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混凝土施工论文_罗金泉,施芳芳,陈煜

浅谈建筑混凝土施工论文_罗金泉,施芳芳,陈煜

浙江升浙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 313000

摘要: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中,混凝土结构的房屋建筑在其施工中占据着较大的比重,其对结构完整性及其使用耐久性、安全性有着较大的影响。因为高层建筑的施工周期较长,混凝土浇筑量较大,在施工中我们必须重视混凝土管理的工作,加强原材料管理,对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使用科学比例使得工程施工质量得到提升。下面就结合作者的实际工作经验,简要的概述了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前言:混凝土是由胶凝材料、水和粗骨料、细骨料按照一定的比例配制,经过均匀拌合、浇筑密实,并且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之下养护硬化而成的人工石材,有时候为了增加混凝土某些特性方面的要求,在施工的过程中通常会加入各种外加剂。浇筑作为当前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施工重点,是当前人们关注的主要问题。

1 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材料的选择

1.1 水泥和主要材料的选择

建筑工程中对材料的选择的要求非常严格,只有科学、合理的选择建筑材料才能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其中对于混凝土的施工主要是以水泥和沙石为主,我们在运送材料的过程中首先要检查的是水泥,主要对水泥的型号、出场合格证、使用年限和质量证明等严格的把关,以此来保障建筑工程的整体的质量关,对于沙石的要求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如果混凝土的要求较高的时候,沙石的选择就要优先考虑到沙石的质量和韧性,沙石的无盐和杂质的多少也要根据混凝土的具体要求确定,总之,对于沙石的选择要根据混凝土的实际需要随机选择,一切为了建筑工程的质量服务。

1.2 外加剂和主要材料的选择

建筑工程中对混凝土添加的外加剂是防止混凝土变形开裂的主要添加材料,一般情况下是以粉煤灰为主要外加剂,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添加外加剂可以减少混凝土的水化热能,同时还可以改变混凝土的坚实性和柔韧性,切实保证工程的质量,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材料的配置的过程中要对混凝土的各项指标进行严格的把关,施工之前要对混凝土的原材料进行试验,通过试验得出混凝土的配置是否符合要求,配合的比例是多少,因为受到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有的时候这样的试验要进行多次,一直达标为止,才可以投入使用之中,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保证混凝土的强度,适当的降低水泥的用量,已达到降低水灰比例的作用。

2 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问题分析

2.1 凝土浇筑过程中的问题

混凝土的浇筑对整个建筑工程的影响也是重大的。目前,很多的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时,还存在一定的技术问题。在建筑工程的一些筏板基础、剪力墙等程序的施工过程中,由于浇筑的不合理,使得这些环节存在了一定的质量问题,在后期的质检过程中很难满足监理的要求,进而对整个建筑工程的工期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另外,混凝土建筑的技术人员在浇筑过程中由于缺乏一定的专业素质,使得整个浇筑过程显得很不科学,浪费了很多的混凝土资源,这样对节约成本,提高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效益也是不利的。

2.2 混凝土养护过程中的问题

混凝土的养护是保障整个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能够维持良好状态的一个重要途径。目前,很多的建筑工程的施工单位在混凝土养护技术上还不够成熟,对一些细节的注重程度还不足,这样的现状对整个建筑工程质量的保障起到了一定的制约作用。在养护上面,施工人员没有仔细考虑到前期水泥水化过程中整个混凝土内部的温度以及力的变化情况,没有针对相关的变化而做出有针对性的养护工作,使得混凝土在浇筑一段时间之后会出现裂缝或者变形之类的情况,这样无法体现出混凝土养护技术的真正要点,对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也没有很好地进行控制和保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加强对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改进的措施

3.1 混凝土配比科学化

混凝土的配比指数是由实验室发布的,对其的配比过程应该采用高质量材料,充分满足施工对其耐久性的需要,注意材料的购置成本。要使实验室提出更加合理的混凝土配比,就需要相关部门提供优质的水泥、砂、石等材料,保证其强度。精细度和含水量等参数符合工程需要。只有原材料满足需要,才能促进工程的顺利进行。通过对工程技术性以及施工技术的实际掌握,对混凝土配比进行综合评估和审查,才能使混凝土符合工程所需强度。施工方可以寻求更好的混凝土强度,加入适量外加剂,使其配制参数更加合理科学。同时也要关注混凝土的搅拌过程,在使用搅拌机的过程中,需要施工人员精确控制,对混凝土的实际情况灵活处理,施工方也应该提前拟定搅拌方案,包括搅拌顺序、搅拌时间以及每次搅拌混凝土投入量。在搅拌过程中,施工人员要遵循相关规则,按要求进行操作,这样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混凝土,避免施工过程出现质量问题。

3.2 对裂缝的处理

在不用的外界条件下,混凝土结构的裂缝宽度也存在差异。通常状况下,允许出现的裂缝在0.2mm~0.4mm之间,但施工方应该尽量预防裂缝的出现。在一些高层建筑中,由于混凝土强度较高,且建筑构造中加入了地下室,因此出现裂缝的几率偏大。要想预防混凝土裂缝出现,就需要提早对混凝土进行养护处理。此外,施工方还要对器件的适当加湿,避免其因为表面水分蒸发而引起的裂缝。

3.3 混凝土的浇筑程序

在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通常需要制定一个详细的浇筑计划,从而为整个混凝土的浇筑流程起到指导作用。在浇筑过程前期,施工人员应该对建筑模板的尺寸、高度以及刚度和强度进行精确的测量和计算,这样才能够使得整个浇筑的程序建立在一个科学合理的基础之上。在浇筑过程中,混凝土应该从高处向低处进行分层浇筑,每一层的浇筑情况应该根据整个建筑结构的具体配筋情况等因素来进行明确。同时,施工人员在浇筑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整个流程的顺序,避免发生离析的现象,对整个浇筑过程中造成严重的影响。此外,在浇筑过程中,施工人员应该仔细对建筑的各个模板构件进行观察,如果期间发现了一些移位或者变形的情况,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进行应对和处理,这样才能够保障整个浇筑程序的正常进行。

3.4 混凝土养护技术

混凝土养护是建筑工程中对混凝土在浇筑后进行质量维护的一个重要过程。混凝土养护技术是整个混凝土施工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来说,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养护技术主要包括:标准性养护、自然性养护以及热养护等方法。混凝土在浇筑之后,在整体硬化的进程中,水泥会发生相应的水化反应,如果没有采取正确的养护措施,整个水泥的水化过程不能正常的进行。在养护过程中,为了保障整个毛细管中拥有充足的水分便于水泥进行水化,通常需要对整个建筑工程进行施水,这样能够保障整个建筑中各个毛细管的水分维持在饱和的状态,将水泥的水化程度进展到最大。同时,为了避免混凝土中的水分过快蒸发或者扩散到周围的环境中,通常在养护过程中都会为建筑“穿上衣服”,一些塑料薄膜、棉布之类的物件,维持混凝土整体的水分。

结束语:

总而言之,混凝土作为建筑物的主要材料越来越受到施工单位的重视,而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使得施工过程对混凝土的使用要求不断提升。因此,在实际的工程施工中,我们必须重视对工程施工建设全过程的质量,落实混凝土浇筑阶段的质量控制,提升混凝土养护施工,保证建筑工程整体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军;浅谈建筑混凝土浇筑工艺与施工问题 《建材与装饰》.2012

[2]吕春海;浅谈建筑施工中的混凝土浇筑技术 《中国科技投资》.2013

[3]张军;浅谈建筑施工浇筑混凝土钢筋保护层的控制及作用 《卷宗》.2012

论文作者:罗金泉,施芳芳,陈煜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20

标签:;  ;  ;  ;  ;  ;  ;  ;  

浅谈建筑混凝土施工论文_罗金泉,施芳芳,陈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