靠的竞争优势。

2、坚持以企业发展战略来引领企业管理模式

作为新能源电力企业,必须注重对行业结构性趋势的研判,结合有身实际,设定企业发展战略,并以此来引领管理模式的变革。在制定战略的过程中坚持“扬弃”,一方面要坚持变革的思想和行动,不断变革、以主动自我淘汰来保持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要建立在已取得成就上,基于自身的优势资源进行变革,对于企业不太擅长的领域,尽量避免着力。因此,管理模式转型成为必然。

2.1 要坚持在企业发展战略指导下应需而变,根据客观需要进行组织结构设计,要突出规范运行、风险可控、持续发展的原则,建立适应生产经营变化、应对市场需求变化的战略单元和专业化职能部门。

2.2 要坚持管理的高效性和协同性,建立相应的绩效考核、协作督办和反馈调适机制,消除市场开拓、工程建设、生产经营、综合管理过程中因界面不清、责任不明以及主次不分而导致的管理失灵。

2.3 要认真处理集权和分权的关系。新能源行业发展战略注重对现有产业精益化管理和对前沿产业择机争取的有机结合。因此,要发挥管理的整体协调效应,实现战略上的集权和战术上的分权。一方面,要避免决策集中在最高层而导致的信息成本增大,降低决策效率;另一方面,要发挥各战略单元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利用其自主权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

3、建立以符合新能源行业发展趋势的价值观主导的企业文化理念

企业文化是企业全体员工在创业和发展过程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新能源电力企业作为新兴行业,企业文化建设处于起步阶段。以领导的“狼性”为主导的企业文化所形成的优势,都可能因企业领导决策失误或人事格局的变化而在一夜之间化为乌有。因此,建立符合新能源行业发展趋势的价值观主导的企业文化迫在眉睫。

3.1要建立团队精神为主要组成部分的企业文化。要让团队精神成为企业发展的中间力量,克服因为“头狼”的离去而造成群狼无首的“独狼”式企业文化,变靠“头狼”冲锋为狼群围猎。

3.2 要建立具有员工个人价值观与企业价值观兼容性的企业文化。立足于新能源事业“绿色、环保、可持续”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寻找员工个人实现价值与企业发展的最大公约数,形成具有共同价值观和共同目标的企业文化。

3.3要确立社会责任承担为根本的企业文化。基于新能源电力企业对节能减排和寻求替代能源的责任,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越大,存在的必要性越强,企业也就越有价值。要精心打造企业的器物文化,不仅要依法治企、规范管理,实现各项新能源事业实体的高效运营,而且要热心公益、回馈社会,塑造新能源企业所具备的负责任的企业形象,做好对社会影响和社会成果的管理。

结束语

作为国家加快培育和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新能源电力企业管理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波折,从事物发展的一般性规律来看都是正常的。要克服管理短板,从企业发展战略的确立、人力资源结构的优化和企业文化的培育等方面实现管理转型,提升管理能力,形成科学完善的管控体系。唯有专注于管理转型,新能源电力企业才能进人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快车道,也将为国家新能源大规模开发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和产业基础。

参考文献:

[1]孔德洋. 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府激励性规制[J]. 经济论坛. 2009(01)

[2]郑薇.新能源汽车的技术专利研究[J]. 汽车技术. 2009(05)

[3]徐枭,王巧凤,周荣.新能源汽车发展主要障碍及其解决方案[J]. 上海汽车. 2009(05)

论文作者:沈善玉,曹晓娟,姜明明,贾德军,李滨,李永钢,高

论文发表刊物:《河南电力》2018年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5

标签:;  ;  ;  ;  ;  ;  ;  ;  

论新能源电力企业转型研究论文_沈善玉,曹晓娟,姜明明,贾德军,李滨,李永钢,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