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历史美因功能论文_张建平

试论历史美因功能论文_张建平

张建平(玉溪市民族中学 云南 玉溪 653100)

摘要:本文针对如何在中学历史课中实施美育教育中的历史美因功能进行了探讨,揭示出历史美因的引善、导真、致用的三大功能,并给出了具体的实施功能方案及程序方法理论。

关键词:历史教学,美因功能[引善。导真。致用]

中图分类号:G628.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691(2019)03-0050-02

1引言

怎样运用中学历史知识对新世纪的青年学生进行美育教育?这是一个全新的课题。笔者以为历史美应该包含美因,审美,美感三个环节,三者缺一不可,在实际操作中美因作为入场券,因此,美因功能的发掘就显得十分必要了,何为历史美因?及在审美活动中能够激发主体美感的客观品性。具体指历史课中的文字、图片、实物、遗址、雕刻、工艺、绘画、诗词、描述词语及有关教学艺术等为客体的信息。笔者将以历史美因的三大功能,引善、导真、致用,结合理论和实践进行新的探讨,以达到陶冶情操,塑造个性,美化心灵,增强理解,提高效果之目的。

2引善

2.1用历史绘画的艺术美引善

面对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我们可引导学生欣赏画面上车水马龙、店铺林立、人来人往、热闹繁华的景象。据此向学生指出创作该图的北宋时期是我国古代商品经济得到很大发展时期,图所反映的都城东京的繁荣,集中反映出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盛况,使学生理解这幅图是当时社会的真实写照。

又如,讲十四世纪到十七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可首先向学生指出,文艺复兴是新兴资产阶级在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口号下,同封建神学作斗争,他们反对禁欲主义,颂扬人性,追求幸福,赞美科学。接着出示,文艺复兴时杰出的美术家达?芬奇名画《蒙娜丽莎》进行介绍。这幅画,画的是一位普通市民的妇女,她美丽端庄,温柔恬静,完全是一种世俗的美,她的目光和那迷人的微笑,充满了对美好人生的憧憬和自信。

再如,教材彩画法国名画《自由引导人民》,如果单从画面看,容易将它当成一个普通战斗场面,但当我们介绍法国七月革命的背景后,学生了解这幅作品反映了法国资产阶级共和派对波旁王朝复辟的斗争,这时的学生才能深切理解:画中心那位一手擎旗,一手执枪的半裸妇女,不是一般的冲锋陷阵的战士,而是自由和革命的象征。

2.2用历史诗词的艺术美引善

关于隋亡,皮日休有“尽到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焉得汴淮利脂多?”胡曾有:“千里长河一但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我们可在课堂引出两位唐朝诗人对隋亡之不同的看法,激发学生思辨,最后认识隋亡于隋炀帝奢侈腐化,滥用民力。而非亡于河,大运河的开凿,对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起了很大的作用。皮日休的观点是正确的。

又如,讲唐诗时,可首先把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由教师有感情地朗诵并加以解释,然后让学生自己朗诵品味,这样学生就能体会到李白描绘祖国山河的诗:豪迈奔放、气势磅礴、想象丰富、手法夸张、语言轻快生动。

再如,利用各国国歌引导学生,1792年,法国马赛义勇军高唱《马赛曲》进入巴黎,鼓舞了为共和国而战斗的巴黎人民;美国内战时,北方军高唱《约翰?布朗之歌》,长驱直入南方腹地;一曲《义勇军进行曲》,让多少中华儿女热血沸腾,以血肉之躯铸造中华民族的万里长城。

2.3用历史建筑的建筑美引善

众所周知,秦始皇陵东侧发现大型兵马俑。坑内埋有武士俑6000多个,一般身高1.86米,战马俑600多个,与真马大小相近,并拽有木质战车100多乘,排列成整齐的军阵。这些武士俑中,有徒卒、甲士、驭手、将官,个个形态矫健,形象生动。这些陶俑组成了一个步、骑、车马多兵种的混编队伍,象征御林军,为死后的秦始皇守卫陵墓。我们可以将其制作成课件,带领学生走进真实的历史。

又如,讲唐都长安城建筑时叙述:唐都长安,东西宽9700多米,南北长约8000多米,其面积相当于现在许多大中型城市,南北向有11条大街,东西向有14条大街,市区内街道整齐,店铺林立,商业繁华;街道树木成行,并有很好的排水暗渠;长安大明宫规模宏大,而且雕梁画栋极其精巧……。使学生认识到:唐都长安城不但是当时亚洲的政治、经济中心,而且其城市建筑水平也名列世界前茅。

再如,我们可将明代营建北京城地图结合城门分布向学生介绍。明代北京城有九座城门,东面有东直门、齐化门(朝阳门),西面有西直门、平则门(阜成门),南面有丽正门(正阳门)、文明门(崇文门)、顺承门(宣武门),北面有德胜门、安定门。明朝中期,增筑北京外城,外城共有七座城门,东为广渠门、东便门,西为广宁门(清改为广安门)、西便门,南为左安门、永定门、右安门。

3.导真

3.1用历史事件的悲壮美导真

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菊赋》:“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得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具有悲壮美。

又如,柳亚子《题太平天国战史》“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灿温红,煮豆燃箕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 客观地评价了太平天国运动。

再如,黄继光堵枪口具有悲壮美,在1952年10月20日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所在营奉命夺取高地,在连续攻下敌人数处阵地后,被敌人一个集团火力点所阻,部队伤亡很大。黄继光挺身而出,被批准后,他勇敢冲向敌堡。当他掷完手雷,打垮几个火力点后,发现还有一个火力点仍在顽抗,严重影响战斗,他忍着重伤剧痛,向敌人火力点扑去, 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正在扫射的机枪射孔,保证了部队完成攻克高地的任务,歼敌2个营,黄继光虽然光荣牺牲了,但他悲壮地永远活在每个中国人的心目中。

3.2用历史人物的崇高美导真

此类事例不胜枚举,古代有大禹治水,在外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 ;屈原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清”的高风亮节;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情操;

又如,郭沫若评价孙中山有“百年史册春秋笔,数罢洪杨应数公。”朱德的“伫马太行侧,十月雪飞白,战士仍单衣,夜夜杀倭贼” 都反映出历史人物的崇高美。

3.3用课堂营造的气氛美导真

关于楚汉战争中项羽的失败,杜牧有:“胜败兵家未可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王安石的“百战疲劳壮志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杜牧认为胜败乃兵家常事,哀叹项羽缺乏百折不挠的精神:王安石却以政治家的眼光,审时度势,指出项羽失却民心,败局已定。谁的看法对呢?我们可以在课堂上营造出让学生思辩的火花。

又如,教甲午中日战争时,我们先用缓慢、深沉的语调朗诵李默然的一首诗:“甲午风云/这是一页沉重的历史/记载着一个悲壮的故事/铁甲与热血铸造着民族铮骨/大海和长夜激荡着忠魂浩气/历史不会忘记海战风云/中华民族将记住1894年。营造一种悲壮、凝重的气氛, 紧接讲授甲午海战、以及邓世昌、林水升等英勇献身的事迹, 这样一来学生们就易于理解和接受, 从而受到感染和产生共鸣。

再如,我们对一些教学内容可用朗诵,录音、录像、多媒体等多种手段,将其穿插:如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李大钊“何当痛饮黄龙府,高筑神州风雨楼。”陈毅的《梅岭三章》;田汉、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叶挺的《因歌》;毛泽东的《长征》、《人民解放车占领南京》等。

4致用

4.1用历史人物的行为美致用

关于郑和下西洋,我们可制作课件并向学生介绍:郑和从1405年至1433年,奉命七次出使“西洋”,历时二十八年,到过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每次出使“西洋”,统率水手、军士等约二万余人,分乘宝船五、六十艘,满载我国精美的瓷器、铜器、铁器、金银、文绣和绢帛等与亚非诸国进行贸易,扩大中国和亚非多国交流,增强了中国人民同这些国家人民间的友谊。这在世界航海史上是一次创举。

又如,马克思在青年时代就立志为人类的幸福而奋斗,但马克思并非一个天生的共产主义者,而是他在深入研究资本主义社会政治经济,研究十九世纪早期人类最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研究各国革命以及同工人广泛接触之后,才从一个民主主义者转变为一个共产主义者。他的后半生确实为人类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再如,雷锋同志,1960年参加人民解放军,编入工程兵某部运输连四班。他积极学习毛泽东著作,努力改造世界观,迅速成长为一个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曾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二次,被评为节约标兵和模范共青团员。196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2年8月15日因公殉职。毛泽东亲自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雷锋短暂的一生其行为是美的。

4.2用历史人物的道德美致用

对儒家之核心“仁”,我们可将其引出一系列对当今实用的知识,如:敬、宽、信、敏、惠、刚、毅、木、讷、勇、温、良、恭、俭、廉、让、诚、慈、安、友、和、谅、学、思等等。

又如,一系列名人名言: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曹操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志不已”;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于谦的“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鲁迅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儒子牛”等等都可以致用。

4.3用科学技术的创造美致用

山顶洞人,距今约一万八千年,属旧石器时代晚期,器物上有钻孔和磨制技术出现,出现了骨针及石珠、兽牙等红色、黃色、绿色相映成趣的装饰品,体现了人类在劳动中的智慧与力量的创造美,正如普列汉诺夫说:“野蛮人在使用虎的皮、爪和牙齿或野牛的皮和角来装饰自己的时候,他是在暗示自己的灵巧和有力……。”

又如,在《调水令?简车》中写道:“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未停?未停?禾苗待我灌醉” 具有恬静美,“自行”说明筒车在水力冲动下不停运转,进而引导学生将翻车和简车进行比较,发现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向学生提出问题:翻车又叫龙骨水车,从三国到近现代在中国广大农村都普遍使用;筒车以水力代替人力,比翻车先进,为何反而却没有翻车普及呢?从翻车到筒车,从人力到水力,中间经历近四百年历程,反映出什么问题?请学生以此来探究科学的创造美。

再如,詹天佑修建京张铁路时,南口至八达岭两地高差500米,詹天佑决定开掘1000多米的八达岭隧道和400米的居庸关隧道。为加速开掘进度,他大胆地在洞身中部开凿立井,从立井中间向两端开凿,同时派人从隧道两端向中间立井方向开凿。这就要求精确无误的测量和计算。经过3年奋战,终于打通了两条隧道。八达岭山岭迭障,为保证列车安全爬上八达岭,詹天佑创造性地利用返折线方法,在山多坡陡的青龙桥,铺设了“人”字形线路。车站设在“人”字形线路的尽头平地上,然后用2个机头同时推拉的方法,使机车安全地行驶,1909年8月,京张铁路提前竣工,在这里,你与其说詹天佑的爱国行为是美的,倒不如说科学技术本身就是美的。

5理论

5.1引善的根源

荀子早就提到“美善相乐”的观点。及“故乐行而志清,礼修而行成,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平,美善相乐。”(荀子《乐说》)。就是说人在欣赏美的艺术时,会从中领悟到善,从而把自己的言行纳入社会的伦理道德规范之中,艺术能起到移风易俗,和谐社会的作用。

赞可夫说过:“教师本身要具备这种品质——能够领悟和体验生活中和艺术中的美,才能在学生身上培养出这种品质。如果照着教学法的指示办事,做得冷冰冰、干巴巴的,缺乏激昂的热情,那是未必会有什么效果的。”①有鉴于此,我们应该用历史的美因引善。

5.2导真的根源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历史现象可以首先阐发为先进社会力量为人民更美好的未来所作的斗争,学生则从这种斗争中感受到美。”②“斗争”即真实的历史,因而,笔者认为我们将其理解为“美真相乐”的观点,那就是因真而美,所以用历史的美因导真何乐而不为呢?

著名学者查有梁指出:“历史知识具有具体性与规律性的结合,多样性与统一性的结合等特点。多样而又统一,复杂而又简一,奇异而又和谐,抽象而又直观,常常被认为是科学的特征。”③如此丰富多彩的历史美因,为我们导真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5.3致用的根源

“征神见貌,情发于目”。④意为要发掘历史人物的“灵魂美”。因为历史人物的言论美、道德美、崇高美、创造美、斗争美归根结底就是“灵魂美”,笔者以为,这里提之“灵魂美”也就是“美用相乐”的观点,及要应用历史的美因致用。

马克思主义的美学观点认为:“劳动创造美,”这就意味着美诞生于实践,严格的说是创造工具的活动。因为劳动创造了人,人创造了历史,历史创造了美,美创造了科学,所以一切的一切都是劳动创造的,因而我们进行历史美因的致用教育,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也是新时代对青年进行致用教育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赞可大?《和教师的谈话》教育科学出版社?第116页。

[2]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431页。

[3]查有梁?《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与青年科学》?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6年版?第173页。

[4]魏?刘劭?《人物志》。

论文作者:张建平

论文发表刊物:《教学与研究》2019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9

标签:;  ;  ;  ;  ;  ;  ;  ;  

试论历史美因功能论文_张建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