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综合性”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研究_小康社会论文

“四个综合性”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研究_小康社会论文

“四个全面”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文,关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245(2015)05-0001-12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大势,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理论观点,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特别是形成和确立了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战略布局,形成了系统而深刻的“四个全面”重大战略思想。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既有战略目标,也有战略举措”,其中的每一个“全面”都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科学内涵。深入研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个全面”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我们就不难发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出发点和主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现阶段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和根本动力;“全面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和法治保障;“全面从严治党”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键所在和政治保证。“四个全面”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内在地统一于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统一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新飞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指南。深刻理解把握、深入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出发点和主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成功开创并正在致力推进的伟大事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通过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力地推进了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承载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和探索,寄托着无数仁人志士的意愿和期盼,凝聚着千千万万革命先烈的奋斗和牺牲,凝聚着全国各族人民的奋斗和实践,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①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实践雄辩地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发展中国、稳定中国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奋进、胜利的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和鲜明主题。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根本出发点,同时也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本身的鲜明主题。

      (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出发点

      所谓出发点,就是人们考虑问题的基点,亦即人们行为最主要的动机或着眼点。那么,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最主要的动机是什么呢?是基于一种怎样的考虑和谋划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不仅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而且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为之不懈奋斗。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有着清醒而深刻的认识。他曾形象地说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邓小平同志为它确定了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则,现在,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③所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所深刻思考、精心谋划、致力于推动的就是如何解决当前中国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事实上,习近平总书记在提出和阐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时,也曾明确地指出了这一点。2015年1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说:“我们提出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当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主要矛盾。”④后来他又指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从我国发展现实需要中得出来的”,是“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中得出来的”,也是“为推动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在当代中国,“党和国家事业”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适应“我国发展现实需要”、回应“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推动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都是为了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此后,他又多次明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⑤。这就进一步点明了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根本出发点。

      (二)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鲜明主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作为我们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核心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于1979年3月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的讲话中率先提出了走“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的总原则,并于1982年9月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明确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历史性命题,从而为我们党在整个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全部理论和实践探索确定了主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作为我们党在新时期整个理论和实践探索的一个重要阶段和重要组成部分,当然也是紧紧围绕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展开和推进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本身就是为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提出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鲜明主题。

      1.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直接来源看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体系,其思想来源肯定是多方面的。但就其直接的思想来源而言,毫无疑问是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是党的十八大正式提出和郑重确立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任务也是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并初步部署的(当时提的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在内涵上并无区别,其区别仅在于表述上的简化);“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任务同样是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并初步部署的(当时提的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包括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也还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依法治国”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在内涵上也无根本区别);“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举措也可以在党的十八大文献中找到根据,只不过当时还没有明确地在“从严治党”前面冠以“全面”。既然“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直接来源于党的十八大精神,那么,它们的主题也必然是统一的。党的十八大精神的主题是什么?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明确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贯穿党的十八大报告的一条主线。”⑥“党的十八大精神,说一千道一万,归结为一点,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⑦因此,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党的十八大精神的主题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既直接来源于党的十八大精神,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而提出的,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其主题也必然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具体内容看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具体内容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为推动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并形成的,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各项具体内容必然具有一个共同的主题,而且各项具体内容又必然具有从某一方面服务于主题的功能。具体地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八大正式提出和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目标,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现阶段的战略目标,同时也是其他“三个全面”的目标引领;“全面深化改革”是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部署的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目标,并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动力系统,也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和根本动力;“全面依法治国”是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十八届四中全会全面部署的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目标,是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支撑保障系统,也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和法治保障;“全面从严治党”是党的十八大隐含提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明确提出并具体部署的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目标,是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战略举措,也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键所在和政治保证。这表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直接目标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目标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一步的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其主题当然还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科学定位看

      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12月首次正式提出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⑧。此后,他在很多重要讲话中都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过强调和阐述,党中央的其他主要领导同志也都有这方面的阐述,其中有些论述直接涉及“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科学定位问题,这是我们正确理解和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科学定位最重要的根据。

      其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就是我们正致力于推进和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2015年1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工作汇报时的讲话中强调指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统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是艰巨繁重的系统工程。”⑨毫无疑问,这个“艰巨繁重的系统工程”和“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就是我们正在奋力推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这个“系统工程”和“伟大事业”的阶段性奋斗目标,其余“三个全面”作为实现这个“系统工程”和“伟大事业”的阶段性奋斗目标的重大战略举措,它们本身也是这个“系统工程”和“伟大事业”的重要内容和有机组成部分。

      其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战略抓手或“牛鼻子”。2015年1月19日至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工作时强调,要“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引领各项工作”⑩。同月23日,他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又从哲学的高度谈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他指出,我们党领导人民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面对复杂形势和繁重任务,首先要有全局观,对各种矛盾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又要优先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此带动其他矛盾的解决。我们提出要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是当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主要矛盾。我们既要注重总体谋划,又要注重牵住‘牛鼻子’”(11)。既然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是当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主要矛盾,那么,抓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也就抓住了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牛鼻子”。

      其三,“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治国理政方略和重要保障。2015年3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博鳌亚洲论坛理事会成员时的讲话中明确指出:“两年多来,我们立足中国发展实际,坚持问题导向,逐步形成并积极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这是中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治国理政方略,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保障。”(12)我们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所“治”之“国”当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国”,所“理”之“政”也当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也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目标。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治国理政方略”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保障”,也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治国理政方略”和“重要保障”。

      其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指南。2015年3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同志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浙江代表团审议时明确指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确立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方向、重点领域、主攻目标,开辟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新境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新飞跃,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13)同年4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的讲话中进一步明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确立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14)。“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新飞跃”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当然应当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范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指南。

      所以,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科学定位上来说,不论是我们正致力于推进和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还是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战略抓手或“牛鼻子”,也不论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治国理政方略和重要保障,还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指南,其主题只有一个,这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阶段性战略目标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着眼于解决好当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主要矛盾而提出和确立的,是一个具有特定主题内容和具体适用范围的战略布局。其特定的主题内容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并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这些特定主题内容决定了其具体适用范围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即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阶段,亦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战略目标,当然也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在现阶段的奋斗目标。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简单考察一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形成和确立的过程。众所周知,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与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我国由此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当时提出的奋斗目标就是在20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简言之,就是“实现四个现代化”。1979年12月,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又把标准放低了一点,叫“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中国式的现代化”,并借用我国古代典籍《礼记·礼运》中的“小康”概念,把“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中国式的现代化”称之为“小康之家”“小康的状态”“小康的国家”。后来,他进一步提出“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设想,即“20世纪走两步,达到温饱和小康,21世纪用30年到50年时间再走一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15),基本实现现代化。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确立了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步走”战略构想。这样,“达到小康水平”“进入小康社会”也就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第二步战略目标。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当告别20世纪的时候,我国胜利实现了邓小平同志提出的这一战略目标。

      2000年10月,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根据我国“已经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的前两步战略目标,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的实际情况,明确提出:“从新世纪开始,我国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16)。据此,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进一步确认,当人类社会跨入21世纪的时候,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并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即在21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17)。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对我国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亦即提高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2012年7月,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首次明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强调要“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18)。同年11月,党的十八大对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进行了充实和完善,正式提出和确立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报告还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从“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等5个方面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的目标要求,特别是提出了“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两个翻番”与“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19),使小康社会的内涵更丰富、目标更明确、标准也更高了。

      明确而科学的奋斗目标具有强大的引领和凝聚作用。马克思主义政党不仅要明确确立自己的最终奋斗目标,而且要在不同历史阶段提出具体的阶段性奋斗目标。因此,我们党不仅自成立之日起即确立了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崇高目标,而且在不同历史时期也总是根据人民意愿和事业发展需要提出富有感召力的阶段性奋斗目标,团结带领人民为之奋斗。通过上述回顾,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作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其实也就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之第三步在21世纪头20年的奋斗目标,亦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21世纪头20年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中,在提出和确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过程中,也都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作了深刻阐述。

      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上的讲话中,即强调要根据党的十八大确立的奋斗目标和战略部署,“全面推进建设小康社会各项事业”。两天后,他又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进一步明确指出,要深刻领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即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强调总任务,是因为我们党从成立那天起,就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就是要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国家强盛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按照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我们党和国家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20)党的十八大根据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我国经济社会新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新期待,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进行了充实和完善,提出了“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这个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21)。

      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上来讲,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现阶段的战略目标,这还只是其中之一。就其主要的关系而言,两者之间至少还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关系:一方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一致的,也是一个“五位一体”(即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乃至“六位一体”(再加上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目标;另一方面,只有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三、全面深化改革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和根本动力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领导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22)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当然首先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任务,强调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对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系统部署。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全面深化改革”作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三大战略举措”之一,将通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并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即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不竭的动力。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

      (一)改革开放孕育了新时期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众所周知,改革开放是与整个历史新时期相伴随的。从拉开改革开放序幕到全面深化改革,我们党对改革开放的认识在不断深化,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也在不断深化。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从1979年起将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同时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从而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自那时起,改革开放就成为当代中国最鲜明的标志和特色。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不仅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更重要的是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极大地激发了社会活力,极大地显示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起来,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并正在向全面小康迈进;与此同时,我国的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今天,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2012年12月,习近平同志就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后首次离京赴外地考察,即到了在我国改革开放中得风气之先的广东省。他在广东考察时曾明确指出:“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新时期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23)习近平总书记这里所说的“新时期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指的是什么呢?就是指我们通过改革开放,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不断拓展着这条道路、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不断发展着这个理论体系、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并不断完善着这套制度,一言以蔽之,就是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35年来我们党推进的改革开放作出“决心之大、变革之深、影响之广前所未有,成就举世瞩目”的高度评价后,进一步明确指出:“改革开放最主要的成果是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有力保障。”(24)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多次强调“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或“不会有中国更加美好的未来”)。之所以如此,从根本上说就是因为改革开放孕育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二)全面深化改革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和根本动力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一种基本形式,更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重要形式。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早已揭示了这一点。1890年8月,恩格斯在致奥·伯尼克的信中曾明确指出:“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25)。恩格斯的这一重要论断,是建立在对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科学把握基础之上的,不仅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改革的历史必然性,同时也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根本途径和根本动力。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通过改革开放,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极其辉煌的成就。然而,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当前,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最根本的就是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全面深化改革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有着清醒而深刻的认识。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上的讲话中就明确提出了这样两个论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具有蓬勃生命力,就在于是实行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中产生,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发展壮大”(26)。2012年12月5日至11日,他在广东考察时的讲话中又明确指出:“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我们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步伐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27)针对“现在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既要“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又要“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的实际,2013年11月9日,他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进一步强调指出:“面对未来,要破解发展面临的各种难题,化解来自各方面的风险和挑战,更好地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除了深化改革开放,别无他途。”(28)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中开创和发展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不仅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动力。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全面深化改革为主要议题,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描绘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目标、新愿景、新蓝图,汇集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思想、新要求、新举措,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系统部署。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要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系统部署,根据“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总目标的要求,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以及紧紧围绕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这一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通过协调推进各方面的改革,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及国防和军事制度,以促进和保障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生态文明的发展,加强和改善党的建设及国防和军队建设,从而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当然,就全面深化改革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来说,除了全面深化改革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作用这一面之外,还应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全面深化改革的规定性的一面。其中特别重要的是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三个有利于”的标准,能够促进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

      四、全面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和法治保障

      社会主义与法治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法治是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和内在要求。依法治国即依照宪法和法律治理国家。以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把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后的庄严选择,体现了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进而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了系统部署。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全面依法治国”作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三大战略举措”之一,将通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并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即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韩非子·有度》)法治是政治文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标志,凝结着人类智慧,为各国人民所向往和追求。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革命、建设和改革,逐步走上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道路。特别是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认真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深刻汲取了“文化大革命”的惨痛教训,明确了一定要靠法制治理国家的原则,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并且确立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29)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十六字方针”,重新开启了因“文化大革命”而中断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程。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依法治国”并将其确立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基本方略”(30),同时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确定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提出了“到2010年形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大战略任务。1999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31)载入宪法。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强调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并将“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32)等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提出“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33)。2011年3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同志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万人大礼堂郑重宣布:“党的十五大提出到2010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立法工作目标如期完成。”(34)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进一步确认“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强调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35),同时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等有关内容作为“新的要求”纳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把依法治国提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致力于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进一步加快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步伐。2012年12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首都各界隆重纪念我国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我国宪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强调要保证宪法全面有效实施。他明确指出:“我国宪法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成果,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成为新时期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基本原则、重大方针、重要政策在国家法制上的最高体现”,“是我们国家和人民经受住各种困难和风险考验、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根本法制保证”(36)。因此,我们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又多次就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表讲话,强调必须“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不断开创依法治国新局面”(37)。

      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和法治保障。2014年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主要议题,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深刻阐明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根本原则、重大任务和具体举措,精心绘就了法治中国蓝图,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指明了目标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所作出的战略谋划和顶层设计。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我们要实现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一系列战略部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此,必须紧紧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个总目标,“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38)。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就是要通过落实这些基本任务,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并进而实现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同样,就“全面依法治国”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来说,除了“全面依法治国”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作用这一面之外,还应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全面依法治国”的规定性的一面。其中特别重要的是“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也就是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这是因为,我们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所要建设的“法治中国”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坚强领导核心和根本政治保证;我们所要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本质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法律表现形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根本制度基础,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制度保障;我们所要贯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本质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法治问题上的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在内的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的理论指导和学理支撑,当然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行动指南。由上述三个方面所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本质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法治领域的具体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根本政治基础,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和重要遵循,规定和确保了“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的制度属性和前进方向。

      五、全面从严治党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键所在和政治保证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拥有8600多万党员、在一个13亿多人口的社会主义大国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我们国家的治理体系中,居于领导核心地位,发挥着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重要作用。正因为如此,人们常说“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党才始终高度重视自身的建设。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党的十八大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了战略部署。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从而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要求。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全面从严治党”作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三大战略举措”之一,将通过锻造坚强的领导核心、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并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即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中国共产党和当代中国的历史已经反复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正因为如此,党的十八大才把“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认为我们党90多年来紧紧依靠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历史和现实明确昭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提的创造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础的奠定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设者”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者”(3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并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就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同时也必须根据形势和任务需要及党的自身状况,严格按照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以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在现阶段,则担负着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我们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关键在党,关键是要使我们党始终成为的坚强领导核心。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根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客观需要,明确提出了以“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为根本目标的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总体布局”(40)。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清醒地认识到:“党要管党,才能管好党;从严治党,才能治好党。”特别是面对“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对我们这样一个拥有8600多万党员、在一个13亿人口大国长期执政的政党来说,管党治党更是一刻不能松懈。“如果管党不力、治党不严,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党内突出问题得不到解决,那我们党迟早会失去执政资格,不可避免被历史淘汰。这绝不是危言耸听。”(41)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在上任伊始的中外记者见面会上,在谈到对民族的责任、对人民的责任、对党的责任时就明确指出:“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的责任,就是同全党同志一道,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使我们的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42)2013年6月28日,他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又特别强调指出:“党要管党,首先是管好干部;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要把从严管理干部贯彻落实到干部队伍建设全过程。要坚持从严教育、从严管理、从严监督,让每一个干部都深刻懂得,当干部就必须付出更多辛劳、接受更严格的约束。”同时,“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必须落实到党员队伍的管理中去。”(43)两年多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自觉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全面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基本观点。坚持全面的观点,把握事物的全面性,是正确认识事物和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要求。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党提出的“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是“全面”的;与之相适应,我们党所作出的关于“深化改革”和“依法治国”的战略部署也都是“全面”的;因此,我们所要坚持推进的“从严治党”同样也应该是“全面”的。在“三个全面”相继提出之后,2014年10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并作出了具体部署(提出了“八点要求”)(44)。同年12月13日至14日,他在江苏考察调研时的讲话中进一步明确使用了“全面从严治党”的表述,并且强调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45)明确提出“全面从严治党”,既契合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对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的迫切要求,也体现了我们党面对“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时的高度清醒和自觉。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关键是“全面从严治党”,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根本的特征。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必须加强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以保证正确方向、凝聚各方力量、形成强大合力。因此,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全面从严治党”是关键。只有“全面从严治党”,才能使我们党更加坚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进程中更好地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只有“全面从严治党”,才能按照“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协调各方面力量,使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获得新成就。只有“全面从严治党”,才能按照“全面依法治国”的部署,始终坚持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上不断见到新成效、取得新进展。只有“全面从严治党”,才能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并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锻造坚强的领导核心,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①(22)(26)习近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要突出抓好六个方面工作》,《求是》,2013年第1期。

      ②③⑥⑦(20)(21)(28)(36)(4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8、23、7、22、11-12、314、86、36-37、4-5页。

      ④(11)习近平:《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 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本领》,《人民日报》,2015年1月25日,第1版。

      ⑤习近平:《领导干部要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 带动全党全国共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人民日报》,2015年2月3日,第1版。

      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形成和确立是有一个历史过程的,其中的每一个“全面”的形成和确立也都经历了一个过程。2014年12月13日至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调研时的讲话中强调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此时虽然仍未明确使用“四个全面”的概念和表述,但“四个全面”的内容已经正式形成。所以,不论是政界还是学界,都公认“四个全面”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调研时的讲话中最早正式提出的。

      ⑨人民日报社评论部:《“四个全面”学习读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21页。

      ⑩习近平:《坚决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 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人民日报》,2015年1月22日,第1版。

      (12)习近平:《中国愿为世界发展提供更多中国机遇》,《人民日报》,2015年3月30日,第1版。

      (13)张德江:《“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理论指导实践指南》,《人民日报》,2015年3月6日,第4版。

      (14)习近平:《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5年4月29日,第2版。

      (15)《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51页。

      (1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369页。

      (17)(3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14、15页。

      (18)胡锦涛:《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 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奋勇前进》,《人民日报》,2012年7月24日,第1版。

      (19)(24)(35)(41)(4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13-14、511、21、350、350-351页。

      (23)(27)习近平:《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做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人民日报》,2012年12月12日,第1版。

      (2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93页。

      (2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1页。

      (30)(3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31、808页。

      (3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第24页。

      (34)吴邦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二○一一年三月十日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人民日报》,2011年3月19日,第1版。

      (37)习近平:《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 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人民日报》,2013年2月25日,第1版。

      (38)《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2014年10月29日,第1版。

      (39)邸乘光:《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第5期。

      (40)学界多将党的十八大关于党的建设的部署称为“党的建设总体布局”或“党的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44)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10月9日。

      (45)习近平:《主动把握和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人民日报》,2014年12月15日,第1版。

标签:;  ;  ;  ;  ;  ;  ;  ;  ;  ;  ;  ;  ;  ;  

“四个综合性”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研究_小康社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