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营养性吸吮及口腔支持对早产儿经口喂养的影响论文_张晴娟

苏州市吴江区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科 215200

【摘 要】目的:研讨早产儿接受非营养性吸吮及口腔支持对其经口喂养的改善作用。方法:以我院新生儿监护病房(NICU)2015年1月-2017年8月收治的100例早产儿为观察对象,并按随机非盲法对其进行分组(50例/组),Ⅰ组采取传统鼻胃管喂养,Ⅱ组在上述基础上施行非营养性吸吮与口腔支持练习,观察分析两组的喂养情况。结果:Ⅱ组共46例早产儿喂养表现良好,良好率为92.0%,显著高于Ⅰ组的31例(62.0%),比较差异显著(P<0.05)。在禁食时间、经鼻胃管营养时间、平均住院日等指标的对比上,Ⅱ组相比Ⅰ组均明显缩短,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早产儿施行非营养性吸吮及口腔支持练习,能够使早产儿加快建立吞咽吸吮反射,改善经口喂养状况,并可促进其康复出院,值得推荐。

【关键词】 早产儿;非营养性吸吮;口腔支持;经口喂养

早产儿的中枢神经系统由于尚不健全,无法彻底调控口咽部及气道,因此相对容易引起吞咽功能障碍,进而影响其经口喂养。鼻饲、肠外营养等虽能够基本满足早产儿对日常营养的摄取,但该类方式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早产儿的吸吮障碍与吞咽障碍问题[1]。2015年1月-2017年8月,我院NICU在早产儿中推行非营养性吸吮与口腔支持练习,旨在探讨该干预方案在改善早产儿喂养状况方面的价值。现作表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00例早产儿收治于2015年1月-2017年8月,均于我院NICU接受治疗,出生时胎龄27~33周,新生儿Apgar评分≥7分,且各项生命体征基本稳定,家属对本研究均知情同意。其中男婴54例,女婴46例,平均胎龄(30.48±0.93)周;平均体重(1.57±0.38)kg。按随机非盲法对入选病例进行分组(50例/组),两组的基线数据(如胎龄、性别及新生儿Apgar评分等)由统计源软件分析处理,P>0.05,满足研究对照条件。

1.2 方法

Ⅰ组接受传统经鼻胃管喂养,再逐渐向经口喂养过渡。通过无孔橡胶奶嘴给予早产儿试吸吮,以判断早产儿是否可经口喂养,喂养期间向其提供辅助体位支持[2]。

Ⅱ组在上述基础上施行非营养性吸吮配合口腔支持练习,包括:①非营养性吸吮。定期使用无孔橡胶奶嘴给予早产儿吸吮,7~8次/d,10min/次,持续吸吮2周,于每次经鼻胃管喂养前15min左右开始练习;②口腔支持练习。向早产儿提供常规口腔感觉刺激,协助其练习口面肌群与舌肌;再由护士通过小指指腹对早产儿舌头中部进行碰触,轻轻向下按压舌骨数次,以1~2次/s的频率按压,持续10min后,中断数秒再继续操作,2~3次/d,以诱导早产儿进行吞咽,加速恢复吞咽力度。同时于早产儿两侧峡部口腔处,通过食指、中指及拇指指腹配合,给予旋转式按揉,以促进吞咽反射的恢复。

1.3 评估项目[3]

评估两组的项目包括:①禁食时间,②经鼻胃管营养时间,③平均住院日,④过渡时间(开始至完全经口喂养时间),⑤喂养良好率。

喂养状况:①喂养良好。开始经口喂养时,每分钟喂养3mL,喂养成效、摄入奶量比分别≥30%和≥80%;②喂养不良。每分钟喂养不足3mL,且喂养成效、摄入奶量比分别在30%以下与80%以下。

1.4 统计数据分析

研究数据通过SPSS20.0统计源软件处理,其中计数类数据的检验由X2执行,描述形式为率(%);计量类数据的检验由t执行,由(x±s)的形式作出描述,输出P<0.05,表示数据比较差异显著。

2 结果

表1 两组方案的喂养状况分析[n(%)]

 

3讨论

新生儿的喂食主要通过吸吮-吞咽-呼吸三者协同完成,该协同功能多于孕32~34周渐趋完善,早产儿虽然具备单次吸吮功能,但由于三者的协调性未统一,因此普遍存在经口喂养困难的情况。既往临床针对这一问题主张通过全静脉营养或是经鼻胃管喂养解决,但仅能满足早产儿对营养的需求,并无法改善上述协同功能。

非营养性吸吮是现阶段临床在早产儿中开展的一种新干预措施,能够通过刺激口腔内的感觉神经细胞,使消化道G细胞对胃动素、胃泌素等的分泌加快,由此起到促进胃肠蠕动、加快胃排空的作用。实践证明,非营养性吸吮除了能够改善早产儿的胃肠营养状况外,对于早产儿的行为、生理及发育等各方面也会产生有利的影响[3]。而口腔支持能够通过对舌骨、口面肌群、舌肌等进行主动刺激,使早产儿的吞咽定向反射改善。本研究采取旋转式揉按早产儿两侧峡部口腔,还可刺激早产儿的唾液分泌,使其吞咽反射得到有效增强,使早产儿能够更快实现经口喂养。

本研究显示,Ⅱ组早产儿在经上述干预后,其喂养状况明显改善,喂养良好率达到92.0%,较Ⅰ组的62.0%明显提高,同时在禁食、住院及经鼻胃管营养等方面,Ⅱ组所需时间更短,提示按上述方案干预,相对更利于增强早产儿的口腔运动功能,利于优化喂养效果,这与章优等[4]人观点也大体符合。

综上所述,对早产儿施行非营养性吸吮及口腔支持练习,能够使早产儿加快建立吞咽吸吮反射,改善经口喂养状况,并可促进其康复出院,值得推荐。

参考文献:

[1]梁惠冰,陈宝英,张慧玲,等. 口腔按摩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在早产儿经口喂养中的促进作用[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31):4808-4810.

[2]陈琳,何淑贞. 非营养性吸吮和口腔支持对早产儿经口喂养进程及表现的影响[J]. 护理学杂志,2015,30(9):1-4.

[3]邹莎. 口腔刺激和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经口喂养表现的干预效果[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6,22(24):3894-3896.

[4]章优,童燕芬,厉建英,等. 非营养性吸吮和口腔支持对早产儿经口喂养进程及表现的影响[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33):4821-4822.

论文作者:张晴娟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6月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6

标签:;  ;  ;  ;  ;  ;  ;  ;  

非营养性吸吮及口腔支持对早产儿经口喂养的影响论文_张晴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