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高科技园区的历史发展_军事高技术论文

世界高科技园区的历史发展_军事高技术论文

世界高技术园区的历史发展图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图景论文,园区论文,高技术论文,历史论文,世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二十世纪中叶以来,高技术园区伴随着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时代潮流波澜起伏,遍及世界五大洲,展现了多姿多彩的历史发展图景。

1 发祥地:美国

高技术园区最早诞生于五十年代初期的美国,从而使美国成为高技术园区的发祥地。

还在本世纪二十年代,美国教育界就出现了一种有关加强大学与企业之间联系的见解。四十年代末期,持有这种见解的斯坦福大学副校长弗雷德里克·特尔曼(F·Terman)教授, 决定将校园未开发的土地租借给工业公司,以便在为大学增加经费收入的同时,具体实践他过去提出的“技术专家社区”的设想,即将科研力量雄厚的大学和高技术公司联合起来,发挥各自优势,促使最新科技成果商品化。于是,1951年约占校园面积7.5%的斯坦福研究园(后改名为斯坦福工业园), 便在美国西海岸加利福尼亚州应运而生。斯坦福研究园的兴建,不仅开创了世界高技术园区的先河,而且为全球最大电子工业基地“硅谷”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与斯坦福研究园起步及其周边地区(硅谷)企业发展的同时,在国防部门军事科研投资的刺激下,美国东海岸马萨诸塞州波士顿128 号公路两侧也出现了高技术企业密集现象。当今,这一半环形走廊地带已成为世界最大的计算机基地之一。

由于东、西海岸高技术企业迅速发展的启示,1959年,在美国东南部北卡罗莱纳州以罗利、达勒姆、查佩尔希尔三座城市中三所大学为顶点构成的三角形地带的中央,兴建了占地30多平方公里的研究园。经过30多年经营,北卡三角研究园已经发展成为以生命科学和环境科学为特色的高技术园区。

继早期高技术园区出现之后,特别是以斯坦福研究园为基础形成的硅谷获得成功之后,美国兴建高技术园区的热潮迅速波及全国,以研究园、科学园、技术园、工业园、工艺园、企业园、开发园、综合体、技术带、硅谷、硅岛、硅山、硅沙漠、硅草原等形形色色名称出现的高技术园区遍布美国50个州中的40个州。因此,美国不仅是高技术园区的发祥地,而且四十多年来它的园区数量一直遥居世界首位。

2 扩散:北美洲和南美洲

美国兴建高技术园区的热潮很快发展成为一股超越国界的浪潮,分别向北美洲和南美洲扩散。

北美洲的加拿大由于南邻美国,很早就开始重视发展高技术,并在几个主要省市创办了研究园,特别是在首都渥太华及其西郊地区,新兴技术企业从1958年开始就日益兴旺,八十年代以来更是蓬勃发展,终于形成当今世界闻名的以电子工业为主的高技术园区——北硅谷。

在南美洲,从五十年代末期开始,阿根廷和巴西相继对兴建高技术园区的浪潮产生了反应。1957年阿根廷在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近郊,创建了占地0.3平方公里的米格莱特科技公园;六十年代中期, 巴西在全国最大工商业城市圣保罗附近,建立了被称为巴西尖端科学发祥地的坎皮纳斯科学城和被誉为世界航空工业后起之秀的圣诺泽·多斯坎博斯高科技城。

以美国为源头所推动的世界范围兴建高技术园区的浪潮,在北美洲和南美洲扩散的同时,迅速向大西洋和太平洋两翼伸展,分别通往欧洲和亚太地区。

3 反响:欧洲

源于美国东海岸的兴建高技术园区的浪潮,奔腾澎拜,在大西洋岸的欧洲产生了强烈的反响。

从六十年代开始,西欧诸国就把建立高技术园区作为推动技术转移和创新、加速技术成果由试验室走向市场的重要措施。

英国和法国是西欧建立高技术园区最早的国家。

具有几百年学术研究传统的剑桥大学成为英国创办高技术园区的先行者。由剑桥大学一个委员会在1968年11月提出、1969年10月公布的英特报告,积极要求加强教学与科研的联系,并将科研成果应用于工业、医学和农业。在英特报告的启示下,剑桥大学当局日益相信,为使剑桥在物理学和其它自然科学研究方面永葆青春,必须将以科学为基础的工业吸引到剑桥地区来。于是,1970年,拥有土地的圣三一学院便决定建立以科学研究与工业生产相结合为宗旨的剑桥科学公园。此外,七十年代以来,英国在创建以研究开发为特征的剑桥科学公园的同时,还相继建立了以生产制造业为主、如今已成为英国和欧洲电子工业基地的苏格兰硅谷,以及兼具研究、开发、生产活动的M[,4]号高速公路走廊。

法国于1969年开始在南方城市尼斯附近筹建索菲亚·安蒂波利斯科技城,经过20多年的建设和积累,该科学城现在已经成为重要的国际性高科技中心;随即,1976年提出,1983年开始筹建法兰西岛科学城,它是一个典型的科研、教学和高技术产业密集区;1984年以来,法国又在马赛、里昂、南特、图卢兹、波尔多等地陆续建立了各种类型的高技术园区。

与英国和法国相比,德国兴办高技术园区起步稍晚,到1979年才开始筹建西柏林革新与创业者中心(1983年建成,1987年以后与西柏林技术革新园区统称为西柏林科学园区),但其发展速度很快,短短几年就建立了诸如亚琛技术中心、海德堡技术园区、不伦瑞克科学园区、卡尔斯鲁厄技术工厂等高技术园区。九十年代德国统一后,又在东部五洲建立了十几个技术创业中心,大有后来者居上之势。

意大利于1978年在东北部开始筹建的里亚斯特科学区,1982年在南方巴厘城郊建立了诺维尤斯·奥尔蒂尤斯技术城,另外在意大利西北部还建立了都灵技术园。

七十年代以来,比利时、荷兰、西班牙、瑞典、芬兰等西欧和北欧国家,也相继兴建了各种不同类型的高技术园区。

此外,五十年代以来,前苏联和东欧国家也建立了一批科学城、技术城和科学园。例如,前苏联1957年始建的新西伯利亚科学城,1961年兴建的普希诺生物科学城,1980年筹建的舒瓦沃洛科学城;俄罗斯1992年创建的莫斯科大学科学园;罗马尼亚1968年开始建立的皮佩拉电子城,等等。

4 激荡:亚洲和大洋洲

以美国为源头所推动的兴建高技术园区的浪潮,在从美国东海岸穿过大西洋通向欧洲的同时,还从美国西海岸穿过太平洋通向亚洲和大洋州,引起亚太地区的激荡。

亚洲兴建高技术园区最早的国家是日本。1963年日本开始兴建的筑波科学城,历时二十年才基本建成而投入运行。在建立筑波科学城的影响下,日本1978年提出并于1986年开始兴建关西文化学术研究城。八十年代初期,日本政府又选定18个地区兴建技术城,仅九州硅岛就有熊本、长崎、久留米、宫崎等6个地区在兴建技术城。

七十年代以来,亚洲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也纷纷行动起来,积极兴建各种类型的高技术园区。其中比较著名的园区有:韩国的大德研究团地、大田科学工业园区、光州技术城,新加坡的肯特岗科学园,印度尼西亚的瑟蓬科学城,马来西亚的槟榔屿硅谷,印度的班加罗尔科学城、古尔冈电子城,以及泰国、菲律宾、以色列等国的科学工业园。

中国作为亚洲的一个发展中国家,八十年代以来,除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区外,相继建立了以北京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为代表的52个国家级高技术园区,它们在促进高技术产业和地区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

当兴建高技术园区的浪潮穿过太平洋通向亚洲时,自然要冲击位于亚洲南面的大洋洲。八十年代以来,大洋洲国家也在积极兴建高技术园区。仅以澳大利亚为例,兴建的园区就有阿得雷德技术园、昆士兰技术园、堪培拉技术园、西澳大利亚技术园等等。

5 发展概况

世界现有各种类型的高技术园区已达630多个, 它们主要分布在美洲、欧洲和亚洲诸国,以美国最多,中国次之。各国高技术园区呈现千姿百态,名称亦不相同,有的称为科学园、技术园、科技园、研究园、发展园,有的称为工业园、科学工业园、科技工业园、高技术开发区、高技术产业带,有的称为科学城、技术城、文化学术研究城,有的甚至根据园区的技术开发内容和地理位置特点而称为硅谷、硅山、硅岛、硅廊、硅漠、硅原等等。尽管如此,但它们一般都以发展高技术、开拓高技术产业、振兴科教和经济作为基本目标和目的。

就世界高技术园区的建设规模来看,在地理环境、智力基础、企业发展、投资状况等方面,都因国情不同而有差异。

近半个世纪来,高技术园区已从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对高技术产业发展和地区经济振兴产生着强烈影响和作用。然而,高技术园区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在功能发挥、研究开发特色、政策法律保障、管理体制健全、基础设施配套、交通环境治理等等方面,还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目前,高技术园区的建设和发展问题,已经引起各国政府和社会的关注,并且都在结合各自国情进行探索和研究。

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随着国际高技术竞争的激化,导源于美国而波及全球的兴建高技术园区的浪潮,更是波澜壮阔,日益高涨,强有力地推动着高技术产业和地区经济迅速发展。据科学城、智密区国际俱乐部预测,高技术园区很可能成为二十一世纪各国和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形式。

标签:;  ;  

世界高科技园区的历史发展_军事高技术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