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的战略研究论文_姜婧

哈尔滨展望工程地理信息有限公司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摘要:在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确立了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框架,全面部署开展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实施工作。国土空间规划作为“多规合一”改革的重要成果,既反映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要求,也体现了转变国土空间治理方式的现实需要。因此,国土空间规划是空间规划体系中的核心规划,必须加强战略性工作是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必要手段。本文对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的战略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了国土空间规划对策及建议,望有助于相关工作的实践。

关键词:国土资源;空间规划;战略研究

一、国土空间规划的建立构成

图1 国土空间规划的构成

国土空间规划的基本构成如下。其一,空间管控底线。充分发挥国家和省级主体功能区在国土空间方面的战略性、基础性和约束性作用,按照不同区域的主体功能定位,进行科学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和国土开发适宜性评价,实行差异化的国土空间利用和开发。其二,“三区三线”协同划定。在国家层面和省级层面,在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粮食安全、城乡安全的基础上划定“三类空间”和“三条红线”。在城市层面,进一步落实国家和省级主体功能区战略,细分生态和农村“两类空间”和生态保护和永久性农村地区“两条红线”。其三,空间要素的有效植入。国土空间规划,说到底是空间要素的科学利用和规划,包括政府辖区空间的有效或高效利用,也面临更大范围内水、交通、环境、社会和文化资源的分享使用。

二、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理念原则

(1)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从规划主体来看,新时代的国土空间规划不仅需要考虑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发展战略与目标,更需要综合考虑居民及企业的需求。

(2)静态分析与动态模拟相结合。从数据与方法层面来看,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需要采集统计、空间及调查等传统数据和居民、企业活动大数据,一方面静态评估国土空间资源承载和适宜性能力、各类国土空间格局及土地利用情况,另一方面动态仿真模拟各类国土空间格局、土地利用方式与强度的时空变化,进而科学预测未来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规模、合理优化空间结构与用地布局。

(3)物质空间规划与社会经济规划相结合。从空间层面来看,新时代的国土空间规划不仅仅是对国土物质空间资源的重新优化与分配,还需要关注空间之上所承载的社会经济活动的分析与模拟。后者既包括对居民及企业日常活动所记录的个体与群体的空间轨迹分析,又包括对群体活动之上所反映带来的深层次社会空间结构与分异、经济空间结构与要素流动等宏观规律的挖掘。

三、我国主要空间规划中的战略内容措施

1.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

科学合理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考量,不同部分可在宏观规划的基础上,进行不同的微观规划。从宏观角度看,国家有关部门要注重国土空间规划的顶层设计,注重宏观引导性,地方上则要立足宏观指导,注重各自国土空间规划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以及具体实施规定的可操作性。在微观上,应以构建主观功能区为出发点,以各专项规划为辅助组成部分,充分实现不同规划之间的衔接有效。

2.完善主体功能区规划

主体功能区的空间战略更关注不同功能在空间上的整体布局,提出构建国土空间的城市化、农业和生态安全三大战略格局,以及优化、重点、限制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域,并强调对县级单元开发力度和方式的规范。为实现城市化战略格局,还专门针对主要的城市群编制了区域性的城市群规划。

3.城乡地区规划

在没有划定永久农村地区的情况下,全面的乡村振兴和投资建设肯定是不经济甚至产生投资低效和浪费。所谓永久农村地区,是指依托国家基本农田保护区和传统高产稳产农副产品生产区,集中连片能够实现规模生产经营,具有高水平农业管理人员和现代化农村以及传统乡村文化地域。

4.土地利用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土地问题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一个全局性、战略性重大问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即是国家土地利用战略的阐述。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还对省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出强化战略性和政策性的要求。土地利用专项规划是单项用地的利用规划或为解决土地的开发、利用、整治、保护中某一单项问题而进行的规划,国家层面的土地利用专项规划,例如土地整治规划也具有一定的战略性。

5.建立国土空间规划法律体系

明确其法律地位 制定从顶层到基层的完善的法律法规。在宪法中加入“促进区域统筹协调发展,实施功能区规划”和“调控区域差距”条款,明确国土空间规划在法律体系中的法律地位。建立《国土空间规划法》作为全国国土空间规划法律体系的基本法,明确其在国土空间规划法律体系中具有最基本、最高等级的法律地位,统领全局。省市等地方层面,要形成上下对应的规划体系和规划法规体系,确保“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规划”“城乡规划”“林地规划”的法律效力,强调其刚性地位,杜绝突破规划,违法用地。

6.规划编制的全面性

通过陆海统筹、全域全要素兼顾、区域协调,优化国土空间结构调整和布局,综合利用地上地下空间,完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交通、水利、能源和民生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延续中华民族历史文脉,加强城乡风貌管控。实施对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重要水源地、重要海域、海岛和文物等实施特殊保护制度。把自然岸线保有率作为省级和市级国土空间报批审查的要点之一。

7.完善国土空间规划监督实施

公共政策导向的规划是国际空间规划的主要趋势,新的国土空间规划无论是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充分发挥不同领域专家作用,还是完成编制成果,须全文公布规划草案,充分听取当地居民意见。为了更好发挥人大参与规划编制、规划实施监督的作用,强化人大常委会审议的环节。新的国土空间规划强调了上报省级和国务院审批城市的国土空间规划报批前需经同级人大常委会审议的要求。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的国土规划有所推荐,是经济社会能够全面、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同时也是保障社会能够健康发展的保障。只有将方向有所明确,正确地认识问题处理问题,才能确保国土规划的时效性、科学性和实用性,新时期的发展特征才能符合,也是国家法制保障的政策性文件,需要将自身的应用功能有所发挥。

参考文献

[1]刘文俭. 提升国土空间规划与勘察设计水平[N]. 青岛日报,2019-10-09(007).

论文作者:姜婧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6

标签:;  ;  ;  ;  ;  ;  ;  ;  

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的战略研究论文_姜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