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病虫害的综合防治要点论文_付洪涛

玉米病虫害的综合防治要点论文_付洪涛

平原县张华镇人民政府 山东德州 253118

摘要:玉米是我国的主要农作物之一,其种植面积极为广阔,用途广泛,而玉米病虫害对玉米产量的危害与日俱增。目前,防治病虫害已经成为农业增产阶段的首要目标,其多种类型病虫害在我国已经有一定规模的预防手段,但随着气候的变化,病虫害在不断的变异更新,进而影响了防控与治理,加大了治理难度。

关键词: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要点

引言

我国是玉米种植大国。由于玉米具有耐寒、耐涝及容易生长等特点,且玉米的食用价值、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都相对于其他农作物较高,易于保存,因此玉米在我国北方地区种植量很大,种植区域十分广阔,是我国北方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玉米种植过程中最严重的问题就是玉米病虫害。玉米病虫害既会增加玉米的种植成本,又会严重降低玉米的产量和籽实质量,破坏玉米的营养价值。因此,做好玉米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意义重大。

1农业生产较为严重的玉米虫害

1.1棉铃虫影响玉米局部生长

棉铃虫多发生在黄淮海地区,一般夏玉米虫子蛀穗情况严重,近几年黄淮海区域种植棉花的面积缩减导致棉铃虫灾害发生范围逐年增大,加上地区内小麦收割后不用耕地就可直接播种玉米,在夏玉米刚长叶时成虫正处于羽化后期,它将卵产在玉米心叶中,使得第二代棉铃虫对玉米初期成长危害加重,在此之后第三、第四代棉铃虫将会继续在玉米田为害,尤其是第四代幼虫直接获取果穗上的花丝、籽粒和幼嫩穗尖,加剧了玉米穗腐病情。棉铃虫发生范围广度与抗虫棉范围呈负向关系,由于抗虫棉对虫子的控制力降低,那么棉铃虫就会因积累到一定量而造成大范围的病虫灾害。

1.2玉米锈病

玉米锈病有两种类型,即普通玉米锈病和南方玉米锈病,二者症状表现有所差异。普通型玉米锈病的孢子会堆积出现在玉米植株叶片表皮下方,随着孢子逐渐成熟会变为咖啡色,呈粉末状。南方玉米锈病的孢子大小和颜色有所差异。南方玉米锈病孢子形状较小,颜色呈现出金黄色。

1.3玉米螟

玉米螟呈圆筒形,体长为2~3cm,头部为深褐色,有较为坚硬的外壳。玉米螟的繁殖能力很强,其幼虫大多生长在玉米杆茎内芯处,破坏玉米正常的水分和养料运输,导致玉米停止生长甚至死亡,因而玉米螟也被称之为“钻心虫”。其成虫以玉米粒为主要食物来源,破坏玉米棒外形和籽实。玉米螟还会对玉米植株新长出的嫩叶带来病害,进而干扰到玉米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降低玉米结实率。

1.4玉米粗缩病

玉米粗缩病是一种病毒病,是由灰飞虱传播病毒引起的玉米病毒病,春播玉米、麦套种玉米发病重,铁茬抢播玉米发病轻。玉米出苗后即可染病,到3~5叶期开始显征,6月中旬达到高峰,10叶期后植株的抗性逐渐增强。感染玉米粗缩病的玉米植株严重矮小,仅为健康株的1/2~1/3,叶色深绿,宽短质硬,呈对生状,叶背面侧脉有蜡白色突起物。

2综合防治玉米虫害的技术要点

2.1化学农药试剂控制病情

对于持续性的虫害,应急预备方案极其重要,应该根据灾害发生的类型,选择对应的药物进行防控,对症下药,防治特殊种类的虫害时,还应该将药物撒在农作物旁的杂草中,以提高防治成效。玉米成熟后枝干变得更为粗壮,叶片更为浓密,这使得用药困难,成效降低,所以对该种情况发生的病虫害,应将防治对象移至植物心叶。根据当地发生的虫害及时调整,对症下药,选择合适的杀虫剂和灭菌剂,综合治理,或者利用农用喷洒机进行高空作业,以进行大范围的覆盖式喷洒,提高效率,达到一次治理多种类虫害的目的。要注意的是,使用的杀菌剂要含有防护性质,提高农作物抗性,减少病毒虫灾侵害,从而提升农作物的生命力,进而提高农作物产量并节约成本。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秸秆粉碎还田处理

玉米螟属于钻蛀性虫害,在冬季老熟幼虫将存在玉米穗轴上过冬,部分还会在秸秆上过冬,可在玉米收获时运用机械化生产技术将秸秆粉碎并还田,这样可有效减少玉米虫数量,可以快速有效地杀死玉米螟虫。将秸秆粉碎还田能够使携带病菌的玉米植株及叶片进入土壤,随着时间的推移秸秆将会腐烂于田中,从根源上破坏了病菌越冬的寄养环境,降低了来年叶斑病发生的概率。在夏天,黄淮海玉米种植区,小麦收割后的麦糠、麦秆是二代幼虫的最佳产卵及栖息场所,所以在播种时进行麦糠、麦秆的灭茬处理,可有效减少二代幼虫对玉米嫩苗的危害。但是对于玉米瘤黑粉病、茎腐病等当年发病重的地块,则不适合进行秸秆粉碎还田处理,这样可缩减田间虫源数量,同时还可试着将玉米与非本科作物轮流种植。

2.3做好玉米田间管理工作

玉米种植过程中,要做好田间的日常管理工作,以便及时发现感染病害的秧苗,防止玉米病虫害在玉米植株之间传染,从而有效地控制玉米虫害波及范围。玉米田间管理工作需要做到如下两点。(1)做好日常田间除杂草工作。杂草不仅会和玉米植株争夺养料和水分,还会给许多玉米害虫提供寄居场所,严重危害玉米的正常生长。(2)做好玉米秧苗期虫害防治工作。玉米秧苗时期是其生长的关键时期,由于该时期玉米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差,秧苗期也是玉米虫害的高发时期。通常喷洒菊酯类化学试剂2000倍溶液或者阿维菌素乳油2000倍溶液来防治秧苗受害。

2.4做好播种前的预处理工作

玉米播种前需要对其进行预处理,以保证玉米后期的正常生长,避免由于病害虫害导致玉米中途停止生长或死亡。玉米预处理措施对于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意义重大,常用的玉米种植预处理措施包括晾晒处理、浸水处理及药剂拌种处理。晾晒预处理措施是指在种植玉米前,需要借助太阳辐射对其进行充分晾晒,从而提高玉米种子的吸水能力。浸水处理是指在种植玉米前,可以先用清水浸泡玉米种子,为玉米种子的生长发育提供充足的水分条件。药剂拌种处理是指在玉米种子表面涂抹具有杀灭病虫害的化学药品,如多菌灵、戊唑醇及克百威等化学成分。

2.5做好玉米螟防治

玉米穗期需要治理玉米螟,这种害虫从雄穗期到吐丝期专吃心叶。经研究发现,玉米抽雄后会很难控制玉米螟,研究发现,能够有效控制该病虫害时期是大喇叭口期。玉米螟的防治方法是在大喇叭口期撒施毒土,使用的药物大多是辛硫磷颗粒剂或Bt乳剂100mL加细沙6kg撒在心叶上进行防治,种植户还可使用康宽、虫酰肼等喷雾。

2.6玉米粗缩病防治

(1)药物防治。喷施5%菌毒清水剂500倍液,或抗毒丰300倍液,或15%病毒必克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在玉米粗缩病发病初期,可选用1%的植病灵乳油进行防治。

(2)在灰飞虱传播为害时,喷施2.5%扑虱蚜乳油,或10%病毒王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每7~10?d喷施1次,连喷2~3次,控制病毒病的发生,喷洒药剂时,要兼顾周围的杂草。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生产饲料的主要原材料就是玉米,所以玉米种植可促进畜牧养殖业的良好发展。同时玉米也是我国的支柱性农产品,因此玉米的种植管理极其重要。而管理的重点就是病虫害的有效防治,这对增加玉米产量、提高种植质量有直接影响。本文阐述通过采用化学试剂法、粉碎秸秆法、种源选择等方式进行有效的防治,以及时控制病虫害,可有效推动玉米种植业的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胡伟民.玉米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要点探讨[J].南方农业,2017,11(32):1-2.

[2]胡金宏,杨树林.浅谈玉米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要点[J].农业与技术,2016,36(12):114.

[3]郑宇彤.浅谈玉米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要点[J].农民致富之友,2016,(06):96.

[4]王琼芳.玉米病虫害的发生及综合防治技术[J].农家致富顾问,2017,(12):74.

论文作者:付洪涛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7

标签:;  ;  ;  ;  ;  ;  ;  ;  

玉米病虫害的综合防治要点论文_付洪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